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5|回复: 0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诞辰321周年纪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2 2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1685年3月21日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
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 传世精品与巴赫家族 ]

  一、巴赫在音乐律制方面的巨大贡献——《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创作实践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它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在此以前,键盘乐器大多按“中庸律”调音,能够演奏而不会走调的音阶,只有降B,F,C,G,D,A等大调和g,d,a等小调,因此作曲家在选调和转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采用了十二平均律后,可以自由选用大小二十四个调,并自由转调。所以说,没有巴赫对平均律的实践,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还要徘徊很长一段时期。

  巴赫很早就把自己的键盘乐器调成十二平均律,并写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其中包含以大小二十四调为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1722年);晚年在莱比锡又写了第二集,包含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1744年)。

  巴赫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受了先辈作曲家费歇尔(约1665—1746)的启发。费歇尔在1702年出版了《新风琴音乐的阿莉阿德尼》,包含二十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分属二十个不同的调。这部作品的标题起源于希腊神话,阿莉阿德尼是古典神话中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她的母亲帕西法厄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斯把它幽禁在一座迷宫里,并命令雅典人民每年进贡七对童男童女喂养这个怪物。雅典王子忒修斯发誓要为民除害,他借助阿莉阿德尼给他的线球和魔刀,杀死这个怪物后沿着线顺来路走出了迷宫。“新风琴音乐的阿莉阿德尼”,意思就是指示风琴演奏家用五花八门的大小调作迷宫的引路人(西方有句成语“阿莉阿德尼的线”,用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作品用了大小二十四调中的十九个调,只有升C和升F大调,降e,降b和升g小调没有用,而e小调用了两次。其中所有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都是很短小的乐曲,主题和《平均律钢琴集》中的主题很相似。巴赫吸收前人经验谱成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运用了全部大小二十四调,在音乐史上首开先河。

  二、巴赫艺术作品的复活

  巴赫作为天才音乐家而享誉世界乐坛,是当之无愧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得到音乐界应有的重视。起初巴赫仅以演奏管风琴和古钢琴著称,在他去世后的70年间,其作品几乎无人问津。这是因为十八世纪末期,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已经形成,当时流行的音乐风格已经转向主调和声,巴赫的复调音乐被视为陈旧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风格。直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西欧浪漫主义钢琴家舒曼才在莱比锡的图书馆发现了巴赫的《受难乐》,这部作品由门德尔松在音乐会上演奏后,震惊了当时的乐坛,使得浪漫派音乐家大为惊叹。从此,巴赫的作品得以复生,并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在发掘和整理巴赫浩如烟海的作品的工作中,门德尔松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十九世纪40年代末在德国成立了“巴赫协会”,该组织全力收集、整理、出版和演奏巴赫的所有作品,可谓功不可没。

  三、巴赫家族——罕见的音乐世家

  “巴赫”这个名字一般是指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而在音乐百科全书中,列在“巴赫”条目下的有数十人之多,这是因为巴赫家族是一个兴旺的音乐世家。从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间巴赫家族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

  J.S.巴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家,他自幼就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巴赫的哥哥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教他学习音乐。巴赫在二十二岁时与表妹玛利亚结了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他娶了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又生下十三个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长大成人,其中三个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他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埃曼纽·巴赫(K.P.E.Bach)长期居住于汉堡,被称为“汉堡巴赫”;他的第三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Bach)长期居住伦敦,称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对海顿、贝多芬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象巴赫家族这样的音乐家族,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在医学和遗传学上也是一个难解的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2 13:3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