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5190在2005-5-2 15:24:53的发言:
非也!!!
业余水平的人以“家”的姿态出现,长期下去只会让社会上的人认为“吉他就是这个样子”,将毁坏吉他的形象,使得古典吉他更难被接受。
“有一定基础租得起音乐厅的可能都成了演奏家。”这句话更成问题,租音乐厅的前提不是有钱,而是有人来买票。否则,血本无归。再说够级别的音乐厅,也不是谁有钱就可以随便租的。
演奏家要靠真水平吃饭的,称得上家的就绝非虚名。不能说老百姓分不清就可以随便叫。反而是“贡献”的多少有时倒是“虚”的,比如:有人授徒无数,当地吉他事业被搞的颇为热闹——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的确贡献很大,另一种是,因为他本人不够专业,绝大部分学生都被教出了毛病,这就不是贡献,而是犯罪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我明白123456的意思是大家要宽容一些,能支持的就多支持,大家别内耗。但吉他界的“家”的确叫的有点过滥了。
别想得那么单纯,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有名利可图的有了钱都可以办得到的.租音乐厅开个人演唱会演奏会的不是很多吗.谁开音乐会赚足了钱.除非歌星~~基本上都赔本的.有的为的是得到某种名号.有时候名号很有用,会给某人带来某些利益.或者地方政府有某种需要,出钱推出一个演唱演奏音乐会来.因为有很多人认为在所谓的音乐厅里开会就是什么演奏家了.
"家"的东西我们这儿的小地方也遍地都是.就当他是股票跌了,不值钱了.你要叫它值钱,谁给他发工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 19:17: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