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02|回复: 30

大教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3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教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大 教 堂






由吉他王子约翰·威廉斯演奏的巴雷奥斯的吉他名曲《大教堂》,包括1-3部分。

说到大教堂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作者巴里奥斯。由于历史的渊源,南美给人的印象首先要跟西班牙挂上钩:激烈热情的西班牙吉他,粗犷奔放的性格和热辣的Tango。虽然其中具有南美的音乐元素,然而从这收标题音乐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不同于南美的传统风格,这是一首具有理性的、对于最高原则的思索和探求的曲目。也许这就是古典吉他的魅力,它可以在不同时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当中引起共鸣。
《大教堂》被算做巴里奥斯4类作品中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之一,然而曲子本身展现的对于人性的关怀和强烈的画面通感又使其极具浪漫时期的人文色彩。

全曲共分三部分:下面是听各部分时相应的画面效果

第一部分:D大调本属于节奏明快的调性,却展现出了略带忧郁的感觉。仿佛祈祷的人站在空旷的教堂中央,缓慢的度步,阳光从巨大彩色的玻璃中透过来,使宁静的教堂带上了斑斓而温暖的色调。

第二部分:这是属于天国的声音。庄重的和弦表现出最崇高的、不可违抗的上帝的律令。似乎在描写天堂的同时勾勒出了人间的疾苦。人世的苦难众多,但是低沉、稳健的低音区奏出了坚强甚至有些悲壮的音符:顶着风雨前进: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这部分是最能够引起人内心的伤感同时又最能给予人力量的一部分。福田好啊。好啊。好的不能用语言形容啊。

第三部分:进入教堂祈祷的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人都有各人的不幸,但是得到的答复都是相似的:因为上帝的安慰不会因人而异。

点击下载

吉他中国古典吉他论坛      上善若水


 楼主| 发表于 2005-4-3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奥古斯汀.巴里奥斯.曼戈雷(Agustin Barrios Mangore):

  1885年5月5日生于巴拉圭的密西昂纳斯省,1944年8月7日逝世于萨尔瓦多。

  直到他逝世50年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巴里奥斯这位巴拉圭吉他天才的艺术成就。

  巴里奥斯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很小便开始学习吉他,并在学校中学习了和声学,他的启蒙老师是古斯塔博,是他向这位年轻的吉他手介绍了很多吉他经典作品。在巴里奥斯13岁的时候,他被认为是神童,并获得亚松森国立大学的奖学金。他在那里也学习绘画(他还是个不错的画家),并在数学、哲学及文学方面颇有造诣!

  到1910年时,巴里奥斯已经确立了吉他演奏家的地位,他离开了巴拉圭前往阿根廷。此后三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南美洲大陆,先后在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的主要城市举办了演奏会。他还曾出访智利、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巴拿马、哥伦比亚、古巴及海地。在1934年至1936年间,他还到欧洲的西班牙、德国和比利时巡回演出。

  从1932年起,巴里奥斯称自己为“Nitsuga Mangore一位吉他界的帕格尼尼”。Nitsuga是奥古斯丁(Agustin)字母倒序拼写,而Magnore则是传说中瓜拉尼族酋长的名字。

  30年代中期,巴里奥斯因心脏病,无法继续这种辛苦的长途巡回演出,他在萨尔瓦多教书作曲,偶尔举办吉他演奏会,度过余生,1944逝世。

      莫里斯 萨默菲尔德 著
      戴亦苏(译)——摘自《吉他艺术》    1944年8月7日,奥古斯汀·巴利奥斯·曼哥雷逝世于萨尔瓦多的圣·萨尔瓦多。但是一直到50年后,他在吉他艺术上的成就才被世人所承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位巴拉圭吉他艺术家的传奇一生。
 
  1885巴拉圭吉他演奏家阿古斯丁·巴里奥斯(Agustin Pio Barrios,1885-1944)出生于圣胡安斯塔教区。巴里奥斯是天才的吉他演奏家,被称为“吉他的魔神”。  巴利奥斯的父亲,多洛特奥,是当时阿根廷驻巴拉圭的副领事,很喜欢弹吉他。他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喜欢音乐以及其它很多艺术形式。所以,小奥古斯汀成长在一个音乐气氛很浓郁的家庭里。据说,当一把吉他第一次放到小奥古斯汀的手里的时候,他就立刻拨弄出了非凡的声音。与此同时,巴利奥斯也会演奏巴拉圭竖琴,另外,他还有一项成就不容被忽视,那就是他高超的口哨技艺。  巴利奥斯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在音乐方面展现了惊人的才华。他的启蒙老师古斯塔沃·索萨·埃斯卡尔达(Gustavo Sosa Escalada)是一个对巴利奥斯一生影响很大的人物,他不仅教巴利奥斯演奏吉他,并且说服了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去正式学习音乐和吉他。1900年,巴利奥斯进入了亚松森的国立大学接受了三年的高等教育,并获得了该校的奖学金。除了音乐,巴利奥斯还非常令人敬畏的在如书法、绘画、诗歌、数学、哲学等等很多领域造诣甚深。在1906年左右,他举行了首场公演。到了1910年,他已经确立了其艺术大师的地位,并开始巡回表演了。  "曼哥雷"的名字是后来才有的,它源自一个传说中的瓜拉尼部落酋长的名字,这也暗示着巴利奥斯对自己的某种艺术定位。  到1910年时,巴里奥斯已经确立了吉他演奏家的地位,他离开了巴拉圭前往阿根廷。并开始在拉丁美洲频繁演出。此后三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南美洲大陆,先后在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的主要城市举办了演奏会。他还曾出访智利、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巴拿马、哥伦比亚、古巴及海地。在1934年至1936年间,他还到欧洲的西班牙、德国和比利时巡回演出。1934年6月,萨罗莫尼、巴里奥斯夫妇从墨西哥乘船到古巴的哈瓦那。在这里,作为艺术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个月之后,他们开始了欧洲之旅。在欧洲演出受到的评价是:“巴拉圭的名手展示才能的特征是,他用令人惊奇的技巧演绎出美妙、完整的音乐意境和情绪。他是塞戈维亚甚至是上个世纪以前建成的美妙绝伦顶峰艺术的复活,他向我们重现了塞戈维亚式的美妙动听的音乐。巴里奥斯在皇家音乐学院的演出,再现了华丽的艺术乐章。”1939年巴里奥斯在圣萨尔瓦多国立音乐学院担任教授。  30年代中期,巴里奥斯因心脏病,无法继续这种辛苦的长途巡回演出,他在萨尔瓦多教书作曲,偶尔举办吉他演奏会,度过余生,巴里奥斯于1944年8月7日在贫困中逝世。  巴里奥斯生命中的最后四年,是在萨尔瓦多度过,他一边热心的教学,一边举行演奏会,同时还作曲。他生前并没有把他的作品系统出版,当问到他为了吉他专门作过几首曲子时,巴里奥斯说:约300首。现在流传下来的手稿大约有100首,已经出版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   1885年5月5日 出生于圣胡安斯塔教区
  1885年—1910年 进入同立专科学校学习
  1906年 首次举行吉他演奏会
  1910年—1915年 到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拉丁美洲国家演出
  1916年—1931年 在巴西举行演奏会并结识了维拉·罗勃斯
  1931年—1933年 到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墨西哥等国演出
  1934年—1935年 在墨西哥、古巴、土耳其、德国柏林、西班牙等地演出
  1936年—1939年 在中南美洲各国演出
  1939年—1944年 在圣萨尔瓦多国立音乐学院任教
  1944年8月7日 因心脏病逝世,享年59岁。巴里奥斯的作品可以概括为以下5种风格,即:

1、表达巴赫式气氛的巴洛克风格;
2、具有莫扎特的古典风格;
3、受到门德尔松、舒曼影响的浪漫派风格;
4、温.欧贝尔塔式的轻快、甜美,有时带点伤感的风格;
5、具有强烈民族感的国民乐派风格。

  在巴里奥斯的各种各样的作品风格中,把民族的情感通过旋律、节奏与和声等糅合了进去,这就是巴里奥斯音乐的典型特征。有人认为,他对贝多芬音乐的改编受到了勃拉姆斯的影响,也有人说,钢琴曲的韵律受到了拉威尔的影响,总之,对他改编曲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得结论,他的表现方法始终是在民族歌曲的框架上再添加上各种不同的样式,让人感到这就是他的风格。这些风格的作品,不能单纯模仿,应该怀着巴里奥斯的感情演唱民族歌曲那样地去演奏!
 巴里奥斯是20世纪前半叶伟大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可以毫不过分地说,他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天才。

  在作曲上采用了多种和声风格的作曲手法,例如:巴洛克风格(《大教堂》前奏曲部分)、古典派风格(《加伏特》)、浪漫派风格(《华尔兹》)、描写式风格(《蜜蜂》)等。

  从1916年巴里奥斯就开始巡回演出,还是第一个在巴西开创吉他事业的人,并培养了很多学生。在此期间,开始构思创作他的第三部组曲。从1912年到1930年巴里奥斯录制了33张唱片。据说巴里奥斯是第一个为西班牙吉他录音的人。

  巴里奥斯给南美洲的吉他演奏家们带来深刻的影响。他们由此而建立了“吉他的委内瑞拉流派”,其中包括:迪亚斯、拉罗、罗德里戈、拉萨尔德和其它吉他演奏家。他们受到巴里奥斯艺术的感染,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4年6月,萨罗莫尼、巴里奥斯夫妇从墨西哥乘船到古巴的哈瓦那。在这里,作为艺术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个月之后,他们开始了欧洲之旅。在欧洲演出受到的评价是:“巴拉圭的名手展示才能的特征是,他用令人惊奇的技巧演绎出美妙、完整的音乐意境和情绪。他是塞戈维亚甚至是上个世纪以前建成的美妙绝伦顶峰艺术的复活,他向我们重现了塞戈维亚式的美妙动听的音乐。巴里奥斯在皇家音乐学院的演出,再现了华丽的艺术乐章。”

  巴里奥斯生命中的最后四年,是在萨尔瓦多度过,他一边热心的教学,一边举行演奏会,同时还作曲。他生前并没有把他的作品系统出版,当问到他为了吉他专门作过几首曲子时,巴里奥斯说:约300首。现在流传下来的手稿大约有100首,已经出版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巴里奥斯于1944年8月7日在贫困中逝世。

     理查德 斯托维尔(美)
     牟 薇 (译)http://www.guitarschina.com/barrios/biography.htm巴里奥斯身穿正装的照片。14岁左右的巴里奥斯。唯一可以看到巴里奥斯右手指甲的照片。
http://www.keytar.net/guitar/jiaoshi/barrios4.asp
发表于 2005-4-3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送花~~花放哪里啊~~花蓝和鸡蛋的位置被图案占据了...
发表于 2005-4-3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啊,音色真好听,天籁之音啊,欣赏中。
发表于 2005-4-3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05-4-3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4-4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4-4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是吉他弹是咯~~~~
发表于 2005-5-5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mp=500,350,0]http://www.popserv.biz/~crash/zero/data/guitar/catedral.wmv[/mp]
《大教堂》

《大教堂》是巴利奥斯的传世之作,全曲共分为三大部分,其结构比较特别。第二部分才是序奏,而第一部分是在序奏前另加的一段前奏曲。这段长达48小节的前奏曲是描写祈祷的段落,D大调,2/4拍,极缓慢的速度。乐曲充满肃穆、宁静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大的教堂之内。在笼罩着神秘宗教色彩的钟声中,人们在虔诚地祈祷。演奏上声部旋律的时候,要用轻轻的靠弦法,右手拨弦的位置要在音孔和琴马之间稍微靠近琴马的位置,尽量要弹出透明清脆的音色。演奏下声部的分解和弦,左手一定要尽量采用保留指弹法,即在弹奏分解和弦的时候,左手手指要尽量保持按在弦上,不是万不得已不要离开琴弦,以达到使各个和弦音之间产生和谐的共鸣效果,仿佛钟楼上传来的钟声,在高大空旷的教堂内产生了回响。
《大教堂》的第二部分,是缓慢的序奏,b小调,4/4拍,开始四小节上声部的主题旋律庄重、缓慢,在第三和第四小节里,下声部有一句低音过门,第5-8小节,主题旋律在低八度上出现,在缓慢进行的和弦中,隐藏着低音部旋律。从第八小节的后半部分开始,上声部旋律上行逐渐引出这一段的高潮部分,下声部的旋律也在推动高潮的出现。高潮部分是由一组不断变化的和弦,以附点的节奏来形成动感向前推进。第16小节第4拍开始的一个上行分解和弦和第18小节第4拍开始的一个上行分解和弦形成对比,又推出一个短暂的高潮。这个高潮急速回落到b小调主和弦上。序奏的结尾部分是由下声部的低音旋律,和上声部三次出现的主和弦组成,渐弱的乐句加上最后的几个泛音,将乐思引向远方……
《大教堂》的第三部分是6/8拍的快板,由b小调转到D大调后又回到b小调,这是巴利奥斯采用“无穷动”的技法写成的。a段是由b小调的快速分解和弦开始,不时出现的经过半音,把这些分解和弦有机地连在一起。要特别注意的是,从第7小节开始,一直到第12小节,每小节中第三拍的前半拍连在一起是一条旋律线,弹奏这些音符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靠弦奏法,其他和弦音不必用靠弦奏法。第29和30小节,分解和弦的重音分别在第一拍和第三拍的前半拍上,这一段音阶和分解和弦交织进行,要演奏得流畅,重音要突出,旋律上下行起伏也要大些。b段从第49小节开始,基本上全是分解和弦,要注意每小节中的第一拍和第三拍的低音旋律要突出,尽量要用靠弦奏法,而且要有起伏,不能平淡。c段是最精彩,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段。弹奏这一段的时候,一定要先放慢速度,无论是音阶还是分解和弦,务必要把每一个音都交代清楚再逐渐增加速度。旋律上下行的强弱起伏要特别明显才有效果。《大教堂》第三部分的结尾又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要注意这些分解和弦第一拍和第三拍的前半拍,突强低音组成的旋律要弹奏得有生气。最后有六小节上行主和弦分解琶音,这六小节中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是突强音,这六个突强音连成一个上行b小调主和弦,推出这一段最后的高潮,然后乐曲结束于三个b小调的持续主和弦上。
《大教堂》是一首难度极高的经典古典吉他名曲。它不仅是许多国际古典吉他比赛、音乐学院定级的规定曲目,更是几乎所有吉他爱好者爱不释手的作品和津津乐道的话题。下面作一点版本比较:
大卫·罗素:本曲的最佳版本之一,尤以第一和第三乐章为甚。宽广的低音,晶滢的高音,几乎可与钢琴媲美。情绪的起伏波澜壮阔。
约翰·威廉斯:另一堪称完美的版本,无可挑剔。
山下和仁:第一乐章的速度把握非常不错,对于狂飙风格的山下来说,如此的沉稳并不常见。第三乐章是山下技巧与速度的绝佳展现。是非常不错的版本。
戈兰·索舍尔:空灵而虔诚的乐思,速度和情绪的控制均好。十一弦吉他的共鸣性尤其令人难忘。
让·皮埃尔·居梅:略去了第一乐章。流畅性欠佳,琴的共鸣性能似乎也不尽人意。
弗拉基米尔·米库卡:亦略去了第一乐章。第二乐章较快。总体上音粒清晰流畅,但音色有点干涩,缺乏润泽感。
马努埃·巴鲁埃科:音色最为透明的一个版本。以雪松面板的吉他奏出云杉效果,似乎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甘甜清冽,无比纯净,但是似乎在宽广性方面较罗素的版本差得很远,个人以为不适合表现祈祷的主题。
杰弗瑞·麦克法登:年轻的麦克法登在演奏第三乐章时的速度或许仅次于山下,但毫无勉强滞重,是一个值得参考的版本。
文字资料来自吉他风景线
http://www.guitarscape.com/classical/gb/composer/modern/barrios/works/la_catedral.html



发表于 2005-5-5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珍贵的资料!
发表于 2005-5-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inkl在2005-5-5 16:59:58的发言:
感谢提供珍贵的资料!
不用谢,古典吉他的经典曲目了,跟着文字去感受那份肃穆和安静。
发表于 2005-5-5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靠靠靠靠楼主我爱你!!!!!!!!!!!!福天弹的好哦。。。
发表于 2005-5-5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狂顶啊     爱死这个了   这么具体的东西我马上下下来再说   激动啊
发表于 2005-5-5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unprivate.home4u.china.com我的网站,上面有我的录音.
发表于 2005-5-5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啊~~~~~}   好东西
发表于 2005-5-6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谱例?
发表于 2005-5-6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教堂          大课堂! 谢谢楼主的这一帖
发表于 2005-5-6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我也就把他录下了,谢谢
发表于 2005-5-6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先,如果有各个版本的链接就好了
发表于 2010-6-30 16: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送花~~花放哪里啊~~花蓝和鸡蛋的位置被图案占据了...
发表于 2010-6-30 16: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BRAVO~!
发表于 2010-6-30 16: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挖坟者,封。。
发表于 2010-6-30 16: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嚯!五年前的帖子也能翻出来!
发表于 2010-6-30 23: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帖子开始练,5年了还是没有弹下来
发表于 2010-7-1 0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可当做《大教堂》的里程碑。。。
发表于 2010-7-6 10: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弹起来就像80斤的青龙偃月刀轮起来呼呼生风,爽啊。经典,再顶!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7-6 11: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7-16 20: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大教堂的第一乐章是D大调?
我怎么觉得是B小调?
还有冒昧的问问楼主,上述是您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还是从别的地方抄来的?
发表于 2010-7-20 1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两个都不是,是仿教会调式
发表于 2010-7-21 12: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经典的古典曲目!  赞 融合技法之多,,要练就 非朝夕之功!加油哦
发表于 2012-6-10 2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要开始教这首曲子,想想就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11 05:1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