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九命小猫 于 2015-9-27 13:36 编辑
弦墨吉他社区从创立起,一直坚持推送文章原创。上期范子筠老师的《手工吉他》篇发表后深受大家欢迎,本期范子筠老师将继续与大家一起聊一聊手工琴。同时非常感谢范子筠先生对弦墨吉他设计上的建议和帮助,也欢迎全国各地琴友给我们投稿,谢谢!
范子筠 男 83年生
长沙师范学院 音乐系 吉他讲师
独立手工吉他制作人
何为原声音乐品牌 创始人
正文:
圆魄上寒空,四海同团圆。又到了一年中秋月圆时,小编在此先祝各位琴友佳节好运、月圆人圆。
自从《手工吉他》上篇发表之后,便有不少朋友与我讨论,我便想这是极好的事情罢,可是作为我来说,实在是没有资格指点江山,只能激扬一下文字,所以没奈何,只好再陪列为看官唠叨几句。言语粗鄙,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担待。
朋友们与我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以前主要是在“什么叫工厂琴什么叫手工琴”,我的第一篇文字出来之后,讨论这个问题的倒是少了,只是又变成了另一个问题,“手工琴如何演变成工厂琴”。
这里我先引用一下一位朋友的原文:“小作坊,人手不够设备不齐时就叫手工琴。挣了点钱,填了些设备,多了些工人 ,就叫半手工。订单量增大,厂区扩大,工人上200就叫工厂琴,总之一切看到哪一步咋赚钱多。(大笑)”,此话一见,直叫我汗颜不已,果然在很多人的心里,手工琴仍然是一种落后、陈旧、粗糙的代名词,是吉他产业工业化之后的弃儿!当然我不知道这是否跟地域性有关,比如说在这一部分人的心里,手工琴也分“外国手工琴”和“中国手工琴”,也许“外国手工琴”理应就是贵的,“中国手工琴”理应就是便宜的之类。或许如果我仍然要坚持手工琴制作这条路,是否应该考虑移个民什么的,比如说“旅**华裔吉他制作人”会不会比“长沙吉他制作人”从心理上更容易让人接受些。
当然关于这句话的本身确实是有一些问题,比如在前篇之中我已经大致的说了一下关于手工琴和工厂琴的概念,所以这句话中还是在沿用商家或者是市面上使用的那个关于“手工琴”的解释,手工琴就是手工琴,工厂琴就是工厂琴,并没有“半手工”这么一说,“半手工”只是一些商家的障眼法而已,是否是手工琴跟“工人有多少”或者“工人的手是否接触过这个琴”亦或是“这把琴是否由人类制作还是由哥斯拉制作还是由擎天柱制作”都没有任何关系。但这位朋友说的这个“流程”在国内的制琴行业非常之多,确实有很多我们广为知晓的一些品牌便是如此发展而来。
正如我上篇所述,吉他这种乐器,在中国的普及面之广,普及速度之快,简直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在我的记忆中,大约15年前,偌大一个长沙市,卖吉他的地方仅有两家百货商店能够觅其身影,置之于玻璃柜台之内,直叫人魂牵梦绕(毕竟不是学习音乐专业,家境也并不殷实,当时实在无法添置如此之“奢侈品”),直至如今,大街小巷均可见各种吉他培训和吉他店,不得不说一句公道话,虽说大大小小的琴行良莠不齐,但在吉他这件乐器的普及一事上,实在是功不可没,但,吉他在中国市场普及虽然如此之快,时间却不是很长,这便给整个中国的吉他行业(包含吉他制作与吉他零售业)造成了一种浮躁与浅薄的认知环境。
且不说那些或许吉他弹奏水平十分高超却对吉他乐器本身认知几乎为零的琴行,甚至不少吉他制造厂的老板都并不懂什么叫吉他,好吧,也许可以说“那我请一个懂琴的人来管产品就行了”,说句我自己想想就觉得有点好笑的话,作为一个内行人,在我知道你是外行的情况下,我想怎么忽悠你就怎么忽悠你,那你如何知道我是否懂琴?又如何知道自己的产品怎样呢?那么如此一来,剩下的确实就只剩“怎么赚钱怎么来”了,这便形成了上文中那位朋友所说的“手工琴、半手工琴、工厂琴”这样的一种演变。所以有时候想想,或许很多商家在宣扬自己的“手工琴”品牌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想忽悠各位,也许只是他自己原本就弄不太明白,所以弄了个“高大上”的噱头而已,中国有句老话叫不知者不罪,对于这种“手工琴”,我们或许还是可以宽容些罢。
如此说来,我倒是宁可希望这个琴厂的老板,自己以前做过琴,或许他开出来的琴厂做出来的琴,应该还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还有个前提,终归还是个态度问题,当我们有做作品的态度去做产品,那么这个产品也值得我们期待,若是以做“商品”的态度去做作品,那至少在我心里,也不会划归到“手工琴”这个范畴之列。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中国的手工琴发展时间如此之短,在某些角度来说,工厂琴(除开一些以捞钱为目的的品牌以外)从整体上要比中国的手工琴更加稳定(机械化程度的增加,减少了工人在制作的各个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也变相的降低了工人的个人素质要求),国内也有不少非常值得肯定的吉他品牌,而中国的手工琴与国外的手工琴相比较之下,中国的手工琴制琴师不管是个人素质还是设计理念亦或是理论知识等等各个方面,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