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字“吵”
好琴见了不少也试过,阿尔达米拉,阿尔罕布拉,科宾,贝娜贝,还有格拉纳达手工品等等。不过有一个很统一的现象,琴弦太软了。古典吉他真不适合参展,一般都没有密闭的小隔间。吵爆了,除了指尖告诉你发出了什么音色,其他的根本什么都听不到
这里有个笑点,老外参展语言不通,又鉴于我渣渣英语,试琴就说了三句话
“can i play the guitar?”
"what about the string?"
"what's the price?/how much?"......2333333
贝娜贝有把指板乌黑油亮很是吸引我,可惜没来得及弹就闭馆了。
琴弦倒是发现了不少,弹了两天的软弦,想试试hannabach的SHT超高张力。还有套镀金,真是亮瞎,123弦也是金色。
还有乐谱,我想找找看阿萨德,洛杉矶四重奏,阿玛杜斯等改编的正版谱,然而并没有,大多是教材。我看过的只有一家德国出版社有少部分吉他谱,但都不是我想要的。关于国外教材多数是一小段乐句配以大段文字解说一个技术,而并不是完整的乐曲。我个人感觉,能弹完卡尔卡西,索尔,科斯特的练习曲就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这些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就一个字练。古典吉他的教学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和统一,各个老师都不大一样,难度基本是按曲子定的范围太大,分级不够细致准备。为什么我们不能做成像钢琴那样《小汤》《拜厄》《车尔尼》《巴赫创意曲》每一首曲子学的很精致,真正起到练习曲的作用,再全程伴着《哈农》?跑题了,希望有生之年古典吉他能有这样一个共识的系统的教学体系。
摸了那么多的中高档琴,虽然手感好坏音色冷暖能感觉的比较明显,但具体好好在哪我真讲不出来。可能我目光短浅,但我认为乐器是有灵性的是活的存在,全靠那么10分钟试琴是远远不够去了解一把琴的。然而音乐决定音色,音色决定乐曲,没有一把琴能够完全满足所有的音乐需要。故而目盲追求好琴是没有意义的,还是练琴吧。
不过总的讲收获还是很大的,了解许多制琴工艺,全球吉他生产的状况的知识。最近要着手背单词,跑到上海不能拽两句英文太丢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