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31 03: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春节有如此沉重的话题,这里我想聊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吉他作为目前三大乐器来讲,因为音量的局限性和历史原因,始终排在钢琴和小提琴之后,不只是在中国,在世界范围都存在这个问题,在综合乐器比赛中,第一名都是给钢琴或小提琴。但古典吉他作为一个和声乐器,音色优美,声部饱满,模仿能力强和便携性的特点使她能延续几百年而不灭绝,注定古典吉他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在夹缝中存在下去。
第二,在现代和当代交通和资讯发达社会中,几千年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基本上开发得差不多了,想要找到一种带领古典吉他崛起的新的风格目前已经是世界难题。中国民歌,古曲在20世纪已经在ZF的主导下,都已经改编得七七八八。古典吉他很难有新的音乐元素激发灵感。
第三,商业利益驱动,文艺的市场化,制约了正式严肃的古典艺术的发展。霍尊的《卷珠帘》今天红遍大江南北,这首曲子含有丰富的中国元素,我也听过其他乐器演绎的版本,也非常好听。但这首曲子最终是以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霍尊擅长的钢琴或其他乐器演绎出来呢,原因是无论创作者和推广者需要利益的最大化。当今电子音乐设备非常发达,一个MIDI键盘就能模拟各种乐器,现在还有多少人为枯燥而又费钱费时古典乐器去投资呢。
第四,中国风格的音乐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偏重于旋律优美,缺乏多声部和声丰满特点。而西方音乐非常注重和声效果,吉他恰恰是和声乐器,所以西方旋律优美的音乐能被广大爱好者推崇。中国风格的创作开始就只有旋律,不是同和声一起出生,这样不擅长和声的中国乐曲也比较难向世界推广。
最后,中国市场经济开始后,拜金主义尤其严重,ZF、企业、个人有几个能支持鼓励古典艺术发展呢?在这种氛围下,有几个人能象巴里奥斯安于贫苦坚持自己的理想。读读国外古典吉他作曲家的历史,大部分都是有家庭,个人,团体和政府资助才有现代的丰富的作品。如果LZ真的想在中国出现这样的人,你先无偿投资1个亿将土壤平整好,然后撒上种子,记得天天浇水施肥整枝,估计十几年后或许有大果果结出来。或者自己忍受饥寒和人们歧视的眼光投身到不一定有结果的创作中去,也许也会有大果果,可能你还看不到大果果成熟,你愿意吗?
此文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当之处望海涵。写完时是初一凌晨,顺便给各位爱好者拜年,新年健康快乐,万事胜意!!!
[ 本帖最后由 都市蜉蝣 于 2014-1-31 03:1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