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园随笔》以上五个章节的内容已经把西方历史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的艺术风貌作了一个非常粗略的梳理,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西方艺术风貌的发展演变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认识,进而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欣赏古典艺术作品和音乐的时候,对这些作品有一个更入的了解。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主要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在西方艺术史中影响比较大和深远的一些艺术流派或是艺术家,作为对前面五个章节的补充,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第六章
浅谈写实主义
乌克兰这个位于东欧枢纽位置的国度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那儿度过的十年里,每一个点点滴滴、酸甜苦辣都可以凝结成生命中独一无二的精彩。 虽然现在已经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但有些风土人情若非身临其境地慢慢品味,真就无法体会得到。独在异乡的感悟一言难尽,而我这个业余的素人绘画爱好者却以油画的形式将对这个国家的热爱记录在了画布上,并送给了我的每一位在乌克兰结交过的朋友们。
以上作品皆是本人在不同时期对乌克兰风貌的写生,对于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绘画训练的我来说,这些画自然谈不上专业,但我仍旧非常认真努力地以写实的笔法将自己眼中的乌克兰留在了这一张张的画布上。 说到写实主义,它的兴起与摄影技术的诞生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写实”一词,顾名思义就是要如实对待眼睛所见的客观事实,摒弃虚幻如浪漫主义般的强烈主观色彩,以一种高度客观疏离的的态度去记录所见所闻。 十九世纪中晚期,实证主义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这种高度严谨规范的科学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写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年-1877年)可以说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他那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已经非常清晰透彻地阐明了他的创作理念,那就是主张艺术创作应该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更反对不着边际的幻想。就他本人的创作而言,皆取材自现实生活中的亲眼所见,那些历史的、抽象的东西全不在他的创作范围之内。 库尔贝这种完全杜绝成见、摒弃主观色彩,如照相机般如实将画面自足看作是最高创作宗旨的写实主义观念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了,其中更不乏有和其他流派或是创作观念相融合而形成的新写实主义风格。其最初那种“冷眼式”的客观记录方式也不断被挖掘出更多、更深、更广的写实内涵。比如,杜米埃的现实主义创作就体现出强烈明确的政治诉求,常以入木三分的讽刺漫画抨击社会的不公,还曾因此一度入狱,从而使他成为了城市工人阶级的代言人。而法国另一写实主义画家米勒则将农村生活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在如实描绘中更蕴含着一种对神圣劳作的颂扬,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够触动到梵高的原因之所在。 关于写实主义的分类和所属这一流派的画家非常庞杂,今天就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简要介绍。 首先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两位,其艺术风格在写实主义中融入了浪漫主义的内涵,既对描绘对象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实证分析,又力图让画面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内涵。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风景、动物画家罗萨·博纳尔(Marie_Rosarie_Rosalie Bonheur,1822年—1899年)就是这样一位。在他的代表作《马市》中,将各式各样毛色不同、姿态迥异的骏马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画家对充裕阳光的出色表现使得整幅画面动感十足,颇有杰力柯《罗马赛马场》的那种视觉冲击感,这明显是在写实主义的范畴中加入了主观润饰的结果。
另外,法国的浪漫写实派画家还有擅长创作乡村风俗作品的巴斯蒂安·勒帕热(Jules Bastien-Lepage,1848年—1884年 ),其作品《圣女贞德》可以说已经完全超出了纯粹写实的范畴。作品描绘了正在庭院中倾听圣灵传话的贞德,即将顺应召唤去挽救国家的命运。在构图上,画家神来一笔,将圣徒与圣灵以一种灵魂般的朦胧状态叠加在左上端的树林里。这种手法像极了照相机在取景时焦距突然移位后的偶然结果,立马就给予了这幅风俗写实作品一种梦境般的神秘感。 除了浪漫写实主义外,还有历史写实主义。前面提到过,在写实主义创始人库尔贝的作品中,只有当代的生活场景而没有历史的,因为他从未看见过历史。用波德莱尔的话讲,就是展现现代生活中的英雄主义,而非历史或是神话中的。但有一些写实主义画家却独树一帜,将实证主义理念与视觉构想相结合,通过收集鉴别历史资料,努力还原某些历史画面,将写实主义的精神融入到了历史的题材当中。 历史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德拉罗旭(Hippolyte_Paul Delaroche,1797年—1856年)和热罗姆(Jean_Leon Gerome,1824年—1904年)。这两位画家在创作中都有意识地弱化主观见解和创作个性的展现,而是努力以一种近似旁观者的视角去再现特定时空中的历史画面。虽然这些画面都是出于虚构和想象,但却具有强烈的逼真感。 忠于眼睛所见,不试图去修饰和改造是写实主义创作的基本理念。而怎样才算是“视觉真实”呢?这对于不同画家而言可谓仁者见仁。实际上,只要是绘画,真正意义上不带任何主观润饰的客观呈现是不存在的。美国摄影科学家麦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就曾在一八七二年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以摄影的方式快速记录了马在飞腾时四脚离地的每一刻姿态,而这些相机所拍摄的动态与任何画家笔下策马奔腾的状态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证明,当一个物体快速运动时,光靠肉眼是无法准确把握其连续的瞬间。而画家就算再怎样如实描绘,其潜意识中对物体美化的本能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在其创作的过程中,这便引发了不少写实主义画家们对视觉真实的重新思考。 在这里,我还想为大家介绍一位颇有特色的写实主义画家——柯洛。为什么说他独具特色呢?因为柯洛的创作一方面继承了库尔贝始终关注当下生活的写实主义精神,同时,在艺术风格上还具有另一种穿越时空的东方神韵。 这幅是柯洛的名著《戴珍珠的女人》。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幅作品时,就立马联想到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没错,画中女模特所摆的造型就是在模仿蒙娜丽莎,但柯洛在创作上却并没有一味地效法古代美,而是以一种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去重新诠释这种女性美。古有古的美,今有今的美,美的诞生和被发现并没有时空的局限,只在于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柯洛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并不认为古典美是不可超越的教科书般的存在,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美。所以,他以古代经典《蒙娜丽莎的微笑》为基础,重新诠释了这个现代版的新女性。 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说他的风格具有东方水墨画般的风韵呢? 柯洛擅长画风景画且用色淡雅,这与当时欧洲同时代很多强调色彩光影的画家不同,却恰恰和我们中国的水墨画有几分神似。 从笔法上来讲,在他的作品《阵风》中,画家对风中树枝的描绘尤其具有东方写意山水的线条美。试将此画与我国任何一幅山水佳作两相对比,是不是很挂像?然而,这种优美纤细的山水笔法倘若是用油彩去画必定困难重重,因为油彩的阻力会使画笔不能如在水墨中那般流畅自如地挥洒,因而更显柯洛的绘画功力之深。 柯洛一生游历过法国大大小小的乡镇城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行画家。他的写实主义创作都是建立在亲身经历的经验之上,没有虚无缥缈的神话幻想,其创作题材皆是生活在他周遭那些朴实无华的普通人。 所以,纵然写实主义的概念发展到如今已变得非常宽泛,“写实”的真正意趣还是要着眼当下、反映当代,从我们生活的周遭去发现美,享受美,传递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