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伤的是吉他》我的吉他生涯(五)
李由 2006年4月 于深圳
不得不先说一下我的一个很特殊的老师:张小兵,这个没有在技术上教过我什么的老师。因为是他给我的建议让我下最后的决定与省协会终止办班合作。
山西桥牌界大名鼎鼎的张小兵,中国第一代古典吉他高手(应该说是职业,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职业很少,所以用现在的制度衡量他当时的水平还是有点不恰当,可惜他放弃吉他实在太早。)
我开始学吉他后,就听说我们学校一个叫张小兵的吉他高手,对一般人轻易不弹的。他个子大概1米8软点,瘦,精干。有点轻微秃顶。久仰大名,可一直没有渠道拜访认识。直到我获得学校冠军的那天,才认识了他。
后来由于我也喜欢桥牌,因此和张老师简直成了好朋友。
可我奇怪的是他为什么在我面前总是听我弹,总是听后给我指出毛病,但是我想看一下他的示范的时候他却不弹。
有一次,我和他喝酒,他听了我已经比较成熟的传奇后,一下子来了情绪,接过我的吉他,我好激动!
可第一小段才弹了大部分,就停了(让我吃惊的是他的水平怎么不行啊,比我还差一大截啊,我心里很纳闷。)
“李由,来,干杯!”老师神色似乎有些伤感。
“我知道你在纳闷我的水平,你也一直想听我演奏,可我就是不弹。今天我告诉你,因为生活让我不得不放弃吉他,改打桥牌为职业。可我以前的名气在,很多人认为我还是以前的我,可多年来,我知道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我很伤心,可我无奈。”
老师接着喝了一口酒,似乎要把多年的情感,借酒说给我这个后生。
“我也很内疚,仅仅能够在其他方面对你指导一下,可你进步实在太快,有的曲子是我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我无法帮你。这怎么算个老师呢?但是我很喜欢你,不光是你桥牌也很不错,主要是因为你是个有血性的孩子,对音乐有一种类似当年的我那种理解天赋,敢发挥创造,我当初就不管那些教条,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我是谁?我是张小兵啊!哈哈。不过也大部分上要遵守曲子的整体风格的。还有就是你很淘气,捣蛋,实在和我当年一样。”
我沉默了,我看着老师,我几乎要哭。原来是这样啊。(现在我也快到了老师那个年龄,我更加体会到了老师的苦衷,我也敢断定,老师也曾经和我这么多年一样,看着自己的老吉他会伤感,会回忆,会失落。)
继续的聊天中,我告诉了他山西省吉他协会来学校办班的事情,老师问我是谁来?我说了名字。张老师淡淡笑了一下:“是他啊”。可他不想说什么,就是告诉我:“你作为学校吉他协会的负责人,一定不要让同学们吃亏受骗。一个大师未必是个好老师,一个好老师也未必是个大师。”
我还是不很明白,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话的含义。
遗憾的是,95年我专门回母校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出差了。我真的好想念他—玩桥牌就玩得很优秀;玩吉他就玩得很优秀;音乐理论、沙克斯、黑管、架子鼓、贝司等无所不能的我敬爱的张老师,从不受学校规章制度约束的、来去自由的、潇洒的张小兵老师。
记得第一天上课时,在我们这群孩子期待的目光中,省吉他协会这位老师走上了讲台,那着一把据说是价值几百元的手工琴(那个时候的手工琴,只要200以上就可以定做!不过一般都是300以上的才似乎不错)。
由于是初级班,自然讲授的课程我们几个水平好点的都知道,但是我的理解似乎太偏向职业的训练和理论了,因为学生,又不是吉他专业,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大多数都仅仅是娱乐。
下课的时候,这位老师说:“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结束的时候给大家弹几个小曲子吧”
这是我们最期盼的,因为无论什么行业,弟子们开始都最想知道老师的水平,他们需要老师首先用实力征服他们。
弹什么曲子我忘记了,但是肯定没有大曲子。我的感觉是很娴熟,基本功也好。但是似乎在走过场,没有情在音符里。或许是特殊情况吧。
接下来的2个月里,每次仅仅上2小时,老师就走了。很多同学都想在下课后请教点什么,可老师都拒绝了说有事情。
于是同学们向我反映,学费这么贵,一周才一次,我们不想学了,都2个月了,讲的就那么一点,早就懂了的,可老师偏说要按计划进行之类的,那么这本教材学完,要花多少时间和多少钱?还叫我们买这样买那样、、、。我们宁可跟你和其他几个高手学,也不跟他学了!
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当时已经在这位老师的推荐下,成为了山西省吉他协会的理事。聘书、证书等都是这位老师办好后给我的,我从来没有去过协会,很想去,可没有时间。交通实在太不方便。
我陷入两难中!
可经过和大家商量,也请教了张老师,最后我们决定,集体拒绝继续开班。可同学们关心的是学费是否可以退,要知道已经交了一个学期啊。
当我和这位老师说出我们的决定后,老师很惊讶,同时也表示抱歉,说前段时间的确有事情,没有很尽心等等。以后一定注意,希望继续。
可我的态度是坚决的,应该说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的。我对老师说:“###老师,作为省协会的理事,我不应该这样做;可作为学生信赖的吉他协会的负责人,本身也作为学生,也作为一个爱好者,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在让大家失望,不是指您的技术水平,而是指您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这群求知若渴的学生身上。我必须要为他们负责,否则我会有某种嫌疑、、、”
就这样我们僵持争论着,最后老师恼羞成怒地告诉我说不学可以,但是不退学费。
我说当初您的承诺可是随时可以退的啊。
回答是事情特殊,因为是全体行为。
就这样,结束了一切。极少数的同学还怀疑我得了好处。
我好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把事情告诉学校领导,由学校出面处理这一特殊事情!真没有想到,大家也没有想到这个最好办法。
这个社会,无论个人还是团体,只看钱的很多。我就碰见过不少朋友,花钱请某某职业教,可是结果不少是可悲的。包括很著名的某几个中国吉他名人。一个老师如果教不少学生,那注定是不会教出什么好结果的。因为时间有限,他不会分身。当初小日本围棋大师木谷实只收几个弟子,吴清源大师只收过2个弟子。
现在很多初学者都很自豪地说我是某某的弟子,殊不知他教那么多学生,你能够得到几分?尽管音乐主要是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是一个最重要的师傅和弟子的关系是:“好的老师会专门根据弟子的特点,制定专门针对他的训练计划。甚至专门为他去演绎、去解说。拥有大批学生的老师,除非他一天有240小时。”
梅纽因,每次就只收一个弟子,他说:“我要为你负责,我要为你定制属于你的音乐!所以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关注你,关注你的性格、你的表情、你的一切,我才能够做到!”
的确,找个名人当老师,肯定不是坏事情,只要你有银子。何况如果你要走职业路,光是抗着这把旗子,就已经出名了10%。这是名师效应。
可惜的是,这个社会金钱主宰一切,太多的老师,已经丧失了这个原本属于“老师”这两个最神圣字眼的一些美德。最后,受伤的其实不是他,不是你我,而是音乐。亵渎了音乐。
我一直记着张老师的话:“专家未必是好老师,好老师也没有必要必须是专家!”
尽管和这位老师有了不愉快,但是他还是和我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也对我以后很有帮助。指的不是和琴有关的帮助,而是视野上,社交上。
有兴趣的请关注下篇《吉他与霹雳舞》
[ 本帖最后由 孤独伤心的狼 于 2006-4-11 14:2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