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8-9 19:0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nllt 于 2019-8-9 19:04 编辑
wannllt 发表于 2019-8-6 23:51
但复古派要遵循外观,所以外观变化很小,但用long saddle还是少之又少,除了pre war这样的或Martin原厂,星 ...
桥板最主要的作用是传导音色,低共振。当然也有一部分支撑作用,但很小,若果支撑是主要作用,那强力木材作用更好,音梁也是如此。反之就是琴桥,支撑是最主要作用,所以基本不共振不传导的乌木是主要材料。
低共振高传导的木材无疑是严谨选材的玫瑰木,枫木和桃花心,这类做桥板的选材和琴颈和侧板的选材标准是一样的,和背板不一样。
玫瑰木太硬,桃花心太软,和面板震动不太匹配,虽然面板用肉眼可见形变比较小,但还是有,所以面板都不需要中缝(允许形变),而背板一定需要中缝(理论上不允许形变)。玫瑰木的硬度到这里就是劣势,处理不到位,就会开裂,martin很显然不太擅长把玫瑰木桥板做的柔韧,所以寿命就低(ps,现代Martin进步比较明显,玫瑰木桥板比原来有明显进步,但对比手工琴的理解还是不够,现代Martin玫瑰木桥板寿命和音色对工厂琴来说都过关。手工琴对这个技术已是炉火纯青)。桃花心在这个厚度上做不到强度,桃花心达到一定强度要厚度(比如neck),要有支撑(比如back),虽然桃花心传导能力出色,但会修正音色尤其尾音,但面板就修正显然是不正确的,刚开跑就修正能量损失太大。所以淘汰下来就只有枫木,强度够,支撑够,传导够,柔韧够,量又大有便宜,还好控制,完美材料。
桥板大小问题(进入专业人士范围了,想当懂琴帝,专家的要仔细看了),工厂琴基本都是两个平方英寸上下,就是工厂琴声学效率始终有限,不追求极致,所以桥板过大,声音没穿过桥板就滚降明显,而手工琴尤其最高端,声学效率惊人,还是小琴桥小桥板,能量堆积明显,吃不住劲,就崩了,就会音量巨大延音短促。举个例子就是blues琴,就是这样形态,这样音色。但手工琴追求的是相反的,所以需要大琴桥大桥板,比如somogyi,Ryan签名版都基本是3平方英寸以上的桥板。
所以桥板并不一定是枫木,尺寸小才好,而是根据技术,设计要求调整。从技术角度也可以讲老martin并不是神一样的存在,都是事实,道理。为什么不迷信就是因为懂,所以得不出这结论。同样的还有老Martin后置切削的背板音梁,老Martin一样带不动,但这个音梁设计没问题,15000刀的olson,36000刀的kim walker都是这个音梁,显然是老Martin能力不够。
Martin有个大师现场系列,为了干谁就不要说的太明显,为什么死了?就是拾音器太强大太复杂。强大复杂,大师后面有技师没问题,但你主要是卖谁的,舞台专业吉他手,普通琴友,强大就调节复杂 控制很难,复杂就可靠性较弱,还有Martin的一贯优势,低音,但舞台电箱要的是明亮清晰,穿透力强,拾音器简单粗暴,适应性强,调节简单,可靠易用,这个就是Taylor。Martin显然是没整明白,光想高大上了,白白给人家做了一回广告。这方面显然是Taylor的强项,好用,够用。
这个说明一个道理,做琴不是堆料,要从实际出发,不是简单好坏贵贱问题。琴友选琴也是如此,弹什么音乐选什么琴,而不是什么贵什么红什么值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