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18|回复: 39

非常好的和弦功能分析和爵士和弦循序渐进的入门,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0 15: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爵士吉他和弦入门教程.zip (401.96 KB, 下载次数: 1649)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 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 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  
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 级亦被称为“导音”)  
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 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  
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  
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IV-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注1:“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  
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  
置。  
2. 增减三和弦和大调中的副三和弦
西方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 增三和弦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  

减三和弦是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  

在大小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以外,其他音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小三和弦。iii级:小三和弦。vi级:小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v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也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然而vi级三和弦,同时和I级三和弦也有两个共同音,因此也有主的倾向,因此有时在属到主的进行中,用来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称为“阻碍终止”(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终止,感觉上象被vi级和弦从中间阻住了一样。)  

iii级三和弦是一个较少用的和弦,它具有I级和V级的双重功能(因为它和I级、V级之间,各有两个共同音),作为I级的运用:I-iii-IV。  

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说iii级是具有I级的功能呢?因为它可以被I级7和弦代替(关于7和弦,后面有详尽的论述),而效果和用iii级三和弦及其相似。  

我们也可以把iii级作为V级到IV级间的桥梁,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不允许V级直接到IV级的连接的。  

vii级三和弦和V级有两个共同音,它属于属和声组。vii级三和弦由于是建立在导音上的,因此也叫“导三和弦”。  
         


       
现在我们把四个副三和弦加到我们的I-IV-V进行中:I-vi-IV-ii-V-I。 这是最常用的和弦应用顺序,也是最符合人们听觉习惯的。(人们不大颠倒其中vi和ii的顺序,尽管它们都属于下属和声组。) 但这一和弦功能序进,可以简化和代替,如可以变成:I-vi-IV-V, 或者I-IV-ii-V,及更常用的I-ii-V, 或vi-V,I-vi-ii-V等,后面可以跟I级或者接其他的可行连接。(其他可行连接将在后面介绍。)  
这其中的V级也可以被vii级或iii级代替。  

V级之后可以接I级,也可以接具有双重功能的vi级,变成:I-vi-IV-V-vi。vi级后面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 vi级后的和弦公式连接片段。比如这两个功能连接都是很好的:I-vi-IV-V-vi-V-I,I-IV-V-vi-ii-V-I。  

请注意这一和声公式:I-vi-IV,这是西方流行音乐中最常用的和声公式之一。  

3.小调中的副三和弦及关系大小调、同名大小调之间的关系
自然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大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  

其中ii和VI级的功能和大调类似。VII级由于是大三和弦,不具有导向I级的性质,因此更倾向于作为它关系大调的属和弦。(关于关系大小调,将在这一节的后面介绍。)III级和弦,由于有很强烈的关系大调I级的属性,更多地被用来作为向关系大调的转换。和声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增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III级由于有导音需要解决,更倾向于连接i级。  

这种III级较少见于流行音乐中。  
vii级和大调中的vii级一样。由于它们是建立在导音上,因此被称为:“导和弦”(或称导三和弦)。  

自然小调和和声小调中的和弦经常混用。  
在流行音乐中,常用的小调和弦为:  
i级: 小三和弦、ii级:减三和弦、III级: 大三和弦、iv级:小三和弦、V级:大三和弦、  
v级:小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比大调多了几种大小和弦的选择。)  

最常见的两个小调和声公式:  
i-VII-VI-V  

和i-iv-VII-III-(V)。  

这个和声公式中的各和弦根音(在V级之前)都是五度关系,这在古典音乐里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和声进行,我们可以不让它从III级直接接V级,继续按照五度关系推导下去,成为:i-iv-VII-III-VI-ii-V-i。  

这在和声学中叫做模进。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其中VII-III-VI三个和弦,与其说是a小调,不如说是C大调的V-I-IV更合适。这种暂时偏离原调的现象叫做“离调”。在小调中,经常出现向关系大调的离调,已使音乐更丰富。  

所谓关系大小调,或称“平行大小调”,是指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它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比如C大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a小调是C大调的关系小调。  

还有一种大小调关系称为“同名大小调”或“同主音大小调”,是指大小调共享一个主音,而调号相差三个升降号,比如C大调和c小调。  

而关系大小调不共享主音,主音间相差小三度。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要比关系大小调更近,转调更自然。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正好相反,关系大小更近。  

4. 旋律小调及和声、和旋律大调;和弦的转位  
我们看到,和声小调的VI级和VII级音之间是一个增二度,如果在旋律中用到这两个音级时,这个曾二度会使人感到很不自然。如果用还原的VII级音,及自然小调音阶,就没有了这个增二度,但是如果我们在和声中需要一个大的V级和弦,就不得不用升高的VII级音,不然和弦和旋律就会发生矛盾。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把VI级也升高,增二度变成了大二度。这种小调称为“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音阶只有上行时VI级和VII级是升高的,下行时就同时还原了,和自然小调的下行相同。但我们不必拘泥于乐理知识上的上行、下行规则,用时完全可以灵活掌握。  

我们看到,升高了VI级和VII级的a旋律小调上行音阶,和A大调音阶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III级音,前者是 C后者是C#。从这里我们得出一个重要概念,区分大小调的唯一标准是I级和III级间的音程是大三度(大调)还是小三度(小调),其它音级均不能用来确定一个音阶是大调还是小调。  




到目前为止,我们讲完了大小调体系中的三种小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而大调,其实也分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只不过后两种大调没有那两种小调常用。  

和声大调中的VI级音是降低的,用这个音构成的下属(IV级)和弦是小三和弦。  

这个和弦对I级的倾向比大三和弦的IV级更强。  

无论是作为大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还是小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进行到I级和弦,称之为“变格进行”;如果是在终止中,及被称为“变格终止”。这种进行通常用在一个乐曲或一个段落的结尾,作为补充,或称主和弦的延续,以增强终止的感觉。例如这样的和声进行:I-vi-IV-ii-V-I-iv-I。  

而I-V-I称为“正格进行”或“正格终止”。I-IV(iv)-V-I在终止中被称为完全终止。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和弦的最低音都是根音,被称为“原位和弦”。如果和弦根音向上翻一个或几个八度,不再是和弦最低音时,我们称之为和弦的“转位”。三和弦总共有两个转位,被称为六和弦和四六和弦:  

多数原位和弦都可以用它们的转位和弦代替。但习惯上,乐曲的开始和结尾较多是用原位的I级(弱起小节有很多是用原位或转位的V级)。  

古典和声中,转位和弦经常被用作原位之间的过渡。  

四六和弦经常用作原位和弦和六和弦的过渡。  

在古典音乐的终止和半终止中(乐段的停顿称为“终止”,往往以主和弦结束;乐句的停顿称为“半终止”,往往以属和弦结束),我们经常能看到属和弦(V级)前有一个强拍上的主四六和弦,这个和弦称为“终止四六和弦”。  

原位和转位的运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和弦的低音位置(及原位还是哪个转位)其实就是和弦用什么音作为低音,因此,其主要作用还是得到一个好的低音线条,在通俗音乐中就是好的Bass声部的主干。多数情况下,低音线条才是决定和弦用原位还是哪个转位的关键。  

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规则恐怕就是:不能八度平行和五度平行。  
八度平行被认为是使和声进行突然减少了一个声部。  

而五度,在古典音乐中被认为是和谐度仅次于八度的音程,它太和谐了,以至于平行的五度使人感觉也象少了一个声部。  

而五度平行这一规则被德彪西打破之后,无论在现代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中,再也不是问题了。  

德彪西式的美妙九和弦平行  

爵士乐中的和弦平行  

5. 和弦的开放排列,重复音及四部和声  
当和弦音不是按照音高顺序排列,而是相隔一个音排列时,就会得到类似下面这个和弦的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叫:“开放排列”。  

而我们以前一直用的排列方式叫“密集排列”。  

在古典音乐中,和弦除低音以外的各音间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八度,而低音和它相邻的上声部则不受这个限制。这个原则源于声音在物理上的自然泛音列。我们看到,泛音列是从疏到密排列的,及越向上音程越小。  

泛音列是向上无限延伸的,向下的箭头表示比记谱音低,向上的箭头表示比记谱音高。  

由于西方古典音乐受教会音乐影响非常深远,和声学是从宗教四声部圣咏的写作原则发展而来,因此传统和声教学都是以四声部圣咏为基础。四个声部的名称自上而下分别为: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alto)、男高音 (tenor)、和男低音(bass)。和声学习题和范例通常把四个声部写在钢琴谱上。  

三和弦共有三个音,我们怎么把它应用到四部和声当中呢?这就需要重复至少一个音:三和弦的原位通常重复根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六种排列方式:(上三声部是音高相邻排列的为密集排列法,如第一、三、五个和弦;反之是开放排列法,如第二、四、六个和弦。)  

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六和弦通常重复根音或五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四种排列方式:(第一、三个和弦是混合排列法,因为上三声部间既有相隔排列又有相邻排列;第二、四是开放排列法。)  

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四六和弦通常重复五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六种排列方式:(第一、三、五个和弦是密集排列法;第二、四、六个和弦是开放排列法。)  
       

运用这些排列方式,在没有八度、五度平行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写作传统和声了,下面是按照四部和声形式写的和声公式:I-vi-IV-ii-V-I  

下面是一个学院里典型的和声习题片段:(从降b小调转到b小调)[摘自鄙人的和声练习]  

由于我们的教程主要是面向流行音乐家的,所以我不在传统的四部和声上过多停留,只是要说明一些对于现代流行音乐仍然重要的一些原则:  

(1) 重复音:当声部的数目多于和弦音的数目,需要重复时,三和弦应根据根音优先、五音其次、三音最次的原则,除了一些例外(例外将在后面一一介绍)。  

(2) 保持各声部线条通畅,尽量使每个声部都有一定的旋律性(那些和声性乐器,及一个乐器演奏多个声部的,如钢琴、吉他除外)。  

(3) 注意各声部的分工:高声往往是旋律声部,重要性自不必说。(当然,也常常有次要声部在主旋律之上的情况。) 内声部较为平稳,略有旋律性。(还要注意演奏内声部的乐器本身的特性。) 低声部除了旋律性外,要注意给音乐以稳定的低音的感觉,如果低音流动的象主旋律,就很可怕了。(低音线条不一定比主旋律流动的慢,但不是同一种流动方式。)低音也不能象内声部一样平稳而缺乏跳跃。一般情况下,低音在乐曲的开始是较平稳的,到了高潮和结尾处,常有四、五度的跳进,来增强和声的推动力。具体的处理方法不能在几句话中完全说清,后面的内容中还有详细介绍。总之,好的声部写作中的高声部、内声部和低声部应该是不能随便互换的。  

(4) 八度平行在两个独立声部间是不允许的,除非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声部,而是同一声部的八度重复。五度平行在通俗音乐中不受限制,但应注意,五度平行是和西方古典音乐格格不入的,它是另一种效果,你的作品是否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而不是声部写作中的失误。  

(5) 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声部交错:声部交错是指原先在下面的声部跑到其上声部的上面了,这样的声部进行,使声部本来的线条不清楚。  
6. 和弦外音  
在为旋律配和声时,最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如何选择和弦了。而要决定用什么和弦,就要先知道旋律中哪些可能是和弦音,哪些可能是和弦外音。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也是和声配的质量好坏的关键问题之一。  

1) 经过音 经过音就是两个和弦音之间作为过渡的自然音或半音,使旋律更为流畅。  

2) 辅助音 辅助音是同一和弦音的两次出现之间的自然音或半音装饰,使旋律更富于变化。  

上述两种和弦外音的单个运用,可以说,几乎每个搞流行音乐的人都知道如何运用。但是它们除了单个运用,还可以多声部同时运用。三个以上声部就可以组成经过和弦。(经过和弦多由平行的六和弦或四六和弦组成)  


下面的例子是美国著名的(或者说恶俗的)圣诞歌曲片段,标+号的为经过和弦或辅助和弦,请大家自己判断是经过还是辅助。  

上面标箭头的和弦为倚音和弦,下面将重点讲述倚音。  

低音声部也是可以运用经过音和辅助音的。(显然辅助音用得很少,因为低音中的经过音给人一种推动力,而辅助音好象原地未动。)  


上面两例只标出了低声部中的经过音,请朋友们自己找出高音旋律中的经过音和辅助音。很多和弦超出了  
目前讲的范围,以后的内容会覆盖它们的。  

小调原位主和弦(I级)之后的低音向下半音进行,在西方流行音乐中非常流行。  

和弦外音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恐怕就是延留音和倚音了,而这两种和弦外音可以说是西方传统和声体系的精华之一,是枯燥的大小调和声体系使和声复杂化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浪漫派音乐美丽动人的不枯竭源泉之一。  

3) 延留音 延留音是前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变和弦时不立刻离开,而是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在解决到新和弦的和弦音。  

这音在前一和弦中,称为“预备”;在新和弦中停留,与新和弦相冲突时称“延留音”,解决到的新和弦音称“解决”。  

学院派和声写作中,运用延留音的规则是:延留音要解决的那个音,不得在上三声部中与延留音同时出现 (低音声部除外),因为这样就减弱了解决音的新鲜感,从而降低了延留音的效果。






4) 倚音 倚音与延留音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倚音没有预备。  

大量运用延留音和倚音,能使简单的和声进行变得非常丰富。[鄙人即兴演奏的片段]  

延留音和倚音也可以在多个声部中出现,三声部的平行(如上面中箭头指的那个)就形成延留音或倚音和弦。  

延留音或倚音的解决不一定在本和弦中,也可以在下一个和弦中解决。连续的运用延留音和倚音,可以形成瓦格纳式的“连续不谐和”且有推动力的,典型的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下面的例子选自鄙人的《三首小前奏曲》之三)  

5)持续低音 持续低音是一种,把低音和上面声部的和声进行分开,而低音一直保持同一个音的和弦外音。  

由于低音是持续音,上面声部的和声就没有了低音,这样也就没法判断低音位置,是原位还是转位了,因此带有持续音的和声,在和弦标记上,只标出和弦功能,而不标原位还是转位,持续音由下面的一横线表示,横线一直拉到持续音结束的地方。我们看到,持续音的引出,是由一个和弦的低音引出的,后面的和声变了,可是低音却还保持原来的音,这就是持续音的用法。我们还发现,上例中的第二个和弦也可以解释为IV级六四和弦,这说明,在和声当中,同一和弦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经常有不同解释,这是很正常的。  
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只有低音可以“持续”,其它和弦音也都可以持续,只是没有低音那么常见而已。正如其它和弦外音一样,持续音也可以在两个声部以上使用,多个持续音就形成了持续和弦。  


6) 先现音 先现音是后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前一和弦中提前出现。先现音通常比较短,不合前一和弦发生冲突。  

在古典音乐中,先现音是比较少见的,但现在的欧美流行音乐中,先现音往往成为一种主要风格,大量先现音和先现和弦的运用,使节奏不那么呆板,而有生气。  

Careless whistle  

7)跳进的辅助音 当辅助音不是两端都有和弦音支持,而是只有一端有和弦音时,称为跳进的辅助音。  

和弦外音的分类: 和弦外音根据它是与和弦同时出现,还是在和弦之间出现,被分为:强和弦外音和弱和弦外音:强和弦外音:延留音和倚音、持续音。这三种和弦外音和和弦发生短暂的撞击。弱和弦外音:经过音、辅助音、先现音和跳进的辅助音。这几和弦外音是在和弦之间,不同和弦发生撞击。  
7. 传统和声中的四种七和弦  
我们注意到,原位的三和弦都是三度叠置的。事实上,西方的和声就是以三度叠置的和弦和它们的转位为基础的。在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三度,就成为“七和弦”。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和弦(triad)的命名是由于它有三个音,而七和弦(seventh)以及后面的所有其它和弦都是以它们的最大音程命名的。  

传统和声中的七和弦有四种:  
大小七和弦:大三和弦+小七度  

小小七和弦(可以简称小七和弦):小三和弦+小七度  

减小七和弦(也称半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小七度  

减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减七度(可以简称减七和弦)  

七和弦由于有四个音,因此有原位和三种转位:原位:七和弦、第一转位:五六和弦、第二转位:三四和弦、第三转位:二和弦

转位和弦的命名,根据的是七和弦转位后有一个二度,这个二度的两个音和低音的音程关系。  

七和弦由于有四个音,构成四部和声时不用重复任何音,总共有六种排列法:(第一、三、五是密集排列法,第二、四、六是开放排列法。)  

如果声部数目超过四个,最先考虑重复的应该是根音,其次是五音,三音和七音最好不要重复,特别是大小七和弦。  

最常用的七和弦恐怕是属七和弦了,它是属和弦(V级)加上一个小七度,是一个大小七和弦。  

由于这个七度,它向主和弦(I级)的倾向就更强了。学院派和声学属七和弦(V7)解决到主和弦(I)的标准方式是:属的根音向上或向下跳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三音向上级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五音向下级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七音向下级进到主的三音。解决到的主和弦有三个根音,而没有五音。  

       

属七和弦的其它三种转位解决到主和弦时,除了属的根音“保持”(原地不动称为“保持”)外,其它都一样。  

写成单谱表,密集排列法为:  

属七和弦的五音是个无关紧要的音,有时可以省略,重复根音,以构成四声部:  

省略五音的属七和弦解决方式如下,得到一个完整的主和弦。  

属七和弦到VI级的阻碍进行:(关于“阻碍进行”,请见本章第2节。)  

其它音的进行都和到主和弦相同,只是属和弦根音向上级进到VI级和弦的根音,这时VI级和弦重复三音(这是标准的西方传  
统和声的阻碍进行)。  

除了属和弦以外,次常用的恐怕是II级七和弦了,它在大调中是一个小小七和弦(或称小七和弦)在小调和和声大调中是一个减小七和弦(或程半减七和弦),它和II级三和弦一样,属于下属功能组,最常接的是属七和弦,标准的连接方式如下:  

还有一个较常用的七和弦是导七和弦,导七和弦是建立在导音(I级音下方小二度)上的七和弦,自然大调中是减小七和弦(或程半减七和弦),和声大调和和声小调中是减减七和弦(简称减七和弦)。由于减七和弦向主和弦(I级)的倾向更强,因此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大调作品中更常用。导七和弦和导三和弦(VII级和弦)一样,属于属和声组,它的各转位解决到主和弦的标准进行是:  

为了避免平行五度,导七和弦及其转位解决到主和弦时,主和弦重复三音。  
写成单谱表,密集排列法为:  

我们看到,减七和弦的原位和四个转位,听起来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它们在声学上都是小三度叠置,而仅仅在理论上不同。而同一个和弦,用不同的记谱方式,也可以写成不同的四个和弦,它们各自属于不同的调,可以解决到不同的主和弦。同一和弦可以解决到降E大调、C大调、A大调和升F大调:  

也可以解决到降e小调、c小调、a小调和升f小调:  

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关系,进行“等和弦转调”。
8. 大小调中的其它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十三和弦  
除了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和减七和弦外,流行音乐中常用的还有大大七和弦(简称大七和弦) 和小大七和弦。  
大大七和弦是由大三和弦+大七度组成:  

小大七和弦是由小三和弦+大七度组成:  

大大七和弦在流行音乐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在大调中,I级、和IV级七和弦是大大七和弦,和上一节提到的七和弦一样,本节中的七和弦,和几乎所有七和弦,都和它们的三和弦属于同一功能组。  

在小调中,III级、VI级是大大七和弦。  

在第三节,我们提到过的模进:i-iv-VII-III-VI-ii-V-i,现在可以用七和弦代替三和弦: i7-iv7-VII7-III7-VI7-II7-V7  

大调中,也可以作类似的模进:I7-IV7-vii7-iii7-vi7-ii7-V7-I7  

平行的七和弦,给人一种不知道是大调还是小调的感觉,连调性也模糊了。  

小大七和弦更多地用在和声大调的iv级上。  

第六节中的一些低音声部经过音的例子,也可以解释成七和弦的转位,二和弦。  

其它种类的七和弦,我将在爵士和声中介绍。  

七和弦再向上叠置一个三度就是九和弦了,最常用的九和弦是大小调ii级的九和弦和属九和弦(V级九和弦)。  

由于九和弦有五个音,把九和弦写成四部和声时需要省略一个音,小调或和声大调的属九和弦通常省略五音,其它种类的九和弦可以省略三音或七音。  

把属九和弦放到前面小调的模进中代替属七和弦:  

小调i级九和弦也是很常用的。  


东京爱情故事  
以九和弦再向上叠置,就可以得到十一和十三和弦。不能再向上叠置了,因为15度是两个八度。(十一和十三和弦的实例,请见上例。)  

属音上的十三和弦通常比十一和弦更常用一些,通常省略三音和十一音,五音有时也可省略。  

我们看到,属十三和弦实际上就是属七和弦+IV级三和弦,或者说属三和弦+IV级七和弦。和弦叠置的越多,它本身的功能属性就失掉的越多,连续的高叠置和弦,很容易陷入枯燥,因为很难听出和弦功能的交替了。所以大量运用高叠置和弦,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一些爵士乐演奏家就是这方面的好手。下面的例子中,把九和弦分成上下两个三和弦。  

       
9. 附加音和弦  

所谓附加音和弦,就是在三度叠置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非三度叠置的音,或用一些非三度叠置的音代替原来三度叠置的音。

加六度音的属七和弦(V7):这种加六度音的属七和弦,在古典音乐中就非常常见。它们一般解决到主和弦:  

六度音的属七和弦通常省略五音,六音向下跳进到主和弦的根音,代替原来五音的进行。为什么我们不把那个附加的六度音解释成属十三和弦的十三音呢?因为它是孤零零地出现的,没有和九音、十一音同时出现。  

六度音也经常附加在大调I级上,其它和弦上的六度附加音,都可以解释成它下方三度的七和弦的转位形式。  

大调I级上的附加六度音一般不用在I7和弦上,而且和弦通常不省略五音,这是它和属和弦上的附加六度音的区别。  

二度音也是一种常见的附加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进行:  

在运用二度附加音时,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免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二度附加音同时“粘在一起”,形成两个二度叠置,应让它们在时间上错开一些,或在距离上错开(如把根音降低八度)。  

四度附加音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附加音,它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倚音,然后解决到三音。因此,用四度附加音的时候,往往省略和弦的三音。  

下面这个例子摘自ABBA重唱组的“Super trouper”开头部份:

但有时四度附加音并不解决,特别是在一些有爵士风格的音乐当中。  
10. 平行大小调之间的离调和转调;下属的属和弦

所谓离调和转调之间的区别,其实一个就是暂时离开本调,而另一个是不仅离开本调,而且要巩固新调的调性。巩固新调的方法无非是:1)正格进行、2)反复两次以上的属到主、3)借助乐段的终止或半终止,这三种方法之一。
离调的标记常见为:n/v-n(n和弦的属到n);而转调则要标出新调的调性。(请见下面例题中的标记) 不过很多时候,究竟是离调还是转调,并不是很容易判断,而一定要把两者区分得非常清楚,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由于离调和转调既是较难的技巧,也是非常关键和有用的,而且更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建立一种良好的感觉。因此,从本节开始,我放慢速度,并且每次举更多的例子。

最常见的离调和转调,莫过于平行大小调之间的离调和转调了。当大调进行阻碍进行时(V-vi),如果在V级之后加上一个vi级的属和弦,可以使进行更加顺畅。


我更喜欢这样的进行:


小调要向大调离调,可以通过模进:


也可以直接跳到大调的主和弦中,但这种做法比较难:

一般来讲,作品离调或转调到关键大调或小调后,会很快回到原来的小调或大调中,而不会留在新调上结束。要用转向关系大调或小调,而摆脱原调的调性引力是很难的,很容易做得不自然。

在大调中,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然而效果却很不错的和声进行:V/vi-IV。这个进行其实就相当于关系小调的V-VI。

下属的属和弦
如果我们在这个进行:I-I7-IV的I7和IV之间,为了声部流畅,加一个“降低半音的I7和弦”。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下属的属七和弦”—V/IV,这个和弦是借用下属调(上例中是F大调)中的属七和弦,临时离调向下属调。

应注意的是,事实上只有“下属的属七和弦”,而没有“下属的属和弦”。为什么呢?其实,“下属的属和弦”及主和弦,“下属的属和弦”到下属的进行,及主到下属的进行,怎么能体现出离调象下属调呢?

11. 重属和弦和下属的属和弦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最有特点的恐怕是重属和弦了。试想,如果在一个作品中用了重属和弦,恐怕很难能让人联想起中国传统音乐。(不过,在本节的后面,有类似重属和弦的效果,在中国音乐中运用的例子。不过那是另一回事了。)
重属和弦,及属和弦的属和弦。在C大调中,属于重属和弦功能组的和弦,包括D大三和弦[D](重属和弦)、D大小七和弦[D7](重属七和弦)、f#减三和弦[f#dim](重属导和弦,这个和弦很少用)、和f#减七和弦[f#dim7](重属导七和弦)。重属和声组和弦解决到属和弦,和属和声组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一样的。

       

在实践中,重属七和弦经常解决到属七和弦。

而重属导七和弦,总是解决到终止四六和弦(在终止或半终止的属和弦前,占强拍的主四六和弦,亦称强四六和弦,因为一般的四六和弦都是在相对弱拍上,唯有这个和弦是在强拍上。)这时,重属导七和弦的七音上行到终止四六和弦的三音上,为了声部进行顺畅,一般把重属导和弦的降七音,写成升六音,但和弦性质仍然是七和弦,而不是五六和弦,这是很容易混淆的。

我们看到,象上例中的进行,是非常“西化”的,很“古典”的进行,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却是很少见。从俄国大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开始,重属和弦总是向下属方向进行,出现了V7/V-ii7的进行。

上面的例子中,最后两个和弦在下两个声部的声部进行中有一个平行五度,其实平行五度在近现代的作品中已经不算什么了。

而我更喜欢用I7代替I。


也可以这样:


现在更流行的做法是I-V/V-IV-I。

另一个例子:


如果把I-V/V-IV-I中的I级换成vi级,会怎么样呢?(这是我中学时写的一个曲子的片段。)  
哈,变成了很中国味的和声进行了,其实这个进行应写做:i-IV-VI-I。小调的VI级音升高,就形成了“多利亚”调式,它是中世纪七种调式之一,恐怕也是最常用的一个。

12. 其它音级上的属和弦

既然我们有了重属和弦、下属上的属和弦、VI级上的属和弦,那么可不可以有II级上的属和弦、III级上的属和弦呢?当然可以。可不可以有VII级上的属和弦呢?小调中的VII级大三和弦可以,而大调的VII级和和声小调的七级减三和弦就不行了,因为减和弦不能建立起大小调的调性。


除了属音上的属和弦习惯上被成为重属和弦外,其它音级上的属和弦可以统称为“副属和弦”。把副属和弦运用到音乐当中,音乐就丰富了很多。

上例是我为木偶剧“the bell”中第四幕中的爱情主题的配音,下面是这段音乐的MIDI文件:


从理论上讲,副属和声组,不仅可以有副属三和弦、副属七和弦,还可以有副属九和弦,加附加音的副属和弦等等,但是从效果上,有些和弦不一定很好,这就需要经过摸索、实践来自己掌握了。通常,七和弦是最常用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原来的模进:I-IV-vii-iii-vi-ii-V-I,变成:I-V/IV-IV-V/iii-iii-V/ii-ii-V-I。

其实我更喜欢这样做:

上例中,我们看到,在N级的属和弦前面可以加N级的II级和弦,及N调的ii-V-I。

这个模进,还可以进一步变成:I-V/IV-IV-V/iii-V/vi-V/ii-V/V-V-(I)。

这一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这个进行完全是一个属和弦到另一个属和弦的进行,暂时失去了调性,因此可以在任何点上,用解决到主和弦的方法停下来,再巩固这个调性,就可以成功的进行转调。
13.逐渐转调法

在传统和声中,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的基本方法是利用“中介和弦”,“中介和弦”及两个调共同拥有的和弦。用的最多的中介和弦恐怕是后调的主和弦了。

传统和声中最常用的转调方法是:中介和弦-后调的属和声组和弦-后调的主和弦。这里,属和声组和弦可以包括属和弦和导和弦,前面可以加II级和弦、下属和弦、或终止四六和弦,这样可使调性更巩固。

以C大调为例,运用中介和弦可以直接转到的调分别为:a小调、G大调、e小调、F大调、d小调、f小调。我们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规律,及:C大调能直接转到的调,都是以C大调各级上的正三和副三和弦为主和弦的调。当然,VII级除外,因为VII级是减三和弦,无法建立调中心。为什么f小调也属于这一类呢?因为f小调的主和弦是C和声大调的小下属和弦。

下面再看看a小调,运用中介和弦可以从a小调直接转到的调分别为:C大调、e小调、G大调、d小调、F大调、E 大调。包括E大调的道理是因为E大三和弦是a和声小调的属和弦。如果从E大调出发,a小调的主和弦是E和声大调的小下属和弦,关系和C大调与f小调一样。从f小调出发,C大调是f和声小调的属和弦。

       

运用中介和弦可以直接转到的调称为“一级关系调”。


如果两个调之间找不到“中介和弦”,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利用一个“中介调”。这个“中介调”分别和前调和后调都有中介和弦(及和前调和后调都是一级关系调),利用中介和弦先从前调转到中介调,再从中介调转到后调,这个转调的过程及“逐渐转调”。通过一个中介调可以转到的两个调之间称为“二级关系调”。

如果两个调之间没有中介调,这就要通过一个前调的“二级关系调”来转调,过程是这样的:从前调出发,先转到一个它的一级关系调,再通过这个一级关系调转到前调的一个二级关系调,然后再转到后调,这个后调称为前调的“三级关系调”。如果通过两个中介调还转不到的调则为“四级关系调”。通过三个中介调可以转到任何一个调,没有更远的关系了。

远关系转调时,由于可以选择的路线很多,最好采用大小调混合的手法,沿途经过的调不要总是大调或者总是小调,混合起来效果更好。此外就是不一定走直线,有时关系比较近的调,也可以通过很多次转调,绕一个大弯来达到,以丰富和声的色彩。

下面是从C大调利用逐渐转调法转到降B小调的例子,其中最后一次转调没有利用中介和弦,这种方式在近代作品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这种逐渐转到远关系调的转调法,在古典音乐中很常用,而在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其实很少见,因为这种方法需要比较长的转调段落,这种段落在古典音乐中,特别是再现之前,非常常见,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几乎没有,因此这种转调法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学上的,古典音乐比较重视调性的功能性,前后调性的逻辑关系、调性冲突、解决等;而现代流行音乐注重调性的“色彩”,而要体现调性色彩的变化,最好是突然呈现一个新的调。比如,用逐渐转调法从C大调转到降E大调,在流行音乐中,一般情况下没有直接跳到降E大调好。
14. 突然转调法  
通过减七和弦的突然转调  
我们知道减七和弦是三个小三度叠置而成的,以同一个音为低音的减七和弦、减五六和弦、减三四和弦和减二和弦,只是和弦音记谱的不同,在十二平均律里,音响上没有任何区别。  

可以解决到不同的调:  


通过减七和弦的这种模糊性,可以进行突然转调,直接转到其它七个调之一。  

通过属和弦或二级和弦的突然转调:  
由于人们对于转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比较突然的转调,在近代的音乐作品里也不显得很怪,这使得作曲家在运用转调方面更大胆,有些时候往往不用中介和弦,突然加入一个和前面不太有关系的属和弦或二级和弦,就一下跳入一个新调。这种方式与其说是转调,不如说是换调。  

上面的例子是摘自我的和声习题,在四小节内从降B小调转到B小调。此例的第二个和弦为那波里二和弦,本教程的第三章中将有介绍。为了使音乐更自然,转调时可以运用模进。  

色彩性换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流行音乐作品,在进入高潮后突然换了一个调,中间没有任何过渡,和声色彩为之一变,效果非常好。这种换调常用的调性为,原调的上大二度、上小二度、上小三度、下大三度、纯四、纯五度,上大三度或者下小三度。如果以C大调为原调,分别为D大调、降D大调、降E大调、降A大调、F大调、G 大调、E大调或者A大调。在实际运用中究竟采取哪个调,可根据作品的风格,作者的喜好,和乐器和人声的音域决定,没有一定之规,甚至曾四度,即C大调到升F大调也是可以运用的。  
15. 第三章前言及传统的下属和声组变和弦。

1) 前言  

学到这一章的朋友,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根据我的音乐实践和国内音乐以前的发展。我的感觉是国内流行音乐的和声还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阶段。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众欣赏口味在和声方面还趋向简单,一是音乐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一是对于音乐有生杀大权,对于大众潮流有引导作用的一些唱片公司、音像公司和传媒的领导人的品位也有待提高。总的来说国内市场上的音乐在和声上趋于简单,一般来说本教程的前两章内容应该说对于一般流行音乐工作者已经够用,而后两章的有些内容有可能超前。常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说一些非常好的和声进行得不到传媒或大众的认可,在此我深表遗憾。也因此,对于准备学习本章及下一章“爵士和声”的朋友提一个醒,如果由于根据本教程的内容而编配的和声,被音像公司老板认为“太洋”或 “不符合大众口味”,鄙人只能表示同情。  
       

仍然愿意坚持学习的朋友,我祝你们在一番苦功后,能更充份的享受别人无法享受的音乐带给人的乐趣。  

2) 那不勒斯和弦  

那不勒斯和弦又称为降二和弦,用bII或N表示,不同国家标记不同。它最开始时建立在小调上,后来逐渐被大调采用,它的用法和ii和弦基本相同,但作为建立在降II级音上的和弦,当解决到属和弦时,根音往往有一个曾四或减五度的跳进,而它的转位形式,比原位来说较少用。

这个和弦是一个特别“洋”的和弦,用的时候应当注意作品的风格。  

另外,还有一个和弦和它非常相似,但是在理论上属于属和弦的变和弦,就是“导七和弦降三音”,这两个和弦虽然在理论上完全不同,但实际效果很接近。关于属和弦的变和弦将在本章的稍后介绍。

那不勒斯和弦也有它的属和弦,但和调性音阶差得比较远。

那不勒斯和弦的另一个用法是在变格进行中代替下属和弦。

这时也可以用那不勒斯七和弦来代替三和弦。

3) 降VI级和弦  

我们发现上面的降II和弦的属和弦其实就是调中的降VI级和弦。降VI级和弦是VI级和弦的变和弦,标记为bVI,在西方传统和声中常见于属和弦到VI和弦的阻碍进行中代替VI和弦。

而现代流行音乐中广泛应用于任何一个可以用VI和弦的场合中。  

而更长用,也更自然的还是在各种变格进行的变体中,其中VI和弦可以以三和弦、大小七和弦、大大七和弦,甚至九和弦形式出现。

VI和弦前面也可以跟它的属和弦。

把这个进行“九和弦化”就得到下面这个较复杂的,但效果好得多的和声进行。关于复杂的九和弦的运用,下一章有更详细的讲解。

4) 降III级和弦  

上面的VI和弦的属和弦其实就是调中的降III级和弦,这个和弦是另一个常见的变和弦,但它和III级和弦的用法不一样,它基本和下属和声组变和弦的用法一样,比较长见于变格进行中。

5) 综合应用  

有了这三个和弦后,我们的和声可以做很丰富的变化,把它们联起来使用。


这一种联接方式用的和弦更复杂些。

这些变和弦的运用不能完全等同于原先没有降的VI级、III级和II级,而是有一些自身的运动规律,朋友们需要自己做各种连续的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进行,也要尝试和不同的上两章中学过的和弦相联接,你会发现其中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16. 七种中世纪调式

我们现在常用的大小调是经过长时期的筛选和优化的结果,在这之前的中世纪时期,比较流行的有七种调式,被称为中古调式(当然,在这之前和之后也流行这很多其它种类的调式和一些属于特定民族的民族调式,而且在这七种调式之前有过一套名称类似但完全不同的中世纪调式体系,本教程力求简单,把不太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去掉,在音乐史方面有很多忽略,望史学家不要和我叫真)。  

七种调式分别为:伊奥尼亚(Ionian)、多利亚(Dorian)、弗里吉亚(Phrygian)、利地亚(Lydian)、混合利地亚 (Mixolydian)、爱奥利亚(Aeolian)和络克里亚(Locrian)。(七种调式的名称各种翻译材料会有所不同,如果有异议,均以这段中的中文和拉丁文对照为准。)这种体系也称为“调式体系”,区别于我们现在用的“大小调体系”。我们现在的大小调体系是从这七种调式中的伊奥尼亚和爱奥利亚两种演变而来的,其它调式后来逐渐较少使用。  

下面是以C为伊奥尼亚调式,所有调都采用同样的调号的排列方式。

下面是以C为调中心音,所有调都采用不同调号的排列方式。

一般来说,现在在记谱上习惯把七种调式分成倾向于大调和倾向于小调的两类,分别按它们所倾向的大小调,再加上临时变化音来记谱。

倾向于大调的

这种方法非常便于记忆。我们通常称利地亚为大调升IV级,混合利地亚为大调降VII级。

倾向于小调的

我们通常称多利亚为自然小调升VI级,弗里吉亚为自然小调降II级,络克里亚为自然小调降II级和V级。络克里亚应该说是最少运用的调式,因为它的V音,也就是非常重要的属音和主音的关系是减五度,很难给主音以建立调性的支持。  

       

现在最长见的应该数多利亚,比如苏格兰民歌“绿袖子”,另外的例子还有“出埃及记”和台湾歌曲“橄榄树”。


在爵士乐中,多利亚和混合利地亚两种是除大小调外最常见的调式。
17. 基于调式体系的和弦及利用变和弦的突然换调。  

由于非大小调体系的其它调式的和大小调的混用,我们又可以得到很多丰富的和弦。比如大调的降VII级和弦、小V级和弦、小的降III级和弦、小的降VI级和弦等。现在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混用所有的已知变和弦,使和声变得非常丰富。

这个例子中的结尾已经明显脱离原调,但仍然很自然,原因是变和弦用得越多,引进的调外音就越多,从而产生一种离心力,而调中心也越模糊,这种转调方式可以是一种没有过渡的换调。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是,由于在多个声部同时运用半音经过音,而这些半音经过音自身构成了和弦。这种半音经过和弦最长见的是iii7和ii7之间的biii7和弦,在其它音级上也可以运用这类和弦。

而前面提到的下属和声组变和弦也可以解释为来自某种调式,比如那不勒斯和弦(bII级)来自弗里及亚,bIII级和bVI级来自弗里及亚或爱奥利亚(自然小调)。另外重属和弦如果不解决,可以解释为来自利底亚。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和弦就是大调的小主和弦,通常用在传统和声中被称为“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场合下,这种用法比较常见于古典音乐。这种用法需要注意的是,换调前大调一定要已经建立起来,不然就很难让人信服是以大调开始的,另外,如果作为到一个新段落的过渡,效果比较好。

至此,我们转调的手法又丰富了很多,我们可以比较这些方法,那些基于属和弦的转调,无论是逐渐的还是突然的,都更常用于古典音乐,而现代流行音乐中,基于下属和声组变和弦和调式体系的和弦的突然换调则更长用,听起来也更自然。这是由于浪漫派以后,人们对于色彩更加重视,而调性中心的强调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此出现很多音乐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很难说清楚是属于什么调中心的。  

18. 属和声组的变和弦,及一些不常用的但很有效果的变和弦  

1)属和声组的变和弦主要是重属和弦降5音、重属导和弦降3音和属和弦降5音、导和弦降3音等。这些和弦更常用于古典音乐。  

重属和弦降了5音之后,它的5音向属和弦的根音倾向更强,所以也更有力。

当用重属导和弦代替重属和弦时,5音就变成了3音。(这个进行中的平行五度是不可避免的,被称为莫扎特平行五度。)

上面这种进行常常由重属导到主四六和弦代替,然后再到属和弦,这种进行声部更加自然。然而,这时重属导的7音将上行到主四六的3音,在C大调中就是bE到E,而如果改写成#D到E就会更自然,通常和弦标记还和原来用 bE时一样。

和重属和弦相同,属和弦也可以降5音,导和弦也可以降3音。

导和弦降3音后,和前面第15节提到的那不勒斯和弦就非常接近了,只是多了一个7音,两个和弦虽然在理论上完全不同,但在实际中往往可以通用。

我们注意到这些和弦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有一个“增六度”,在理论上增六度和小七度是完全不同的,曾六度是向外解决,小七度是向内解决。(一般来说,所有增音程都是向外解决,而减音程都是向内解决。)

增六度转位后称为减三度,是向内解决,通常认为这种解决不十分自然,因此在古典音乐中比较倾向采用曾六度的排列法,而较少使其称为减三度,因此,所有这些带增六度的和弦就比较少采用原位,而常采用转位。

当然在流行音乐中,音乐家往往没有那么严格地对待声音,而且由于配器的关系,有些情况下这种不自然也不是非常明显。  

西方习惯于把三种“增六和弦”以国家的名字命名,称为“意大利增六和弦”、“德意志增六和弦”和“法兰西增六和弦”。

2)一些不常用的变和弦  

升根音的ii7和弦  
如果把ii7和弦的根音升高,它就变成了一个大小二和弦

这个和弦通常直接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而由于上述相同的愿因,也通常采用转位,而非原位,来避免减三和弦的不自然。在C大调中,#D音也可以由bE音代替,这样前面的和弦就和大小七和弦一样了,这只是写法的变化,理论上升根音的ii7和弦绝对不是大小七和弦,理由和前述的“曾六度不等于小七度”一样。

VII级上的大小七和弦,这种和弦可以直接解决到主和弦。这种进行其实是iii级的属七和弦阻碍进行到iii级的 VI级和弦,而iii级的VI级就是I级。

降II级上的九和弦,这种和弦恐怕是前面所说的降3音的导和弦变化而来的,它在爵士乐中比较常用。此外,很多前述的和弦都可以以九和弦的形式出现。

降3音的导和弦向VI级的阻碍进行,这种进行给人一种色彩上的突然变化。

上述这些进行,我们从中发现一个规律,利用等音改写的方法,绝大多数都可以改写为大小七和弦,这就为我们利用等音关系进行转调提供了方便,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大小七和弦可以解决到多少个调。

在实践当中,可以有更多种的变和弦,有些甚至理论上完全解释不清的。这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体会

       
和声」?其定义何在?  
广泛而言,只要两个或以上的声音同时发出声响,便可称为和声,这种和声并不受音高、音律等限制。  

「和声学」?它所探讨的是什么?
  基本上,和声学与广义的和声最大的不同在于,和声学是站在十二平均律音阶的基础上,为它所可能产生的音程等关系,所订立的一套规则,用数字低音、和声外音来诠释所有音响的横向进行。和声学探讨的范围,大部分是从巴洛克时代,一直到浪漫乐派晚期而已,在印象乐派的色彩性和声之后,已经不适用于之。
和声学主要的内容是学什么?
  了解基本的理论与概念,并且要学会分析与应用,一首乐曲之所以好听,它的和声进行必定也有它的手法及理由,和声学便是辅助于此,做为创作乐曲的一个基础,以及帮助诠释音乐的一种方法。假使在演奏乐曲时,遇到一连串复杂的音群,便可藉由分析其和声进行来找到乐句主线与发展方向,并晓得哪些部分为主要或次要。在学和声学的过程中,不啻是懂得基本理论而已,最重要的是多从谱例中找出其规则性,然后必须去活用之。
「数字低音」?
  数字低音首先必须以调性音阶为基础,以该调主音为根音的三和弦定为I级,由此往上推并用罗马级数记之。从一个和弦[可能超过三个音]的bass音与所有和弦音来判断,该和弦之级数与转位,在简化分析时便只写出和弦的基础音,转位的数字与和弦音跟baass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相对应,如此便称为一般所谓的数字低音。一言以蔽之,就是罗马级数、bass音和音程的关系
「功能和声」?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和弦具有其进行上的功能。通常我们把I级跟VI级归为T、II级跟IV级归为S,而属和弦的V级为D,至于在小调中会出现增三和弦的III级和通常为减三和弦的VII级,则不列在其中。一般惯用的进行有三种:T-D-T、T-S-D-T及T-S-T,皆与终止式息息相关。总之,功能和声是相对于色彩性和声而言,它拥有一定的使用时机与进行方式。
「和弦的解决」?
  和声进行总有一个方向性,当一个性质不稳定的和声或音程出现时,它必须接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来解决,换句话说就是必须对该和弦或音程有所交代。比如导音的出现,之所以名为「导」,便是「导向主音」之意,因此它必须接到主音,否则便称为没有被解决,这样的写法是错误、不被允许发生的。
 
「终止式」?有哪几种形式?
  在和声学上的终止式,通常是用在一串和声进行的段落,可能是个完整乐句之后,抑是圣咏中的一个停顿,它的特色就是会停在强拍上,时值会比较长,它是符合自然律而存在的。和声学把终止式归为四种:完全正格终止PAC[不完全正格终止IAC是在有和声外音时发生]、假终止DC、半终止HC及变格终止PC。完全正格终止全名是perfect authentic cadence,也就是V-I或V7-I等属和弦到主和弦的形式;假终止又称虚伪终止,全名是deceptive cadence,一般指V-VI的形式,但其实只要V后面不接到I级的都可以称之;半终止全名是half cadence,只要是乐句停顿在V级便可称之,可能是I-V、II-V、IV-V不等;变格终止又作教会终止、阿们终止,全名是plagal cadence,为IV-I的形式,经常被用在教会中的「A-men」,故称之。另外,在此特别提到有一种Phrygian half cadence,是小调iv6-V的形式,它是属于半终止的一种,但又可称为「弗里吉安终止式」,因为在教会调式中,Phrygian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的导音在主音上方,称为上导音,所以在对位法上,它必须用*谱例一的进行来结束,后来声部渐多,和声遂因而产生。

       
和弦新论  

传统和声学把所有的和弦都归为三度关系来解释,并且力求和声进行的完美和规范。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的和声已经高度复杂化和自由化,三度叠置虽然仍是和弦构成的基本原则,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释手段。这年头可以这样说:把几个音合在一起发音就构成和弦。和声的进行是否规范属于次要问题,平行五,八度的错误基本上不予考虑。唯一的准则是:听起来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乐中复杂的加音和弦几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布鲁斯和弦同名大小调搅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进进行很难用经典的和声理论来解释。我们现在就进入现代和弦的奇妙世界。


第二章 和弦标记  

本教程采用字母和弦标记法来表示和弦。这是流行音乐中通用的标记法,把它和级数标记法结合使用会感到很方便,能使你很透彻地领悟到不同调的和弦的相互微妙的关系,好象你的脑子里就有一张和弦表。下面我们就来熟悉这个标记法。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来表示,如DO,MI,SOL和弦用C表示,FA,LA,DO和弦用F表示,降MI,SOL,降SI就用Eb表示,升FA,升LA,升DOL用F#表示。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小写m表示,如RE,FA,LA和弦用Dm表示,MI,SOL,SI和弦用Em表示,降MI,降SOL,降SI用Ebm表示。  

3。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aug或加一个“+”。如DO,MI,升SOL和弦表示为Caug或C+,FA,LA,升DO和弦表示为Faug或F+。  

4。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或一个“-”。如RE,FA,降LA,表示为Ddim或D-,升DO,MI,SOL表示为#Cdim或#C-。  

5。大小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如SOL,SI,RE,FA和弦用G7表示,LA,S升DOL,MI,SOL用A7表示。  

6。大大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aj7表示,如DO,MI,SOL,SI和弦表示为Cmaj7,降SI,RE,FA,LA和弦表示为Bbmaj7.  

7。小小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表示。如LA,DO,MI,SOL和弦表示为Am7,RE,FA,LA,DO和弦表示为Dm7.  

8。小大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M7表示,如DO,降MI,SOL,SI和弦表示为CmM7,LA,DO,MI,升SOL表示为AmM7.  

9。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7表示,如SI,RE,FA,降LA和弦表示为Bdim7,LA,DO,降MI,降SOL表示为Adim7.  

10。半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5表示,如SI,RE,FA,LA和弦表示为Bm7-5,升FA,LA,DO,ME和弦表示为#Fm7-5.  

11。加音和弦:它是指在一个以三度关系为基础的和弦上加上其它音,如加入六度音,九度音,四度音等,标记法为将这个加音的度数写于原和弦的右边,如DO,MI,SOL,LA和弦可标为C6,(LA是基于C和弦的加音),FA,LA,DO,SOL和弦可标为F9。但要注意的是,加四音和弦的写法有规定,要写sus4,并且要省去原和弦的三音,否则三音和四度音一起响会很尖锐。如DO,FA,SOL和弦标记为Csus4.(C和弦省三音加四度音)。加音以6,9,4度为多数。另外,有更复杂的理论把加音与多音和弦分开来,如FA,LA,DO,SOL和弦应标为Fadd9,而标为F9会被认为是FA,LA,DO,MI,SOL和弦。不过这只是理论而已,一般情况下用简单的加音标记法就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  

12。指定和弦根音:就是在演奏该和弦是,不弹它本身的根音而根据标记弹奏。如C/G,表示演奏该和弦时把G音置于最低音。Dm/G表示演奏Dm时把G音置于最低音。也可以用On*表示同样意思,如F9OnD,实际演奏的是RE,FA,LA,DO,SOL。很明显,这种标记法可以用来表示和弦的转位。  

       


第三章 各级和弦的功能  

流行音乐中一般只讲大调的和弦而很少把小调单独作为一种调式重新定义和弦,因为流行音乐中关系大小调和弦共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用经典和声学解释会颠来倒去搞不清。  

下面我们用C大调来举例。基本和弦共7个:C,Dm,Em,F,G,Am,Bdim.分别是1,2,3,4,5,6,7级和弦。1,4,5称正三和弦,2,3,6称副三和弦。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极为少用。1级和弦也称主和弦,4级和弦也下属和弦,5级和弦也称属和弦。接下来是每个和弦的属性,很重要哦!  

C,即1级和弦,是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不过在曲子的中间可以尽量少用主和弦,否则老是给人以终止感,乐曲的进行也会很硬。  

Dm,即2级和弦,是一个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属和弦即5级和弦之前。而5级和弦则自然要回到1级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进行。这是一个极其常用的进行。  

Em,即3级和弦,也是一个十分柔和的和弦。音乐的进行中有了她马上就会变得柔美而略带忧伤。1-3-4的进行,也即在C大调中的C-Em-F是一个很常用的进行。乐曲中本来用1级和弦的地方有时可以考虑换成3级和弦,音乐立即就不强硬了。港台音乐中这种手法很常用。  

F,即4级和弦,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属于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让人感觉心胸开阔,有一种一下子“飞”起来的感觉。我们听到的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1级和弦后面跟4级与跟3级和弦是绝对不同的。

G,即5级和弦,大调中的第三个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撑的作用。乐曲的终止感就是由5-1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5-1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Am,即6级和弦,一个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为主和弦那就是小调了。歌曲肯定会变得忧郁,悲伤。如果6级和弦出现在大调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连接不同和弦的作用。6级和弦象一座桥,它前面可以接几乎所有的和弦,后面也是如此。它可以是和弦的进行连贯,不呆板。1-6-4-5是极为常用的进行,事实上就用这四个和弦就可以写歌了。  

Bdim,即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很少用。因为它是减三和弦,有一种向里收缩的紧张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进行中使用,或是为了根音的流动而使用。  
<P>在了解了上述和弦的属性之后,大家就可以尝试为歌曲配和弦了。不过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能否配出基本正确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会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配置出更好更优美的和弦,我们不该停留在对与不对的层次上。就我个人经验而说,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你就向编曲大师跨出了关键一步:  
1,能在一遍内听出歌曲的基本调内和弦(即1,2,3,4,5,6,7级和弦)  
2,对歌曲常用的离调和弦比较敏感,一般也应当在1到2遍内分辨出其离调和弦。  
3,看乐谱上的和弦可以想象出其音响效果,如果别人演奏错误,能马上察觉。  
4,看一条单旋律,不用任何乐器,在心里能为它配和弦。  

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体系是纯西方的,旋律与和声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对和声不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难以制作出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的。  

   
第四章 各级变化和弦  

接下来我们要为歌曲配置更优美的和弦,使音乐更流畅。这就要用到各种变化和弦。关于变化和弦在经典和声学里有复杂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和声学的人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被灌输有关离调的系列理论,恐怕没有多少人可以正确理解。所以在本教程中,我采用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说法,关于离调和弦等内容的正确涵义会在以后写明。

注:所有和弦转位都沿用传统名称,第一转位称六和弦,第二转位称四六和弦。

       

1,主四六和弦(K46和弦)  

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中很常用的和弦,但它在流行音乐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形式是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以C大调举例就是C/G和弦,即5-1-3和弦。这种和弦的特点是,虽然算是主和弦,但因为它以SOL为根音,所以一点也不稳定,有着极强的向属和弦去的倾向。试验一下,如果一首大调歌曲结束时贝司手不弹DO音而弹SOL音,你肯定会感觉很奇怪,你会觉得这首歌曲根本就没有结束。这充分体现了主四六和弦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编曲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如果有一首歌曲的结尾是C-G7-C(这可是很常用的结尾哦)我们就可以改为C/G-G7-C。由于C/G(主四六和弦)倾向与属和弦G7,而属和弦G7又倾向于主和弦,这样从C/G开始一系列的和弦都顺着它的倾向性行进,音乐就变得流畅了。在古典音乐中,C/G-G7-C的进行是最经典的终止式。

2,二级六和弦

二级六和弦是二级和弦的第一转位,在C大调中是Dm/F。它的构成音是FA,LA,RE。大家会发现它与F和弦(四级和弦)只差一个音,前者是FA,LA,RE,后者是FA,LA,DO。所以,二级六和弦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四级和弦的一个替代品,也就是说某些地方本来用的是四级和弦,现在就可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C大调中就是用Dm/F代替F和弦。二级六和弦保持了二级和弦柔和的特性,不象四级和弦那么硬,也没有强烈的“飞”起来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想要使1-4级的进行不要那么强硬,但又要保证有1-4级进行的和声效果,你就可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四级和弦。如果大家听过电影《红河谷》的主题曲,它的第二个和弦就是二级六和弦,而这个地方的和弦功能和听上去的感觉实际上是四级的,这就对了!这就是二级六和弦要达到的效果。  

3,大二级和弦

这实际上是一个离调和弦,不过在这里我不从这个角度去说明问题。大二级和弦就是升高三音的二级和弦,在C大调里是2,#4,6和弦。它的特点就是强烈倾向于属和弦(五级和弦),也就是在C大调里构成D-G的进行。在前面介绍二级和弦时我曾提到二级和弦最重要的用途是置于5级和弦前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大二级和弦是增强了小二级和弦向属和弦的倾向性。在C大调中就是用D-G7代替Dm-G7。在歌曲的适当位置使用这种代替手段效果是十分好的。但是要注意,歌曲的旋律音如果是FA(首调)则不能这样代替,因为这会构成与和弦#4的小二度冲突,十分尖锐刺耳。邓丽君的许多歌曲及那个年代的许多歌曲(如《今宵多珍重》)都会在属和弦前使用大二级和弦,大家可以去仔细地分辨一下。另外,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二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七和弦,C大调里是D7和弦,2,#4,6,1。它的和弦性质和D和弦是一样的,只不过音响更丰富些。

4,大三级和弦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在C大调里是E和弦,3-#5-7。是由三级和弦Em升高三音形成。它倾向于六级和弦Am.也就是在C大调里构成E-Am的进行。它实际上也是Em到Am进行的强化。和前面一样,我们可以用E-Am代替Em到Am,但仍要注意,如果旋律音是SOL,就不能这样代替,因为SOL会与和弦里的#5冲突。有一首老歌叫《我家在那里》就使用了大三级和弦。有首圣诞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就连续使用了大二级和弦和大三级和弦。另外,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三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七和弦,C大调里是E7和弦,3-#5-7-2。它的和弦性质和E和弦是一样的。  

5,大六级和弦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而且这是一个很常用的和弦,它的“离调感”十分远,所以能制造出很动听的效果。在C大调中是A或A7和弦(和其他离调和弦一样,它可以扩展成七和弦)它强烈倾向于二级Dm和弦,这样就在C大调中形成A(A7)-Dm的进行。这可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进行,它不仅可以代替Am到Dm的进行,还可以代替其他和弦到Dm的进行。只要你的旋律中带有6,#1,3,5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音,你就可以使用这个进行。
它是用来强调和声在音乐中作用的最好例子。看一下:  

       
3 - 4 | 2 - - | 这个例子,如果你想在第二小节配置Dm和弦,那么前一小节用什么好呢?Am可以,Em也可以,但它们都不是最好的,试过用A(A7)吗?那将会是一种新鲜的感觉。这种和弦手法在流行音乐中被广泛应用,邓丽君的歌曲《爱的箴言》就使用了该和弦,著名的圣诞歌曲
全曲多次使用该和弦。这个和弦十分有色彩,恰当的使用肯定可以使你配置的歌曲和弦及伴奏比原来丰富得多。当然仍旧要注意,不要在旋律音为DO时使用该和弦,因为它会与和弦的#1音冲突。 </P>

6,一级七和弦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一级七和弦在C大调里就是C7和弦,1-3-5-b7,看清楚了,这是一个大小七和弦,是降SI而不是还原SI,在其他调里可不要搞错了。它的用处就是置于四级和弦前面,一级七和弦有强烈的倾向于四级和弦的特性,又由于它本身属于主和弦系列,所以如果我们使用了一级到四级的和弦进行,就可以在这两个和弦当中插入一个一级七和弦,形成C-C7-F的自然进行。有一首英文老歌就使用了该和弦。

7,小四级和弦  

大调中,四级和弦应当是大三和弦,但有时侯我们也会使用它的降三音形式,就形成了小四级。它的最有效作用是置于四级和主和弦之间,也就是在C大调形成F-Fm-C的进行,小四级当然是一个小三和弦,它的加入会使音乐突然变得忧伤,所以它不但可以置于四级和主和弦之间,而且可以直接加在乐曲中的某个部分。著名的<Edelweiss>(雪绒花)在最后结尾时,就使用了小四级和弦。很多港台流行歌曲也使用小四级来表现忧伤与失落。  

8,五级增三和弦  

这个和弦不算很常用。它升高原来五级和弦的五音,变成增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Gaug(G+),这个和弦的用处是当一个乐句结束在属和弦上时,可以用五级增三和弦来代替五级和弦,增加意尤未尽的气氛,然后音乐稍作停留便又从主和弦开始,这种手段在爵士音乐中有着较多的应用。  

9,降六级和弦  

是一个常用的变化和弦,是大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bA和弦,b6-1-b3,降LA-DO-降MI。这个和弦看上去离C大调很远,确实如此,因为它只有一个音DO属于C大调自然音阶,嘻嘻,就是这个DO成为降六级最大的应用之处。因为绝大多数大调的歌曲都会结束在主音DO上(首调),我们可以利用降六级含有DO音,把降六级置于主和弦的前面,达到一种特殊的音响。在C大调中,如果本来是G7-C的终止,现在可以用G7-bA-C来替代,这样就能得到这样一种效果:旋律虽然保持是DO,但和弦是降六级-主和弦,非常有色彩。它可以烘托出那种宏伟,壮观的终止,不是属到主简单了事。

10,降七级和弦  

相比降六级而言,降七级离原调好象近一点。在C大调中,降七级是bB和弦,b7-2-4,降SI-RE-FA,也是大三和弦。它含有RE,FA两个调内音,它可以被较自由地运用在歌曲中间部分,如果旋律中出现了这两个音就有可能使用降七级。在歌曲中如果在本来使用一般和弦的地方改用降七级,会有一种突然转调的感觉,降七级后面可以接1,4,5级和弦,C大调中,C-bB-C,C-bB-F等都是常见的。邓丽君的《千言万语》,The Beatles乐队的<Hey,Jude>,<Hello Goodbye>, 都使用了降七级和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七级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对降六级作进一步扩展,把bA-C扩展为bA-bB-C,也就是在降六级与主和弦之间再插入一个降七级,得到一个连续上行大三和弦的效果,更适合于那些气魄很大,雄壮而有震撼力的终止。

11,降三级和弦  

这也是一个用得不算太多的变化和弦,在C大调里是bE和弦,b3-5-b7,降MI-SOL-降SI,也是大三和弦。它离C大调也比较远,只有SOL是调内音,因此只有旋律出现SOL时,它才有考虑的可能。它适合在乐曲中起丰富色彩的作用,使用一下以后马上又回原调。这种和弦就一定要用得好,用得到位而不能滥用。有一首著名的英文老歌<Unchained Melody>(《奔放的旋律》--“人鬼情未了”的插曲)后半段就用了一个降三级。

       

12, 降二级和弦

降二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用得比较少,在爵士乐中倒有一定的使用.经典和声学里给予这个和弦以一个名字,叫"那波里和弦".当然对于我们的应用者来说不一定要了解这么多.这个和弦在C大调里是bD和弦,b2-4-b6,离C大调相当远,在钢琴上听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但这样就注定了它是一个极有色彩性的和弦,一般可以用在曲子的结尾,在主和弦的前面,感觉是十分奇特的.不过我没有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说明,以后再补上吧。</P>


第五章 和弦使用手段

1. 保留根音
这种手法在很多流行音乐中有应用。它的意思是在一段和弦连接里,根音不按照正常和弦根音走动而是一直持续在一个音上保持不动,最常见的是保留主音。具体点就是类似这样的连接:C---F/C---G/C---C,和弦原来的意思是1级到4级到5级,但根音却一直保持在C上,这种手法也削弱了原来和弦间强烈的对比,使它们能"粘合在一起",所以能给人以稳定,温馨的感觉,用在前奏,歌曲的A段比较合适。Bryan Adams的成名曲《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一开始就用了这个手法,你可以仔细去听一下。在经典和声学中称这种手法为"主持续音"。和声就是这样奇怪,也许你会说G/C的和弦,用C作G和弦的根音,难道就不会发生小二度冲突?所以说理论既是我们前进的领航员也是最大的束缚,当我们把一串和弦连起来后,你就会发现根本体会不到小二度的冲突,试一下吧!  

2. 延留音,先现音

我一直感觉到,和声的最大魅力在于"期待感",也就是当一个和弦出现时,我们就等着它应该走向的那个和弦的出现,做到与我的"心理听觉"相一致。延留音和先现音可以满足我的这种"僻好"。 <BR>我们先说延留音,它的意思就是把甲和弦中的某个音延续到接下来的乙和弦中,并且这个音不是乙和弦中的音。例如这样的进行:F---Gsus4---G7---C,其中Gsus4和弦的构成是5,1,2三个音,而DO音是从F和弦延续下来的,它并不属于G和弦,由于它加入了G和弦中,使G和弦原来的属功能被削弱,DO音代替了原来SI应有的位置,但抢了别人的位置是一定要还给人家的,所以"期待感"在这里产生,听觉上我们等待着DO进行到SI去,于是后面一个G7的出现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并且最终解决到主和弦上,得到完满的终止。这是最常见的延留音形式。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把某个和弦的某个音延续到后一和弦上,造成一种"迟到的解决",很诱人的。 <BR><BR>再来看一下先现音,它和延留音正好相反,就是在甲和弦中先出现了后一个乙和弦的某个音,而这个音并不属于甲和弦。当音乐进行到乙和弦的位置时,这个先现音成为了和弦音,音乐得到了解决。比较有效果的办法是先现根音。如这样: F/G---G7---C,它原本的意思是4级--5级--1级的简单进行,不过在4级和弦上它先出现了后一个5级和弦的根音--G,结果造成了一种很奇特的效果,使4级和弦也有了属功能,三个和弦的连接变得紧密了。

先现音和延留音是调动听众胃口的极好手段,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也可以一起使用,如:F/G---G7---Csus4---C,连续使用了延留音和先现音,非常不错。

       
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是七和弦了,那么在常用的七和弦里,主要有以下的几个主要的和弦:
(1)自然大调中为:
①主音七和弦(大大七和弦)=do-mi-sol-si
②上主音吆拖遥ㄐ⌒∑吆拖遥?re-fa-la-do
③中音七和弦(小小七和弦)=mi-sol-si-re
④下属七和弦(大大七和弦)=fa-la-do-mi
⑤属音七和弦(大小七和弦)=sol-si-re-fa
⑥下中音七和弦(小大七和弦)=la-do-mi-sol
⑦导音七和弦(减小七和弦)=si-re-fa-la
(2)自然小调中分别为:
①Ⅰ=小大七和弦=la-do-mi-so
②Ⅱ=减小七和弦=si-re-fa-la
③Ⅲ=大大七和弦=do-mi-sol-si
④Ⅳ=小小七和弦=re-fa-la-do
⑤Ⅴ=小小七和弦=mi-sol-si-re
⑥Ⅵ=大大七和弦=fa-la-do-mi
⑦Ⅶ=大小七和弦=sol-si-re-fa

2、常用在乐曲中的变化和弦,除了临时转调或者转调,还有一些是为了制造和声效果为目的的。而变化和弦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大小七和弦了:
(1)譬如在C自然大调中的重属七和弦(re-升fa-la-do),它的升fa明显地倾向于sol。因此,通常情况下是向属和弦进行解决。又譬如在a自然小调中,属和弦mi-sol-si-re解决到主音时我们看到很多音乐作品会在sol上将它升高,变成mi-升sol-si-re,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这个和弦产生一个倾向于主音的进行,从而达到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渡。
(2)减七和弦的应用:这个和弦所产生的色彩是非常具有不稳定的性质,听起来总是觉得它需要有下一个走向。减七和弦是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人为地制造一个小三度(通常是变化而来的),它的进行通常是向外或者向里倾斜。譬如C自然大调的导音减七和弦,向外解决可以很轻易地转向了a小调(或者A大调)主和弦,向内解决则可以进行到C自然大调(或者c小调)的主和弦,还可以进行到降E大调的主和弦的第二转位,而通过将减七和弦进行转位后,所得到的解决路径就更加多了。总之,减七和弦是个非常暧昧的和弦,它左右漂移非常的具有不稳定性。
(3)以上讲到的两个七和弦是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两个和弦了。在我写的乐谱示例里请大家仔细看看,相信能够悟出一点道道来。

3、和弦转位和低音进行的关系:为了求得更加完美的和弦进行效果,我们都发现现在许多的歌曲作品在配和弦上的一些独特技巧。这些技巧突出表现在低音的进行上,它们越来越旋律化,而这些进阶似的进行都是靠将和弦进行转位得来的,这里就经常需要使用到七和弦了。
(1)低音由高到低向下阶梯式的进行。例如:周华健的《浓情化不开》、刘若英的《为爱痴狂》、齐秦的《大约在冬季》、零点的《爱不爱我》、谭咏麟的《忘不了你》、张学友的《还是觉得你最好》等等。这样的低音进行让我们感觉上有一种非常平稳的和弦走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希望能够继续的渴望。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掌握和弦的转位尤其是七和弦的转位,那么在即兴伴奏中就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这种伴奏技巧。相反,有没有低音是又低到高的进阶式进行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样的进行在和弦转位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还有可能由于功能进行的原因到中途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是说这种进行不是不可行的,关键还取决于乐曲本身能否给我们创造这样的条件。例如: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这首歌曲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音阶上行,但是从中我们也发现,要完成这样的进行如果没有先决条件(也就是乐曲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和声进行)。那么生搬硬套必然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后果。
(2)低音由高到低向下三度的进行:关于这个部分的内容大山老师在和声研究的文章中讲得非常透彻,大家分析一下大山的谱例:Ⅰ-Ⅵ-Ⅳ-Ⅱ-Ⅴ-Ⅰ的部分即可一目了然。
(3)低音由高到低向下半音阶的进行。例如:童安格的《忘不了》

       
如何为民族调式的六声、七声调式配伴奏

1、首先介绍民族六声调式

在六声调式中我们所见到的情况基本上有两个:第一种在曲调中省缺了自然大调音阶的第四级,在民族调式中称之为“清角”的音。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曲调中省缺了自然大调音阶的第七级,在民族调式中称之为“变宫”的音。简单地说:七个音级中如果少了这里讲到的其中任何一个音,都称为六声调式。说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在我们国家以外也存在这样的调式(当然并不是指定说六声调式)。譬如:日本民歌中省缺了自然大调音阶的第二级和第五级音,也即:Ⅰ、Ⅲ、Ⅳ、Ⅵ、Ⅶ,这是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五声调式(如著名的《樱花》)。而另一首著名民歌《拉网小调》却完全和我国五声调式民歌一样,也即:Ⅵ、Ⅰ、Ⅱ、Ⅲ、Ⅴ。可是值得研究的是:同样的五声羽调式其旋律的结构很容易区别与我国的羽调式,为什么呢?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相关的解释。

2、如何区别民族六声调式

很简单,曲调从头至尾如果省缺了清角音或变宫的其中一个,那就是六声调式了。这里提醒大家:除了上述两个音外,不排除在乐曲中省缺了其它某的音级的音,但这不表示它们也具备六声调式的特点。

3、民族七声调式

民族七声调式的特点在前面一讲已经介绍了,这里不再赘述。综合来讲,七声调式的配伴奏方法和我们为自然大小调配伴奏相同,只是在配伴奏过程中先仔细分析乐曲是七声调式的哪一种。也即:清乐、雅乐或燕乐。

4、一件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五声调式、六声调式还有七声调式的宫调式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但是很奇怪?无论如何,我们都能很轻易地分辨出来它来自于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譬如:《友谊地久天长》(五声调式)、《王老先生有块地》(五声调式)、《别亦难》(七声调式)、、、等等。

原帖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46120280


编写Bassline
Bassline的意思是说:bass的编曲一般来说都是以单音为主,而不像吉他手常常要同时处理2个以上的音,而bass弹奏的一个一个的单音,就像是点一样,许许多多的点连结起来就像是一条线,所以我们称之为bassline,而当你听音乐时,bassline就像是音乐的骨架般支撑起整个音乐。
而关于bassline的编曲,我们可以从节奏(Rhythm)和和声(Harmony)二个方向来讨论,首先关于节奏的部分,有如下之说明:
节奏(Rhythm)
节奏是音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melody旋律,harmony和声,rhythm节奏),节奏对于音乐的感觉往往是最直接明显的,也许同样的音乐,当它使用不同的节奏时,音乐的表情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由此可知节奏的重要性。而关于节奏的部分,身为乐手的我们必须注意下列三点:

稳定性:稳定性包括了速度和力量,而两者没有进步的捷径,为一的方式就是靠平时不间断的练习,以下提供几个练习的方式。
A.练习时要对click练习,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必须确实。如此可加强你的速度和耐力,如果你有130的16分音符实力,那么当你弹奏100的16分音符会很轻松,而且稳定。
B.在click的设定上,可以由16分音符到8分音符,再到4分音符,2分音符甚至全音符,如果你的设定能够越宽,那么对于你的节奏感就更能够达到完美稳定的境界。

2。 Groove:一个好的乐句,和groove有很深的关系,常常可以发现有的人虽然把bassline编得很花俏,但是确没有特别好听,而有的人可以单单靠几个简单的音,甚至只使用root(根音),就很好听,这个原因就是差在它的groove,而groove感的培养,建立在基本的拍子练习及对于乐风的熟悉。建议大家可以买台编曲机,通常编曲机都有很多鼓的sample,可以借此培养groove感。

3。 Style:尤于音乐的发展是非常悠久的而且世界性的,因此有着非常多元的种类,而为什么要把乐风分成这么多型式呢?一则方便在音乐制作上的沟通,二则藉由分类可以得知音乐在演进的历程上的变化及分支。而对于乐风的熟悉则是靠多听音乐,去感受揣摩,最好不要死背一些style的licks。而关于style的介绍及专辑,请参考风之国度BBS站bass板的精华区。

合声(Harmony)
合声的观念对于音乐非常重要,以乐团来说,各个乐器的音色及其特性之不同,吉他偏中高频的范围,而bass偏中低频的范围,若是能加以分配其弹奏的音韵,善加利用每个乐器的特色,则对于音乐的整体效果能更加突出,因此对于一个乐手来说,能够深知自己乐器的特点而加以发挥,并且和其他乐器达成不错的合声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编曲的观念上,不应该以自己为出发点,而应该从整体的音乐去考虑才是为佳。而关于合声的部分,建议大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着手。

音程(Interval)的认知及其在指板上的相对

位置:
音程(Interval)是任何二个音之间的scale steps,不同的音程其产生的相对感也不同,往往只差一个scale step,其感觉就差很多,因此大家对于音程最好能有一定的感觉,而其培养的方法,就是以一个root为基准,往上或往下去弹奏各个不同音程的音,并将其音程的感觉和指板的位置相呼应,如此一来,久而久之便能培养出一定的相对音感,而当你拥有相对音感时,便能够将你脑海中的旋律快速的反应至琴格上。

2。和弦(Chords)的观念:
和弦(Chords)的观念对于乐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不能知道和弦的特性及色彩,则其在编曲上会逊色许多,基本上,和弦主要可分为二类,
一为Major和弦,一为Minor和弦。其组成如下:
Major ( Root, Major 3rd, Perfect 5th ) ex:C ( C,E,G )
G ( G,B,D )
F ( F,A,C )
minor ( Root, Minor 3rd, Perfect 5th ) ex:Am ( A,C,E )
Dm ( D,F,A )
Em ( E,G,B )
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和弦,皆有其一定的音程公式,若能了解越多,则对于编曲上则越有帮助,基本上除了Major,minor外,还常使用第七音程的和弦音。但是和弦若是只知道其组成音,则在使用上属于较微观的观念,若是能有调式的级数和弦观念加以配合的话,则对于bassline的编曲则能够呈现出更整体性的表现。以C大调举例来说明:
degree:
I Cmaj7 ( C,E,G,B )
II Dm7 ( D,F,A,C )
III Em7 ( E,G,B,D )
IV Fmaj7 ( F,A,C,E )
V G7 ( G,B,D,F )
VI Am7 ( A,C,E,G )
VII Bm7-5 ( B,D,F,A )
若是在和弦与和弦间,能善加利用其和弦内音来作串连,以整体的调性作为编曲的主轴,则编曲上将更能展现Harmony的美妙。

3。转位:
转位的使用在乐团中是相当重要的,由于乐团中低音的部分主要由bass来负责,则在Harmony的效果上,可以让音韵的表现有不同的感觉。何谓转位呢?转位是将和弦的组成顺序改变,以造成不一样的感觉。
以C合弦为例:
C和弦为( C,E,G )
第一转位( E,G,C )
第二转位( G,C,E )
若现有如下的和弦进行
| Cmaj7 | Cmaj7 | Fmaj7 | Fmaj7 |
以转位来分析共有下列几种变化
Cmaj7 \ Fmaj7 不转位 第一转位 第二转位
不转位 C \ F C \ A C \ C
第一转位 E \ F E \ A E \ C
ps:\前表Cmaj7时的bass音,\后表Fmaj7时的bass音
每种转位的组合都有不同的味道,建议大家可以多尝试,并掌握各种不同转位的感觉。

编曲:
至于Bassline的编曲,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头痛,我建议不妨放宽心胸的先从完全弹根音(Root)开始,Root是绝对能够让你的音乐听起来饱满有力的刚开始时,先抓好鼓手的节奏,在你的脑海里建构出一段groove,然后就依照你的groove,及和弦的进行,去弹奏Root,基本上,这样的bassline就已经很好听了,然后再依照你的感觉,去判断是否要加入Root以外的音,要处理Root以外的音时,5th 和8th 的使用可以列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因为他们绝对会和谐而不会产生不悦耳的感觉,其次可以考虑3rd , 7th ,他们则比起5th 和8th 的处理要稍加用心,但因为还是在和弦内音之内,所以除了和谐之外,更多了不同的色彩。除此之外,在2nd , 4th , 6th 的使用则以辅助和弦内音为主,因为若是完全使用和弦内音,则bassline进行起来会一直有跳跃的感觉,因为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较远,若使用2nd , 4th , 6th 来串连,例如: 2nd + 3rd, 4th + 5th ,6th + 5th … 等,则能使bassline有较连贯的感觉,而在延伸和弦的部分,如: 9th , 11th , 13th ,大家也都可以试着使用看看,能够让你的音域有更大的变化和色彩。

把位:
除了音符的处理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要加以考虑的,那就是把位,在前12格里,相同频率的音几乎都各有二个,不同把位的音,虽然具有同样的音高,但却具有不同的音色,例如:同样的C在第3弦第3格,和第4弦第8格,第3弦的C中音较强,而第4弦的低音较强,又例如:第4弦第5格是A,和第3弦空弦A,不只音色上的不同之外,他们的sustain也不相同,第3弦的空弦A sustain会比较久,所以在我们编bassline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进去,而把位的选择和bassline弹奏时的指法也有关系,因为在演奏上,若是较刁难的指法,则容易产生失误的情况(出ㄘㄟˊ)。

表情:
当我们考虑上述把位及音符的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到弹奏的表情。这首曲子适合要什么样的弹奏方式?是Fingering,Picking或是Slaping & Popping?弹奏时要Soft还是Hard?在音符之间我是否要加入捶音,勾音,滑音或是闷音…等等?曲子进行过程是否要有音量或音色的变化?是否需要使用效果器的特殊音色?这些问题让你能更深入的去注意音乐细部的情绪。

过门:
基本上,过门是一个串连的动作。
有人常会为了它伤透脑筋,那是因为他想着要弹出什么,但是事实上,我们应该要想着,不要去弹出什么。过门不一定要很花俏,适当的过门才是应该要考量的重点,往往只要与前一段bassline有稍不一样的感觉,就可以营造出过门的感觉,而过门长度,从四拍,三拍,二拍,一拍…等皆可,甚至连不用过门都可以,完全依曲子进行的感觉为主,当然,在我们编过门时,要注意鼓手的打点,但是完全对照也不一定会好听,你可以在这些打点中,适当的空出几个点,或是在鼓手打点的空隙中加入,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而一般来说,过门音的使用常见的以五声音阶或蓝调音阶为主,那是因为他们比起自然音阶少了4度和7度半音的关系,在音乐上比较好处理,但也并非一定要使用到这些音阶。

观念及态度:
注意你的句子和别人相配时是否会嫌太啰嗦。留白及休止符的艺术。
不要排斥只弹Root,也不要排斥Solo。
乐团里bass手负有让节奏和旋律平衡的重责,不要认为bass手好像都是站在阴暗的角落。
多看别人表演,观摩别人的演出及想法,并走出自己的style。
良好的沟通是乐团成功的开始。
多练习写谱,将自己的bassline记下来。
不要排斥任何乐风。
音乐是你一辈子的老师,随时去吸收音乐的资讯。
随时激励自己进步,并保持谦虚。
原帖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38103422/430493524


EX:
1,节奏方面。一首歌曲在鼓不变的情况,或者副歌重复一种模式、主歌重复一种模式,贝斯尽量在4小结的时候加个复数音的过门,毕竟他们两个声部像汉堡的面包一样,上面一个下面一个,加载中间的是贝斯。。。。要在考虑咬合地鼓的前提下更融合在音符当中。节奏是关键!
2。选择加花。继续刚才上面的说,擅长用一些3  5 7过8的节奏是自己的律动丰富一些,但是这个时候要拿捏一个度,就是不要太过于频繁,贝斯在编曲也忌讳一味的只重复一种节奏,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编贝斯的部分时候要考虑鼓的部分和吉他部分。贝斯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如何让你的音符有生命,例如,在一个C和弦里面,我们是一味的“咚咚咚咚”弹8分音符根音,还是在3下根音后弹一个5或者8度音,这个就是看大家了!

其实,贝斯,乃至于音乐就两部分,节奏,音高。这两部分说的很简单,但是里面掺杂入自己的感情,表达,力量的强弱,都会难一些。。。。

http://bbs.guitarschina.com/thread-233905-1-1.html

菜鸟总结一下,像我这样连和弦都记不住的人,妄图脱离单调的根音阶级,编一点BASSLINE的话,可以尝试往根音里加入5度,8度,甚至3度音。也可以找一些风格近似的经典曲目,直接copy别人的bass编曲,拿来主义在起步阶段是有显著作用滴。
------------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5: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附件内容个人感觉非常精华,和文章内容不一样,有梯度的,很容易接受,这几天都在看,受益匪浅!分享给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5: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大家觉得有用的也帮忙顶顶贴,祝琴技大增
发表于 2015-5-10 17: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发表于 2015-5-11 15: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GC有你更精彩!
发表于 2015-5-11 16: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谢谢
发表于 2015-5-11 17: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天啊···这文章看着有点累····好吧···我坚持一下··虽然我是个玩bass的······
发表于 2015-5-11 18: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太棒了
发表于 2015-5-11 19: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scan了一下,有我还不了解的地方!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5-5-11 20: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牛,我顶!!!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0: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谢谢大家那么捧场,其实我也是搬运工而已,自己这几天都在看这些内容有些还看不懂要慢慢理解,感觉突破瓶颈的时候到了,我觉得大家来论坛还是多看看实实际际的知识少折腾设备,优酷还有个赛平老师的吉他教学,从11集开始分析一些歌,像听海,暗香,moon river,亡灵序曲之类的和弦走向,那个非常有用!强力推荐~~有好多部都看了不止一次了,很有收获
发表于 2015-5-11 20:3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
发表于 2015-5-15 22:3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发表于 2015-5-15 22: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15-5-15 22:48: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22: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工而已,大家有收获就好
发表于 2015-5-15 23:2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5-5-17 17:3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敏感字被屏蔽 发表于 2015-5-11 20:25
哈哈,谢谢大家那么捧场,其实我也是搬运工而已,自己这几天都在看这些内容有些还看不懂要慢慢理解,感觉突 ...

是啊,我折腾设备5年,基本没练琴,想想都被荒废了,,,,唉
发表于 2015-5-18 11: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的好东西啊
发表于 2015-5-19 22: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5-27 0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6-2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研究完。。。
发表于 2015-8-28 14: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发表于 2015-9-1 14: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内容,附件里的内容很实用,主贴正在慢慢看,谢谢LZ分享
发表于 2015-9-11 01: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5-9-16 19: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1-17 05:4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发表于 2016-1-20 17: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太棒了,好贴,顶!
发表于 2016-1-21 1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一下,有空再看!
发表于 2016-1-21 16: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值得抱着琴,拿着笔纸对着文章认真观看。
发表于 2016-3-14 00: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啊楼主,善哉善哉!!
发表于 2016-5-23 22: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5-30 19: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24 14:3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棒棒棒!!!!
发表于 2016-10-1 19: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7-4-21 08: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3 13:3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棒棒哒
发表于 2017-5-11 21: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已经下过了,呵呵,谢谢!!!
发表于 2017-5-22 18: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1-27 13:44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