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杨曦在2005-4-18 12:36:05的发言:
你说的不错,举的例子是确实的。但是,从你的举例可以看出,钢琴弹的是《黄河》,小提琴曲目是《毛谋谋的光光把锅炉照亮》,呵呵,你认为小提琴演奏这样的曲子合适吗?如果艺术的东西变成拍马的工具,是幸运还是悲哀?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能看是什么样的名字,艺术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问世,也许会迎合某些社会因素,象《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这首曲名现在完全可以写成《太阳的光芒照亮我的生活》,《黄河》也可以该为《天上之水》,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你可以看看很多音乐大师的作品是为谁写的,贝多芬为拿破伦创作的作品是第几号?老柴为沙皇创作的作品是几号?施特劳斯为皇宫贵族创作的圆舞曲等等,这些优秀作品流传到今天为止是我们音乐爱好者的幸运。我有一位北京歌舞团拉小提琴的朋友在美国,他经常在不同场合演奏中国作品,最受好评就是文革的作品。你知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是谁说的吗?如果没有这些话,我们那个年代又有多少青少年敢学那些西洋乐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8 19:59: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