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abada

张宏兵北大巴赫赋格曲吉他独奏会部分录音录象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3 20: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999T at 2005-12-13 08:48 PM:
37楼学生腔^_^

嗯,我们都是学生。。。麻烦把这个主题锁定了吧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2-13 2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abada唯一担心的事情,有些人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
发表于 2005-12-13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你啥意思?
Originally posted by 999T at 2005-12-13 08:50 PM:
abada唯一担心的事情,有些人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
发表于 2005-12-13 20: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你说我是学生腔,
意思是不是表示支持我,只是你不敢说而已啊

Originally posted by 999T at 2005-12-13 08:48 PM:
37楼学生腔^_^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2-13 2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ranjuez at 2005-12-13 08:30 PM:

我早年弹过996的吉格,演奏给一个朋友听(他本人现在在美国从事古典吉他演奏,并取得了古典吉他的硕士学位),他说那首吉格的速度应该很快,应该是我当时演奏速度的两倍。每种舞曲都应该有一些固定的节奏和大概的拍速,而不是越慢越好。.


这个我弹的时候也觉得快一点好听,hoho
手上的版本几乎也都是很快的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2-13 20: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countryangel at 2005-12-13 08:57 PM:
你说我是学生腔,
意思是不是表示支持我,只是你不敢说而已啊



yy有害健康....
发表于 2005-12-13 21: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万岁
Originally posted by 999T at 2005-12-13 08:58 PM:


yy有害健康....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21: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Aranjuez同学转一个天涯社区的老帖子

『古典音乐』 [当代音乐]赵晓生的钢琴音乐

:一个网友记录了上音的作曲家赵晓生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讲座,讲座分析了巴赫平均律的第一首前奏曲。后又有我的回复。

http://www.tianya.cn/new/techfor ... mp;idArticle=521619

********************************************88888888

作者:bolamusi  回复日期:2004-1-26 01:10:00  

  :)看来巴赫老爹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再搞个什么“起义”拿巴赫做引子吧:)接着讲,说赵晓生不狂,实在是假话。这点不是冤忘他,他分析平均律的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时首先就把全曲看做仅仅是一个终止式的延长,其构想与实践早在H。申克那里就已完成。以他对音集理论的了解(音集是A。FORTE一干人为了从理论上解释12音音乐而创立的理论,FORTE又是在美国发扬光大申克理论的人之一),要是说对申克的成果一无所知那实在不大可能,不过他在开讲之前自信满满地讲这是自己的发现与研究,在上音讲完后鼓掌者众一类的话。当然未必是在吓唬下面的听众(因为没有必要,之后的讲座说明老赵完全有这个能力),但是不提申克老先生一嘴,也是有些~~~``为什么说赵晓生有狂的资本?他下面就给出了答案。首先是他把一条琶音式的旋律拆开来,5个音看做5个独立声部!这用很传统的观点看来当然是在胡扯。这个后来更多以“圣母颂”为人了解的旋律至多只是一个二声部的简单的作品,怎么可以看做五个声部?这种拆解是不是太夸张了?恩,现在还在这敲是太夸张了点,天亮再续~~~

*****************************

作者:bolamusi  回复日期:2004-1-27 22:22:00  

  把脑子拽回来,接着写老赵的讲学~~~~~`还是花絮先行~~~~~讲座开始前最能让全场人喷饭的莫过于老友相见了~~~~~`个子矮矮的赵晓生(1。60?大概)和个子跟他差不多的前钢琴系主任两个人相拥而聊(不知道他们嘴里说的什么,对我这种北方人来说,约等于日语:),两个半大老头的动作神态~~~~~`恩,不过进入正题,一个琶音拆成五个层次后,“内声部”的层次果然就显露出来,虽然不能算是优美如歌,但是做旋律来看是不成问题的。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拆解在彰显旋律独立意义的同时,也把以往这首乐曲=分解琶音式织体小曲的平面印象一扫而空。一个立体图式的横向线条钩勒出来了。如果把前面关于曲中与曲末终止式的提取(织体的和声化,也就是纵向的“摞”起来)加在一起,就很符合赵晓生所说的“巴赫的乐曲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话了。虽然之后老赵意在用琴来实际演示一番前面的理论,不过~~~~~`谁能把这么丰富的层次都弹出来?虽然演奏厅那台7尺YAMAHA琴的音色非常非常的美,虽然老赵弱奏的控制力很好,但是。。。。。我开始走神,想到《见证》中老肖说尤金娜弹巴赫的赋格曾把4,5个声部都弹出自己的声音,但是。。。。。为什么我买到的是尤金娜弹的亨德米特。。。。。。

****************
作者:bolamusi  回复日期:2004-1-28 13:01:00  

  补充一小点~~~~~~对于“巴赫的乐曲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这一点,如果用赋格或是声部更多的曲子来理解,是很自然和稀松平常认识。但是老赵的特别之处是用大家都觉得“主调性更强“(简单说就是写法与后来的莫扎特更象,淡化复调特点,采用”旋律“+”伴奏“模式)的C大调前奏曲说事。拿这种名曲开刀,说的不好会让人觉得是在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但是赵的分析方式可以把这种”主调乐曲”“复调化”。对于我们来说,古典的主调独奏曲“平面感”很强,而这首前奏曲往往是做典型例子的。但这回赵晓生把它给“立‘起来了,这才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
作者:abada  回复日期:2004-1-31 23:31:00

bolamusi, 我实在没有弄懂你说的赵关于巴赫C大调前奏曲的意思。

那5声部的琶音,写的时候当然是先考虑按5声部整体和声写作,各声部进行“正确无误”,然后才赋予某中分解和弦音型。写分解和弦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为什么赵要把这当新发现呢?你为什么有认为分解和弦可以不按和弦声部的规则进行呢?奇怪ing----如果你是钢琴专业等非作曲专业的倒好说,如果你是作曲专业的,那将不可原谅啊,哈哈!!
  
  巴赫的手稿中,初始的谱子,只是写下5声部的柱式和弦进行。后来出版时写下了分解音型。其实分解的音型可以多种多样,巴赫的第一首那样分解型可以对右手的小指得到很好的锻炼。巴赫的许多前奏曲开始都只写下柱式和弦,后来才想分解音型格式。
  
  当然,学习传统和声从柱式和弦入手,和声的各声部当然要独立(如不能有平行纯5度或8度,各不稳定不协和音要正确解决等等),传统和声本来就可以叫“复调和声”。
  
  如这个C大调前奏曲的和声进行:
  
  第一声部:3-4-4-3-
  第二声部:1-2-2-1-
  第三声部:5-6-6-5-
  第四声部:3-2-2-3-
  最低声部:1-1-7-1-
  
  等等。进行格式为I->II2->V56->I等
  即C-->Dm7的第三转位-->G7的第一转位-->C.....
  
  上述和声按5声部和声进行,首先各声部要独立并保证声部进行良好;然后再考虑设计一个分解奏法。---这是写作的常识呀。

[ Last edited by abada on 2005-12-13 at 21:41 ]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21: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的手稿初稿,就是把此前奏曲写成5声部柱式和弦连接

巴赫的手稿初稿,就是把此前奏曲写成5声部柱式和弦连接

而用什么琶音方式连接,并不改变这一各声部独立进行的本质。

那么,在演奏时,主要注意的是:音响均衡。

音响均衡并非是和弦各声部音量一样,而是:高音部和低音部较强,而中间的其他声部较弱---除非主题旋律暂时在中声部的时候。

所以,在演奏巴赫这首第一前奏曲的时候,高声部的旋律演奏即使隐伏着、物理上断开着,也要在音量上使其与其他声部相区别,而清晰地浮现出来。

高音部:3--   3--    4--    4--     4--     4--     3--     ect.

低音部也一样。

低音部:1-   1-    1-   1-     7-     7-      1-     1-      ect.

  
高音部与低音部音量要稍稍大于其他中声部,而高音部与低音部的音量要均衡、相当。

而低音部可以有另外的动机诠释:就是把钢琴右手的声部连在一起:

钢琴右手低音部:13--     13--    12--    12--    72--     72--    13--    13--   


这样增加了低音的流动性和趣味。街上买的很多的钢琴大师古尔达(不是古尔德)Goulda演奏的BACH《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就是这样处理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22: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奏巴赫的前奏曲和赋格的速度可快可慢。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再慢也是丰满的、抒情的。当然,对于组曲里的舞曲,要注意相对速度不能颠倒了,比如不要把GIGUE弹得比SALABANDE还慢就行。

喜欢演奏的慢,取决于年龄、宗教信仰和耐心,就是祛除浮躁的程度。我听自己以前的录音都觉得太快了,但当时觉的正好:任何人演奏,当时自己觉得都是合适的。而年龄的增长,会放慢你的心境;另外,宗教信仰会大大降低浮躁,使您放慢速度。我以前常去迪斯科厅,和现在常去教堂,演奏的巴赫速度,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变化。
发表于 2005-12-13 2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走到学术路子上,不容易

一直敬佩张先生对音乐尤其BACH的执着

说到BACH上,听到过N多人(应该算高人吧),N种说法,看来BACH也是蒙那丽莎。


PS:aranjuez 有时专牛角也是对的,其实~ 努力学习:D
发表于 2005-12-13 22: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您信教吗
Originally posted by abada at 2005-12-13 10:07 PM:
演奏巴赫的前奏曲和赋格的速度可快可慢。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再慢也是丰满的、抒情的。当然,对于组曲里的舞曲,要注意相对速度不能颠倒了,比如不要把GIGUE弹得比SALABANDE还慢就行。

喜欢演奏的慢,取决于年 ...
发表于 2005-12-13 23: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

多谢管理员。。。。。。

Originally posted by countryangel at 2005-12-13 08:43 PM:
原来是张老师请来的贵宾啊

也希望大家都不要再发生这种情况了:cool:



这位朋友,举办音乐会是很累,任何意外都可以学习很多东西。鲁迅老师教我们用反语不是用来攻击朋友的,弹古典的心胸开阔些,多交些朋 ...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23: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您信教吗

我信耶稣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我把烟瘾戒掉了。;)以前烟瘾很大,抽的人很瘦。戒烟后体重就基本正常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02: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古尔德   <巴赫-歌德堡变奏曲>55和81年录音版本,分别是他一生首张和最后一张唱片,前者快得要命,后者慢得要死。前者听来充满活力,后者则深邃深刻能反复咀嚼。这也说明年龄大较偏爱慢速。

最后,个人偏爱快速还是慢速还与先入为主的聆听习惯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03: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的浪漫钢琴小曲儿视频---轻松一下

偶的浪漫钢琴小曲儿视频---轻松一下

abada不但玩学究式的赋格,通俗浪漫的或管弦交响的什么影视音乐都做。下面就是刚做的即将在美国、加拿大常年播出的浪漫钢琴小曲儿

iTalkBB钢琴l.rar

939.5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积分: 金钱 5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2-14 1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下载,快极了。
发表于 2005-12-19 1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va 于 2005-12-13 20:36 发表
[ Last edited by 小兵吉他 on 2005-12-13 at 20:24 ]:D都删了吧

Marco  Socias的录像能上传一份吗,方便的话,谢谢


Socias的活动是另外一个社团 现代音乐社主办的,那天的重头戏是个钢琴家,吉他协会主要负责人好像没有都到,不知道摄像在谁那,如果有官方录像的话应该上传到ftp://guitar.pku.edu.cn 上了,如果没有就不大知道了.....
发表于 2005-12-19 11: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bada 于 2005-12-13 21:58 发表
巴赫的手稿初稿,就是把此前奏曲写成5声部柱式和弦连接

而用什么琶音方式连接,并不改变这一各声部独立进行的本质。

那么,在演奏时,主要注意的是:音响均衡。

音响均衡并非是和弦各声部音量一样,而是 ...


        这个解释倒是可以说得通,我也用过这种作曲方式,由几个声部的线性旋律组成和声。但我个人认为在演奏时,结合吉他的具体情况,并不能保留所有的线性声部,而是以一种和声的方式演奏,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突出某个表达完善的变化的线性旋律。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能同时让所有琴弦发声而需要止住某些音才能完成一个小节的时候,就无法不使人感到被止住的音和后发出来的音构成了旋律关系。比如有一个小节的三个连续音是挨着的7 1 2,而按照多声部来理解7 1 2 并不是旋律,是分开和前后小节的几个音构成旋律。在钢琴上,这些都是很容易表达的,而在吉他上就无法从容的表达。即使是当作线性多声部来理解,从演奏角度上,维护和声的完整性也是最有利于表达这种线性的。
        至于音响均衡问题,从演奏角度是和琴有关的,试问如果你拿到一把Fleta,演奏的时候还用你弹alhambra的方式去演奏,声音会平衡么?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止住没有关系。在小提琴上一样可以演奏琶音,未必一定要踏板效果。

我的意思是,这时要强调出主要的二声部,也就是高音部和低音部,并注意主要二声部的音响均衡。两端声部作为主要二声部,无论作曲和演奏,都是重点,在20世纪亨德密特也十分强调主要二声部的分析。

主要二声部在非踏板奏法琶音时,往往以“隐伏声部”的方式出现。所谓“隐伏声部”,就是琶音的最高点(或最低点)音符,在意识上连起来,会是一个歌唱声部。所以,演奏时也要注意与其他声部稍微区别强调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5 15:47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