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0-14 1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道无极 于 2014-10-14 17:28 编辑
此贴"卖家" 跟我说了这个情况,让我出来评理。 我只能出于客观的说明一下,言多必失,烦劳勿喷。也请各位高抬贵手,gc目前不景气,都是玩琴的也没有必要苦大仇深的。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建议买卖双方私下解决,而不是放大化某一些问题。由点到面的事情,往往人云亦云。看着这架势,量变都能变成质变了。 颇为矫情,实属无奈,结局迷离,尚未解决。 所以,建议是,私下解决。互相商讨好相关费用,在此互喷,牢骚,谩骂,指责都没有意义,终究还是要解决?不对吗?
根据卖家的要求,我也无奈的出来解释一下。此解释不负任何责任,就像50楼朋友说的,此事件已与我或者我的上一任卖家无关,在此澄清,并非逃避。 难道二手买卖需要质保?虽说诚信造就生意,但是道义也是要靠口碑和事实来传递的。我能做的就是道义与我所闻所见。仅此而已。
这把琴是前阵子我拿音箱和钱换的GC一朋友的。上一任买家解释很清楚,琴很新很好。外加的拾音器。 到手之后,我试弹了两天,无奈我还是不喜欢taylor的频段,还是希望买把G。当然也是想试试所谓的4系这种背板的声音特性,无奈心有所属,故随即出之。 当然,此琴到手之后,我精心检查过。因为我也是gc的老ID了,买卖次数有过之而不及。纯属爱好,折腾不易,路亦难。 我对电声类兴趣较多,木琴我能检验的也只有外观、声音等。 我能说的是琴在我手里为数不多的几天里没有楼主图片里的情况,但是后续到卖家手里之后的这些问题,我着实不清楚。 退一万步讲,假设是很早前就修补过,那当时我也是不知晓,且没有看到任何问题(这种假设是建立在快递导致之后引发),大家试想如果按照楼主图片里的情况来分析的话,那这么多的“伤疤”对于我这个不精通乐器的人来说,利用常识理应也可发现的。 但没有。所以我在跟这次的“卖家”进行售卖时也说的很清楚,且他到手后一样欣喜,因为确实此琴非常新,对于一个07年份的木吉他来说足以了。
回复这类帖子,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我能做的也只是进行客观的阐述。如果说我上任卖家是A,那么我是C。 那么现在这任卖家是D ,买家是E的话。那么首先出局的是A和C 。出于道理上来说,我只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出于道义来说,我很同情、理解D和E,因为折腾这些都不易。一旦出问题,“买单”者最终其实是实际双方,没有赢家,都是受害者。 殊途同归,二手区很多人还是希望“淘宝”,我出售此琴到D的时候,是亏了一部分钱,因为不合适以及想买G,所以贱卖了。 但是D以什么价格售卖我不知晓,也不会在乎,在这里“淘人士“较多。 同理,在交易双方出现问题的时候,希望二位进行合理沟通,对事不对人。别最后矫情这么久还是都牵扯精力和财力。
综述一下,此琴从我上一任到手里时,我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到这次的卖家手里时,卖家也觉得很棒。相对圆满的交易本以为结束,却牵扯出来新的一轮次交易风波,着实不愿意看到。还是那句话,折腾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翻船需要自己来修补。 那么很多人在”坎坷“之后一样会拍拍胸脯继续航行,这条航线没有GPS,所有折腾的人自己会进行定位和索引。 抛开那些怨天尤人的话术,解决实际问题是第一位的。
唠叨许多,不知所云。 对于楼主的道义我做到了,对于现任买家的心里同样理解。希望可以是”句号“。 如果看得不爽来喷我的,请远之,上述真实所表。 最后祝GC广大琴友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