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无疆界,当然也包括年龄的疆界。所以,我的年龄可以按下不表。
我常常想,自己为什么会对吉他念念不忘钟情至深。想来想去,还是因为他——我小学四年级时的代课老师。除了父母姐妹,对我影响最深的人,毫无疑问,是他。他的音容笑貌,随时想起来,都是那么生动。一件白体恤,一条牛仔裤,一把吉他。
虽然非常喜欢,但我从来没有正式学过吉他。初中的时候,借了姐姐同学的吉他,自己对着一本书,乱弹琴,手指都弹出血了,也没什么结果。后来,不了了之。
因为辞职的事情,把自己的前半生粗略浏览了一遍。又因为家里发生了一些事,让我定下来仔细视察自己的内心。我只有这一生,为什么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嗯,吉他是我很喜欢的,我要学。
承蒙朋友推荐,找到了一个好老师。2015年5月3日,我开始了正式学习吉他的第一节课。学的是古典吉他。
其实,从起意想学,到开始上第一节课,这中间的时间挺长的。被朋友赞为行动派,我很汗颜。
现在,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当然是可喜的。老师笑说,他不太喜欢教成人,因为成年人没耐心,多半不能坚持。我想,我肯定不是那多半,我一定会坚持。
从我家到学琴的地点,跨越不同城市,但是有地铁连接,路上需要耗费约两个小时。老师说,我这不算远,还有坐高铁来学的。他自己也还在拜师,每隔一段时间要从广州飞去厦门学。
先来说说第一节课。
我那点早就不知道跑去哪儿的基础,实在不好意思说起,所以,请老师直接把我当成零基础。第一次课,上了一个半小时。课程内容从介绍吉他开始,然后是五线谱的基础知识、1-6弦的开放弦练习、右手指法练习、1-3弦第一把位的音阶,学了几个小曲子,比如《生日快乐》、《新年好》、《欢乐颂》的前两句等等。
才练了没一会儿,老师送我两个字:慢、力。你看,我这急躁的脾气到哪里都藏不住。
老师是一个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给我以表扬和鼓励。我想,这些表扬对于建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吧。
反正,一个半小时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厉害,已经能顺利地视唱五线谱。回程的地铁上,我手捧教材,在一片嘈杂声中放声唱谱子,唱到到家了,还觉得不过瘾。
唱起来容易,弹起来就痛苦了。才练了一会儿,左手就生疼,不敢用力。三号回到家练了两三个小时,左手有点结茧的意思。但休了几天假之后,又要重新开始疼。
现场学习的速度很快,知识就是那么一点,掌握起来很容易。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入门的人,左右手如何协调、左手如何快速到位、右手如何熟练交替,都是极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练习,练习,练习……
我在家一有空就会练。有时候,丫头会在一旁围观,偶尔打打岔。
我问她:“你想听到我弹出好听的音乐吗?”
她大声答:“想啊。”
“嗯。那我必须要反复练习,才能弹奏出好听的旋律。”
这真是很好的示范教育。额外收获。
关于练习,在刚刚看到的一篇文章中得到很好的启发。毫无疑问,练习很重要,但具体指什么呢?“练习你需要的练习。”
练习,不仅仅是时间,方法也非常重要。就在昨天,我就明显感觉到自己在不同时段里得到很不一样的练习效果。
上午,内心平静愉悦,自我感觉很好。
下午,左手很疼,不敢用力,心里有些恼,连带右手的拨弦也时常混乱。
晚上,左手更疼,心里很多焦虑,只几分钟就不想练了。
什么是我需要的练习?其实老师在一开始就已经指明:慢!力!这也是一种内心的修炼吧,首先要做到的,是沉下心来,再慢慢开始,确保每一步都用正确的方法完成。
慢慢地,让每一个音都清楚地呈现。
“为什么想学吉他呢?”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老师问。
“我就是喜欢。很喜欢。觉得吉他的声音是最动听的声音。”
“那你希望达到什么水平?”
“我不准备去考级,也没想过专业演奏,只想愉悦自己,顺便陶冶一下情操。呵呵。”
愉悦自己,陶冶情操——这就是我的目标。
跟老师确定了每周上课的时间:周五上午,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一次上两节还是一节,估计得看我的练习进度吧。
2015年5月15日,星期五,随着上班的滚滚人流一起在地铁里流进流出,提前到达了。不过,老师已经更早到了。
第一步,当然是接受检验:练得咋样啊?
结果很鼓舞人心。老师连声表扬:“你练得很好啊。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多内容,弹得这么好,非常不错。”
我虽然很高兴,但心里也很清楚,老师想要表达的,更多的是鼓励吧。我说了一些自己的困扰,比如:连续拨弦时候会发出金属杂音,左手手型不自然、手指打不开等等。
老师笑了,一开口又是表扬:“你能发现这些细节,说明你很用心。你现在算是刚开始入门,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过于追求完美,会很难学下去的。”
好吧,我是很用心,我也很想学下去。那么,也学会表扬自己吧:“我练习的时候很认真,我也很有热情。
其实,后来两天的练习很不在状态。也许是之前上班过于紧张没有觉察到,一旦放松下来,只觉得肩痛、颈痛、背痛、腰痛,几乎全身都是酸痛的感觉,手指也完全不灵活,关节像是水肿一样难以伸张。
心也不够静,一听到自己弹出来的声音,更加躁了。
我得反复提醒自己:不跟自己较劲。每次练的时间都很短。
老师检验完毕,开始学习新内容。新内容不多,包括4-6弦第一把位的音阶,全部用拇指弹奏。几个练习,《小星星》、《多年以前》、《波尔卡》、《雪绒花》等几个小曲子。
老师仍是要求“慢、力”,用力弹响每一个音。现场连续弹的时候不觉得,回到家来再练,拇指很痛,没法再弹。
一个半小时过得很快,老师谈及了一些音乐的表达和色彩等等。知识的难点就是要多认识几个陌生的小蝌蚪,熟悉它们的位置,知道它们的发音,还要跟琴弦上的位置联系起来。其他就没什么了。
对我来说,低音弦的练习有点困难,我总觉得自己弹出来的音不对。老师说是因为人的听觉问题,我们通常都对高音更敏感。
还需要再找找感觉。
昨天下午,解决了一个比较棘手的工作问题,可以安心等着办理正式离职交接手续了。所以,晚上的心情非常愉快。所以,陪着丫头睡后,又爬起来练琴了。以前多半就直接睡着了,主要是不想再起来。
怕声音太大吵醒丫头,就轻轻地拨弦,练啊练啊,一口气练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可以熟练弹奏《波尔卡》和1-5弦的音阶练习。
那感觉太好了,简直停不下来。大概因为右手不用力,左手也跟着轻轻按弦了,完全没有疼痛和费力的感觉。而且,轻轻拨弦所发出的声音更纯粹,不像用力时会发出很多杂音。一听到自己弹出来的声音里夹杂着手指触弦或是打品的杂音,我就有点坐不住了。
第一次跟老师面谈时,主要是互相了解一些基本情况,顺便,我也要买琴。老师推荐了一把,耗人民币1600大元。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抱歉地发现,之前推荐的琴小了点,不太适合我,建议另买一把手工琴。当天上课的时候,我用他的琴学习,并且带回家用了。
上周上课的时候,新琴做好了,耗费人民币3000大元。领回家来练习,琴用起来很顺手——老师说他花了很长时间调试,但发现一个问题:声音远远没有老师那把琴好听,对比太明显了。因为没有认真练习过,第一把琴的声音没什么印象了,老师那把的声音很好听,他说是别人做了送给他的。
难道,我要花重金买把好琴吗?可是,不买的话,这差别真的很大呀。嗯,下次上课再问问老师,看能不能折价买了他的琴,或者,再挑一把声音入我耳的。
2015年5月22日,第三次上课。
跟老师说了一下吉他的事情,他才提到,他那把琴是别人花四万买来送给他的,难怪差别那么大。他建议我买个二手的,我同意了,决定斥资一万元。这耗费,已经远远超出自己当初的预算。但是,想一想,它将带给我多少美好的感觉,值。下次上课应该可以拿到了。
正式开始上课,检查练习情况,老师一如既往地表扬、鼓励。1-6弦第一把位的音全部学完了,开始双音的练习。教授的内容包括:阿瓜多的一首六度旋律音程练习曲,主要练习P指与i.m指的配合协调;卡诺的一首练习曲,也是练习P指与i.m指的配合协调;一首卡路里的华尔兹,主要练习双音的弹奏方法。
一个半小时很快过去了。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糟糕透了,顾此失彼,弹出来的音一团糟。老师鼓励说,现在才算是遇到一点难度,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是很正常的,只要慢慢练习,慢慢培养了习惯和感觉,就会进步很快的。
沮丧地结束了课程,我在心里打算,这次肯定要多练习一周时间才行了,不然我哪里跟得上呀。后来一想,好像我每次上完课都是这么想的,但每次还是按时去上课了。
中午跟老公一起吃饭,准备下午一起去幼儿园接丫头。这中间的三个小时,他要我去逛街,我表示木有兴趣。后来,找了个公园,躲在能遮雨的亭子里,开始练琴。磕磕碰碰地,反反复复地,算是练熟了一个练习曲。老公来接我的时候问:“诶,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人愿意给钱。”哎,他总是喜欢这样寒碜我。就我这水平,也就有个一岁多的小孩有点好奇,没有其他的围观者。
很久以前跟何某人讨论过,如果去看演唱会,想看谁的。我们一致认为,没有特别想去的,张学友、台湾罗李周张那四个男人的,我觉得可以去看看。
当然想不到,第一次看演唱会,是去看李志。
我实在算不得是李志的歌迷,很多年前,不记得从哪里听到了他的歌,很喜欢,不停地听了一段时间。后来,结婚,生孩子,忙着工作和生活,他的歌声和故事从此消失在我的世界。
直到今年3月的某天中午,趴在堆满底稿的办公桌上,无意中又听到了他的歌,是一首新歌,《定西》。听着听着,我坐直了,像一颗被暴雨打蔫的植物,获得了久违的阳光。反复听了好多遍,开始搜索关于他的信息,哦,原来他马上有个全国巡演,首站在深圳,5月23日。几乎是条件反射,我告诉自己:我要去看。
门票买得不太顺利,开始预售那天,好像我身边所有的网络都出现了问题。最后,托了遥远的内蒙朋友,总算买到了。
车票也买得不顺利。正排着队,自动售票机陆续暂停服务,转去人工售票,快轮到我了忽然机器故障。好不容易买到票进了候车室,才发现里面挤了一堆人。原来,深圳红色暴雨,淹没了铁路,好多车辆停运。
我原本很焦躁,火急火燎地想着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几次折腾下来,淡定了,听天由命吧。如果真赶不上,那只能说明是老天爷有意为之,大概他对我这样“撂下孩子和老公一个人去看演唱会”表示不满吧。
还好,老天爷没啥大意见,一个多小时后车就通了。随着汹涌的人群流进车厢,还幸运地捡了个一等座,值回了自己买的车票。
七点二十分,坐在深圳体育馆的座位上,目之所及全是人,令我有些恍惚。七点半,演唱会准时开始,让我这个第一次看演唱会的人有些诧异,以我参加其他活动和演出的经验,以为至少要推迟十几分钟来迁就那些迟到的人们。那样的迁就是我深恶痛绝的,常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自认为是一个克制内敛的人,轻易不会流露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但现场的气氛太诱惑人了,大功率音响发出的声音仿佛要把体育馆的屋顶掀翻,尤其是苏阳作为嘉宾出席时,那首《贤良》把我的嗓子快唱哑了。
三个小时中,李志极少说话,穿着黑色短袖T恤和牛仔裤,唱歌,弹吉他,大汗淋漓。除了苏阳,没有别的嘉宾,一个人从头唱到尾。
《天空之城》的摇滚版,是全场的最高潮,所有的人都站起来了——不,除了我旁边那个斯文的单身帅哥,他还是安坐在座位上,低声和唱。
《关于郑州的记忆》,是最感人的时刻,主角默默地站在台上,全体观众在台下合唱。我想,好多人都在流泪吧,尤其是那些有心事的人。
《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是尾声,全体工作人员谢幕后,大家都没有离开的意思,不过,“Encore”的呼声并没有把李志再唤出来。
“看见—李志2015深圳演唱会”散场了。
他说了两三次话,大概是以下这些:
“2004年,我跟几个朋友去了一趟贺兰山,回来之后,我的人生轨迹完全变了。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我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意继续走下去。”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承蒙厚爱,承蒙帮助,成了今天这样。我现在不去想太多事情,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觉得很好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和爱,撇开音乐才华,他真诚、勤奋、坚持自我,这些,已经足够让我敬仰。
你看见自己了吗?还是,你一直对自己视而不见?
一个连周六都要上班的人,忽然有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仿佛一个穷光蛋忽然成了暴发户,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道要拿这大把时间来干什么。随兴所至,由着性子挥霍了两天,收拾房间、看书、逛论坛、看电影……每天练琴的时间不足两个小时。
是因为坐不下来。坐不下来,一则因为心不静,二则受打击。好几次,摆好姿势开始弹,发现自己根本不在状态,不看琴的话,左手还好,右手常找错位置。闭上眼睛,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反复弹,才能建立一点信心。
周四晚,忽然想到,上完明天的课,就是八节课了,一期总共才十二节课,我已经上了大半?可是,自己的水平跟想象的差太远呀。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认五线谱,其他的,自己一点都不满意。最难过的是,很难静下心来,每次练习几乎都以摇头收场。也许应该再想想,在我的生活中,到底打算给吉他怎样的位置?我原本是希望愉悦自己,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更多的是在折磨自己。
周五,九点半准时上课。因为练习时间太少,上节课的三个练习曲,都不太熟练,尤其是华尔兹那个。晚上没睡好,脑袋像一堆浆糊,原本弹得相对顺溜的,也结巴得很。老师几乎又把那个华尔兹重教了一遍,所以,一个半小时,就学了一个分解和弦的阿瓜多练习曲。
跟老师说了,下次上课可能会间隔2-3周,最起码要练习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
六一儿童节,踏踏实实陪着丫头玩了三天,没有专心练琴,每天只弹了半个小时,算是维持手的感觉,不至于太生疏。
今天上午,是有史以来练习时间最长的,加起来有近三个小时吧。最后决定录个音,当是学琴一个月的纪念。而且,以后每隔一个月都录音一次,这个最能反映自己的学习结果了。
本来有些犹豫,是不是放上来,但再想想,不敢发不就是怕被人取笑嘛,怕什么?谁不是从新手开始的呢?何况,像我这样的珍稀保护动物,大家的容忍度自然无限拔高嘛。
没什么音乐表现,只是弹完而已,出现了三次失误。
2015年6月4日
今天上午练了四十分钟,阿瓜多的一个和弦练习曲,练得满头大汗。休息的时候,找出吉他教材附送的CD来听,以前从来没听过。这一听,汗流得更多了。所有的曲子都弹得很好听,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练习曲,也尽显音乐和吉他的美。其中有一首《大海啊!故乡》,听得我流泪了。这首歌,就是小学四年级的那个代课老师教会我的。在十来岁的时候,学会一首这么深情的歌,我一直都很喜欢。
当然,除了流汗流泪,也更坚定了学习吉他的信心:这么美好的事物,我怎么能不坚持呢?我希望,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一直都有它的陪伴。
每次上课,练习一段时间之后,老师都会讲述关于音乐、关于吉他的知识,当是给我这个学生的休息。他反复提到的,是音乐的表现力。诚然,有很多人因为自学,对演奏的基本技能掌握得不规范,直接影响音乐表现。也有很多人,虽然技术很好,但因为未能彻底理解、领悟音乐,也不能把曲子的色彩、层次、线条表现出来。
他说的这些,我都非常认同。说到底,这是一种能力,一种鉴赏和欣赏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熏陶才能培养出来的,也需要自己有意识地训练。
每次回课,老师都会表扬,弹得不错。但他随后提出了几个要求,这些要求,都是进阶式的。比如,学习一个曲子,第一步,是要做到均匀,包括时值和力度的均匀。在能熟练弹奏之后,应该做到层次的要求,哪些音应该重,哪些音要轻柔,要有区分。更高的要求,包括线条、松紧等等。
我所做的,还在第一步,尤其是听了教材的CD后,深刻感受到了,啥叫差距。同一个小曲子,人家弹起来那么好听。
2015年6月16日
临近夏至,五点半不到,天就全亮了,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是因为下午喝了奶茶吧,晚上睡不好,一早又醒了,干脆起床。
想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写下来。然后,躲到另一个房间的阳台上,开始做第一件事情:练琴。
回了一趟老家,计划待上十来天,就把琴带回去了。可是忘了带调音器,也没找到合适高度的椅子,要处理的事情也真不少,总之,每天的练习时间最多半小时,带回去的琴也就是个心理安慰。当然,现在来看,那些理由都是借口。
从来没有在大清早练过琴,我惊喜地发现,基本没有指法错误,而且,琴声似乎比平时结实、清脆很多。我想,这与自己的状态不无关系吧,以后要多多在早上练习。
目前的练习主要是两个曲子,卡诺那个p指和i/m指协调的练习曲和阿瓜多的一个和弦练习曲。其实还有个双音的练习曲要弹,但自己似乎每次都在回避,下次要正视。上次录像的时候,发现右手小指的两个指关节都是弯曲的,显然是在用力,没有放松,今天早上还是这样。
能够静下心来,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着急,一个节拍,一个小节,一个小段,慢慢地练。
前段时间,一个专业朋友给了些关于音高的建议,对照着做,觉得很有道理。
1、每次练琴之前必须用调音器把吉他调至准确的标准音。
2、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唱吉他第一弦空弦音mi,然后用吉他对一下是不是唱准了(当然前提是吉他的音必须是准的)。如果坚持下去,有可能练出绝对音高。
3、弹一首曲子之前,可以先对着五线谱视唱,要打着拍子唱;随后用吉他弹的时候跟着唱,如果前面没有唱准,这个时候可以调整过来。如果嫌麻烦,就直接练琴的时候跟着唱。
4、弹任何曲子,在弹熟练之前,都必须跟着唱。
2015年6月26日
好久没有记录了,最近沉迷于跑步中,当然,每天都有练琴,不过练习时间都在一个小时内。
间隔一个月,今天终于又去上课了。
跟老师讨论了一下往后的课程安排,他说:“你学完这一阶段,算是入门了。之后的学习,会针对曲子进行具体的音乐分析,当然也会有弹奏技巧的学习。”
我也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前段时间的课程有点密,每次上完课,我其实都有心理压力,觉得自己弹不好那些新曲子。以后再学的话,一个月最多四节课。毕竟,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也没必要追求速度。”
老师也认为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以后就悠着点。
回课,老师照例表扬。但是,也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在熟练弹奏的前提下,需要留意音乐表现。像阿瓜多的这个和弦练习曲,我在练习的时候,偏重于把每一个音都均衡地弹出来,忽略了主旋律和伴音的不同力度。
新学了一个曲子:卡路里的《散步》。老师着重教授了音乐分析,如何对一首曲子进行句子的划分,每个句子的强弱该如何表现。其中有几个相对复杂的指法变化——当然是对我来说哈——老师建议可以先单独进行左手练习,熟练之后,再加上右手。还有滑弦的指法。
后半段,跟老师一起合作了一个二重奏:《科莫万岁》。挺好玩的。他说到,参与乐团的演奏对独奏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音乐表现上。
这个项目,得到了他的高度表扬,说我在音乐感受上还是挺有天赋,看得出来,这次的表扬跟往常不一样,真切多了。
他这么一夸奖,我的自信心顿时“唰唰唰”,呈几何级数增长,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成为一个相对专业的爱好者。
十二节课,只剩下最后两节了,暂定安排在七月中旬,以后的学习,以后再说吧。
原来计划每个月都录音一次,现在看来没必要,对于这个动辄以年计算的工程,我还是最多半年检验一下自己吧,免得心生沮丧。
2015年7月10日
旅行回来了。算一算,整整有八天没有摸过琴。
昨天练了一个小时,手真的是生了,僵硬,不灵活,感觉很不好。为了不让自己太受打击,主要复习了一些简单的曲目,上次新学的《散步》,只练了相对简单的第一小段。
今天早上练了一个小时,好像渐渐找到了感觉,尤其是阿瓜多那个和弦练习曲,以前练习,每个音都尽量弹响,今天开始留意起旋律、轻重,竟有了点音乐的味道。但是,间隔太久了,按弦的手指重新又痛起来。
八月份带丫头去北京参加芭学园的亲子发现课程,为期一周,顺便拜访亲友,计划待上一个月,这次,一定要把琴带上。
2015年8月22日
7月底出发去了北京。
原本是想一定要带上琴,临行时有些犹豫了。我一个人,带着丫头,拖着个大箱子,背着个不小的包,要是再拎个琴,会走得很辛苦。而且,在北京又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待着,我打算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吗?
可是,不带的话,一个月啊……
为了免除自己内心的不安,终于还是带了。往返都是动卧,尽管丫头已经很配合了,加上一个大琴盒,一路上还是增加了点困难。
到了北京,住在大姐家。姐夫看着我的琴笑,说:“你没选择好乐器,学笛子多好啊。”我这个,添点麻烦,好歹还带得动,学钢琴的人呢?没有琴的外出日子,他们都怎么练习呢?
琴是带上了,但算起来,并没有多少练习时间。在芭学园的山林基地待了六天,没有带琴。回到大姐家,白天基本上都在外四处游走,晚上伺候丫头睡着之后,自己也困得睁不开眼了。
原计划还要去大连和内蒙探望朋友,但因为朋友介绍了比较有吸引力的短期项目,考虑再三后,提前半个月回家了。
回家又如何?白天工作,晚上陪丫头。原本爱琴的丫头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转性,只要一练琴,她就过来打岔:“你别练琴嘛。”
“可是,我要是不练的话,就弹得不好听啊。”
“那你也别练,陪我玩吧。”
想一想,如果白天要工作,的确没什么时间练琴。但是,其实也没多少时间陪孩子。她既然这样明确要求,没有理由不理她。
今天下午,看到躺在电脑里的文档,真觉得难为情,也觉得沮丧。似乎,在自我与家庭间,不知道如何找到平衡。
带着点赌气的意味,丫头一睡醒午觉,我就向她发表宣言:“我现在要练琴。”
她照例说不要不要。
我不理她,坐在一旁自顾自地弹起来。
一弹到磕磕巴巴的地方,她就笑:“你弹得好像放臭屁呀。”我弹的曲子她都很熟悉。
“那是因为我练得太少了。”
她只是听着,并没有捣乱。还指名要我弹卡诺的那首练习曲,弹得不流利,她又笑。
在辞职之后,我曾为拥有大把的自由时间欢欣不已,随之度过了三个月极其舒畅的时光。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确是再幸福不过了。
但是,我的经济能力、家庭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持我随心所欲,离财务自由还远着呢,工作,是迟早的事情。我只能尽力避免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尽力留更多的时间给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