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7 14: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8 世纪的时候,音乐家不是按现在以根音为标准来给和弦命名,更没有“转位”的说法。那个时候 C E A 和 A C E 是不同的和弦,比如 C E A 就按照与低音的音程关系记成 C 6/3 和弦,表示低音上方叠加 3 度和 6 度两个高音。在三和弦基础上加入 G 以后变成 A C E G,就是现代和声里面的 Am7,它的第一转位记作 Am7/C(根音 A,最低音 C)。因为从低到高是 C E G A,流行音乐里面借用以前的记法,就把它写成 C6 和弦,把根音从 A 换成了 C,然后同样是表示 C 上方叠加了个 6 度音。
这样的做法并不单纯是缩短了和弦名称而已,在流行乐和爵士乐里面,例如在 C 大调里以 C6 结束,这里 C6 用作主和弦。但是在古典音乐里面,比如巴赫的众赞歌,就不好这样分析——遇到 C6 的时候要记住它是 Am7 的第一转位,根音是 A,这样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曲子里的和声进行。
为了简单起见以上没有进一步讨论 13 音的情况,希望对楼主能起到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