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0-28 0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謝有容 于 2017-10-28 01:14 编辑
和聲小音階需升 第7 音 ;原因是古典樂家創作時 很喜歡 V7 接回 I ,因為有導音接回主音 ,但在自然小音階時 只有Vm7,其接回一級和弦不夠完美,故作曲家便做出和聲小音階,也就是將第7音升半音,
以a小調為例,a小調5級和弦原本為Em(E G B),第七音升半音(G-->#G),五級和弦變為E,如此就能使用經典的 V 接回 I 的正格終止.
旋律小音階上行的時候要升 6 7音 下行還原;主要是因為當時產生和聲小音階後,有了新問題,就是小調 6 7音 距離(音程)太遠了,為增二度,若你的旋律在6 7音附近來回進行時,會有不安定,像中東地區的音樂那般的感覺,ˊ這在西方古典樂當時不被接受,故作家發展出新的音階.就是旋律小音階,其規定為若你有第6音要接到已升高的第7音,則第6音須跟著升半音 ,下行時,導音沒有要接回主音故不用升高了,導音不用升高,相對的第6音也就不用升高了
兩個小音階的名子都是源自於它們的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