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几位仁兄说的都很不错,没有局限的题材,只有局限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任何东西都要从不成熟到成熟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说突然就从天上掉下来成熟的中国风格吉他曲子的。
[B]"到目下就出了许多批评家,可惜他们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作品才到面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写出很高明的结论道,“唉,幼稚得很。中国要天才!”……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戕贼,也可以萎死的。……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B]———鲁迅先生《未有天才之前》
我个人觉得我们对现有的中国民乐的古典吉他改编曲,捧杀和棒杀都不必要,任其自然发展便可,倘要发展中国风格的古典吉他演奏曲目,中华文化的内涵是实质,具体的演奏技法是形式;文化内涵是神,具体技法为形;文化内涵是皮,具体技法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东方古国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气派在,即便有千万条眩目的演奏技法和技巧,不过堆砌一通音符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0-11 13:18: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