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02|回复: 22

摇滚乐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3 12: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迷幻摇滚
1963年约翰逊继任总统后,继续扩大越南战争,使美国人民陷于严重的分裂之中。有些青年人开始另找出路,他们离开家庭和社会来到北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因为西海岸是"新美国",代表了新思想、新道路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旧金山的海特-阿什伯利(Haight-Ashbury)地区,是嬉皮士经常出入的地方,这些地区的主要活动是"吸毒"、自由的性生活、爱情-和平的哲学,以及音乐。据统计,当时约有500-1500个摇滚乐队在那里演出。与此同时,在那里发出了一种新的声音,他们通过耀眼的色彩、频闪的灯光、电子装备、幻灯、电影、图画、油漆、招贴而产生致幻体验,以提高摇滚乐的兴奋作用。荒唐的或色情的打扮、气球和飘带,进一步增加了这种视觉的刺激,这就是所谓的"旧金山声音"。
1、"旧金山声音"
"旧金山声音"(San Francisco sound),有时也被称作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或"酸性摇滚"(Acid Rock)。像民谣摇滚一样,迷幻摇滚的概念不是很容易界定的。单纯的从音乐上看,它和其他摇滚乐的区别不是那么清楚。
大体上来说,首先,它与吸毒有着紧密的联系。虽说过去的摇滚乐已经如此,但不像旧金山那些乐队,吸毒已成为它们重要的表现主题。在迷幻摇滚超现实主义的歌词中,原先的双关语已经不用,而是明白无误地直接表现如痴如醉的致幻意境。迷幻摇滚经常由演员本人在迷幻药物影响下产生出来,或重现自己在吸毒状态下扭曲的体验。比如有些歌手在演唱中经常体现出一种懒洋洋的吸毒后的感受。就像有人所说,"LSD"有着很强的力量,它使服用者产生一种可信的图景或幻景,歪曲他们的时间感觉、触觉、味觉、听觉和推理的能力,它改变了音乐家对声音的感觉,也改变了他们想表达的内容,以及他们想表达的方式。这个时候,乐曲可能持续时间长一些,特别是器乐(如吉他)会有长时间的即兴表演,就像通常所说:时间已经失去意义。它的速度比硬摇滚稍慢,缺乏力量,有时候还会结合一些东方音乐的成分。
其次,迷幻摇滚现场演出的音量提高到了新的强度。虽说摇滚乐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安静的音乐,但是现在,他们利用种种电声设备,把音响扩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最后,演奏这种音乐的整个场景也经常是"迷幻"的,如同旧金山的舞厅所显示的那样,五光十色的色彩和闪烁的灯光,尽量使人从视觉上产生药物诱发出来的体验。与此相一致,演员的服装和发式也是千奇百怪,越反常越好。
60年代以后,迷幻摇滚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到80年代,有些英国乐队还不时地在复兴这种风格。

2、旧金山乐队
60年代后半期,旧金山地区活跃着很多乐队和歌手,其中以"杰斐逊飞机"乐队、"感恩而死"乐队和詹尼斯·乔普林为代表。

"杰斐逊飞机"(The Jefferson Airplane)乐队
"杰斐逊飞机"乐队是由男歌手马特·巴林(Marty Balin)于1965年建立起来的摇滚乐队,共6人。起先他们在俱乐部演奏一些民谣摇滚和披头士的歌曲,后来与RCA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专辑《杰斐逊飞机起飞》(Jefferson Airplane Takes Off ,1966)但销路不佳。
不久,他们采用了迷幻摇滚风格,与吸毒文化相联系,而且由于吸收了一位女歌手格瑞斯·斯利克(Grace Slick,1939年出生),情况才发生了变化。1967年,他们的第二张专辑《超现实主义枕头》(Surrealistic Pillow)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因此,"杰斐逊飞机"被称为嬉皮士时代"旧金山声音"最主要的代表,成了美国最负盛名的摇滚团体之一。"杰斐逊飞机"随后发行的迷幻摇滚专辑,如《万物之冠》(Crown Of Creation,1968)、《志愿者》(Volunteers,1969)、《吠叫》(Bark,1971)等,也都很受欢迎。虽然其中没有一首单曲进入"最佳十首",但对旧金山很多乐队来说,这是很寻常的。他们不在乎排行榜,甚至有的还把"上榜"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70年代初,"杰斐逊飞机"的人员又有变动,其骨干除斯利克外,还有保罗·坎特纳(Paul Kantner )。他们改名为"杰斐逊(星际)飞船"(Jefferson Starship)。1975年巴林("杰斐逊飞机"的创立人,后离队)回到乐队。过了三年,巴林和斯利克都退出"杰斐逊飞船"(斯利克于1982年重新加入),乐队风格转向硬摇滚。最初的老队员中只剩下坎特纳一人。最后,连坎特纳也离开了,根据他的诉讼结果,乐队被要求去掉名称中?quot;杰斐逊",改名为"(星际)飞船"(Star Ship)。尽管如此,"飞船"于80年代后期仍不时地取得成功。

"感恩而死"(The Grateful Dead)乐队
"感恩而死"乐队是"旧金山声音"的典型代表。它的创立人和中心人物是杰里·加西亚(Jerry Garcia,1942~1995),生于旧金山,15岁在中学时学习吉他。60年代初,他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所吸引,有时也在咖啡馆里演出这种音乐。1963年,他组织了一个"罐筒"乐队,到1965年已有五人参加,开始用电声乐器演奏。1966年,他们在旧金山的海特-阿什伯利地区与其他人一起过着公社式的生活,给乐队取名?quot;感恩而死";因受"披头士热"的影响,改而演奏摇滚乐。60年代中期,海特-阿什伯利地区经常举行自由聚会,进行药物试验(acid test),用药者可以进入从错觉到幻觉各种知觉变化状态。伴随着吸毒场面,不可缺少的景象是奇异的穿着和声音很大的摇滚乐。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感恩而死"进行了自由的音乐实验。与此同时,他们也经常进行同样的带有实验性的音乐演出。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劲、有更多的即兴、没有固定的形式,时间也变得更长。他们利用电子手段产生的声音,如反馈、失真、颤音效果等,都受到听众的欢迎。
1966年,"感恩而死"与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了他们第一张专辑《感恩而死》(The Grateful Dead),于1967年获专辑排行榜第73名。他们习惯在与听众交流的情况下,自由自在地在现场演出,而不习惯在录音棚里工作。他们重视现场演出,曾经开过连续演奏5个小时的音乐会、免费音乐会,甚至自己出资50万,带了器材(于1978年)到埃及金字塔下举行义演。
60年代末,"感恩而死"推出的专辑有《太阳颂歌》(Anthem the Sun,1968)、《Aoxomoxoa》(1969)以及根据现场演出录音制成的《生死》(Live /Dead ,1969)。70年代初,"感恩而死"的风格变得简明,并带有明显的乡村音乐成分,如《工人之死》(Workingman 's Dead 1970)和《美国的美》(American Beauty,1970)。在这些作品中,加西亚采用原声吉他代替电声吉他,表明乐队离开了60年代末的迷幻摇滚风格。后来的专辑风格更加多样化,如《为真主的布鲁斯》(Blues for Allah1975)带有爵士影响;《龟鳖栖身地》(Terrapin Station,1977)使用了圆号、弦乐和合唱。另外,"感恩而死"的成员们在70年代大都已停止使用LSD。尽管如此,在听众的心目中,他们仍然是迷幻文化的代表,他们表现出来的某种神话般的魅力,仍然吸引了新一代的乐迷们。

詹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
詹尼斯·乔普林,1943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阿瑟港,小时候广泛接触布鲁斯、福音歌和乡村音乐。17岁时从家里逃出来,开始在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的酒吧乐队里演出。1962年曾第一次来到旧金山 的海特-阿什伯利地区,成为一名"嬉皮士",后来又回家和家人和好,还去拉马尔工艺学院上了一年学,企图过一种正常生活。1966年(23岁)移居旧金山,参加了一个叫做"大哥和控股公司"的乐队(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詹尼斯在第一次置身于迷幻灯光和色彩中间,与乐队一起表演后说?quot;这是我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它是那么痛快,那么令人激动,那么大声,简直疯了,最后我完全无法控制自己。"1967年,"大哥和控股公司"在蒙特利国际流行音乐节上演出,受到全场的热烈赞赏。詹尼斯·乔普林的嗓子本来就够粗犷有力的,为了压倒乐队的声音,她真正地是把歌词喊叫出来的。
音乐节演出以后,格罗斯曼 (Albert Grossman,鲍勃·迪伦的经理人)成了詹尼斯·乔普林的经理人,而且还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订了录音合同。1968年"大哥"的第一张哥伦比亚专辑《廉价的刺激性》(Cheap Thrills)发行,获专辑第一名,持续8周。第二年年初,詹尼斯·乔普林离?quot;大哥"自己组织了乐队,并推出专辑《包罗一切的布鲁斯》(Kozmic Blues)。在这张专辑里,她那有力的、粗糙的声音在她自己创作的《包罗一切的布鲁斯》、《也许》(Maybe)、《试一试》(Try)等歌曲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她的下一个专辑《珍珠》(Pearl,1970)或许是她最好的专辑,其中的歌曲《我和博比·麦吉》(Me and Bobby McGee)获排行榜之首,但是专辑还没发行,她因吸毒(海洛因)过量死于好莱坞一家旅馆里。死后出版的还有她另一张根据现场演出的录音专辑《音乐会中的乔普林》(Joplin in Concert)。詹尼斯·乔普林去世时才27岁,正式的演唱生涯也只有几年,却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是白人,但她的歌唱风格却体现了黑人才具备?quot;索尔"(Soul,详见下文)精神和特征。在"模仿"盛行的流行音乐界,很难有人能模仿出另一个乔普林来。

3、旧金山以外地区
旧金山海特-阿什伯利地区的生活方式,不断吸引着年轻人的到来,但是新来的人当中,有很多人"对曾经是该地区力量源泉的乌托邦理想并没有多少兴趣,更有兴趣的是能够吸毒,免费吃饭,听摇滚乐,尤其是性革命"。随着时间的推移,犯罪、吸毒、紧张的种族关系等,都带来了麻烦。1968年,市**禁止再在那里举行音乐会演出,于是聚集的人逐渐离去。
旧金山是迷幻摇滚的中心,但在美国其他地区的乐队也受到它的影响,发展起迷幻摇滚风格,另外在英国也有一些乐队发展起迷幻摇滚风格,如"小面孔"(Small Faces)、"交通"(Traffic)、"平克·弗洛依德"(Pink Floyd)等。其中最主要的乐队和个人是吉姆·莫里森和"门"乐队以及吉米·享德里克斯。

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门"(the Doors)乐队
吉姆·莫里森,1943年出生于佛罗里达,20岁时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与同学曼·扎里克(Man Zarek)等一共4人组成乐队"门"。曼·扎里克曾在芝加哥音乐学院上学,受过古典钢琴训练。据莫里森解释,乐队起名"门"是因为"在门里和门与门之间,有些事是知道的,有些事是不知道的"。1966年,他们与埃利克特拉(Elektra)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专辑《门》(The Doors),其中一首歌曲《点燃我的欲火》(Light My Fire,例36)获排行榜之首,随后几年里又发行了几张专辑如《奇怪的日子》(Strange Days)、《等候太阳》(Waiting For Sun)、《平静的游行》(The Soft Parade)等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门"乐队的音乐继承了以布鲁斯为基础的主流摇滚风格,曲调简单,音域不宽,有很多重复,有时还带点爵士味道。吉姆·莫里森的演唱夹着尖叫和哭喊,常常因感情剧烈而全身抽搐(《平静的游行》例外,它奇怪地转向温和摇滚,使用了弦乐和铜管)?quot;门"的歌词经常围绕着死亡、暴力、性的威胁等,几乎没有任何乐观向上的内容,体现了"迷幻摇滚中比较黑暗的一面"。吉姆·莫里森除了作为乐队的主唱和歌曲作者在音乐方面进行活动外,还出版了两本诗集,导演了一部电影,与人合写电影剧本等。
早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时,吉姆·莫里森就已开始吸毒,到60年代末的时候,吸毒和酗酒已成为他的严重问题。1969年3月在迈阿密举行的音乐会舞台上,他因喝得太多,竟然拉开皮裤的开裆,作出下流动作。这件事成了一个丑闻,他因此被逮捕,"门"也成了洛杉矶摇滚乐队中最不体面的一个团体。1971年,莫里森推出他的最后一张专辑《洛杉矶女人》(L·A·Woman)后,移居巴黎,同年7月,被人发现因沉溺于吸毒而造成心脏麻痹死在住所的浴盆里,时年27岁。
吉姆·莫里森死后,"门"的其他成员,作为三人小组继续录制了几张专辑,于1973年解散。"门"所使用的节俭的音乐语言,绝望的歌词和挑战性的姿态对70年代末的朋克摇滚(Punk Rock)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2: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吉米·享德里克斯(Jimi Hendrix)
吉米·享德里克斯,1942 年出生于西雅图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自学吉他,参加各种业余乐队,后来曾先后作为背景吉他手与B·B·金、小理查德等著名歌手一起演出。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吉他演奏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习惯左手弹琴,演奏手法很不"正规",包括用右手姆指按弦来产生某些和弦等。
1966年,享德里克斯在朋友的鼓励下来到英国演出,在那里遇到了两名英国音乐家,组成三人乐队"吉米·享德里克斯体验"(Jimi Hendrix Experience),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们于1967年在蒙特利流行音乐节和1969年在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上的精彩演出使他们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从1967年开始,吉米·享德里克斯便利用多轨道录音,有控制地反馈、振动以及通过颤动手臂、拔动弹簧开关等来获得各种特殊效果。此后,他对即兴演奏越来越感兴趣,常与爵士音乐家迈尔斯·戴维斯一起合作。在此期间,他开始服用致幻药物,并曾因携带海洛因而被捕。
1969年,他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建立了自己的录音棚"电女子国",开始录制自己的另一张专辑。没想到的是1970年9月因过量服用安眠药死于伦敦。
今天,我们再听吉米·享德里克斯的音乐,也许觉得并不新鲜,因为他的风格和方法已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70、80年代的硬摇滚和重金属中。但是没有他,就没有后来人。

艺术摇滚
艺术摇滚(Art Rock)于6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其特征为:结构庞大,和声语言较为复杂,常借用古典音乐中的主题作为素材,并注重音乐的逻辑性和音乐素材的简炼、统一。
艺术摇滚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做法,在摇滚乐中引用古典音乐片段,或把一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摇滚风格;另一种做法是将摇滚乐队和管弦乐队(或其他古典音乐合奏形式)混合而成,或者用摇滚乐语言按古典音乐的发展手法、结构形式创作而成。
最早进行艺术摇滚尝试的乐队是英国的"忧郁布鲁斯"乐队。《摇滚音乐50年》说:"他们创造了交响摇滚(Symphonic rock),并为平克·弗洛依德铺平了道路。"
"忧郁布鲁斯"(The Moody Blues)乐队成立于1964年。1967年,他们推出的专辑《未来的日子消失了》(Days of future passed)是乐队朝着艺术摇滚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管弦乐队提供像序曲一样的开头,然后过渡到摇滚歌曲并为歌曲伴奏。"忧郁布鲁斯"的代表作品还有《平衡问题》(A Question of Balance,1970)、《每个好孩子都该爱护》(Every Good Boy Deserves Favour,1971)、《第七次逗留》(Seventh Sojourn,1972)、《长途旅行者》(Long Distance Voyager,1981)等。
"深紫色"(Deep Purple)是英国的另一个进行艺术摇滚试验的乐队,共5人。1969年,乐队成员乔恩·洛德(Jon Lord)创作的《摇滚乐队与管弦乐队协奏曲》(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与皇家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其中的管弦乐风格比"忧郁布鲁斯"乐队的风格更现代一些。1970年,"深紫色"受BBC广播电台的委托,为摇滚乐和管弦乐队而写的《双子座组曲》(Gemini Suite)在摇滚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是"(Yes)乐队成立于1968年,乐队的主要人物是乔恩·安德森(Jon Anderson,1944年出生)。1969年他们录制了第一张专辑《是》(Yes)以后,人员便开始波动。1971年推出的专辑《是的专辑》(The Yes Album)标志着乐队后期风格的开始。1972年在经理人的引导下,乐队开始尝试一种叙事性的和交响式的风格,先后于1972年和1974年推出了专辑《靠近边缘》(Close the Edge)和《从地形海洋来的传说》(Tales from Topographic Oceans)。1975年至1976年间,乐队成员开始了一些个人活动。1977年从专辑《为一个目标奔忙》(Going for the one)中可以看出,乐队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之后,又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了传统的摇滚乐上。1980年年底,乐队出版了一张现场专辑《是的演出》(Yes shows)后,于1981年4月宣布解散。
同时期,进行艺术摇滚试验的乐队和个人还有"电光乐团"(Electric Light Orchestra)乐队、"创世纪"(Genesis)乐队、"埃默森、雷克和帕尔默"(Emerson,Lake and Palmer)、弗兰克·扎帕(Frank Zappa)等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当艺术摇滚进入70年代以后,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它主要利用摇滚乐的语言,创作更大型、更复杂的、希望能和古典音乐相媲美的作品。这个时期主要以"平克·弗洛依德"乐队为代表。
"平克·弗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于1966年由罗杰· 沃特斯(Roger waters)和罗杰·巴雷特(Roger syd Barrett)建立起来,共4人。最初,他们的迷幻摇滚风格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意。特别是他们利用当时能得到的最复杂的装备,如灯光设计、幻灯、旋转色彩图案、烟雾等,造成特殊的舞台视觉效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66年,乐队推出的专辑《曙光门前的吹笛人》(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是他们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968年,乐队中极具独创性的领导人巴雷特因精神崩溃而离开了乐队,另一名吉他手戴卫·吉尔摩(David Gilmour)接替了他的位置。他们于70年代初发行了几张专辑,都只取得一般性的成绩,转折点的到来是1973年发行的《月之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这张专辑花了9个月的时间制作完成,不仅获专辑第一名,而且榜上有名持续了创纪录的675周(13年)之久。专辑中电子手段的大量使用使"平克·弗洛依德"的超级明星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随着乐队名声的增大,罗杰·沃特斯变得越来越狂妄自大,行为也越来越古怪。这种偏执狂由于乐队又一张专辑《墙》(The wall)的巨大成功而进一步加深。专辑《墙》是以沃特斯的一身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他幼时的心灵带来的伤害、上学时古板的教育制度对他的打击、长大后面对现实社会的无奈、最后导致他的精神崩溃。1982年由艾伦·帕克(Alan parker)导演搬上银幕。在这张专辑中,歌曲《墙上的另一块砖》(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例37)先后出现了三次,作为专辑的主题,它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孩子们比作是墙上的砖,全是一模一样的形状,反映了当时英国教育制度的古板性。而将专辑的主人公比作是墙上的另一块砖,体现了他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平克·弗洛依德"于1983年推出的专辑《最后的乐章》(The Final Cut)具有特别忧郁和绝望的反抗主题,全部由沃特斯作曲。不久,沃特斯离开乐队,"平克·弗洛依德"在戴卫·吉尔摩的领导下继续活跃在摇滚乐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2: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七、温和摇滚和乡村摇滚
1、温和摇滚(Soft Rock)
当摇滚乐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一种前景不明、失去方向的状态。70年代的美国社会已经基本得到稳定,但是此时的摇滚乐却失去了中心。风格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还是延续过去的风格,只是进一步强调既有类型的某一种倾向,使它更加多样化而已。因此70年代的摇滚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即:柔的更柔,硬的更硬。其中温和摇滚便是前者的代表。
温和摇滚的主要特征是:"重旋律、轻节奏"。一般的温和摇滚,都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和可唱性。有时温和摇滚和普通的流行歌曲(POP)很难区别,这时,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摇滚乐的节奏形态或摇滚乐式的低音线条。
70年代温和摇滚的著名歌手有卡朋特兄妹、巴瑞·马尼洛、尼尔·戴蒙德、牛顿-约翰(Olivia Newton-John)等。其中以卡朋特兄妹最为突出。
"卡朋特"(The Carpenters)组合由兄妹二人组成,哥哥理查德·卡朋特(Richard carpenter)出生于1946年,妹妹卡伦·卡朋特(Karen Carpenter)比哥哥小4岁,康州纽黑文人。1963年,两人随家迁往加利福尼亚,与一位朋友组成三人小组,录制了两张唱片,因负责给他们录音的唱片公司认为在硬摇滚盛行的当地,温和摇滚不会有销路而未能发行。他们又组成了6人乐队,录制小样寻找机会,但到处遭到拒绝。这样,乐队只得解散。卡朋特兄妹决定单独演出,由卡伦演唱、理查德演奏键盘乐器并负责作曲编配。他们利用多轨录音技术进行创作,吸收了"披头士"、"沙滩男孩"的抒情成分,坚持温和风格。通过卡伦的歌声,终于使A&M唱片公司同意与他们签约,发行唱片。1970年,他们的《靠近你》(Close to you)获得了排行榜冠军,另一首歌曲《我们刚刚才开始》(We've Only just begun,例38)获第二名。这两首歌曲可以说都处于温和摇滚和波普(POP)的分界线上。如在《我们刚刚才开始》中,中间段落里有较强的节拍,铜管的重音在第二拍,加上持续不断的鼓点,完全算得上是温和摇滚,但其他部分听起来则更像波普。同年,卡朋特兄妹获得格莱美最佳新唱片表演奖。直到1975年,他们的作品都很受欢迎,如《昔日重来》(Yesterday Once More)、无赖(Desperado)等都是传唱一时的经典之作。1983年,卡伦因长期患神经性厌食症导致心搏停止而死,时年32岁。
巴瑞·马尼洛(Barry Manilow),1946年6月17日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马尼洛在纽约音乐学院和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时,就在歌伦比亚录音公司的制作室里当临时工。1972年便开始为一些歌手的专辑配器并参与制作。1974年开始了他的独唱生涯。1975年,他的单曲《曼迪》(Mandy)登上了排行榜榜首。马尼洛除了演唱以外,还为电视台广告创作歌曲。
尼尔·戴蒙德(Neil Diamond),1941年1月24日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他在纽约大学医学院学习过一段时间,而后缀学从事音乐工作。最初,戴蒙德以作曲家的身份出现并为他赢得了声誉。1965年底开始唱歌。1966年,他创作了一系列的热门歌曲,如: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和"深紫色"乐队都演唱过的《肯德基妇女》(Kentucky woman)等作品使他名声大增。1978年,他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的二重唱单曲《你别给我带来鲜花》(You Don't Bring Me Flowers)在美国排行榜名列第一。1980年,戴蒙德在电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中的精彩表演使他的明星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2: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2、乡村摇滚(Country Rock)
如前所述,乡村音乐是摇滚乐的三大来源之一,山区摇滚是50年代早期摇滚乐风格的三种倾向之一。可是到了60年代,山区摇滚几近消失,大多数摇滚乐中很少能听到有乡村音乐的影响。但是,到了60年代末,在一些民谣摇滚中又重新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声音。正是受到这种启发,这时在加利福尼亚发展起了一种"把乡村音乐的声音和题材与摇滚乐的节奏和乐器法相结合的流行音乐风格",它被称作乡村摇滚。
70年代初,乡村摇滚作为一场音乐运动受到了很多人的高度重视。以"老鹰"(The Eagles)乐队和琳达·龙斯塔特(Linda Ronstadt)为首的乡村摇滚艺术家取得了巨大成绩,他们成功地将乡村音乐和他们带有个人特征的轻摇滚和流行风格相结合。其实,乡村摇滚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这种音乐本身是否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是在于这种音乐对于其他音乐或艺人的影响。
乡村摇滚的主要乐队和个人有"乐队"(The Band)乐队、琳达·龙斯塔特、威龙·詹宁斯(Waylon Jennings,出生于1937年)、"克罗斯比,斯蒂尔斯,纳什和?quot;(Cro--y,Stills,Nash & Young)组合和"老鹰"乐队等。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老鹰"乐队和琳达·龙斯塔特。
"老鹰"(The Eagles)乐队原是龙斯塔特的伴奏乐队,共5人,由歌曲作家、主唱兼鼓手唐·亨利(Don Henley,生于1947年)和歌手兼键盘手格伦·弗雷(Glenn Frey,生于1948年)于1971年建立。1972年,他们推出第一张专辑《老鹰》,使用了清净的和声,类似于"沙滩男孩"那样的歌词,被认为是一支很有吸引力的乡村摇滚乐队。第二张专辑《无赖》(Desperado,1973),离开了原先对享乐主义的赞颂,但风格仍是乡村摇滚,配器更加丰富。第三张专辑《在边界上》(on the Border,1974)中的《我的最爱》(Best of My Love)使他们第一次获得了排行榜冠军。第四张专辑《那些夜晚中的一个晚上》(one of those nights,1975),音乐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如《震惊过去之后》(After the thrill is gone)、《好莱坞圆舞曲》(Hollywood Waltz)和《说谎的眼睛》(Lyin' Eyes)是70年代乡村摇滚的典型例子。可是《魔法师的旅程》(Journey of the sorcerer)很像艺术摇滚,其中的曼陀林音色使人想起蓝草音乐(Bluegrass)。另外,有些歌曲,如《幻像》(Visions)、《那些夜晚中的一个晚上》等,很少显示乡村音乐的影响,更接近于一种不那么强劲的主流摇滚风格。第五张专辑《加利福尼亚旅馆》(Hotel California,)或许是他们最好的专辑,销量达到5百万张。同名主打歌曲《加利福尼亚旅馆》(例39)成了整个70年代的传唱金曲,其中也有强劲的硬摇滚歌曲,如《快车道里的生活》(Life in the fast lane)。实际上,从这张专辑开始,"老鹰"已经逐渐离开了乡村摇滚风格。1981年"老鹰"解散,成员们各奔东西。其中以唐·亨利的成绩最为突出。
琳达·龙斯塔特(Linda Ronstadt)于1946年出生于亚利桑那州的一个音乐家庭中,具有墨西哥血统,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18岁时,参加洛杉矶的一个民谣演唱组,以后又曾和著名的"老鹰"乐队合作,担任主唱。1974年离开"老鹰"乐队,开始了独唱生涯。她的嗓音圆润丰满,演唱风格丰富多样。70年代是琳达艺术生涯的高峰期,她成为当时乡村摇滚的代表人物之一。1975年,荣获格莱美最佳女歌手奖。1976年,琳达进行欧洲巡回演出,使其成为国际明星。该年,她的一首《心潮滚滚》(Heart Like A Wheel)被评为十佳唱片之冠,使她再次获得格莱美奖。此后,琳达还参加了许多轻歌剧、歌舞剧的演出,她大胆开拓,曾用通俗唱法演唱歌剧。1990年,因与男歌手阿隆·奈维尔(Aaron Neville)合作的二重唱《无需知道太多》(Don't Know Much)又获格莱美最佳二重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2: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金属
1、 重金属(Heavy Metal)
60年代,以"滚石"乐队为代表的硬摇滚以它的粗犷、猛烈为基础,发展了主流摇滚中的强劲风格。到了70年代,作为硬摇滚的延续,出现了一种更为流行的硬摇滚风格,便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更"硬"的硬摇滚,被称作"重金属"。有一位摇滚乐评论家对"重金属"作了这样的解释:从音乐上看,如果硬摇滚的音响是很大的,那么,重金属的音响就更大;如果硬摇滚是简单的,有很多重复,那么,重金属更简单,有更多的重复;如果硬摇滚歌手的演唱是呼喊似的,那么,重金属的歌手是拼了命的呼喊;如果硬摇滚乐队利用电子手段来实验音响失真和反馈,那么,重金属乐队则利用电子手段歪曲一切他们想歪曲的声音;如果硬摇滚爱好长时间的器乐即兴演奏,那么,重金属提供更长、更响、更复杂的器乐独奏;如果硬摇滚是一种与传统相对立的文化,那么,重金属则是一种专事反文化的文化。因此,重金属和一般摇滚乐相比,它缺少音乐性(特别是旋律很简单),而带有更多的"戏剧性"(如演出时利用各种奇特的服装、灯光及舞台效果等)。另外,从传播方式上看,重金属乐队主要以巡回演出或通过录像带来扩大他们的影响而不是通过录音和广播(但并不是全都如此)。
由于重金属自身缺少文学价值,评论界对它的评价一直不高,但它却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70年代最重要的两支重金属乐队是来自英国的"莱德·泽普林"和"黑色安息日"。
"莱德·泽普林"(Led Zeppelin)乐队
"莱德·泽普林"乐队是由"新兵"原成员吉米·佩奇(Jimmy Page)与另外三人于1968年建立起来的,主唱是罗伯特·普兰特(Robert Plant,生于1948年)。1969年推出的《莱德·泽普林Ⅱ》是他们第一张夺魁专辑,使他们赢得了很大的荣誉。接着推出的《莱德·泽普林Ⅲ》和《莱德·泽普林Ⅳ》也很流行,其中包括了乐队最著名的歌曲《天堂阶梯》(Stairway to Heaven)。
"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乐队
"黑色安息日"乐队是来自英国伯明翰的一个四人乐队,成立于1969年。主唱约翰·奥斯本(John O--ourne),音区很高,经常发出尖叫似的声音。歌词涉及鬼魂、幻想、精神错乱等神秘领域。乐队具有重金属的典型特点,如:不断重复的、失真的吉他连复段;持续的、强劲的节拍等。确实,如果对比一下普莱斯利或"沙滩男孩"等早斯摇滚乐,"黑色安息日"的摇滚乐已经与他们差别很大。在奥斯本演唱的歌曲《摇滚造反》(Rock'n' Roll Rebel)中,他用青少年的口吻这样毫不留情地告诉父母们:"做你们想做的,别想让我来顺从你们"。
70年代英国早期的重金属一直延续到80年代以后,他们在音乐上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歌词。

"枪炮与玫瑰"(Guns N' Roses)乐队
"枪炮与玫瑰"乐队,1985年成立于洛杉矶。开始他们的成绩平平,但1988年推出的专辑《毁灭的欲望》(Appetite For Destruction)一举登上排行榜榜首,引起极大的轰动。"枪炮与玫瑰"的音乐风格比较多样,他们的歌曲有的带有尖叫似的演唱和快速猛烈的节奏和"挑战性"的歌词(这类歌曲较多);有的则类似民谣摇滚那样不太激烈的、偏向温和的风格,如《别哭》(Don't Cry)等歌曲。
"枪炮与玫瑰"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却常常遭到批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某些"挑战性"歌词,还有主唱罗斯(Axl Rose)的不良行为: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庸俗的作风等。加上乐队的恶习,如推迟演出时间、取消演唱会、斗欧等,也使人们想起当年"滚石"乐队的形象。尽管如此,它在摇滚乐迷中仍享有盛誉,被认为是80年代末重要的重金属乐队之一。
80年代的重金属乐队,除了前面提到的"枪炮与玫瑰"外,还有"范· 海伦"、"邦·乔维"、"铁娘子"、"戴夫·莱帕德"、"AC/DC"和"金属"等乐队。虽然他们都是重金属乐队,但风格却并不完全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2: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海伦"(Van Halen)乐队
"范·海伦"乐队,1973年成立于加利福尼亚。乐队的核心人物是埃迪·范海伦(Eddie Van Halen,生于1957年,主音吉他),他和他的哥哥亚历克斯·范海伦(Alex Van Halen,生于1957年,鼓手)从小受古典音乐训练,后转向摇滚乐。范·海伦发出的是一种更多加工的、平和的声音。1978年,他们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但真正的成功来自于1984年的专辑《1984》。它获专辑第二名,其中单曲《跳跃》(Jump)名列排行榜榜首。主唱戴卫·李·罗思(David Lee Roth)以他色情的坏男孩形象为乐队赢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乐队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是埃迪的吉他演奏。 "邦·乔维"(Bon Jovi)乐队
"邦·乔维"乐队,1983年由乔恩·邦·乔维(Jon Bon Jovi,1962年生于新泽西)建立,他自任主唱。与墨丘利(Mercury)唱片公司签约后,为推销第一张专辑《邦·乔维》他们到处巡回演出。1987年,推出专辑《湿滑》(Slippery When Wet),同时制成录像带,经MTV不停地播放,使"邦·乔维"名声大振。他们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包括众多女性。他们的重金属风格有时也被称作"温和金属"(Soft Metal)或"流行金属"(Pop Metal)。 "铁锒子"(Iron Maiden)乐队
"铁锒子"乐队是由史蒂夫·哈里斯(Steve Harris)等来自东伦敦工人聚集区的几名年轻人于1976年组成。他们以不复杂的连复段(riff,一个小片段的不断反复,经常在独奏中出现)、极度失真而有力的和弦,以及尖叫的人声,赢得了乐迷们的喜爱。乐队人员虽几经变动,但仍能保持较好的表演技巧。1982年推出的专辑《野兽的数字》(The Number of the Beast)获英国排行榜第一名,不久,打入美国市场。接着的几张专辑,如《死后的经历》(Live After Death,1985)等,在大西洋两岸都很畅销。他们也像其他乐队一样,到处巡回演出,甚至应邀到(很少有其他英美乐队到过的)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访问演出。

"戴夫·莱帕德"(Def Leppard)乐队
"戴夫·莱帕德"乐队是由英国谢菲尔德工厂区的五名年轻工人于1979年成立的一个乐队。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5岁。第二年,他们效仿"莱德·泽普林"的风格,推出第一张专辑。1981年他们的制作人开始对乐队粗糙的声音进行加工。主唱乔·埃里奥特(Joe Elliott)把他们加工以后的声音称作"美好的、朝气蓬勃的、含有旋律的摇滚乐"。果然,专辑《放火狂》(Pyromania,1983)取得了成功。1987年推出的专辑《歇斯底里》(Hysteria )再次受到听众的欢迎。

"AC/DC"乐队
"AC/DC"乐队于1973年成立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当时,组建人安格斯·扬(Angus Young,吉他手)只有14岁。1976年,他们与大西洋唱片公司签约,推出《高电压》(High Voltage),名声远播国外。他们继续推出专辑,如《通向地狱的公路》(High way to Hell,1979)卖出一千万张,并成为80年代重要的重金属乐队之一。"AC/DC"在英国和法国取得特别的成功。不过,他们那不合准则的风格,结合了吉他手安格斯·扬的技巧和他们第一位歌手邦·斯科特(Bon Scott)嘶哑的嗓子及简单、粗野的模样,也在美国轰动一时。1980年,斯科特因酒后呕吐休克而死,乐队主唱由布莱恩·约翰逊(Brian Johnson)接替。

"金属"(Metallica)乐队
"金属"乐队由詹姆斯·赫特菲尔德(James Hetfield,生于1963年,主唱兼节奏吉他)和拉斯·乌尔里克(Lars Ulrich,生于1963年,鼓手)于1981年建立起来。1983年他们推出了第一张专辑《斩尽杀绝》(Kill' Em All),歌词涉及战争、死亡和暴力等,但从整体看,它的音响充满活力。1986年的专辑《傀儡的主人》(Master of Puppets)被认为是"金属"乐队的代表作。1991年出版了一张同名专辑,这张专辑在音乐编排上简洁明了,其中掺入了更多的商业成分,专辑不仅获得排行榜冠军,而且仅在美国就卖出了700万张。随后,乐队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巡回演出。1996年,他们又出版了专辑《装载》(Load),受90年代另类摇滚的影响,"金属"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他们剪去了长发。《装载》获得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获得排行榜冠军,并在两个月内卖掉了300万张。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 华丽摇滚(glitter rock或glam rock)
与重金属有关的还有硬摇滚的另一个分支"华丽摇滚"。它的特点主要不是在音乐上,而是在演员的化装、服饰和舞台上的戏剧行为。这方面的领头人是戴维·鲍伊(David Bowie)。他经常被人比?quot;变色龙",因为他的舞台形象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作为摇滚歌星,他更像是一个借助摇滚乐与观众交流的戏剧演员,在音乐上并无太大的贡献。
戴维·鲍伊(David Bowie),1947年出生于伦敦,曾涉足哑剧、先锋派电影和商业广告等工作。1970年推出专辑《出卖世界的人》(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在唱片封面上,他故意把自己设计成一个具有男女两性特点的人物。1972年,在首次访美演出时,他穿着女性服装,有时还扮成变性人。他那稀奇古怪的形象和忸怩作态的表演吸引了不少乐迷。1975年,他转向迪斯科风格,推出专辑《年轻的美国人》(Yong Americans)。为配合这张专辑的发行,在进行的演出活动中,戴维·鲍伊又有了一个新的形象:在白衬衫外面穿上一身黑衣服,把淡黄色的头发往后梳得整整齐齐。1980年,他主演了百老汇音乐剧《象人》(The Elephant Man)使其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戴维·鲍伊的活动(包括他不断变化的外形)一直延续至今。
在戴维·鲍伊之前,摇滚乐一直以它的粗鲁、健壮的男子形象和真实的表现取胜。戴维·鲍伊却以他的化装:枯黄色的头发、女子气的模样和显然不真实的"人物",塑造了另一种形象。由于后来朋克运动的兴起,戴维·鲍伊作为它的一名先行者,被主流摇滚格外推崇。
"吻"(Kiss)乐队,于1972年由贝司手吉恩·西蒙斯(Gene Simmons)建立起来。"吻"的音乐风格是纯粹的重金属,而且是直到那时为止美国最"重"的重金属。同时,它又强调戏剧表演和化装,是美国"华丽摇滚"的代表。直到1984年,"吻"共推出16张专辑,但只有4张进入前十名,其中只有一首歌曲进入"最佳十首"(《贝思》Beth ,1976)。正如《摇滚乐名人录》中所说:"吻"利用一些鬼把戏,如在演出中摹拟吐血、吞火、爆炸和烟火、干冰喷雾,以及火箭射出吉他等,使他们受到无数青春期前期的少年乐迷们的喜爱。在现场演出中,西蒙斯经常不时的口吐真火、呕假血,要不就伸出一个像脚一样长的假舌头,弄得评论家们也无法确定这些对他们的音乐是否有益,但年轻人却把"吻"捧为70年代最受欢迎的乐队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3: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朋克运动
1、朋克(Punk)
朋克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主要在英国,它与西方,特别是英国社会日益蓑落有着直接的联系。1973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原油价格猛涨,汽车工业几近破产,纺织、煤碳、钢铁工业都陷入困境,国际贸易停滞不前,物价上涨,大量工人失业。年轻一代对此毫无办法,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而这个时候的乐坛却由明星主宰了潮流。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朋克音乐正反映了这些青少年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情绪,甚是绝望的心情。他们愤怒地批评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是用大喊大叫、古怪的形象和疯狂的舞台行为表现出来的。
从音乐上,朋克摇滚作为摇滚乐的一个分支,并没有为摇滚乐带来任何新的东西,它只是把主流摇滚中从硬摇滚到重金属那种比较强劲的风格推向了极端。朋克反对主流摇滚中从"披头士"以后那些进行音乐实验和艺术创新的倾向,如技术性的器乐独奏,摇滚乐和其他音乐相结合的严肃探索等。它比硬摇滚更加强调简单、重复,强调最"基础"的摇滚。歌词也比硬摇滚更加直接了当、明确无误,像华丽摇滚一样,朋克的意义不在音乐,而在音乐之外。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人震惊?quot;滚石"乐队的??挚?肌だ聿榈滤担?quot;在朋克中,音乐似乎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想恶心什么人"。
英国最重要的朋克乐队是成立于1975年的"性手枪"(Sex Pistols),他们创立了一种愤怒的、反对一切的年青人形象,以及一种渎神和强暴的气氛。他们的音乐恢复了50年代最"硬"的、简单而大声的摇滚语言,只是更缺乏技巧和味道。主唱约翰尼·罗坦(Johnny Rotten)在加入乐队前从未唱过歌。"性手枪"于1976年与EMI签约,发行单曲《英国无**》(Anarchy in the Uk)。第二年初,在伦敦"今日电视节目中接受采访时,罗坦用粗鲁、下流的语言,对有关社会传统准则等问肆言抨击,引来了从国会到报纸的谴责。EMI付出一万英磅立即解除了他们的合同。不久,"维真"唱片公司与他们签约,并于1977年,在英国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继承王位25周年的同时,发表了他们模仿英国国歌的同名讽剌曲《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歌中唱道:"上帝保佑女王,这个法西斯政体。在英国的梦想里,没有前途。没有前途,没有前途,没有前途。"尽管这首歌曲到处被禁演,但却受到"幻想破灭"的青少年无条件的支持,在英国排行榜上获第二名。同年年底?quot;性手枪"推出他们惟一的专辑《别担心阉割,这里有性手枪》(Never Mind The Bullocks,Here's The Sex Pistols)。1978年,罗坦退出"性手枪",成立了一个新的乐队。维希亚斯(Sid Vicious)成了"性手枪"的主要成员,他的极端主义和对整个世界的憎恨远远超过罗坦。同年10月,他因谋杀女友而被捕。第二年年初,在候审期间,他被发现死于吸毒过量。1979年,"性手枪"乐队解散。
英国其他重要的朋克乐队还有"冲撞"(the Clash)。从歌词和行为来看,他们不像"性手枪"那样让人难以接受,但音乐同样简单、重复、猛烈,有很多尖叫和失真。1977年,他们发表了第一张专辑《冲撞》,其中几首歌曲对一切都提出了抗议:烦人的工作、警察、美国、摇滚乐、暴力和种族主义。
虽然,朋克的兴起和影响主要在70年代中期的英国,但从音乐和歌词来看,类似的特点早已在美国60年代末的一些乐队中出现了。
还需要提到的是"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乐队,它是由受过古典钢琴训练的路·里德(Lou Reed)于1965年组织起来的,他们与米高梅唱片公司签约,于1967年发行专辑《地下丝绒和尼科》(尼科Nico,1966年加入乐队任主唱,1967年离队),包括了几首毫不隐讳地涉及吸毒和施虐狂的歌曲。1968年,推出第二张专辑《白光/白热》(White Light /White Heat),其中,专辑标题同名曲就是一首关于吸毒的歌曲;《礼物》(the gift)在充满噪音的、不断重复的音乐伴奏下,用语言说出超现实主义的、与性有关的歌词;《雷大姐》(Sister Ray)长17分钟,半说半唱,内容明确地与性相联系,伴奏音乐不断重复,且被严重歪曲。这张专辑在排行榜上列为第199名。作为反传统的先锋派乐队,"地下丝绒"作品的内容主要强调吸毒和性。他们于1972年解散。
后来,朋克摇滚从英国传入美国。作为一个运动,它在美国的规模较小。而且,它不像在英国那样是一种政治上无**主义的音乐,而是青少年反对他们的父母和反对他们感到格格不入的中产阶级的一种新的语言。美国主要的朋克乐队?quot;纽约娃娃"(New York Dolls),"雷蒙斯"(Ramones)等,代表歌手有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等。

2、新浪潮(New Wave)
朋克摇滚流行的时间虽然很短(约1977-1980),有人却把它与普莱斯利、"披头士"并列,认为是摇滚乐历史上强调反叛精神的第三次"革命"。不管怎么说,朋克摇滚的表现的确太极端了。可能为了逃避别人的指责,使自己不那么被人讨厌,紧接着朋克,出现了摇滚乐的一个新名?quot;新浪潮"。
新浪潮的概念是模糊的。它可以看作是从朋克派生出来的一种摇滚乐,但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于那些朋克乐队,而且力求在材料和演奏方面更具专业性。于是到了70年代末,英国很多朋克乐队,包括"冲撞"都变成了新浪潮乐队。英国的新浪潮代表人物是埃尔维斯·科斯特洛(Elvis Costello,生于1955年),他将多种风格与摇滚乐相结合,剔除了朋克中极端的成份,使音乐听起来不显得那么喧闹。同时他也为朋克时期英国的摇滚乐走向专业化道路(使其具有音乐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新浪潮的概念在美国用得更为广泛,只要不是明显的朋克或带有先锋派特点的都称作新浪潮。其中,最重要的乐队是"传声头像"(Talking Heads),他们带领其他乐队从朋克走向新浪潮。
"传声头像"由领队戴维·伯恩(David Byrne,生于1952年)建立于1975年。他们避免奇装异服和舞台上的古怪行为,从现代的严肃音乐中吸取材料,产生一种更加复杂的风格,歌词经常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专辑《永不熄灭》(Remain in Light,1980)采用一种来自"简约派"创作原则的摇滚乐风格。在器乐伴奏中,使用了非洲的复合节奏,持续不断的音型贯穿始终,听起来就像是巨大的机器稳定而连续地生产出音乐来一样。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时还可感觉到雷盖音乐(Reggae,见下文)和其他黑人音乐的影子。

3、垃圾乐(Grunge,又译"格伦吉" )
垃圾乐,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西雅图,也称"西雅图之声"(Seattle Sound)。
自80年代起,摇滚乐日趋商业化,在MTV和各种高技术手段的包装下,其面目显得新奇华丽,而内容却变得空洞苍白。针对这种状况,一些摇滚音乐家开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力图复兴摇滚乐的本原精神。Grunge 一词来源于Grungy,原意为肮脏、低俗和令人讨厌的意思,"垃圾乐"正是由此而来。采用这一称呼,也许正是为了显示这些音乐家们对包装华丽的商业性摇滚乐的对抗态度。
"垃圾乐"吸取了重金属和朋克中较为粗重的摇滚乐形式,追求节奏与和声的张力,但也时常运用固定音型、旋律化的低音线条和复杂的结构等较为精细的音乐手法。在内容上,多表现青年人在社会的压抑下所产生的悲观、焦虑和愤怒之情。
著名的垃圾乐乐队有"珍珠果酱"(Pearl Jam)、"音响花园"(Sound Garden)和"涅槃"(Nirvana)等。其中以"涅槃"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

"涅槃"(Nirvana)乐队
"涅槃"乐队的灵魂人物是科特·科本(Kurt Cobain),出生于美国华盛顿距西雅图100英里的阿伯丁小镇上。开始他对"披头士"和重金属感兴趣,但最终是朋克音乐征服了他。乐队曾几经易名,最终在1987年确定使用"涅槃"这个名字。1989年,他们花了600多美元录制了专辑《漂白》(Bleach),出乎意料地成了大学电台的热门歌曲,共销出了3500张。1991年9月他们的《别介意》(Nevermind)出版,这张专辑在美国行情火爆,首批销量5万张,一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景象。其中单曲《闻起来像青春的气息》(Smells Like teen Spirit,例40)的MTV疯狂地播放令乐队一时名气大增。1992年初,这首歌曲打入美国排行榜前十名。1992年,科特·科本与"洞穴"(Hole)乐队主唱科特尼·洛夫(Courtney Love)结婚,于1992年8月18日生下一子。1993年,专辑《乱伦》(Incesticide)由于没有整体性概念,因此使"涅槃"极端和矛盾的一面得到了充分体现。1993年,乐队的最后一张专辑《在母体内》(In Utero)面世。这张专辑一经推出,即打上英美两地排行榜首位。为此"涅槃"于当年秋天举办了全国巡演,并在年终之际举行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场"不插电"演唱会。之后,他们又赴欧洲巡演。但在罗马期间,科特·科本又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在此之前发现过类似情况)。1994年4月5日,科特·科本在西雅图的住所开枪自杀。科本死后,其他队员继续活跃于摇滚乐坛,但是再也不可能有第二个"涅槃"诞生。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3: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另类摇滚
和"新浪潮"一样,"另类"(Alternative)一词基本上也是一个无实际意义的术语。真正判断另类音乐的真假就是看它是否再次推进或改写了摇滚乐的历史,把各种看似毫无关系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随着各个时期主流风格的改变,另类也将随之改变。通常,另类音乐经过一段时间的"地下"发展后,会被大公司收买而融入"主流",此后,便又会有新的另类出现。以另类为标榜的音乐大都有反对商业化包装、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追求音乐的原创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主要是指从1983至1984年,新浪潮音乐开始逐渐衰退后出现的各种后朋克摇滚,这种潮流一直持续到1995年,直到另类摇滚成为摇滚乐的主流。
另类摇滚是"地下音乐"和反主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另类摇滚在英美两国表现出了不同的方式。

1、美国另类摇滚
在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另类摇滚只是局限在一些小型的俱乐部、独立的唱片公司、歌迷杂志和大学电台这一空间,一些歌曲偶尔能闯入MTV和排行榜前40名,一些专辑偶尔能得到《滚石》这样的主流出版物的赞扬。尽管如此,另类摇滚在商业上几乎没有取得过突破性的进展。与之相反,他们赢得了大量地下乐队的欢迎。由于乐队不断地巡回演出以及低成本专辑的制作,另类音乐开始有了自己的听众,渐渐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最终是"REM"乐队为美国另类摇滚开创了新局面,"REM"在商业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REM"乐队,成立于1980年,他们的队员是主唱迈克尔· 斯蒂普斯(Michael Stips)、吉他手彼得·巴克(Peter Buck)、贝司手迈克·米尔斯(Mike Mills)和鼓手比尔·贝里(Bill Berry),4人都是佐治大学的退学生。他们把清脆、迷人的吉他片段和模糊、神秘的歌词同后朋克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并且把传统声响与现代声响相融合。到90年代中期,无论是评论界还是音乐界都一致认为"REM"是另类摇滚的创始者之一。
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新的另类音乐分支纷纷发展。除去喧闹、松散而凌乱的朋克摇滚外,吵闹的工业摇滚成了美国另类舞台上的主要风格。来自克利夫兰的"九寸钉"(Nine Inch Nails,成立于1988年)乐队在噪音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流行元素,使工业摇滚赢得了更多的听众。同时其他许多工业摇滚乐队结合了欧洲电子音乐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90年代初的另类乐坛上,当"碎南瓜"等乐队获得商业上的突破之后,地下乐队不失时机地进入了主流摇滚的行列,但也有一些新朋克乐队宁愿留在地下继续做自己的音乐。同时,许多90年代重要的摇滚艺人都落户于地下的Lo-Fi唱片公司(Lo-Fi相对于高保真Hi-Fi,大都是用家庭录音设备录制出的、劣质音响效果的唱片)。
"碎南瓜"乐队(Smashing Pumpkins),成立于1988年,他们的成员有比利·科根(Billy Corgan,主唱,词曲作者),詹姆斯·伊哈(James Iha,吉他手)、达西·雷茨基(D'Arcy Wretzky,贝司手)、吉米·恰布林(Jimmy Chamblin,鼓手)。他们创造了一种前卫、迷幻、重金属的混合体,是90年代美国另类摇滚的重要乐队之一。

2、英国另类摇滚
英国的另类摇滚同美国相比,存在两个主要区别:首先,英国的另类摇滚比起美国总是显得更为流行化。从整体看,英国的另类摇滚对于单曲的重视程度从不亚于对专辑的重视,因此,英国乐队对于流行性的关注显然要多于美国同行。其次,英国的另类摇滚乐队对于舞曲音乐和俱乐部文化都能够自由地接受,一些乐队经常采用舞曲的节奏和形式。这些事实促成了一个结果:即英国的另类摇滚乐队在1985至1995年的十年时间里,很难在美国取得佳绩,原因就在于两地对于"另类"含义的认识差异。此外,也存在音乐主题的差异。英国乐队写的都是英国人关心的事情,许多乐队的歌词都是建立在英国文化的背景之上的。不过从1995年开始,两地的另类音乐开始吸取对方的成功经验,逐渐消除了英美两地另类音乐的界限。
正如"REM"乐队在美国一样,在英国"史密斯"(The smiths)乐队在使摇滚乐从新浪潮转变为另类摇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史密斯"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成立于1982年,第一张专辑于1984年出版,最后一张专辑于1987年出版),但是却给摇滚乐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80年代后半期,英国的另类舞台以"治疗"(The Cure,成立于1976年)乐队、"新秩序"(New Order,成立于1980年)乐队,"耶稣与玛利亚锁链(The Jesus & Mary Chain)乐队为代表。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国最具代表的乐队是"石玫瑰"(The stone Roses,成立于1985年),他们的成功促使了许多类似的乐队迅速出现。进入90年代,"山羊皮"(Suede,成立于1989年)乐队的出现,使英国的另类摇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使另类摇滚在1994年成为乐坛的主流。此后,又出现了"模糊"(Blur,成立于1989年)、"绿洲"(Oasis,成立于1991年)等乐队,使英国另类摇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其他另类摇滚
90年代以后,女性摇滚歌手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像辛妮·欧康娜、比约克、"酸草莓"乐队等一些非英美国家的歌手及乐队也在欧美乐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下面着重介绍几位比较典型的另类歌手及乐队。 辛妮·欧康娜(Sinead O'Connor)
辛妮·欧康娜,1966年12月12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自1987年出道以来,她一直以一种傲慢无礼的叛逆形象展现于公众面前。在音乐上,她大胆地尝试摇滚乐的各种风格,跨越了民谣、朋克、舞曲以及艺术摇滚的界限,创造了一种多元音乐的混合体。1987年,欧康娜推出第一张专辑《狮子和眼镜蛇》(The Lion and the Cobra)。1990年,她的第二张专辑《不图奢望》(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销量为600万张。在这张专辑里,愤世嫉俗的态度也被民族矛盾的话题所取代。1993年,欧康娜因精神崩溃而企图自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逐渐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写歌和录音。1994年推出的《宇宙母亲》(Universal mother)便是这一段心镜的写照。在这之后,欧康娜开始淡出演艺圈。1996年当了母亲以后使其叛逆行为有所收敛。

比约克(Bjork)
被人称之为"另类女神"的比约克来自冰岛,是当今最为狂野、激进的前卫明星。在她的音乐中经常采用懒洋洋的演唱方法和超越常规的配器方式,有时还通过效果器将人声变得模糊、抽象,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在MTV中,她的造型以怪异而著称,不合时宜的化妆和丑态的形象使观众过目不忘。
比约克,上小学时曾学习过钢琴和长笛演奏。开始,她是冰岛著名乐队"糖块"(The sugar Cubes)的主唱。1992年单飞之后,她摆脱了"糖块"的流行风格转向电子舞曲,并在一些电子音乐家的帮助下完成了首张个人专辑《处女作》(Debut),这张专辑不仅确立了比约克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1993年,比约克获得了英国唱片工业大奖的"最佳国际女艺人奖"和"最佳新人奖"。1995年,专辑《邮递》(Post)又一次取得成功。1996年她又发行了《邮递》的混音效果唱片《电报》(Telegram);1997年9月,比约克推出新专辑《同基因》(Homogenic)。

P·J哈维(P·J·Harvey)
P·J·哈维最初是一个由波利·琼·哈维(Polly Jean Harvey)领导的三人乐队,组建于1991年,几年后便解散,此后"P·J·Harvey"的名义为波利·琼·哈维所拥有。
波利·琼·哈维在英格兰的一个农场长大,他的父亲是个石匠,母亲是个艺术家。从小他就学习吉他和萨克斯管演奏,到十几岁时便参加许多乐队的演出。1991年,乐队成立后推出两首单曲,取得很好的成绩。1992年,首张专辑《干》(Dry)大获好评。第二张专辑《干掉我》(Rid of Me)的成功扩大了哈维的个人影响,乐队也因此而解散。1995年2月推出的专辑《带给你我的爱》(To being you my love)为哈维奠定了另类摇滚的明星地位。

"酸草莓"乐队(The Cranberries)
"酸草莓"(又译"卡百利")乐队成立于1990年,这支来自爱尔兰的乐队在音乐风格上受"史密斯"乐队晚期的风格影响颇深,并融合了一些梦幻似的流行曲风和少许爱尔兰民谣的色彩。他们在90年代初崭露头角,女主唱多洛雷斯·奥赖尔登(Dolores O'riordan)极具穿透力的嗓音一开始就使乐队在英国受到人们的关注。1993年,单曲《逗留》(Linger)为乐队赢得了更多的听众。接着在1993年和1994年连续推出了《每个人都干,为什么我们不行》(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so why Can't we)和《无需争论》(No need to argue)两张专辑,并且使"酸草莓"一举成为世界级明星。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3: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滚乐分类
给博大精深的摇滚乐分类其实是很愚蠢的,也是片面的、主观的。不过这里分类整理的目的是方便大家对摇滚乐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硬摇滚(Hard Rock)
60年代初由布鲁斯发展起来的一种摇滚乐风格,具有比较强烈的吉他失真,吉他比较复杂,主音吉他成分较多,布鲁斯味比较浓。最早的摇滚乐队如ROLLING STONES,The WHO,BLOOD SWEAT & TEAR等,以及后来的LED ZEPPELIN,AC/DC,CHEAP TRICK等可以说是硬摇滚乐队。硬摇滚与重金属通常不太容易区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区分方法。有人认为70年代以前的叫硬摇滚,70年代以后的叫重金属;有人认为吉他失真小一点的是硬摇滚,吉他失真强一点的是重金属;有人认为头发半长不短的是硬摇滚,长头发的是重金属;还有人认为美国乐队是硬摇滚(美国人把METALLICA叫做硬摇滚乐队),其他国家的就是重金属;我的看法是节奏吉他表现力比较弱的是硬摇滚,节奏吉他的riff表现力强且成为歌曲主导力量的是重金属。不过也没有必要区分的这么清楚,硬和重,都是我们喜欢的音乐气质啊。

重金属(Heavy Metal)
60年代末由布鲁斯和硬摇滚发展起来的一种摇滚乐风格,具有金属质感的吉他失真和反复的吉他riff是重金属最主要的特征,重金属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类别繁多,是70年代以来摇滚乐最大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最正统的摇滚乐。典型乐队包括BLACK SABBATH(第一支重金属乐队),MOTORHEAD,IRON MAIDEN,SLAYER,BATHORY,DEATH,DARKTHRONE等等。重金属与硬摇滚通常混为一谈,参见硬摇滚。重金属这个词曾经被滥用过一时,80年代不少流行金属甚至流行摇滚都被冠以"重金属"一称,不少人就此被误导。在我们这里,重金属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但有时"重金属"这三个字也专指那些最典型的重金属乐队如OZZY O--OURNE,ACCEPT,JUDAS PRIEST等,他们通常很难划分到任何一个派别中去,只好干脆就称之为重金属。

金属(Metal)
由于80年代流行金属甚至流行摇滚的泛滥,"重金属"这个词被用得过滥,一提到重金属,人们首先反应到的是BON JOVI,GUNS 'N ROSES这样的乐队,仿佛他们就代表了重金属音乐。于是有不少乐队和乐迷开始反感"重金属",他们开始将那些更为核心和更为硬朗的重金属音乐称为"金属"乐,也就是说,"金属"比"重金属"更重和更硬朗。不过后来这个词渐渐成为一种气质的象征,从而变得更为抽象而不容易解释,这是一种思想、形象、音色、编曲上的综合特征。譬如我们可以说早期的METALLICA金属味就比较浓,而后来就几乎没有了;我们也可以说在80年代流行金属中,WASP是比较金属的;还可以把BLACK SABBATH称为金属乐队,而LED ZEPPELIN我们顶多能说是一支重金属乐队;JUDAS PRIEST,IRON MAIDEN,OVERKILL等都是具有强烈金属气质的,而AC/DC,DEF LEPPARD,SLAYER的金属气质就弱一些(因为他们分别带有较强的布鲁斯、流行和朋克意味);死亡金属是极端金属中最metal的,因为Grindcore朋克味浓,黑金属的音色太脏——总之,这确是一个难以言传的词。

酸性摇滚(Acid Rock)
即迷幻摇滚,盛行于60年代中、后期,是嬉皮士运动的产物之一。其音乐特色是震耳欲聋的强烈节奏、尖厉响亮的电吉它单人或双人演奏。不同于重金属摇滚,迷幻摇滚没有一定的曲式,即兴演奏的成分较多,其无旋律的音调变化多端,常常富有精彩华妙的表现。"酸性"(acid)一词是迷幻剂LSD的俚语代名词,酸性摇滚因为具有狂热的迷幻音乐特点,故有其名。

艺术摇滚(Art Rock)
一种试图将古典音乐融入其中的摇滚乐。其特征为:结构较为庞大,和声语言较为复杂,并常借用古典音乐中的主题作为素材。 "艺术摇滚"于6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一些受过古典音乐熏陶的摇滚音乐家中间。"披头士"乐队的《佩普军士孤心俱乐部乐队》概念专集唱片被认为是"艺术摇滚"的先驱。 70年代中,美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倾向。"艾莫森、雷克与帕尔莫"(Emerson, Lakeand Palmer)乐队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改编为摇滚乐;Yes乐队在《接近边缘》中运用了古典奏鸣曲式。著名的美国乐队还有"纽约玩偶"(new York dolls),"路·里德"(Lou Reed)和"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他们不强调摇滚乐与古典音乐的表面联系,而注重音乐逻辑的严密与音乐素材的简练、统一,并由此启迪了朋克音乐与新浪潮音乐的产生。

朋克摇滚(Punk Rock)
70年代中后期盛行的一种流行音乐流派也是著名的音乐运动。其主旨有二:反对富足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及反对当时的主流摇滚形式和商业的作法。朋克乐的著名乐队是英国的Sex Pistols。它以攻击性的演出、令人讨厌的舞台行为、钉型的发型、撕破的衣服、满口的脏话和政治上不稳定的歌曲为最明显的特征。对朋克乐队而言,精神和坚信常常比音乐技能来得更为重要。在当时,乐坛自鸣得意的倾向威胁到音乐素质的下降,朋克运动的兴起一定程度地振兴了摇滚乐。实质上朋克乐也并非象一贯评论所述的那样无旋律可言,很多精彩的作品对后来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轻柔摇滚(Soft Rock)
轻柔摇滚产生于70年代初的一种摇滚乐,最初是指那些不用电声乐器,以民谣为基础的摇滚乐。后来,那些虽然使用电声乐器,但旋律优美平滑的摇滚乐也称为轻柔摇滚。这种音乐在美国唱片工业界被称为"中间路线" 广义上的轻柔摇滚泛指一切带有柔和的摇滚节奏并使用电声乐器的抒情歌曲,与Pop(流行曲)相似,港台大部分流行歌曲都可归入轻柔摇滚的范畴。

流民谣摇滚(Folk Rock)
基于民歌的结构和主题,适于民谣乐器和技术演奏改编的摇滚音乐。这种音乐集中体现于Bob Dylan的作品,Bob在民谣音乐中采用了电吉它、鼓、键盘等乐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音乐在60年代初期受到民谣纯化论者的强烈抨击。另一著名民谣摇滚团体是The Byrds。它受Beatles活泼的流行作品影响,对早期民谣和蓝草音乐进行了改造而独树一帜。 行音乐的一种流派。主要指那些60年后期、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为大家所熟悉的,主流摇滚明星的音乐。

非主流摇滚(Alternative Rock)
一种摇滚音乐形式。是80年代前期和中期,"摇滚团体"与"重金属"停滞不前后发展而成。具有更充满能量且独有特色的声音,不强调音乐的外在表现而强调离奇的音乐独创性。

山地摇滚(Rockabilly)
一种将乡村音乐中的弦乐音响与"节奏与布鲁斯"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歌词风格揉为一体的白人摇滚乐形式。流行于50年代中后期。其特征为:主奏电吉他音响丰满而略带鼻音,低音提琴以手掌击弦,奏出活跃的低音线条,节奏吉他刮奏出清晰的节奏型,不时加入一些简单的打击乐节奏。演唱中常出现灵巧的尖声喊叫、时断时续的阻嗝声,并夹杂着椰榆、嘲讽的语气。 普莱斯利50年代中期在孟菲斯为"太阳唱片公司"灌录的一些歌曲确立了山地摇滚的风格。

雷鬼(Reggae)
一种由斯卡(Ska)和洛克斯代迪(Rock Steady)音乐演变而来的牙买加流行音乐。事实上,很难在洛克斯代迪和雷鬼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
只是后者较前者更为细腻,更多地使用电声乐器和更加国际化。如果说斯卡音乐还只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拉美流行音乐的话,那么雷鬼则已发展成为欧美摇滚乐主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3: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金属分类
Black Metal 黑色金属

以邪恶、异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为其主要诉求,通常在歌词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倾向即被归为黑金属,除了传统重金属固定乐器之外,经常会使用其他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歌剧的女高音,在歌曲中营造出一股诡异又吓人的恐怖气氛。"黑金属"以来自北欧的重金属团体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Emperor, Mayhem, Enslaved, Dark Funeral

Death 死亡金属

乐风以"鞭击金属"或"碾核"为其背景演化而成。电吉他快速的反复,几无旋律的和弦,速击狂踩的双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词以死亡仇恨为主题,充满了尸体、内脏、肢解、分尸、奸尸、恋尸癖、食尸、虐待等变态字眼。"死亡金属"以来自佛罗里达州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Death, Carcass, Cannibal Corpse, Suffocation

Doom 毁灭金属

节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击性,但仍是相当拥有重量感的音乐。通常具有非常干净的音乐和歌声,但有时也有粗暴野蛮的声音出现。

代表性乐队:Solitude Aeturnus, Cathedral, Candlemass

Glam Metal 华丽金属

通常指一个重金属乐队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夸张的浓妆艳抹或俊俏的外型来吸引乐迷,这类的乐队大多是偶像团体。"华丽金属"的乐风不会太重,歌词也无太深入之含义,属于较流行的重金属音乐,是主流金属的分支。

代表性乐团:Kiss, Poison, Warrant, Twisted Sister, Motley Crue

Grindcore 碾核

类似"朋克"但极具重量的音乐,主唱低鸣深沉的狂吼咆哮、电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极快速的反复节拍及密集鼓点,构成一种几无旋律的重金属乐风,乐曲的长度都很短,从两秒钟到三分钟不等。"碾核"为一种极为冷僻的重金属乐风,大多数"死亡金属"乐队都采用此一乐风。

代表性乐队:Napalm Death

Grunge 垃圾(颓废?)

另类摇滚的同义词。起源于西雅图的类金属(metal-like)另类摇滚,基本上Grunge属于另类摇滚而不应归类到重金属之下。

代表性乐队:Nirvana, Pearl Jam, Mudhoney, Alice In Chains

Hardcore 硬核

源自于"朋克",歌词直言不讳粗鄙不堪,音乐如同噪音一般。

Hard Rock 重摇滚

比重金属乐"轻"一点的音乐。

代表性乐队:Foreigner, Blue Oyster Cult, Heart, Cinderella

Heavy Metal 重金属

"重金属"必须具备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电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点和低沉有力的贝司填满整个听觉的背景空间,而构成一种含有高爆发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坏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摇滚乐。通常泛指传统的主流派重金属或无法分类到其他重金属流派里的重金属乐。

代表性乐队:AC/DC, Accept, 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W.A.S.P.

Industrial Metal 工业金属

采用大量冰冷的电脑采样音效,穿插以机械或金属器具的撞击声代替传统打击乐器,加上电子式的节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属乐,但仍保留重金属的大量失真效果。

代表性乐队:Fear Factory, Ministry, Nine Inch Nails

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属

受古典音乐极深,在重金属乐中加入大量古典音乐元素。

代表性乐队: Angra

Pop Metal 流行金属

在重金属摇滚中加入流行音乐之元素,可说是重金属摇滚和流行音乐妥协结合的折中产品,是极易为主流市场之音乐消费者所接受的重金属摇滚乐。

代表性乐队:Def Leppard, Mr Big, White Lion

Power Metal 强力金属

拥有类似"速度金属"的速度和"鞭击金属"的重量压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属",爆发力也不及"鞭击金属"。

代表性乐队:Pantera, Armored Saint, Wild Dogs

Progressive Metal 前卫金属

风格有别于传统重金属,在歌曲中采用大量复杂华丽的编曲,或在歌词中传达出某些前进思想供听者一个想象思考的空间。

代表性乐队:Queensryche, Fate Warning, Dream Theater

Punk 朋克

歌词中传达某些叛逆思想及对生活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等的不满情绪,而音乐缺乏协调性无特定风格,是一种相当嘈杂的音乐,通常一群能将乐器弄出声音来的人就可以组一个朋克乐队。

代表性乐队:Clash, Sex Pistols

Speed Metal 速度金属

速度为其标榜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鞭击金属"产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属"的音乐较具旋律性,主唱歌词咬字较清楚,吉他间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畅;而"鞭击金属"则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压迫感和破坏力并重。通常"鞭击金属"乐队和"速度金属"乐队的乐手们都拥有纯熟高超的乐器演奏技巧。

代表性乐队:Helloween, Gamma Ray, Riot, Rage

Thrash Metal 鞭击金属

速度也极快,具有相当快速的反复节拍(riff),电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极具破坏力及压迫感的速踩双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电吉他快速的节奏急速地唱出几无旋律的曲调。"鞭击金属"以来自旧金山湾区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Death Angel, Testament, Exodus, Destruction, Kreator, Coroner, Overkill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3: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金属分类
※黑金属※(Black Metal):

1、启蒙黑金属:在八十年代初,英国的地下重金属乐队Venom(毒汁),在音乐中明确宣扬了对撒旦的崇拜、对战争的渴望,并且是由他们第一次将"Black Metal"这个名词带到金属圈内,为日后的黑金属乐队指明了音乐方向;瑞典同样出现了两支启蒙型的黑金属乐队,Bathory(以吸血女伯爵之名命名)和Celtic Frost(凯尔特人的霜冻),他们的音乐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原始黑金属的特点:粗糙、暴虐、邪恶!而Bathory的第一张专辑也被誉为是第一张黑金属唱片。不能不提的是丹麦的Mercyful Fate(仁慈的命运),他们虽然对日后的原始黑金属没有什么过多的影响,但是却对歌特黑金属、交响黑金属、歌特金属有着榜样的作用。

2、原始黑金属:原始黑金属的故乡是挪威,第一批挪威的原始黑金属乐队是1983年组建的Mayhem(故意伤害)和1991年组建的Burzum。Mayhem的1993年专辑《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被日后很多新的黑金属乐队视为学习的典范,《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是Black Metal历史上里程碑般的专辑,是Black Metal最最伟大的专辑之一,这里面就是最纯粹的Black Metal。
在1992-1994年间,第二批原始黑金属开始崭露头角,挪威有:Darkthrone(黑暗宝座,虽然Darkthrone1996年就已经组建,但他们正真意义上的原始黑金属作品是1992年才发表的)、Satryicon(森林之神)、Gehenna(地狱)、Immortal(不朽)等等;瑞典有:Marduk、Dark Funeral(黑暗葬礼)等等;其他欧洲国家有:波兰的Graveland(坟地)、奥地利的Abigor、芬兰的Impaled Nazarene(被刺穿的基督教徒)、马其顿的Baltak等。

3、交响黑金属:在第二批原始黑金属乐队活跃的时候,另一种新式的黑金属类型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那就是以大量的键盘演奏来衬托黑暗的气氛,气势异常宏大的交响黑金属。代表乐队有:挪威的Emperor(皇帝)、Old Man's Child(老人的孩子)、Dimmu Borgir(雾中城堡);其他欧洲乐队有:奥地利的Summoning(召唤)、乌克兰的Nokturnal Mortum等。

4、歌特黑金属:这类黑金属主要是在原始黑金属的音乐里加入了歌特键盘、歌特女声、并且注重视觉效果,代表乐队有挪威的Dismal Euphony、意大利的Graveworm(墓穴蠕虫)、英国的Cradle Of Filth(淫秽摇篮)。

5、维京金属:这是一种以北欧维京文化为基础的民谣式黑金属,代表乐队有挪威的Ulver(狼)、Enslaved、Einherjer、Borknagar等,瑞典乐队Bathory中后期的作品。

6、旋律黑金属:这是一种新兴的黑金属风格,和旋律死亡金属的意思一样,就是让极端的音乐变得旋律动听,代表乐队是瑞典的Vintersorg、Witchered Beauty等。

7、黑暗金属:这是黑金属的一个分支,运用黑金属的演奏手法及唱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含有恶魔崇拜,代表乐队有挪威的Aeternus(沉睡)和芬兰的Thy Serpent(巨蟒);德国的Crematory(火葬场);瑞士的Samael。

※死亡金属※(Death Metal):

1、残暴死亡金属:欧洲的死亡金属中心无疑是瑞典的Stockholm,所以无论是残暴死亡金属还是旋律死亡金属,瑞典乐队都是非常优秀的。欧洲的残暴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有:瑞典的Dismember、Defleshed、Hypocrisy、Gardenian;德国的Krabathor;英国的Carcass。

2、旋律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有瑞典的In Flames、Dark Tranquillity、At The Gates、Edge of Sanity、Sacrilege以及芬兰的Amorphis。

3、前卫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芬兰的Sentenced。

4、歌特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瑞典的Opeth。

※黑死金属※(Black Death Metal):

这种音乐风格融合了黑金属与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瑞典的Dissection;芬兰的Children Of Bodom。

※毁灭金属※(Doom Metal)

1、传统毁灭:代表乐队是英国的Cathedral、瑞典的Candlemass、Skepticism。

2、歌特毁灭:代表乐队是英国的My Dying Bride、Paradise Lost、Anathema;瑞典的Forest of Shadows、Cemetary、Tiamat;克罗地亚的Ashes You Leave,俄罗斯的Butterfly Temple。

3、死亡毁灭:代表乐队是瑞典的Godgory;丹麦的Saturnus。

※歌特金属※(Gothic Metal)

我觉得歌特金属如果要分得话,也只能够再分成传统歌特金属和交响歌特金属了,但是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歌特金属我不再做分类,只列举代表乐队:瑞士的Lacrimosa;瑞典的Therion、Katatonia、Lake Of Tears;芬兰的Nightwish、Yearning、Eternal Tears of Sorrow;挪威的Tristania、The Sins Of Thy Beloved、Theatre Of Tragedy;德国的Lacrimas Profundere、Evereve、Darkseed;荷兰的The Gathering、Within Temptation;意大利的Lacuna Coil、Macbeth;奥地利的In Grey;葡萄牙的Moonspell。

※另附:前卫金属※(Progressive Metal)

我个人认为前卫金属也又没必要在加以分类了,下面列举代表乐队:意大利的Rhapsody、Lucaturilli(Rhapsody吉他手);芬兰的Stratovarius;德国的Freedom Call、Blind Guardian。
发表于 2005-12-23 13: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做沙发~~~~~~~~~~
发表于 2005-12-23 13: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5-12-23 13: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上去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3: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一个
发表于 2005-12-25 14: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靠


看了一个小时

眼都花了

谢谢楼主,说真的,很多人说喜欢金属,问什么是金属???他就不说了
发表于 2005-12-25 14: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慢慢看~~
发表于 2012-3-3 15: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  顶了
发表于 2012-3-3 15: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坟挖得好深
发表于 2014-8-26 16: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受益了,感谢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14-8-27 17: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9 07:54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