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4|回复: 18

那位高手能讲讲巴赫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5-8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5-8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5-8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5-8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李斑竹一番话点醒梦中人呀。看来还是层次的积累,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了。我上大学的时候买的一把红棉吉它,弹会音阶以后就直接放到家里柜顶了。直到今年初来了美国,有了半年完全自由的时间,才又拣起来,每天大概练5个小时,现在刚刚能把回忆完整地谈下来。

对于古典音乐,我唯一的认识就是网上流传的世界名曲100首,作为工作时候的背景音乐,大多数只是记得旋律,和名字对不上号。我猜不少朋友都还停留在我这样的水平。对巴赫,我唯一能与他对上号的曲子就只有G弦上的咏叹调,这曲子没说的,好听。吉他曲听过大卫的CD,可惜没有印象。

我猜我现在的水平,应该还在门外吧!
发表于 2003-5-9 0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ach可算一个通俗音乐.不是很难入耳,至于理解完全是个人行为了.
也不是都好,有些听这一样睡觉.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位高手能讲讲巴赫

小弟自认浅薄,但在听巴赫的吉他曲的时候,怎么就听不出好听呢?好像找不出旋律来,听完也记不住,脑子里没印象。不像听传奇这类曲子,印象很鲜明。

我知道听不懂巴赫的确是一种遗憾,那位高手能说说,听巴赫应该从那开始
发表于 2003-5-8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让abada来解释了:)

Bach的作品一不弹就忘
发表于 2003-5-9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是让朋友们见笑了~~~其实巴赫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宗教音乐往往象世俗音乐,而他的世俗音乐又往往象宗教音乐。。。。。《马太受难乐》首演的时候,一贵妇惊叹,“这简直就是喜歌剧嘛!”(那个时候歌剧不分悲喜剧,统称喜歌剧)确实,巴赫的很多宗教音乐极其富有戏剧性。
  
    说到世俗音乐为何象宗教音乐,特别是他的键盘乐,如果仔细听,你不难听出其蕴涵的虔诚和博大,那怕是极简单的小品。
发表于 2003-5-8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巴赫音乐的宗教感和纯粹性。
发表于 2003-5-8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音乐,真要有博爱和容忍的心理。当初学古典吉他我最讨厌摇滚,又吵又闹,可是后来学了一首崔健的花房姑娘以后,弹完就觉得精神大振,就象吃了兴奋剂一样。人有时需要安静、有时需要发泄,各种风格的音乐会满足不同精神状态、不同认知阶段、不同场合的需要。
发表于 2003-5-8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mbastrong在2003-5-8 0:17:57的发言:
小弟自认浅薄,但在听巴赫的吉他曲的时候,怎么就听不出好听呢?好像找不出旋律来,听完也记不住,脑子里没印象。不像听传奇这类曲子,印象很鲜明。

我知道听不懂巴赫的确是一种遗憾,那位高手能说说,听巴赫应该从那开始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你都听过那些巴赫的作品(不仅限于吉他)?看过谁写的巴赫的传记吗?除了目前的感觉,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我在论坛里面以前发过一些关于巴赫的感受和他的作品的文章,有时间可以随便参考一下~~~~

    这里我想说说自己关于吉他的经历,如果能有点价值的话。。。。初中时候拉《G弦上的咏叹调》~~完全无法理解,结果最后那变成了自己和邻居的噩梦。。。(遗憾)高一开始接触吉他,基本与巴赫无缘,都是小曲子。直到我上大学,开始正规弹卡卡教材,指导教我按节拍器一步一步弹。

   “弹的好,接着来,弹的不好你就原地踏步走,继续弹这个”这个是指导他经常说的。如此有1年多。。。。突然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教堂》3乐章,恩?这个。。。等等,有点意思,这样的流畅快速,这样的激烈又不乏节奏和韵律感。。。当时不知道无穷动的我竭力地用贫乏的语言在脑海里描绘着。

    难道还能有比《教堂》更爽的吉他曲吗?花了半年我终于将《教堂》1,3乐章弹下来,速度最快为(1:2,180)真慢~~~当时很多吉他的CD和磁带很难搞到,很多谱子也是通过层层关系挪借来的,不通过内部圈内人根本买不到手。等我将教堂练的滚瓜烂熟之后。。。突然听到了朱利安。布里姆演奏的巴赫。。。1006前奏曲~~老天,我一下子就被他杀死了。整天只有 i 7 i~~ 5~~3~~5~~1217  1 5 3 5~~~~这几个开曲音反复地演奏。那天我真的失眠了。

    《教堂》实在是太差了,我真是瞎了眼嘛!浪费时间,真是伤脑筋~~~于是再次动员一切力量找谱,未果。然而一个为之疯狂的人是不可理喻的,我竟然“扒带”。。。我在D大调弹~~晕!这样之后我便开始疯狂热爱J。S。BACH,有意识地开始收集CD,传记,评论等。。。那时后最大的乐趣就是躺在寝室看哲学和历史一边翻来覆去地听那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说到《勃兰登堡协奏曲》,在我大一时在学校外边打通宵电脑游戏的时候,我就关掉游戏音乐,专门放这首MIDI的,WINDOWS自带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3号》,呵呵,只不过那时还不知道巴赫而已。。。

     终于大3时候,我碰到了另一个指导,也是陈志的学生之一,他教了我很多弹琴思路上的问题。也在他那里,终于得到了1006的谱子,我突然发现,该曲难度很大,但再大的难度对于一个有时间的琴痴来说,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于是慢性自杀又开始了。。。
   
    毕业之后,接触到的音乐多起来了,于是认真的练习又开始了。。。。同时也为自己以前的弯路和一些错误方法,狭隘观点而悔恨,揪心不已~~~人哪,总是这样的。。。

    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我得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结论:无论是吉他也好,音乐也好,千万不可以狭隘,武断,片面自以为是~~否则你不是误入歧途钻牛角尖,就是南辕北辙离美好的音乐道路越走越远。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5-8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3-5-11 0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用心的听很关键,记得那段对音乐痴迷的日子里,我买了很多的音乐的磁带,包括钢琴,小提琴的独奏和管弦乐,但最少的就是吉他的了,那时候很难买到关于吉他独奏的磁带,买回来以后就是几乎整晚整晚的听,一开始也有的曲子是不只所云,但慢慢的居然感受到了美,有的甚至非常的喜欢了。
   巴赫的一些曲子的旋律性是比较明显的,象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样的曲子,在改变成吉他曲以后,虽然里面仍然有“复调”的痕迹,但基本上是以主调为主的,这不仅仅因为大提琴也是“旋律”乐器,也可以看出巴赫的创作也从复调象主调过度了。
   我对巴赫知道的不多,但觉得巴赫的音乐很值得一听,楼主耐心的听听,我想变不难“听懂”。
发表于 2003-5-10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的改编曲会不会对原作的表达有一定影响呢?
发表于 2003-5-10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弹了多年的钢琴,最不喜欢的音乐家有二,一是李斯特,二就是bach,但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李斯特的音乐旋律刚毅而有弹性,富有激情,但是演奏难度极大,似乎是为专业演奏者专著,多年来竟没有弹奏一曲;bach的音乐有太多的复调处理,需要极大的耐心,仔细分辨每段独立旋律的含义,无疑,bach对复调的把握是登峰造极的,这也是bach对音乐的一大贡献,可是对音乐的欣赏难度却提高一大截,颇有曲高和寡之意,当然,当时也只有贵族才能欣赏的这么多音乐,“高”正是这些贵族所追求的,不过今时今日,我们也有幸能随心所欲的享受艺术带来的快感,随着欣赏角度不同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相对各流派的百花齐放,bach的音乐略显单调了,bach被称为大海,象征音乐素材永不枯竭,不过海虽无边无际、气象万千,却也只是同样的水连着水,同样,bach的音乐也是演奏难度极大,谱面很不干净,我这种懒人断然不会用心钻研的,多年来只演奏过《圣母玛丽亚》。如此,大可不必因为听不懂一些作品就妄自菲薄,各有所长,各有所需,我们作为业余爱好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也就是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5-10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3-5-18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初学者啊!
       我认为:有的东西第一边听不见的好听,听的多了会感觉不一样的,可能会喜欢它,也可能就是不喜欢。个人品位而译!!!
                                                                                  113放
                        很想认识这为大哥;“ 愤怒的蚂蚁  。”
发表于 2003-5-19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一些小提琴曲,不知道是什么名字,不过听每一首都觉得旋律很明显,可能是小提琴演奏的缘故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18 13:19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