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7-2-5 15: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疯狂的和弦 于 2017-2-5 16:04 编辑  
 
轻重问题 .  我已经说过了, 较轻的选材更容易有通透的高频,低频略少.  重一些的反之.  为什么还要问.  
 
轻重幅度 , 轻的大约在8.5 lbs左右, 重的达到10lbs甚至更多.   les paul的重量幅度大约在这个范围. 
R系大约在8.3~9.2 .   不减重的gibson usa大约在9.2到10.5 
 
你怎么知道我就不懂琴颈的粗细 ??  细一些的高频会更加通透一点 , 粗的声音更粗壮一点高频略少.50s 60s neck这谁不懂的么.......  这还要炫耀一下阿...... 
略粗的琴颈会让声音变糊 ?  鬼扯 ,你的那点描述显然只是57 vs 500T498R的原因.  那一点粗细变化不至于让音色变糊.   反而是较重的木材因为低频更多才容易糊.  
 
再者, 有谁说过琴颈规格了??? 我说了么 ???  我只是给人家新手简单说了一下现在gibson usa型号之间的不同. 
 
你怎么知道我就不懂仰角?? 因为仰角所以classic可以琴弦放的更低?? 你不觉得可笑么 , 琴枕琴桥之间是一条直线, 跟peghead的仰角没半毛钱关系. (gibson usa的琴头大都仰角14度, R系17度. 琴颈的仰角都是4度, ) 
 
classic 1960是60 reissue ??  拿点广告词来说事 , 一驳即倒:  60年什么时候用过ceramic做拾音器了 ,  什么时候功率大到这个程度了.  
就一把大功率平价les paul而已 , 扯那些有的没的当本事.....  
 
木头你靠肉眼看的??  别闹了 . 多一句话都没有.  
 
弹开???  我还是那话, 我两千年的R跟现在的基本没差别.     你很可能是把个体差异当成了宝而已. 
稳定???  不好意思,那些木料出了干燥窑就已经是非常稳定了, 再上了paste上了漆以后,含水率基本不会再变化,也就是说不会再进一步"稳定" 
琴颈木材/钢筋/琴弦三者的稳定也不需要20年, 大约2年就够了. 
 
电路???  别闹了, gibson的电路极其简单, 没有任何秘密. 电容的区别也是容值最重要, 电容材质是其次,而且全开的情况下影响相对非常的小,甚至可以忽略. 这就是为什么gibson敢用假的bumble bee依然不影响口碑的原因. 
 
 
你回避了拾音器的问题 . 你的那点描述显然只是拾音器而已.  57 classic vs 498R+500T ,   57 classic 本身低频表现很差,很散. 较低功率,alnico,这都是释放更多低频的原因.   这才是糊的关键. 
(话说你主张让别人拿2203开到大半弹metal , el34严重饱和糊软成一团换取多一点可怜的增益度, 有什么清晰度可言么还) 
 
 
谁说过R系比USA的差距非常大了 ???   我只是说明我亲自拥有的两把R系没有明显的档次差距.   你自言自语的意义何在.   
"摸"过十几把G, 就算是真的.   个体间的差异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不明白呢.   
 
 
 
我误导他人 ?? 不好意思 , 我没心思卖弄只是给一个新人讲这些有的没的.    
新的产品线里,  std就是等于减重腔中输出款,  classic就是等于不减重大功率款.   classic便宜用料总会差一点.  这没有半点问题.  
 
你想卖弄请你另行开贴 , 也不要找个冤大头就开炮.  
 
你的classic秒杀R8也是白纸黑字儿, 圆不回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