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94|回复: 46

为啥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却留传不下几首好听的古典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6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却留传不下几首好听的古典作品?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为啥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却留传不下几首好听的古典作品?
我的办公室一位老者,认为《二泉印月》和《梁祝》是很好的历史遗物,老外都非常喜欢,我只能非常遗憾的告诉他,这两首作品都是20世纪的产物,《梁祝》的两位作者都健在,他无语。
我国历代,就没出过几个巴赫式杰出青年啊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4-16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4-16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4-16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戏曲还留存不少.宝贝~~
发表于 2005-4-16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楼主先去翻一下音乐欣赏手册之类的书籍,那里面会告诉你中国5000年的文明留传下来了多少首好听的古典作品。音乐家有多少,里面也会一并告诉你。
发表于 2005-4-16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葛路路在2005-4-16 11:02:53的发言:
《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不都是古曲嘛……

《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你再往下举,我估计超不过20首了(顺便问一下和老外的比你真心喜欢吗?),5000年就那么几首,很多国人还不知道,为啥德国一老巴就BWV10XX啊。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12356在2005-4-16 11:05:16的发言:
戏曲还留存不少.宝贝~~

戏曲已经逐渐论为一种文化福利,满悲哀的。
发表于 2005-4-16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许与近现代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想想我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也许有不少优秀的古典作品。但很可能已埋没于历史洪流中。不为我们所知。在现代西方的经济在国际上占有优势地位,西方的文化自然就渗透进我国文化当中,并且在年轻一代的中国人的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使之本来就饱经风霜的传统文化更难保留下来。我们平时走在大街上满耳所闻的是什么音乐,它们从哪里来?时下年轻人最热衷于什么样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呢?另一方面,这与中国音乐的价值取向有关。中国古代音乐与西方古代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自娱,中国古代很多文人都会演奏音乐,他们演奏主要在于抒发自己的感情,并不是专门为了演奏而演奏,而西方音乐则注重娱人,他们很早就有专门为商业公演而作曲的作曲家,有职业的乐师,并耗费巨资建造适合大型音乐演出的音乐厅,形成很完整的体系。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我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实在是很多,很难用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本人也没什么见识,只能知道这一点点了。
发表于 2005-4-16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不足才能进步,古时的乐府,靡靡之音的定性,文革的样办戏这类限制音乐发展的事,如果大家认为没有影响,如果大家还是认为我们真有很多好作品留传下来,我无话可说。传统老师教徒弟时会留一手,徒弟的发展要跟随老师的方向等等恶劣习惯,至今都还未根除,对经验亦缺乏系统而易于理解的文字记录,这些现象都仍然存在,比如前不久才有某大师沾沾自喜的说大家看不懂他的记谱,才可以使他又收了不少学生,我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
从现实中看,整个欧洲的人口都不如我们多,但优秀作品的数量,大家客观的说,我们真比得上他们吗?
我们不是要认裁,只要明天不是世界末日,我们仍有机会迎头赶上,怕什么?但怕的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愿承认不足。
发表于 2005-4-16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guitarguitar在2005-4-16 12:43:58的发言:
知不足才能进步,古时的乐府,靡靡之音的定性,文革的样办戏这类限制音乐发展的事,如果大家认为没有影响,如果大家还是认为我们真有很多好作品留传下来,我无话可说。传统老师教徒弟时会留一手,徒弟的发展要跟随老师的方向等等恶劣习惯,至今都还未根除,对经验亦缺乏系统而易于理解的文字记录,这些现象都仍然存在,比如前不久才有某大师沾沾自喜的说大家看不懂他的记谱,才可以使他又收了不少学生,我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
从现实中看,整个欧洲的人口都不如我们多,但优秀作品的数量,大家客观的说,我们真比得上他们吗?
我们不是要认裁,只要明天不是世界末日,我们仍有机会迎头赶上,怕什么?但怕的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愿承认不足。

我发现一谈到民族音乐,你就会蹦出来。
发表于 2005-4-16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iva在2005-4-16 13:36:36的发言:


我发现一谈到民族音乐,你就会蹦出来。

谈到MM我会更快出来。
发表于 2005-4-16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guitarguitar在2005-4-16 13:45:51的发言:


谈到MM我会更快出来。
有意思。
是否老秦把它们焚毁了呢?
发表于 2005-4-16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我很聪明,却考不上名牌大学?
发表于 2005-4-16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背景不同,留下一大堆<春江花月夜>之类的精品已经足够多了.够你欣赏的了.民乐和洋乐各有各的味道,不能相提并论的.我很喜欢洋乐,但我并不背叛国乐.盲目地崇拜巴赫等大师没什么意思,也很幼稚.
发表于 2005-4-16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fzhu在2005-4-16 10:48:34的发言:

为啥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却留传不下几首好听的古典作品?
我的办公室一位老者,认为《二泉印月》和《梁祝》是很好的历史遗物,老外都非常喜欢,我只能非常遗憾的告诉他,这两首作品都是20世纪的产物,《梁祝》的两位作者都健在,他无语。
我国历代,就没出过几个巴赫式杰出青年啊
光古琴就三千多首。
流传下来的那么多琴谱都喝西北风去了?
你再看那些唐诗宋词,那可都是配乐的。更别说元曲了。
昆曲里面那么优美的唱段……
楼主啊,西洋古典和我们民乐是两个范畴下的东西,你怎么不问问西洋这几千年创作了几首中国乐曲?
强烈建议楼主随便读读任意一本讲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历史的书,不然也就不会如此妄自菲薄了。
发表于 2005-4-16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fzhu在2005-4-16 11:59:47的发言:


《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你再往下举,我估计超不过20首了(顺便问一下和老外的比你真心喜欢吗?),5000年就那么几首,很多国人还不知道,为啥德国一老巴就BWV10XX啊。
你的评判标准是要让鬼子喜欢?

告诉你,鬼子一直对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有些偏见,你看看中国一些人到国外演出古琴,那些鬼子的评论简直是舍本逐末。

即便如此,鬼子还是很佩服我们的音乐理论。看过一部介绍西方音乐史的影片,鬼子拍的,里面都说了,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了。如果没有n多乐曲做铺垫,你敢这么说?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用鬼子的标准,不用鬼子的标准),你的结论都……
发表于 2005-4-16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fzhu在2005-4-16 11:59:47的发言:


《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你再往下举,我估计超不过20首了(顺便问一下和老外的比你真心喜欢吗?),5000年就那么几首,很多国人还不知道,为啥德国一老巴就BWV10XX啊。
另外,如果我举出了20首以上,你会怎么说?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举个题目大家发表意见,没有什么观点,大家一起谈谈,大家已经发表了个人意见,褒贬不一,很好啊。
发表于 2005-4-16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是:妄自菲薄,骄傲自满都是错误的。嗬嗬,又是中庸思想了
发表于 2005-4-16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MINBALI兄,说到民乐你可又来劲了哦.上次你的中阮帖子我都觉得还讨论得不过瘾呀,顺便问问你自己有中阮吗?什么时候来个中阮改编一手吉他曲发上来弘扬一下国粹嘛,不然大家老是用吉他改编这个民乐那个民乐的,你来个民乐改编吉他吧,呵呵,等你消息哟!!
发表于 2005-4-16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的中阮是學校樂團的﹐自己沒有。(一把中阮也不便宜啊)在中阮上玩過一些簡單吉他曲子的主旋律。中阮演奏吉他曲並不適合﹐它是用撥片彈的﹐很適合走旋律性的音樂﹐但是吉他曲側重于和弦。許多時候﹐一個撥片照顧不過來。如果用手指彈﹐顯得力量太弱﹐音太虛。而且中阮的定弦也限制了它在吉他音樂上的發揮。用民族樂器演奏西洋音樂已經不新鮮了﹐不過倒是沒有見過從吉他曲中來的。有傳說中的在琵琶上演奏<阿宮>﹐可惜我們樂團的那位琵琶女坦言道﹐自己連曲譜都沒見過。不過聽過她彈<野蜂飛舞>倒是真的
发表于 2005-4-16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inbaili在2005-4-16 18:27:07的发言:
有傳說中的在琵琶上演奏<阿宮>﹐可惜我們樂團的那位琵琶女坦言道﹐自己連曲譜都沒見過。不過聽過她彈<野蜂飛舞>倒是真的
<野蜂飛舞>这个曲子流传得还真广。
另外帕格尼尼的《随想曲第24号》应该改得更泛,她弹过吗?
发表于 2005-4-16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确实阿宫对于琵琶来简单些,琵琶就善于表现轮指,听说有琵琶演奏家拿阿宫当练习曲热手,呵呵.不过还是强烈期待MINBAIL兄来段中阮的,如果和弦没吉他丰富的话,何不用阮来一段SOLO??那天在CCTV音乐台上看了***师生阮咸演奏会,挺棒的
发表于 2005-4-16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琵琶轮指的力度,幅度要比吉他大许多,一趟《阿宫》下来,听说挺累的。中阮用拨片,没有了轮指,不过有“滚”,我发的那个视频里面有这个技巧。我在乐团的时候一般是伴奏,很少去抢风头的。中阮上面用“弹挑”演奏快速音阶比较方便,感觉是比吉他方便多了。我弹中阮时间也不多,也只有在排练闲暇的时候才去玩一些鬼子的曲目。
发表于 2005-4-16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再问问minbaili你们乐团的弹拨乐器用力弹的时候打品不?那天在另一个贴里歌剧魅影和谱狂两位坛友说古典吉他用力弹(太大的力弹)都会打品,我始终认为一个合格的吉他(包括其他合格的弹拨乐器),怎么用力都不应该打品。呵呵,跑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元弹个不露司或爵士什么地,一定很有味道
发表于 2005-4-16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中阮我似乎还没碰到打品,我弹中阮力气不算小了。但是用力扫弦的时候,音仿佛不纯。不过很可能是按品没按稳,吉他也有这种情况。
发表于 2005-4-16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中阮我似乎还没碰到打品,我弹中阮力气不算小了。但是用力扫弦的时候,音仿佛不纯。不过很可能是按品没按稳,吉他也有这种情况。
发表于 2005-4-16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中阮我似乎还没碰到打品,我弹中阮力气不算小了。但是用力扫弦的时候,音仿佛不纯。不过很可能是按品没按稳,吉他也有这种情况。
发表于 2005-4-16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乐器有自己的特点,靠演奏改编外国音乐走向世界也不是办法,还是应该请作曲家多为民族乐器创作乐曲才好。
发表于 2005-4-16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音乐中被戏曲占去很大部分,就如同西方歌剧也在音乐里占很大部分,歌曲得部分其实我们是非常发达的,各地得民歌也好,诗词的音律之道更是比西方要强得多。欠缺的主要在器乐曲这方面,这个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国得记谱法太不完善了,使音乐的传播受到很大影响。
发表于 2005-4-16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angfang在2005-4-16 18:59:37的发言:

中国音乐中被戏曲占去很大部分,就如同西方歌剧也在音乐里占很大部分,歌曲得部分其实我们是非常发达的,各地得民歌也好,诗词的音律之道更是比西方要强得多。欠缺的主要在器乐曲这方面,这个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国得记谱法太不完善了,使音乐的传播受到很大影响。

可惜我总对中国的戏曲提不起来兴趣。哎。其实我还是觉得中国的器乐作品分两也很重了,不应该只是一个小部分。记谱确实不如五线谱“科学”
发表于 2005-4-16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口头和非物质部分里头中国两样关于音乐的,一个是古琴,一个是昆曲,分别是我最喜欢的器乐,和声乐, sigh...
发表于 2005-4-16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you在2005-4-16 18:31:30的发言:


<野蜂飛舞>这个曲子流传得还真广。

另外帕格尼尼的《随想曲第24号》应该改得更泛,她弹过吗?那倒没有,她还是只拿《野蜂》当练习曲热身的
发表于 2005-4-16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inbaili在2005-4-16 19:19:27的发言:
那倒没有,她还是只拿《野蜂》当练习曲热身的

我听过很多乐器演奏的帕格尼尼的《随想曲第24号》,就是没听过民间乐器演奏的。
发表于 2005-4-16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音乐中被戏曲占去很大部分,就如同西方歌剧也在音乐里占很大部分,歌曲得部分其实我们是非常发达的,各地得民歌也好,诗词的音律之道更是比西方要强得多。欠缺的主要在器乐曲这方面,这个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国得记谱法太不完善了,使音乐的传播受到很大影响。

我认为经济原因也是一方面,国人想买一件可供练习的琴都还要考虑考虑承受能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没普及,这些都是使我们国家普遍音乐水平低的原因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6 22:57:1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4-16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lues20000在2005-4-16 19:31:29的发言:
>


我认为经济原因也是一方面,国人想买一件可供练习的琴都还要考虑考虑承受能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没普及,这些都是使我们国家普遍音乐水平低的愿意吧。
感觉这就是在说上层建筑下层建筑的问题。。。。。。
发表于 2005-4-16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就是在说上层建筑下层建筑的问题。。。。。。
不管什么建筑吧,反正很多想学音乐的人没钱买乐器是真的。
发表于 2005-4-16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inbaili在2005-4-16 18:27:07的发言:
有傳說中的在琵琶上演奏<阿宮>﹐可惜我們樂團的那位琵琶女坦言道﹐自己連曲譜都沒見過。不過聽過她彈<野蜂飛舞>倒是真的
琵琶弹阿宫是有的。我听过一个叫涂善祥的琵琶专辑,就有此曲。另有一番风味。
对于中国的音乐,我认为没有深入点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一般对西洋音乐,特别是古典吉他的了解的比较多的,所以在古典吉他上我们的发言权要多一些。对于从来不弹吉他的朋友,或是古典琴民谣琴都分不清的朋友,他们说古典吉他有什么好听的,或说古典吉他嘛,就是爱的罗曼史嘛。对于这样的人这样的话,你说有什么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7-23 06:26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