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的儿子在学琴。之前在外面的琴行跟老师学民谣一年,现在跟朋友介绍的老师学古典一年多。 过去的民谣老师不错,很耐心,态度也和蔼,儿子学得愉快。但是有问题,一是不教五线谱,二是不怎么教手型,不太有激情。不过我也理解他,每天要教那么多学生,大家都不容易。相比之下现在的老师就好太多了,从五线谱教起,细致认真,有时简直就是手把手在教啊。 虽然老师好,但是一星期也就那么半小时,其他时间还得我这个当爹的出马。我很惭愧,我不会弹琴。我小时候没这个条件,那时候国家也落后贫穷,大家能吃饱就不错了,不说了,都是泪。尽管我不会弹琴,但是我必须有想法有观点,否则无法指导儿子练琴。那么我拿什么来指导儿子呢?首先是上课时老师说的话,儿子可能忘记了,我在边上一句不忘。还有现在网络发达,在网上留意一下总能学到点东西。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喜好了,大家都说茅台好喝而我就是喜欢黄酒怎么办?跟着风装逼喝茅台吗?当然不必,喝点黄酒享受这一刻就行了,我就是这么来指导儿子的。大多数情况下儿子对我这个老师也是认可的,有时候他也会急,会说我就是不会,有本事你来弹!遇到这种情况我不会把琴拿过来,我会拿尺,就是那种竹制的上面刻有《弟子规》什么的戒尺,一般情况下儿子看到了尺脑子就清醒很多了。 我之所以要出来发发声音,是因为姜版谈到的那个P指的事情,儿子现在正好碰到这种情况。过去他学民谣时老师没怎么说手型,我也没这个知识,基本上他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所以他弹琴时大拇指是弯的。改学古典后,老师示范的手型大拇指是直的,我就希望他能改过来,可是对他来讲好像很困难。他的大拇指一会弯,一会直,不固定,我现在是要求他从头至尾保持挺直的。过去他学民谣的时候我看押尾和郑成河的影像比较多,我发现押尾是挺直的,郑成河有时候会弯,我更喜欢押尾。就这大拇指一个姿势,我让他改了一年多了,到现在还未能彻底纠正,我有时候也蛮苦恼的。 我认为,吉他的艺术感染力不完全靠琴声,弹得再牛逼声音最多只能占到70%。演奏家的形象,上海人说得更实在叫卖相,我认为要占到20%。然后就是手型了,我们看表演的时候视线很容易就被那双上下翻飞的手吸引过去,那也得占到10%。 假设两个人的弹琴水平一致都能打60分,那么一曲从费翔手里弹出来的《爱的罗曼史》和从阿扁怀里出来的罗曼史那感觉完全不一样。费翔的综合分数是60分+形象20分+手型10分=90分。阿扁是60分+形象5分+手型5分=70分,分数差距巨大。如果苍老师也会弹这首曲子,如果苍老师的琴技能打50分,你们认为苍老师总分是多少?不要以为我会给苍老师打80分,我会给苍老师满分。她的分数是琴声50分+形象20分+手型30分=100. 为什么苍老师的手型能得30分?这里不解释,我只能说因人而异。对我而言,我对琴声的理解真得一般,我比较喜欢看村治弹琴。 最后是我的总结性发言。如果你认为你的琴声够炫,你的形象够牛,那你爱怎么弹就怎么弹。只要你希望,P指朝前弯也行,朝后翻可以。如果你觉得不过瘾,你还可以朝两边晃,怎么舒服怎么来。反过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琴技还有待提高,形象也在发展途中,我认为手型的把控就很重要了,多一分都是好的,我个人以为挺拔的P指比较好看。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欢迎各位大师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