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天天乐团

我要在吉他中国树一面上海摇滚的大旗,哈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2: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第二十三个,戈多
上海摇滚乐队:戈多

"戈多"基本成型时创作的音乐多以后朋克音乐作基底,加上大量的噪音元素或死亡民谣。乐队比较擅长现场表演,乐队前主唱吕伟夸张而扭曲的演唱和吴峻急促与多变的吉他弹奏是乐队的卖点。


戈多可能是上海现在知名度最高的乐队之一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和孙孟晋特殊的关系,争取了很多演出的机会。孙孟晋被人叫做"上海地下音乐的教父",目前在有线音乐台任职。从前我有一段时间跟着孙孟晋实习,感觉他平时言语不多,和在台上根本是两个人。因为上海的很多地下演出都是他做的,所以很多次演出之前他都会在台上很歇斯底里地念自己的诗。

最早的"戈多"是孙孟晋、吴峻和鼓手王强。乐队的名字是孙孟晋起的。

他们的第一次演出是97年12月28日,在上海青年活动中心。孙孟晋的一个朋友搞的,当时上海的乐队还不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戈多"也被推上了前台。乐队是演出前4天才决定参加的。当时他们翻唱了JOY DIVISION的两首歌。孙孟晋太过激动,唱第一首歌时,全忘了自己重新写的词,只一个劲地在那狂吼;吴峻的吉他声太小了,基本上混浊成一片;王强把鼓槌打断。

当时吴峻已经卖了4年的打口磁带,主要在复旦和上外,收入也比较稳定,一般每个月都会有2000块左右。乐队所有的成员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的,这大概是中国摇滚乐队最大的特色,摇滚圈子基本上都是靠最早的拷带、后来的打口带和现在的D版联系和建立起来的。

演出后,乐队成员纷纷离去。王强去了"十二小节",孙孟晋工作也开始忙起来。停了四五个月后,乐队98年5月重组,找来李元国任二吉他,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出来的女子乐队的王悦弹贝斯,曾组过"薄荷糖"的操俊军当鼓手。

乐队的成员基本固定下来,排练地点搬到公平路一间地下室,乐队开始排自己的作品。
戈多的贝斯一直是人员变动最大地方。谢立治在我们乐队组建之前,有一段时间就在给戈多弹贝斯,所以开始我们乐队找不到地方排练,就和戈多在一起排,在邮电新村附近的一所小学里。我们在一起排了很长时间,但从来没有仔细地聊过,见面都是礼貌性地打声招呼。 这也是上海地下乐队的一个缺点,每个乐队都忙着做自己的东西,和别的乐队很少交流。不像在北京,很多人都是从MIDI音乐学校出来的,见面都熟络,不同乐队的人在小酒馆里喝酒聊天是常有的事。
后来一次在ROJAM棉棉搞的Party上,操俊军从台上跳下来摔短了腿,乐队排练又停了一段时间。从2000年开始,"戈多"的演出多了起来,最风光的是9月份和NO在港汇广场的同台演出。 吴峻在去年结束了自己卖打口带过日子的生涯,进了新开的达华琴行做销售,每个月大约有1000多元的工资,基本上可以过日子了。他现在的工作压力很大,每个月要完成几万元的销售任务。不过,吴峻喜欢这份和乐器有关的工作。曹俊军和他的收入差不多,稍微清闲一点,在静安区体育中心的游泳馆里做事。李元国目前还没有工作,生活困难一点。

今年2月,他们还去深圳参加了一家酒吧组织的南方摇滚乐势力的演出,只给报车票和住宿的费用,他们发现原来深圳和广州也和现在的北京一样,很多人在玩时兴的Rap-Metal。
现在的"戈多"只有3个人,他们感觉这样的阵容做出的东西不够丰富,所以一直在找人,不过目前还没有碰到合适的。


乐队成员:吉他:吴峻;贝斯:李元国;鼓:操俊军

[ 本帖最后由 天天乐团 于 2006-4-15 12:24 编辑 ]
1.jpg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2: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第二十四个,三黄鸡
上海摇滚乐队:三黄鸡


吉他: 成盛
在上海东北区的一家琴行任吉他教师,节奏稳健,对于和声和旋律极富灵感。同时担任乐队柔声部主唱。
贝司: 四加
上海一所高校的德语讲师,游历过三分之二个中国,并在欧洲学习过近四年文学。十二岁起开始弹奏古典吉他。他也担任乐队硬声部主唱。
鼓手: 王秦
MIDI音乐学校鼓专业九四届学员,鼓如其人,细腻稳重悠远,是地下乐队中少见的技术过硬的鼓手。

  生活在这个时代和地点,我们都很难逃脱。我们不想去标榜或抨击什么,如果力所能及,我们想做的事情只是纪录,纪录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城市和流水般的时间。
  四加在大学教德语,成盛在琴行教吉他。俩人年龄相差十岁,生活阅历迥然不同。但俩人一见如故,决定在上海这个阴气极盛的城市里坚持一点力量的东西、不向人屈服的东西。认识了王秦之后,三个人认识到,他们可以做一个自成一派的好乐队。他们没想过靠音乐赚钱或出名,他们做音乐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有吃有穿,但他们日子过得并不好。
  三黄鸡乐队的音乐来源于乐队成员近十年的生活,其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97年到2003年间。他们在修辞上他们喜欢"排比"和"对比",在风格上有点象徐文长所讲的"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乐队并不想以什么风格或流派局限自己,如果电影里面有纪录电影,那么他们的音乐就算是"纪录摇滚"吧。它们不是无病呻吟。

[ 本帖最后由 天天乐团 于 2006-4-15 12:48 编辑 ]

2003年3月8日 上海挂二音乐工场

2003年3月8日 上海挂二音乐工场

2003年4月20日 上海新天地ARK酒吧

2003年4月20日 上海新天地ARK酒吧

2005年11月26日 上海现场酒吧

2005年11月26日 上海现场酒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2: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第二十五个,西二
上海摇滚乐队:西二

西二乐队成立于1999年5月份。当我们发现我们所拥有的这些人都能够在各自位置上成为优秀的乐手或者歌手的时候,乐队也应运而生。西二乐队的崛起是从数不清的校园演唱会开始的。一帮年轻人在刚刚组建乐队后就充满热血的开自己的校园演唱会。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最初的激情和热血在一次次跌倒和站起来的交错中变得越来越昂扬。整个1999年和2000年西二乐队在上海大学校园中大大小小的演出一百多场,当之无愧的成为上海大学乐队校园演出潮流的最早发起乐队。
2000年是西二乐队最早的努力得到收获的一年,他们不但囊括了当年上海所有原创比赛、演出比赛、乐队比赛的所有大奖,而且成功的在上海的亚新广场举办了一场面向全上海的乐队演唱会。在西二乐队后成长起来的,还有上海的一大批校园原创音乐音乐人。同年,西二入围全国校园原创大赛赴北京比赛并一路走到了最后,获得了制作人特别推荐奖。
年轻的岁月,偶露峥嵘。当这一切得以沉淀后,西二乐队开始反思自己,为自己的长久发展做更多的思考。音乐制作、创作、音乐深度的追求成为他们进一步的追求。他们将自己的激情深埋在对音乐的不懈自我突破上面,风格上面的不断变化求新,演出中的不断尝试成为西二乐队的新的特点。乐队的主唱陈吉浙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部的音乐编辑,走出了其人生发展的重要一步,乐队也经历了重新的磨合和发掘。
目前的西二乐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演出经验和演出曲目,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创作作品,可以说是一直丰产的乐队,同时仍然保持在演出的第一线队伍中,不断用演出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希望能够长久的进行音乐的创作、音乐的探求,成为一支踏踏实实实现自己音乐理想的乐队,三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稳定却又一直不断变化的西二乐队会一直做着自己的音乐唱着自己的作品,表演着自己的激情。

主唱、吉他:王纯迅
鼓手:侯海鹏
键盘手:沈慧
贝司手:木头
民乐:曹洁
主唱(现在北京):陈吉浙
1.jpg
发表于 2006-4-15 13: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恩,全顶了,我们乐队啊:(

      我也想组个女子乐队,太难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3: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个,水色
上海摇滚乐队:水色

你可不可以分清真实的快乐和虚设的快乐,哪一个更能治愈青春期慢性的歇斯底里?一切就像是一次想象中的丛林漫步,在潮湿的背后,渴望看到一片光的彼岸,如果它有一种颜色,我希望是淡淡的红。

“水色”乐队是一支全由女孩子组成的乐队,自2003年初春成立以来经历过几次成员变动,最终以现在的样子稳定下来。对于四个白日在办公室上班,夜晚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排练的女孩们来说,音乐更像是一种可以轻易被迷恋上的致幻剂,它散发了几个女孩内心共有的迷惑、憧憬、游离或者挫败。在她们的音乐里,你可以听到Japan的华丽、Bauhaus的分裂、Cul De Sac的舒缓和Lush的柔美,还可以找到的是不容置疑的女性特质——柔软、脆弱、敏感。还有什么能比抒情更自如?音符的律动在于她们,不是愤怒的表达,而是将自己的各种情绪扩大至最大罢了,充满其间的快乐才是最简单和真实的。

乐队成立至今,在每周的排练和间或的演出后,主唱鸣鸣更加自由和开放,鼓手皮皮始终不放弃执著的信念,贝斯善善和吉他弱弱在长期的磨合下显得更为默契。在她们认为技术和感觉同样重要的共识下,各成员现皆师从于沪上乐手,不断努力以尽早弥补不足。

她们的声音细腻、精致而不做作,决然、刚毅又不生硬,在不张扬的外表下,展现出沉静与澎湃的对峙。

乐队成员:吉他:颜欢 ,贝斯:吴善敏 ,鼓手:蒋敏 ,主唱:李鸣

[ 本帖最后由 天天乐团 于 2006-4-15 13:47 编辑 ]

2004年2月7日 上海挂二音乐工场

2004年2月7日 上海挂二音乐工场

2004年6月13日 上海新天地ARK酒吧

2004年6月13日 上海新天地ARK酒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3: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个,死亡诗社
上海摇滚乐队:死亡诗社


  殷漪和葛旭东都是安安静静的乖小孩,不激动。但他们太过敏感,以至于和殷漪谈话,你得注意语言的精确性。否则,他会抓住你的破绽而追问不辍。但殷漪说,敏感给了他思考的契机。我相信。“死亡诗社”就是意外滴落在宣纸上的朱红,慢慢地在纸上渗透开来,成为一朵冷冷的梅花。

  “死亡诗社”是支Slowcore乐队,殷漪和葛旭东都是研习中文的。两个人碰在一起,似乎是臭味相投,爱动物、爱青铜器、爱一切文化属性的东西。殷漪强调说是“文化”而不是“文明”。看看他们的歌词,你就能明白殷漪所强调的文化是什么?“醉花阴”这个名字本身就美得不寻常。两人都喜欢古典文学的精炼,甚至是种由“陌生而产生的美”。这几乎成了殷漪和葛旭东之间的默契。

  听他们的音乐,是对你耐力的大考验。你得经受得住他们歌曲那冗长的气氛渲染。殷漪很自信,那种文化优越感在音乐和他的谈话中油然而生。这似乎是搞中文的人的通病。说实话,他们的音乐听起来与他们的年龄相差很大。本应该是小朋克的年龄,却在做Slowcore。葛旭东父亲曾评价他们的音乐为“少年老成”。我相信现在很少有摇滚乐手会把自己的音乐拿去给父母听。“死亡诗社”绝对是个例外。殷漪的父亲甚至煞有介事地评论儿子的音乐旋律不好,还问殷漪是不是听过Whitney Houston?在圈内传为笑谈。

  殷漪一再强调他们是普通人,是处在生活与艺术边缘的人。这给了他们独特而相对全面的视角,而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是否有能力站在如此霸气的视角来看问题。值得佩服的是,首先他们看到了这个位置,其次他们选择了这个位置。


代表作品:“病房”、“醉花阴”

乐队成员:
1.jpg
发表于 2006-4-15 16: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o惭愧咯#_#没几个认识的
发表于 2006-4-15 17: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N
顶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个,B6(楼南立)
上海摇滚人物:B6(楼南立)

B6(楼南立)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分院00级视觉传达系

00年9月 组建 Aitar
00年9月 建立独立厂牌 Isolation Music
00年12月 参加 Junkyard 和戈多乐队
01年12月 Isolation 独立出版 Aitar 第一张专辑 "Aitar"
02年6月 退出 Junkyard 乐队
02年7月 组建 Intelligent Shanghai Mono University
02年9月 完成 ISMU 专辑 "7.9"
02年12月 组建 DustBox
03年2月 完成 Aitar 第二张专辑
1.jpg
发表于 2006-4-18 1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鄙视一下上海人
发表于 2006-4-18 15: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
那么多女子乐团
有声有色,精彩!!
请问楼主
挂二的老板贾无,
还有个牛比吉他张笃,
他们近况如何??
发表于 2006-4-19 06: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楼主你别犯傻了,你发了这么多乐队~~真正能拉出来溜溜能听的不过5只乐队而已
上海人除了溜溜嘴哈哈日还不知道能干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0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九个,水晶蝶
上海摇滚乐队:水晶蝶

乐队成员:主唱:李乓,吉它:文伟,贝司-琦琦,鼓手:陈松,键盘: Jon

乐队成军于1998年的夏天,但是在正式组成之前,其中3位成员就已经认识并合组过几个各种音乐风格的乐队,如“月蚀”等。由于乓乓和汪文伟都是学习美术出身,因此在发现了音乐这个更为刺激和直接的表达方式之后,便毅然从各自不错的单位出走,随后和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学习中文但是又不安于室,经常偷偷跑到音乐系鼓房学鼓的陈松相遇,经过一段在各个大学流浪演出的磨合后,3人终于决定以“水晶蝶”的名字正式出发。

  乓乓独有的中性气质和对旋律的控制,奠定了整支乐队最基本的精神和创作理念。不过,汪文伟的流浪背景和让很多女孩迷恋的“酷”以及陈松由文字熏陶而带来的儒雅使得乐队的音乐反而呈现出一派迷离、华丽、颓废而又兼具神秘色彩的风貌。面对心仪的英伦音乐风,乐队没有刻意地去模仿。他们想做的就是扎根在上海这座重叠着怀旧和希望的城市的一角,做一些不批判也不媚俗,干净而又有意境的音乐,像四季轮转中无意打中行人额头的柳絮或秋叶,你可以感慨也可以生活在其间。本来,“水晶蝶”不属人间,也非神话,只是现代庄子们的一个梦。

  出道以来,乐队获得各方瞩目,俨然成为上海的一支代表性的乐队。不仅在1998年获得MTV音乐电视频道在全亚洲举办的“乐坛惊雷”比赛上海区总冠军和3项专业奖项,而且以一次不带具体目标的小型巡回演出在北京圈内引发一次小小的波动。目前,像王菲御用制作人张亚东,及数家专业制作公司等都在纷纷探讨彼此合作的可能性。“水晶蝶”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飞行?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一个公式:当南方的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也许就会引发北方大陆的一次风暴!

乐队大事记

2005年11月 与北京新蜂音乐5年合约期满
2005年7月 西安大唐芙蓉园开幕演出
2005年5月 专辑《神秘旅行》正式发行
2005年3月 单曲《散落》取得东方风云榜亚军
2005年1月 首支单曲《散落》正式打榜

2004年12月 与瑞典乐队Club 8在北京新豪运演出
2004年11月 首张专辑《神秘旅行》杀青
2004年5月 北京朝阳国际音乐周主舞台演出
2004年4月 上海浦东国际音乐嘉年华演出

2003年11月上海亚洲音乐节摇滚专场演出
2003年9月 参加上海旅游节开幕式演出,同台艺人崔健
2003年5月《神秘旅行》作为独立电影《陌生天堂》片尾曲
2003年4月 乐队成员结束专辑录音工作回到上海

2002年12月首界新天地新年倒记时演出。同台艺人COCO李纹
2002年11月乐队专辑正式开始录制
2002年9月 上海旅游节开幕式演出 ,同台艺人Boy George ,陈奕迅
2002年8月 乐队第四位成员琦琦正式加入乐队
2002年6月 受法国驻华使馆的邀请参加北京法国学校演出
2002年4月 乐队入驻北京

2001年3月 "扬扬音乐时间"听众见面会演出,同台艺人郑均,羽泉.

2000年11月 签约北京新蜂音乐唱片公司
2000年8月  单曲<模糊(DEMO)>摩登天空杂志第五期收录.
2000年6月  水晶蝶首次北京之行,声场酒吧,17酒吧演出
2000年5月  完成上海杭州两地六所大学的巡演

1999年10月 与英国乐队space同台演出
1999年6月  李乓在北京旅游结识当时在新蜂音乐的肖楠
1999年2月  自行录制完成第一张的小样辑

1998年11月 参加首界乐坛惊雷比赛,荣获最佳乐队,最佳吉它,最佳贝司,最佳现场表演奖
1998年7月  李乓,文伟,陈松成立水晶蝶
1998年3月  原主唱离队月蚀宣告解散

1996年  月蚀重组后首次公演,宋庆龄慈善基金会演出,同台乐队铁玉兰。

1994年  乐队前身月蚀在上海成立

代表作品:“空的”、“幽灵”

[ 本帖最后由 天天乐团 于 2006-4-19 08:35 编辑 ]

2003年6月14日 上海新天地ARK酒吧

2003年6月14日 上海新天地ARK酒吧

2005年6月26日 上海哈雷酒吧

2005年6月26日 上海哈雷酒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0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个,布拉格之春
上海摇滚乐队:布拉格之春

乐队成员: 
主唱:尹达
鼓手:戴征骏
吉他:谢立治
吉他:张安定
贝司:储志勇

代表作品:“癌症俱乐部”

  认识这些复旦大学的另类分子是乐队组建之前的事了。鼓手小戴当时正在疯子乐队的德国鼓手“鲍鱼丝”的打击乐小组里玩。而谢立治则是戈多乐队的编外成员。他们太沉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太酷,太清高。复旦大学的学院经历使他们几乎与世隔绝。在复旦方圆1公里的区域里,他们是最放松的。而出了这个地域,我总觉得他们有点紧张。但谢立治是个例外,他频繁参加各种课程,以接触到更多的女孩子,他乐此不疲。

  “布拉格之春”与戏剧的关系也该讲一讲。小戴和谢立治都是麦田剧社的成员,这个短命的新生代复旦剧社在他们手里诞生,也在他们手里毁掉。搞“布拉格之春”,似乎是复旦戏剧界一件强强联手的高兴事。也许乐队本身并不能归进上海地下乐队的大事记里,但绝对应该收编进复旦戏剧史。“布拉格之春”呈现出来的似乎是戏剧的音乐。   谢立治一定要我写清楚“布拉格之春”的风格是迷幻+噪音。似乎这样才显得出他们的先锋与出世。“布拉格之春”的音乐确实很“出世”。凡是看过乐队演出的人,都是摇着头出来的。可不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太high,而叫人兴奋得摇头晃脑,相反他们的音乐实在没劲,太没气氛。可他们不管,自个儿在台上一个劲地软磨硬泡,折腾个半小时,便灰溜溜地下来了。可小戴却满脸堆着笑,说:“我们今天又激怒了观众。”接着耳边就能响起谢立治一串猥琐的笑声。这还不算,排练的时侯,小戴和谢立治创造了连续演奏70分钟迷幻噪音的最高纪录。而尹达写歌词,也总是拿出他写诗歌的劲道,“厕所”什么的,写了一堆。但有一点我相信,在音乐里,“布拉格之春”是自足的。他们更像支训练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小组,在冗长的音乐篇章里,配合环境、配合心境,在音乐上实践某种微妙的变化。(柳生)

布拉格之春--校园是根据地

  用网上我们乐队的介绍说一下风格,通过别人的眼睛,算是避嫌。"在布拉格之春的音乐中你找不到任何乐队的影子,也正是丰富与简约,旋律与噪音的同时存在造就了一种阴暗、冰冷、压迫却又使人迷失于其中的音乐。乐队还是被外界更多认为是一支实验团体。"


  写文章写到自己的乐队有时候是件很尴尬的事,而且说谁谁谁的音乐风格在现在是一个讨骂的事,因为好像每个乐队都喜欢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和卓尔不群。我们乐队从没有标榜自己,但做东西的实验性在上海确实有点另类。

  不过,这篇文章用不着对音乐做过多的评价,只是交代一下我们几个成员的生活状态。 我们乐队是我目前了解到的可能是上海物质生活最充裕的一个乐队,因为乐队的几个成员都是从前或现在的复旦的学生。走出去,找一份能维持自己生活的工作还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和我们相似的大概只有"惊弓之鸟",他们是一支从华东理工出来的乐队。

  现在我在一家报社做记者;戴征骏在一个很大的日本的广告公司;谢立治去年辞去了自己在**部门的工作,目前和还在读研究生的张安定一块全力备战GRE;储智勇最小,不过明年也该毕业了,相信工作性质会和我差不多,因为他读的是正经的新闻系。

  我们乐队现在的阵容是由三支乐队拼凑起来的。我和张安定进校没多久就认识了,因为当时住的宿舍都在一层,彼此兴致相投,平常就在一起玩、喝酒、听音乐,有一年Kurt Cobain祭日的时候,我们还一块连续出了三期海报寄托哀思。

  张安定最早去学的吉他,当时是从师刘海深--当时他在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演示会上能时不时用牙齿咬琴,把我们都震呆了,不过现在想最没意思的就是这种炫技的Solo。他现在在复旦旁边开了一家很小的琴馆,主要还是靠教学生维持生计,已经很长时间没了他们要演出的消息。

  大概是98年初的时候,我、张安定和另外两个朋友泡饭吃了半年,终于攒足了买电吉他和电贝斯的钱,又搞了一个小鼓,四个人算是凑成了一个乐队。后来一个人退出了,剩下我们3个,还是充满了激情。我们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学校的一个小篮球场上,演的NIRVANA的歌,当时我还在弹贝斯,没有鼓,找了当时认识的一个朋友用鼓机做。现在这个朋友在华师大后门开了一家琴行,用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叫"李奇琴行"。很久没联系了,主要是复旦离华师大太远。

  最初的时候,歌都是我用木琴先写出来,然后乐队再排,但终究因为技术和能力有限,那些歌现在看太稚嫩。过了几个月,原来做主唱的朋友也离开了乐队。就剩下我们两个人,只能没事的时候坐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唱唱民谣。 后来认识戴征骏和谢立治,因为当时大家都在学校了做戏剧,他们是"麦田"的人,我是"燕园"的人。他们也是刚刚散了乐队,也剩下两个人。所以,四个人凑成了现在的"布拉格之春",我把贝斯交给了谢立治,当上了主唱。

  四人阵容开始后,乐队风格开始发生变化。大家虽然在音乐上各有各的想法,但平时排练是还是统一在类似Joy Division的"后朋克"和Pink Floyd的"迷幻摇滚"的基调上。乐队就是这样,不同观点只能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保留。要不,几个人在一起整天吵架,音乐没法做。

  认识现在的贝斯储志勇,也是因为住在一个楼里,我和张安定在楼道里唱歌,他常下来看。后来我和张安定找他在我排的戏里做演员,又一块做了戏的音乐,大家熟络起来。后来他们原来?quot;朋克"的乐队"地洞"解散后,进了我们乐队,把谢立治解放出来做另外一把吉他,我们做的东西更自由也更丰富。

  后来的演出还是挺多的。因为乐队后来做的很多都是即兴的东西,大家习惯互相看对方的暗示,所以形成的演出风格比较奇怪,除了我这个唱歌的人,大家基本上都背对观众。后来我也干脆唱着唱着也转过去。


  现在,我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排练了,大家都太忙,所以我不知道现在这样的阵容还能维持多久。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08: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一个,胡桃夹子
上海摇滚乐队:胡桃夹子

乐队成员: 
主唱:陆晨(原“seven”乐队主唱,现为“顶楼的马戏团”乐队主唱)
吉他:吴建京(原“惊弓之鸟”乐队主唱,现在美国念硕士并继续玩音乐)
贝司:陈杨(原“bug"乐队贝司)
鼓手:操俊俊(原“戈多”乐队鼓手,现为“junkyard"鼓手)
代表作:
胡桃夹子--小油灯
胡桃夹子--我是死神的孩子
胡桃夹子--酒呢
胡桃夹子--老师,我来了

  当惊弓之鸟的主唱与戈多的鼓手在酒桌上喝得烂醉如泥时,另一支重要的乐队----"胡桃夹子"诞生了。计算机软件高手陈杨(前bug乐队bass)被拉下水弹贝斯。乐队最开始由汤影担任主唱(后来曾做过“无糖”的主唱),比较有名的歌是那首“老师,我来了”,曾在高校巡演中得到强烈的反响,以至于演出完以后常常在宿舍水房里听有人在大叫“老师,我来了”。而后后来从当时的现代变奏BBS招来kikipub作为新主唱,地下上海2000合辑首发式演出后,原“seven”乐队主唱陆晨加入乐队作主唱。乐队的四位成员分别来自四支各有特色的本土乐队,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这也同时决定了乐队的风格从一开始就是不确定的。

  因此,我们既能听到"七次高潮"中迅猛的吉他刷弹,又能在"流放乌托邦"中感受到沉重的哥特气息。但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元素一直贯穿于乐队的创作过程。那就是对噪音与不和谐元素的痴迷,后朋克式诡异分解的节奏,还有短小的歌曲结构。乐队的创作理念是将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在音乐中不断放大延伸,并保持歌曲的张力与平衡。将歌做得纯粹并富有律动感是乐队努力的方向。虽然,对于一支成立仅一年的乐队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一切都会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惊喜。

  乐队名字寓意虽然夹子个头很小,但是能夹碎坚硬的胡桃。也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意思。

  2001年6月吴建京回北京办签证,8月回到上海,陆晨找好了录音室,录完前期吴建京即回北京赴美念书。其余乐队成员做了后期,9月唱片完成缩混。12月制作完成的CD已经到达上海开始发售。
1.jpg
发表于 2006-4-20 01: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是不是小时候被傻子抱过~傻毕一个
你发的这么多了,光我知道的都有不少早都解散了,换人的换了
你别当**了吧
发表于 2006-4-20 02: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那女朋`
吉他手真漂亮,我喜欢的样子!嘎嘎`:lol::lol:
发表于 2006-4-23 05: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完了,写得真好,好过头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过了。。。。。。:mad:
发表于 2006-7-3 16: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
发表于 2006-7-3 17: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最简单的文字路过。
发表于 2006-7-3 21: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吉他威儿 于 2006-4-20 02:01 发表
我喜欢那女朋`
吉他手真漂亮,我喜欢的样子!嘎嘎`:lol::lol:



呵呵 她是我原来的女朋友.......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7-3 21: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三七二十一 就是顶!!!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7-3 2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文字介绍得一个个跟国际大牌似的,就不知道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样,没听过.不做评价.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21 Grams
风格:Indie Rock(独立摇滚)Instrumental Rock(器乐摇滚)Post-Rock(后摇滚)
所在地:上海   组建时间:2004年
乐队成员:
Alex-吉它手、键盘、采样、人声
查礼谭-吉它手、音效
人民币-贝斯手、音效
李栋-鼓手
乐队介绍:
    乐队组建于2004年初夏。队名取自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墨西哥导演冈萨雷斯的同名电影,意寓“人死之后灵魂的重量”。事实上,乐队成员喜欢看电影,喜欢有画面感的音乐,而这个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名字,简明扼要,比较吻合乐队务实、率真的性情。
    2005年4月,21 Grams参加星原音乐上海乐队小样计划。进棚录制了第一首Demo,曲长近8分钟的"瀑布"。8月20日,21 Grams在上海新天地ARK为布拉格之春乐队、戈多乐队专场作嘉宾演出。
    2006年3月18日,参加上海Shuffle Music Bar组织的“Soundscape”汇演,与Microphonics、髓、十四行诗、On9四支乐队同台演出。4月8日、22日,在上海Shuffle Music Bar举行两场专场演出。4月14日,在上海DDM(东大名创库)为大连惘闻乐队作嘉宾演出。5月12日,在上海育音堂为广州沼泽乐队全国巡演作嘉宾演出。7月1日,在上海育音堂为西安伍个火枪手乐队全国巡演作嘉宾演出。7月30日,在上海现场酒吧为湖南48V乐队作嘉宾演出。
    两年来,21 Grams由Indie Rock乐队逐步转型为Post Rock/Instrumental Rock风格。虽然手法不免复制痕迹,整体编曲尚欠火候,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21 Grams>同名EP即将自主发行,收入乐队组队两年来经过甄选,从无数动机中保留成型的四首作品,经过乐队成员商讨,最终以四部电影的名字命名。分别是"21 Grams"、 "Tony Takitani"、"Primer"、"BrokeBack Mountain"。
评价:
    关于21 Grams这个团队,是一个长期合作的计划。成员们深知,在诸多方面,乐队只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自得其乐,一起努力完善作品的整体性,使之进步、成熟,才是维系成员乐此不疲的源泉!
推荐音乐:
21 Grams-21 Grams
21 Grams-Tony Takitani
21 Grams-Primer
21 Grams-BrokeBack Mountain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疯狂蘑菇团介绍

2005年,在一个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区充满潮湿、愤怒、噪音的地下室,三个传说中的“蘑菇头”结识,由于彼此共同的爱好,一个新乐队的雏形成立了,为了他们的骄傲的发型,乐队起名为“蘑菇团”。2006年4月,在乐队三位成员齐力召唤下,鼓手了子加入,正式开排开演。风格初定为Post Grunge为主,包含各类身边所发生的,以摇滚精神为力量,带出新一代年轻人华丽不逊外表下所隐藏挣扎的内心思绪、压抑、不满、愤怒之余的想法。乐队的音乐没有固定,只有包容,几首成型的原创里包含各式曲风,几位成员均有在其他乐队担任乐手,但是在疯狂蘑菇团的舞台上,他们所要呈现的是4个人的力量,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带来蘑菇团的独有非凡的精神。


成员介绍
主唱(Vocal) :仆仆
22岁,上海人,喜欢Nu-metal和Rap-metal,喜欢乐队:Limp bizkit、Linkin park
吉他(Guitar):李鑫
22岁,非上海人,喜欢Nu-metal和Post rock,喜欢乐队:Limp bizkit、Muse
贝司(Bass):小凌
22岁,上海人,喜欢Thrash meta和Nu-metal,喜欢乐队:Metallica
鼓手(Drum) :了子
23岁,上海人,喜欢Post rock和Nu-metal,喜欢乐队:Smashing pumpkins、Radiohead

乐队演出:
2006年
4月28日:eNet硅谷动力校园摇滚视听节上海赛区冠军
4月30日:上海育音堂80后摇滚势力演出
5月07日:蒙牛酸酸乳校园音乐先锋上海赛区三等奖
5月26日:同济大学社团文艺节嘉宾
6月17日:上海育音堂 “挺窦”专场演出
6月21日:泰康路228号马尔廷酒吧法国音乐节
8月11日:上海现场酒吧南京“V-DAY”乐队专场嘉宾乐队
8月18日:上海育音堂“扭曲的机器”06全国巡演上海站嘉宾乐队
8月26日:上海现场酒吧北京“优质大豆”乐队专场嘉宾乐队
9月01日:上海现场酒吧广州“无了期”乐队专场嘉宾乐队
9月02日:上海现场酒吧“拯救家园、凝聚伙伴”为中国地网募捐义演
9月08日:上海松江大学城-仲夏炫风音乐狂欢节
9月16日:上海1234沙滩摇滚音乐节

[ 本帖最后由 天天乐团 于 2006-9-6 12:45 编辑 ]
1.jpg
2.JPG
3.JPG
发表于 2006-9-6 1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个,张海生

楼主是否在育音堂混? 可认识张海生堂主?

[ 本帖最后由 永远的黑 于 2006-9-6 13:4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4: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是哪位?
发表于 2006-9-6 15: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B6不错。。。比较喜欢!
发表于 2006-9-7 10: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一个女孩背一把SG,俺真是服了,玩过的知道那是什么分量,啥也不说,顶!
发表于 2006-9-13 1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当中的一些朋友
为上海的顶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0: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mortol fools



如果你认为上海的OLDSCHOOL朋克现在还不够来劲,如果你觉得上海的OLDSCHOOL朋克一直没有其他地方那样热烈和火暴,如果你是真正喜欢朋克并想了解更多真正的朋克音乐的人,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大言不惭的告诉你,上海新生了一支绝对可以使你满意并能让你真正感受朋克的快感的乐队-----大傻帽乐队。

大傻帽乐队秉承了70年代老朋克乐队的精神,并加以新兴朋克的技巧和多变的配合方式演义着他们自己的理想。力量超大而简单的鼓点,复古的贝司音色结合两个吉他手浑厚的失真配比外加主唱那粗糙而有力的唱腔将他们音乐打造成一堵坚实的OLDSCHOOL巨浪。而这些因素的组成就是由几个外表含蓄的小伙子,也许是害羞的原因他们的话语很少,但是到了舞台上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是如此的活跃,以至你不敢想象这就是刚才那几个闷闷的哥们吗?看过他们现场的朋友想必也会因为他们活跃的舞台形象所打动,并感到一种莫名的欣慰,因为你会感觉到你发现了一种新的生命力,而这生命力恰恰来自这个简单的舞台。令你振奋的是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引发每一个人内心的思考并令你忘却你那些苦闷和他们一起欢乐并振奋着。这就是大傻帽乐队,简单并快乐着,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演义自己的理想!

  

乐队组成:

主唱:冯然来自北京(前CHAOS P.R.C乐队贝司手)

吉他:刘清岚来自北京(原COMMANDOS乐队吉他手)

吉他:虞卓然来自上海

贝司:王力维来自上海(原COMMANDOS乐队贝司手)

鼓手:TIM来自美国西雅图
1.JPG
发表于 2006-9-14 11: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识过一些~基本上都拿不出门来~
发表于 2006-9-27 12: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pexmusic 于 2006-4-19 06:44 发表
得楼主你别犯傻了,你发了这么多乐队~~真正能拉出来溜溜能听的不过5只乐队而已
上海人除了溜溜嘴哈哈日还不知道能干吗

我不想动粗骂你
就你这熊样
明显就是小地方出来的嫉妒心理
发表于 2006-9-27 12: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ynold.king 于 2006-4-18 11:35 发表
鄙视一下上海人

我更鄙视你
发表于 2006-9-27 13: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听过好多,说实话````
没什么很喜欢的,偶尔有两个不错的``````哎````
发表于 2006-9-30 16: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上海的,但说真的
这里边能拿出来的还真没几个
发表于 2011-11-29 00: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马戏团和冷酷仙境今年上海迷笛演出过的,顶楼马戏团那首《上海童年》带动全场高潮啊,太爽了
发表于 2011-11-29 14: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再看这个帖,沧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6 21:49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