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76|回复: 16

[转帖]方仁俊先生对《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见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9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方仁俊先生对《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见解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http://www.guitarcn.com/jtlt/UploadFile/2005-1/2005151355694.mp3
电影网友:和制作论坛前面发的一样,请方老师批评。
一:关于拨弦与拨弦的手指指甲的问题:

首先希望把右手指甲修整好。我认为你在录这首时的指甲长度短了,所以手指在拨弦后产生虚实的音头是“散”的声音效果。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爱好者在演奏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声音效果,但自己还没有正式感觉到。真正拨弦后出来的声音“音头”应该是抱成团的饱满的声音效果才对。
指甲的长度短的话;在拨弦时琴弦在经过指尖肉部后,再经过指甲的过程中由于指甲短,所以不能很结实的被指甲绷住琴弦,由于指甲长度短所以在经过指甲时,琴弦只能是经过指甲的末端上“蹭”过去了,所以产生的声音“音头”是散的。
拨弦的手指在拨弦时的过程;当手指拨弦时,(1)拨弦的手指的指尖肉部与指甲连接的一侧(就是一个触弦点的位置)先触到琴弦,(2)琴弦经过拨弦的手指指尖的肉部一侧后,(3)到达指甲的部位,结结实实的被指甲绷住,(4)再向指甲一侧触弦点的末端离开。
拨弦的手指经过这样的顺序,和正确的拨弦的触弦点以及正确的拨弦方向后,就会产生很结实的、很饱满的声音。

那么什么样的指甲长度算是正确的呢?
那么什么样的指甲留什么样的形状比较容易得到好的声音效果呢?
那么什么样的拨弦方法(发声方法)才能得到好的声音效果呢?
这就需要细致非常细致的研究了。

1,指肚的类别:
a,有的人的指肚是肉多的很圆,并且很厚。
b,有的人的指肚是肉少,并且相对比较薄。
c,有的人的指肚是肉不多不少,厚度很适中。
2,指肚的弹性:
a,有的人的指尖指肚的肉比较厚,比较有弹性。
b,有的人的指尖指肚的肉比较薄,但比较有弹性。
c,有的人的指尖指肚的肉比较薄,并且缺乏润色,缺乏弹性,相对比较干硬。
3,指甲的质量:
a,有的人的指甲又厚又硬,比较缺乏弹性。虽然这样的指甲缺乏弹性,但如果拨弦方法(就是发声方法)得当,就也比较容易得到厚实的声音效果。
b,有的人的指甲厚薄均匀,并且比较有弹性。这样的指甲是再好不过了。
c,有的人的指甲比较薄,并且干涩,比较脆弱,容易折断。这样的指甲更需要保持维生素的营养,需要提高营养成分。
d,有的人的指甲虽然比较厚,但干涩并且有拔丝现象,或是纵向开裂的现象。这样的指甲一般是有些病变的情况,还有指甲的水分以及营养也不够等多种原因。
e,有的人的指甲比较软,在做拨弦的动作程序中无法很好的比较有力的绷住琴弦,因为指甲的柔软无力影响了拨弦的效果。这需要补充一定的钙和维生素营养。
4,指甲的形状:
a,有的手指指甲形状是(把手指指尖对着眼睛看的角度),均匀的半圆形的。
b,有的手指指甲形状是(把手指指尖对着眼睛看的角度),平行的。
c,有的手指指甲形状是(把手指指尖对着眼睛看的角度),不规则形状的。


根据以上的类别不同情况下的指甲的长度、形状需要选用不同的形状和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指甲长度算是正确的呢?
原则上说当拨弦的手指指肚经过琴弦后,再继续经过指甲时琴弦能足够够到琴弦的长度为标准长度。注意:不要因为这样就一定要留很长的指甲,长度要够用的长度就可以了。太长反而影响拨弦,和声音质量。
1,如果你的指尖指肚的肉是多的厚的,我建议指甲相对要长一些,以达到能够结结实实的够到琴弦。
2,如果你的指尖指肚的肉是少的并且指肚是薄的,我建议指甲要相对留的短一些。因为这样的指肚很容易够到指甲的。
3,如果你的指尖指肚的肉是不多不少,我建议指甲的长度----把手指指肚(既手掌一面)对着眼睛,这时看指尖外面多出指尖的指甲长度,大约有1MM—1.2MM(毫米)程度就是比较适合使用的长度(当然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已,仅供参考)。

那么什么样的指甲留什么样的形状比较容易得到好的声音效果呢?
休整指甲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a,是指甲的末端是弧形的。
b,是指甲的末端是平的。
c,是指甲的末端是稍微尖的形状(这个方式指甲除了特殊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经常使用,因为这样的方式声音很容易偏薄)。
1,如果自身的指甲是--在指甲的质量中的第A、B或是D,有接近指甲形状中的A半圆形的,就比较适合休整为弧形的。
2,如果自身的指甲是--在指甲的质量中的第A或是D的,有接近指甲形状中的B或C的,可以尝试着休整为平行的。
3,如果自身的指甲是--在指甲的质量中的第A或是B,有接近指甲形状中的A的,可以尝试稍微尖的形状。
最难的是指甲质量中的第C和E,还有指甲形状中的B。这样的指甲最好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多尝试多种休整方式找比较适合自己形状的休整方法。
** 特别注明:以上所讲的休整形状的几种方式是大多数人的常见的情况作为举例的,对于个别特别的情况不一定完全符合使用。由于指甲的形状变化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而变化的,所变化的样子多种多样,所以很难把以上的休整形状的几种方式都套进去使用,在探讨适合自己的形状方式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再结合以上所讲的做参考为好。所以以上所讲的几种休整的形状方式不能说是绝对的。
那么什么样的拨弦方法(发声方法)才能得到好的声音效果呢?
对于拨弦方法中的拨弦角度问题,我是非常不赞成垂直于琴弦的方向拨弦的。但在现实中这样拨弦的情况非常常见。这样的方式拨弦所发生的声音质量99%都是非常的干、薄、飘,缺乏力度感。垂直与琴弦拨弦的99%的人都是由于看到的是虽然是现时出版的书籍,但所写书的人或是教育者所讲解的姿势,以及拨弦方法等常识性的知识都过于老化的理论,以至于使学习的人走入了以后很难改过的道路。
有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为了育人的,所以教育者需要凭着良心和道德的行为。
教育者需要随时要调整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随时跟进时代的发展接纳更新的思想和技术。

对于拨弦的角度:当手指从准备指、触弦、绷弦、放弦、放松的过程中,不论前面有多少道程序真正最重要的是在于绷弦和放弦的一刹那的动作质量,这个重要性必须认识清楚才可以真正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吉他声音。因为绷弦与放弦的这动作是对所发声的质量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绷弦:有两种方式。1是平行绷弦。2是“稍微”斜下方方向绷弦(记住:稍微两字,而不是无限大的斜度)。
放弦:永记一点-- 斜后方方向放弦。
就这么几点要素要牢记,比长篇大论的探讨绷弦之前有1、2、3、4、5个预备程序然后到绷弦如何如何再如何,,这些是写在论文里占有长篇的文字是必要的,但在实战中讲究的是干净、利落、精确的保证质量为准,容易记住、容易发挥的几点重要要素就会容易掌握、最能发挥和最好的完成质量的关键。这比长篇的慢动作效果来的实际的多。
我在演奏专业的研究和制作专业的研究一向是讲究这样的原则,所以每次都能很快的抓住要点,很快就能攻克技术难题。

下面说说电影演奏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吧。
从录音中可以感受到电影能够演奏这样的程度应该说是很细心的研究过轮指,并且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练习轮指上了。好的部分我们就省略了,直接就进入正题吧。下面是几点最基本的不足问题。

一;拨弦的手指--既轮指的I、M、A指问题:
1,I、M、A指整体上音乐从头到尾已经都可以完成,但音乐性的质量不够,比较干白--就是语言不够生动,所以I、M、A指的整体音乐都只在一条直线上。
2,演奏上声部旋律部分轮指的A、M、I指每个音没有能完全绷住琴弦,所以所弹出的每个音不够结实,有些虚了。
3,演奏轮指的i指的力度比其他A、M指略微小了。所以需要轮指的3个音的前两个音的力度和第3个音的力度不一致。
4,演奏轮指的A、M、I指加上P指4个音应该是均等的,但轮指的3个音时值不均等,有些部分出现了马蹄声的节奏。仅以这录音来说的话,I指比前面两个M、A指的时值长了一些,这样就变的前面的M、A指紧,而I指松的感觉--既类似马蹄声的情况出现。
有的人的情况还有与此相反的,A指的时值长,而后面的M、I指紧,变成倒过来的马蹄声了。
5,在上声部旋律中进行轮指的过程中出现几次的三连音,轮指的手指对三连音的安排有问题,时间不够精确。左手把三连音的后两个音上使用的上圆滑音和下圆滑音的技巧做的不够好。
6,上声部的旋律在轮指中进行换把位时,换把位之前的最后一个音没有完全弹完就急于换把位,结果是音弹到一半的拍子或干脆胡噜一下蒙骗了自己的心理一带过去了,这种习惯是不可取的。如果我的面授的学生有这种情况的话,那他的那节课可就残了。
7,演奏上声部旋律的轮指中,在换把位时经常带有不该有的滑音。
8,在第1弦上演奏旋律的轮指时没有碰到琴弦的杂音,但一进入到第2弦时出现拨弦的手指碰到其他琴弦的情况,就出现了杂音。
9,另外是轮指的A、M、I手指的音色问题,这个已经在上面的拨弦方法问题中提到了。
二;拨弦手指的拇指问题:
1,负责下声部和内声部的拇指没有对下声部(低音)做好足够垫底的作用,致使内声部和上声部的旋律轻薄,有摇摇欲坠感令欣赏的人心里总有不安的感觉。
2,拇指没有分析好声部--既没有很好的理解下声部和内声部的关系。
3,拇指所分担的各声部没有尽到其责,所表现的音乐性比较干白、单一、无味,声部层次不清,因此下声部和内声部的音乐性变的白纸一张。
4,拇指没有很好的绷住琴弦,还有是指甲短的原因所弹出的音的音头是散的。
5,拇指在不少的地方都出现没有弹出下声部的音(低音)的情况,有些是力度过分弱了。这样没有了低音的垫底,大厦地基是空的。
三;音乐性方面问题:
1,音乐的语言不够丰富。
2,作品没有分析好,段落语句没有交代清楚。
3,从头到尾感觉是憋了一口气弹下来的。音乐的语言艺术和说话的语言艺术是一样,也是需要呼吸,利用呼吸来调整语言的意思等等,以及心理的紧张等。
4,演奏中没有真正感动演奏者自己--既演奏者内心对音乐没有更深的被感化进去,所以从音乐角度来说对欣赏的人感化力不够。
5,大地,天空,地上的生灵。这是我经常在对学生的教学用的对音乐声部的比喻。
大地--是下声部(低音),天空--是上声部旋律,地上的生灵--是内声部,这永远需要记住的。音乐的作品是一个整体的工程,就象一座大厦一样。所以演奏者首先需要那作品分析好,这样在演奏中有比较好的交代,哪怕是再短小的作品它都有着思想,都可以表达的很生动。我为什么把一首作品比做大厦并且以“大地、天空、地上的生灵”来比喻呢?我们都知道天于地和之间的生灵是多么庞大,它不仅庞大带有着规则次序,带给人类的是有自然带给人类欢乐,有自然带来的困境,而人类按自然的规则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克服和战胜困难。音乐的艺术的结构就象这“天地生灵”,它是都包括在里面的,所以我们在演奏之前需要找寻作品的所带有的力量的源泉--这就是分析作品。
这首作品所演奏的整体音乐,通过拨弦手指(P、I、M、A指)的整合后的声部还是不够清晰明了,合成一片成了一个声部。这是没有能充分分析好作品的原由。
6,还有音乐中有三分之二的音乐篇幅的上声部的旋律的音量盖过了下声部和内声部,失去了均衡性。
四;按弦的手指问题:
1,按弦的左手指的第3指和第4指的独立性需要加强。由于第3、4指的原因阻碍了一些技巧的发挥。
2,按弦的手指的第4指,在三连音处需要充分的配合好右手拨弦的手指,时间的精确度需要互相调配好。
3,负责按弦的整个4个手指的整体没有充分的和右手拨弦的手指配合好,以至于本还可以更好的配合出音色的机会都丧失掉了。
4,在换把位上没能和拨弦的右手配合默契,导致换把位时痕迹百出。拨弦的右手还没有弹完被停掉的原由也在于与此,这也和心理作用有直接关系。这主要是心理上担心在有限的时间内来不及完成既要弹完,并且同时还要做完换把位的动作的心理在作怪的原因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个还有和换把位的技巧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的原因也是有直接的关系。
5,换把位时按弦的手指与琴弦的摩擦声音过大。这主要是没有正确的得到换把位的技巧的原因有关系,所以本可以减少摩擦声音,但没有能减轻,反而摩擦声有多大就有多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3-19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附:1990年方仁俊韩国巡回音乐会汉城世宗音乐厅现场实况部分;

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 塔雷加[MP=450,60]http://www.rjfang.com/GuitarPerformance/music/rjfang/Track01.MP3[/MP]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3-19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3-19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我练习轮指的时候也很苦恼,有时行有时不行,从没有说感觉一直良好过
发表于 2005-3-19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练了几个月轮值了,总也轮不好
发表于 2005-3-22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大概是94年吧,费尔南德斯来华演出,给北京吉他学会的会员们讲课,当时方仁俊上台表演,把巴赫的《赋格》弹的支离破碎,费尔南德斯当时说的大意是,让他弹一些与自己水平相称的曲子。
发表于 2005-3-23 0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有比方仁俊弹的更好的吗?就这首《阿宫》?上次讨论的时候奇怪的是搞不清到底怎样才算好。 现在看,塞各维亚和威廉斯也是有缺陷的,叶佩斯速度快,但风格和其他不同。 方仁俊的演奏显然模仿威廉斯的感觉。我一直找王雅梦的,没有找到。佩佩·罗梅罗的很不错,若一定挑毛病,就是音色有点薄的感觉。想完美,没门!
发表于 2005-3-23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在广州美术学院看过方仁俊现场弹《阿宫》,虽然现场加了MIC,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这么感人的版本。
发表于 2005-3-23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音乐性很强,表现力好。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有多少人可以做好这一点呢
发表于 2005-3-23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轮指的确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很容易,说容易的人都是用的惯性奏法,听起来很差劲的,但这些人还往往自鸣得意,感觉良好。其实,名演奏家也是人,不能将其神化的。老方的《阿宫》听后给人感觉是乐句的呼吸、强弱处理得较好,但分解和弦声部音量太不均匀,不知是有意无意?轮指声部有些地方感觉像三连音,这是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有些低音弹得太重了,有些夸张。还不时听到杂音及狼音,似乎琴也不怎么样嘛,感觉声音一般,不够甜美。不管怎么说,感情表达还算到位,够深沉的。佩佩是我尊崇的大师之一,但他的《阿宫》说实话真的不敢恭维,你如果仔细看过他的视频就会发现他的轮指颗粒性不强,也有惯性的嫌疑。早年的法国大师居梅,演奏技巧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他的《阿宫》同样也是不怎么样。山下和仁的你听过后也会有失望的感觉,太快了,给人的感觉好象完全靠惯性轮出来的。可以说这曲子是检验演奏者的试金石。你敢拍着良心说,真正做到颗粒均匀、不靠惯性来演奏了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3 11:44: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5-3-24 0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说到了惯性的问题,何为惯性?惯性为何不好听?我感觉均匀的连绵起伏就是靠惯性,最好的感觉是自己不知道如何控制手指,手指完全惯性的动,是一种下意识的控制,但我可以轻松控制速度和力度。我不敢说我轮的很均匀,但我可以肯定我是惯性的轮,独立的手指几乎很难控制,尤其是速度超过200以上。关于轮制的训练,若说科学,实际上就是不科学。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很多的方法并没有科学的根据,只是某些人的经验,经验不是100%的科学。有一点是正确的,轮指的速度要有较多的余量,才能发挥自如,若演奏180,训练可能要到200以上才可以。
发表于 2005-3-24 0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我在西北在2005-3-23 11:11:25的发言:
主要是音乐性很强,表现力好。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有多少人可以做好这一点呢
听塞各维亚和威廉斯的音乐性都不错,可是均匀性不好影响还是很大。
发表于 2005-3-24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老师弹得相当好,我听过很多版本,这么干净还第一次听到,音乐性也不错
发表于 2005-3-25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先生的意见。有同感
发表于 2005-3-25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演奏出自己的感觉  轮的就是不匀也没什么
发表于 2005-3-25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低音更难把握....方老师弹的感觉也不错,喜欢.....
发表于 2011-11-4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扒出一个,喜欢的细看一下,或有收获。下面的留言也灰常有意思。可惜大家讨论的这个视频打不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4 16:3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