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作品比较感兴趣,也尝试找来了穆达拉、米兰、那尔瓦耶斯三位文艺复兴音乐巨匠的作品来学习。最初用的曲谱是这些作品的吉他改变版本,因此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吉他改编版本乐谱上的音符与鲁特琴或比维拉琴的演奏录音有出入!而且吉他改编版本用的是常规的定弦方法,演奏起来琴弦共鸣的感觉有点不太“对味儿”。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找鲁特琴和比维拉琴的曲谱来弹!乐谱到手之后,更大的烦恼来了“看不懂!比维拉琴的记谱法和现代吉他的六线谱非常相似,基本能看懂,但鲁特琴的曲谱却像”天书“一样,谱线上写满离奇古怪的符号……迷惘之际在网上找到了”A basic introduction to Renaissance lute tablature for beginners“这篇文章,看了之后问题基本解决了,现在基本能看鲁特琴谱来弹”原汁原味“的东西了,呵呵。
字母
图式记谱法用6条谱线来表示,每条谱线代表鲁特琴上的一组琴弦(复弦,两条琴弦)。在“法国式”图式乐谱中,最上面的那条谱线代表鲁特琴上最高音的那组琴弦;第6条谱线代表比较低音的第6组琴弦(在鲁特琴上还有更低音的琴弦,后面再介绍)。法国式图式乐谱上的字母是用来告诉你应该把手指按在哪个琴格上。“a”表示空弦,“b”表示第1品,“c”表示第2品,“f”表示第5品。请注意,标在鲁特琴图式乐谱上的“c”通常与字母“r”很相似。但是它并不是“r”,这是“c”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书写形式,以便与字母“e”区分开来。在“e”的左下方会有特别的环线。字母“j”是不用的。
上图中上面一行字母是a b c d e f g h i k l ,下面一行是字母f、g和h的变体,你会在古老的乐谱手稿上见到这样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