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UID9908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48182
阅读权限225
注册时间2002-10-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6-3-23 12: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亲身聆听那么多顶尖级的演奏家的现场音乐会,真是让人羡慕死了呀!我是没那么多机会听的.但喜欢留意别人音乐会后的感受.比如楼主说到的皮耶里.方放老师上次跟我说起皮大师在香港的音乐会及大师课都极为成功.称其现场控制能力极强.方老师认为皮耶里大师的实际功力应该超过其名气.我不是想用方老师的这些评价来"压"楼主.只是认为,演奏家应该是分成录音型与现场发挥型的.由于心理状态的不同,每个人在不同场合所表现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喜欢上一位演奏家,或评估一位演奏家,我看也是要综合考查的.
上面是从客观上讲的.当然,音乐本身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聆听者的地位也绝对不是完全被动的.在聆听的同时,受演绎者的情绪调动,聆听者在情绪情感上跟着在做主动的扬弃.就会产生我喜欢欢这个人的风格,音色,而你偏好那个人的.比如我,虽然没亲身听过沙朗斯宾的音乐会,但也听过不少她的CD,看过不少她的视频,我个人就非常不喜欢她的风格.甚至总在想她的格莱美大奖是怎么得的!呵呵,这其实只是个人偏好问题了.还有一个例子,举出来不是为了指责谁.记得有次在论坛上讨论大卫罗素的音色为什么那么好时,DX68兄竟然说他就不喜欢罗素的音色,觉得其音色太尖了?
可能大多数朋友也包括我,都会认为DX68耳朵有问题.但人家就是这么判断的,也没什么呀.
总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演奏者心中有杆秤,聆听者心中也有一杆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