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jfsswk 于 2016-9-16 15:36 编辑
我们常常说吉他有高中低频,但是实际上单用高中低频来描述吉他的音色实在太笼统了,所以我觉得其实可以分得更仔细一些。
一、首先最简单的高中低频,是我们明显在吉他上面听到的吉他上某个音域内的音的音量:
1.比如说6弦空弦的那个mi,和1弦空弦上的mi的音量上的对比。这一点在扫弦上时体现的最明显的,有时候对曲子的表达也会有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把g和弦和g7和弦交替扫,如果一弦的音量较弱二六弦较强那么g和弦7音和1音的改变就会不是那么明显,更加强调根音g;反之如果一弦音量较大,人更多的会注意到7音和1音的改变。不同把位的音色也会有区别,例如很多d型琴在一到四品的和弦和3到5弦的solo上表现很好,但是高音薄弱,导致弹到一弦9品以上突然薄弱。而很多指弹琴则可以把高音弦高品位的主旋律演绎的非常动人,但是如果在中音区solo则音量很弱,旋律不明 显。还 有就是变调夹,d型琴夹变调夹演奏的效果是不如小箱体类的。高音的薄弱,也表现在高音的延音短,低音的薄弱也会表现在低音的音头很弱,至于音头弱,个人的理解是拇指连续弹奏低音单音的时候那种节奏感不强,低音像绵延的一串。
2.第二个是超出人耳对音本身的高度的辨别程度的音:比如我们很多人都讨厌刮黑板的声音,那其实是一种高频音,比上面那种说法里的高频还要高,我们姑且称之为超高频。然后就是像架子鼓的低鼓那样的声音,让人感觉到震动,我们姑且称之为超低频。实际上这些高频的声音,很多时候决定一个音色的清晰度,而低频的声音决定一个声音的饱满度。像人说话的时候,表征每个字的声母例如z,s,c这样的,就是一种高频音,如果我们把”知“、”吃“、”思“三个字录音,然后把一部分高频过滤掉,那么它们听起来都会像”日“,如果把低频一部分滤掉,听起来就会像只有声母没有韵母的感觉。
二、前面的就差不多是理论基础了,接下来我们讨论吉他这个乐器:
1.首先再说一下吉他弦的声音,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一下。当我们弹响一根弦的时候,这根弦不止会以自身长度振动,还会以自身的1/2、2/3、3/1、4/3、4/2(1/2)、4/1以此类推的长度振动,其中1/2就是高八度的泛音,2/3就是高五度泛音,3/1就是高十三度泛音,4/1就是高十六度的泛音。。。。。。所以当我弹响低音空闲的E2时,我们听到的音不仅包涵E2,还有B2、E3、B3、E4以此类推这样的音,这个中其他的音叫做泛音列。所以我们即使只录一个单音,也能看到它的频率是丰富。只是人往往只能辨别出主音E2,有时候还有E3也可以听出一点,比如martin很多adirondack的琴,弹响低音的时候可以听到明显的高音泛音(这里要区分一下低音弦的高音的泛音 和 低音弦与高音弦的共振,及时你护住一弦,弹响6弦还是可以听到的那种就是低音弦的高音泛音,而且后者往往听起来比前者明显)。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你每弹响一根音,就像弹响了一这个弦为根音的一组和弦,只是除了根音以外的其他音非常弱。泛音列被激发的越多这个音所造成的组合振动能量也就越强,这决定了一个吉他的延音和共鸣效果,对后面要说到的东西非常重要。
2.然后就是不同部分对吉他音色的音箱。理论上对吉他音色影响最大的是弦本身,因为它是主要的震动来源,然后就是琴体各个木质部件和漆体。除了弦带动空气震动的乐音,我们知道还有弦的材质——金属震动和刮擦的声音,这属于我们上面说的超高频。而木质部分和漆面的震动,则属于超低频。
3.吉他说到底还是属于一种中频乐器,但是又有一定的音域,所以常常用作乐队中的中频填充,和人声的配合也是非常的好。因此常常一把吉他一个人就足够形成一首好听的音音乐。所以显而易见,加上人耳对中频最为敏感,中频这个东西对吉他绝对是最为重要的,我说的中频是广义的中频,即在吉他上一般人所能分辨其音高度的频率段,实际上我说的中频就包涵了第一大点里的高中低频。而另外两个超高频和超低频的作用主要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鼓是低频乐器,而铃铛是高频乐器,超低频越多,吉他的低音就越像鼓,高频多就吉他的高音部分就越像铃铛的感觉。
三、接下来我们把上面说的一堆瞎**听不懂的理论和我们常说的东西联系一下:
1.下潜深,这个其实就是超低频多,低音弹响时给人震动感特别强
2.高音刺耳发亮,这个就是超高频太多,导致金属的声音开始凸显,像taylor金属味重就是这个问题,你指甲去刮擦taylor或者yamaha的琴的弦,明显感觉那种斯斯声比别的重,换品杂音也更明显。
3.高音电味重,这个超高频少中频少的共同结果,使得高音不清晰又很空洞。
4.声音发硬,这也是超高频多了,多的频段可能和第二种不同,使得高音每一个音头太清晰。
5.扫弦不整齐,扫弦最重要的是中频,中频链接高低频区域,如果中频空洞,那么低频和高频感觉离得很远就会有不整齐的感觉,要是高频声音的频率分布再杂乱一点那就更不敢想象了。
6.音头,这个分开讲,超低频部分越多,低音音头越重,超高频部分越多,高音音头越重。
7.音色柔和,足够的中频才能使得音色柔和,但同时音头就要弱一点才能柔和。
8.共鸣感,一个琴体如果对各个频点响应都特别好的话,那么一根弦的泛音列就会更清晰,这样的琴往往延音也更长。
9.开声,开声最简单的原理就是那个频段响的多哪里加强,所以吉他弹久了之后音头变弱,中频加强,高频变得柔和是基本趋势,因为人耳朵对中频更敏感,所以还可能会觉得音量加大了。
10.单板与否,合板的问题是琴体参与共振的那部分减弱,然后开声现象由于是两块木头贴合会互相干扰,所以合板琴往往体现在低频差,而有些合板琴高音还不错,合板可以避免低频强也不一定就一定是坏事。
11.箱体厚度,这个道理很简单,厚的空气块自然频率更低,所以箱体厚,低频强。但厚到一定程度,能量在传播中散失,则又会变弱。
12.声音有弹性,这个其实就是低频有些绵软加上中频足的一种共同效果,使得中低频有嘟嘟的感觉,像弹弓弹出去的那种感觉。
13.声音均衡,两种均衡,一种音量均衡,就是在于第一大点里面人耳朵能辨别部分的吉他每个品的音的音量的均衡,这个也要求中频足,类似larrivee;第二个是高低音音色过渡的均衡,martin这一点上一般都不好,这个要求超高频和超低频不能太多,gibson比较符合。
14.材料的影响,材料的影响也是自然震动频率的问题,玫瑰木的自然频率就是比桃花芯的低的,主要响应范围的曲线图到处都有。
15.动态,这个词我一直觉得很玄乎,我觉得动态实在太多种,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琴对揉弦的响应程度,这个就看泛音列了,泛音列太强对主音的颤音造成干扰,所以martin显然不如gibson适合揉弦。不同力度和触弦方式对音色的改变,这个就看超高频了,拨片指甲触弦超高频更多,指肉更少,指甲和指肉都触弦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一点gibson就没什么区别了,martin和日系指弹琴显然区别大的多。不同力度弹奏音量变化的大小,这个跟弦的张力和有效弦长有一定关系,然后就是大力这个动作往往触发的是超高频和超低频,所以martin区别大,gibson区别小,taylor理应区别大可是轻轻触弦刮擦音太强加上e弦本身张力大动态就差所以不会让人有音量动态好的感觉。
四、gibson、taylor、martin
1.我对泰勒的例如814看法从五段频率的分布来讲就是,弱的超低频,强的低频,弱的中频,强的高频,强的超高频。这导致taylor音色发硬,前面三段也许有区别,但是taylor的琴也许和e弦有关,几乎都是金属味重高音发硬的。从风格上讲,taylor可以胜任一些指弹,有没有强的超低频和太强的低频,中频空出给人声,伴奏可以有一种清亮的感觉。但音色太硬了,实在不适合柔和抒情风。因为我本人对taylor不是很感冒,14一路试到顶也没什么感觉,taylor粉轻喷哈,说不定taylor在你们的眼中也有别样的优点。
2.martin的话以d28强超低频,强低频,弱中频,弱高频,强超高频。虽然martin有桃花芯的配置和一些小箱体,但是基本很难改变这个强低频和强超高频的配置,而陈年马丁经过长期开声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你可以发现,martin的这种频率分布,简直就是为了开声准备的,因为开声之后声音往中频集中,martin会变得越来越平衡。现在新的martin,低音刚猛,高音发硬几乎就是共性,而且给人高低频隔得特别远的感觉。加上箱体共振好,泛音列明显,音量是其他琴很难比的。所以martin挺适合那种有点摇滚风的伴奏或者比较快节奏的美式音乐,小清新有时候真不太适合。指弹的话也是适合美式的,因为有很好的超低频可以在只有吉他一把乐器的时候都有很好节奏感。日式很多是不适合的,martin的高音像钢琴一样一下一下的,比较难有绵延悠长的感觉。但是老martin就不一样,老的martin高音音色很柔和,过渡也好,相对来说力量感也没那么强。总体来说,martin的声场宏大,弹起来非常带感,其他优点随处可见我就不多说啦。
3.接下来重点就是gibson了。gibson这家伙是个奇葩。因为它就是很上面两个很不一样,弱超低频、弱(中等)低频、强中频、弱(中等)高频、弱超高频。加上软的漆面,很大程度限制了泛音列的显现,音量和共鸣感往往紧凑。我上面说了,合板影响最大的就是低频,然后gibson的全单做也是往这个方向做的,所以很多人初听gibson有这种感觉。gibson开声之后,中频更强,声音更粘了,但是整体频段上却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gibson,实在是很独特。
想起我刚弹蜂鸟的感觉,简直不忍直视,共鸣也不咋地,高音也不润,怎么要20000???后来弹j45,这如胶似漆的感觉是什么鬼,为什么分解和弦这么没有空灵的感觉???再拿到l00,刚弹,我勒个去,这低音快听不到了吧,还是嘟嘟嘟嘟的,真个琴怎么就是个绵软的啊。
但是后来才发现,gibson的好真的不是高中低频音量大小延音长短可以定义的。可是当那些大音量声场超级宽广的琴听多了之后,再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发现,gibson的音符是那么的动听。因为gibson在中频上简直做到了极致,这么说吧,正是因为gibson的设计压制了泛音列,使得gibson的揉弦最为清晰。正是gibson超和谐的中频,使得gibson的琴扫弦永远是那么整齐,即使是l00我只能说绵软了一点,但是不能说不整齐。正是因为超高频高低频少,所以gibson在音色过渡上表现的非常好,不会有低把位到高把位音色变化的突兀感,同时使得gibson的音头弱,但是音色非常柔和。
这些在直接谈也许因为人各有异不会是很大的优点,但是在录音配器和乐队的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做混音的朋友都知道,吉他声部如果做中频填充的话,一般录进去是一定得把低频削弱的,不然会和bass声部打架。乐队里面同理,如果用martin的琴扫弦,那么bass就会很尴尬(但是换过来martin对强拍的强调更好)。gibson的木琴就像一个安分守己的工作者,只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到极致。但是这不等于gibson一定不适合指弹,很多指弹就是要柔和的音色和不那么强的低音来突出主弦律,gibson的小琴体会是首选之一。押尾录樱花盛开的时节的时候用了greven的薄d型,但是录音的后期还是削弱了低频使得旋律更动听,实际上更接近一种om琴的音色,所以很多时候追求cd录音出来的声音来买琴,也有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很多曲子的后期处理都会趋于平衡,所以gibson的这个特点使得它不仅适合录音,而且在真实弹奏时更像录音里的音色。人堆低频其实也会有耐受程度的,像martin弹久了会耳朵累的,而gibson就不会。
很多琴包括martin和日系琴以及更高端的手工琴都趋于把琴做的声场宽大共振强烈,那样有那样的好,我也很想有更多把声场宏大的琴。但面对某一首曲子某一种情景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一想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强大的声场么,还是只要一种原始干净的声音?这就是gibson存在的意义。至于做工什么的。。。还是不得不说。。真朋克。。
我知道上面还有furch还有lakewood还有手工琴还有scgc还有collings甚至charis、smogyi以及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琴,不过我觉得martin和gibson还是最适合拿出来讨论的。
最后,虽然lz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毕竟是一家之言,有错误不准确不科学的地方也请指出并多多包涵一下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法律伺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