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iask.sina.com.cn/b/2108768.html?from=iask2
30分的问题啊!可以给我详细介绍古典吉他这乐器吗?越详细的话30分就是你的了!
提问者:家驹再生 回答:5 浏览次数:198 悬赏分 悬赏分:30
提问时间: 2005-08-14 21:01:20
| 评论(0) | 投诉 |
我想学古典吉他,但人家说这种乐器在中国并不流行,我想知道一下关于古典吉他的知识,例如它的起源、发展,从古到今有哪些著名的演奏家或作曲家?还有哪些世界名曲(《爱的罗曼史》,《阿尔罕不拉宫的回忆》这些家喻户晓的就不用说了),古典吉他的曲子大都是钢琴改编的吗?还是另成一家,有自己的特点的。谢谢!
正式答案 答案
回答者:小瓶盖 级别:学妹(2005-08-15 09:17:06)
序言
作为世界三大乐器之一的吉他,以其美妙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完美的表现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当今世界流传国家最广,弹奏人数最多的乐器。纵观国际乐坛,吉他大师们频繁的巡回演出;竞争激烈的吉他国际赛事;大量丰富的优秀作品的涌现,吉他学习者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无不说明吉他在当今世界的繁荣发展。面对如此音乐界盛况,中国却静寂了许多。虽然近年来有人在国际上获奖,也有国外大师来华演出,音乐院校也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并有作曲家开始为吉他作曲,但这一切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种发展水平与我国13亿人口大国应有的发展水平相距甚远。这种状况强烈要求国内的吉他演奏家、教师、学习者、音乐工作者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发展中国的吉他事业。
吉 他 简 史
吉他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的历史远远超过钢琴与小提琴。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就出现了里拉琴—吉他的雏形。由于吉他的演变不是单线发展又缺乏早期文字记载,从里拉琴到现代吉他的发展已是众说纷纭,有两种比较权威的说法:1吉他起源于亚细亚的鲁特琴,通过埃及、波斯、阿拉伯半岛,在公元8世纪左右传到西班牙。2美索布达米亚发现的长颈鲁特琴逐步发展演变成现代吉他。
12世纪的西班牙主要流行两种吉他:拉丁吉他和摩尔吉他(四弦吉他)。 16世纪又出现比维拉琴,演奏方法有用拨片、手指和弓子三种。在这一时期出现许多伟大的比维拉琴演奏家如:米兰、穆达拉等。
当西班牙的比维拉琴处于顶峰时,欧洲其他地方的鲁特琴发展活跃并出现了许多作曲家与演奏家,著名的有:加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加利略的父亲)、高第埃尔、约翰多兰等。随着17世纪末的羽管键琴的出现,鲁特琴销声匿迹了。在此期间西班牙的比耐尔给拉丁吉他加上了第五根弦。1586年阿拉特发表了一部吉他教程,使五弦吉他迅速发展到欧洲其他地区。
18世纪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键盘乐与弓弦乐的发展达到高峰,而吉他却处于停滞阶段。
18世纪末19世纪初,吉他开始复兴。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吉他史上伟大的音乐家:索尔、阿瓜多、朱利亚尼等,他们创作了大量丰富珍贵的吉他作品,有些至今还做为吉他演奏会上的优秀曲目。当时还有韦伯、柏辽兹、帕格尼尼等音乐大师演奏吉他并为其作曲,特别是帕格尼尼曾为吉他写了43首短曲,100多首其他类型的作品,此外还有三重奏四重奏等。
19世纪中期由于钢琴与交响乐的兴盛,吉他再度步入十年衰退期。
19世纪初吉他被加上了第六根弦,50年代西班牙吉他制作家托列斯确定了现代吉他的标准,现代吉他真正的诞生了。
19世纪后期,出现一位伟大的吉他音乐家,被称为“现代吉他之父”的泰雷加(Franciso Tarrega),他深入研究吉他的表现力,成功地把巴赫、贝多芬、肖邦等大师的作品改编为吉他曲,大大丰富了吉他曲目。他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创作出大量的练习曲,教出了柳贝特、普霍尔等弟子,并靠他们影响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吉他演奏家。
20世纪前期泰雷加的弟子们为吉他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吉他真正的繁荣当归功于史上最伟大的吉他演奏家、教育家塞格维亚( Andres Segovia)。他的贡献主要有三个:1用吉他来演奏著名的钢琴、小提琴曲,此举在音乐界造成极大的轰动与影响,最终使吉他达到世界三大乐器之一的历史最高地位。2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并进行交流,使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人民认识到吉他这件乐器的魅力,带动了大量作曲家为吉他作曲,如:庞塞、维拉罗勃斯、罗德里戈等。3他奔走于世界各地的音乐院校,设立了古典吉他专业并进行教学,他的学生约翰·威廉斯、朱利安·布里姆、帕肯宁、迪亚士、托马斯等人都是当今世界级吉他演奏大师。塞格维亚的功绩使他与现代派画家毕加索、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并称为西班牙鼎足而立的艺术大师。
当代著名作曲家罗德里戈的两首吉他协奏曲:《阿兰湖埃斯》与《为某绅士而作的幻想曲》是吉他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向世人证明了吉他的多种性能与丰富的表现力。此外,卡斯泰尔诺沃-泰代斯科、图里那、托罗巴等优秀的作曲家也写出了一批艺术性很强的吉他乐曲,二十世纪的吉他走向了全面的复兴。
二十世纪优秀的吉他作曲家、演奏家不断涌现。作曲家有巴拉圭的巴里奥斯、古巴的布拉维尔等。演奏家有西班牙的耶佩斯、英国的布里姆和澳大利亚的威廉斯等。
从二十世纪开始吉他音乐明显的向着多元化发展,无论是吉他的演奏风格、吉他音乐的形式以及乐器本身都出现杂沓纷繁的现象。
吉他的特点
一.音色
据《音乐辞典》(王沛伦编著)乐语篇载:“其(吉他)音色异常优美,在所有乐器中算是最娇嫩最细致的了。”吉他音色之美令世人陶醉,原因在于手指直接触弦,并通过手指角度和位置的调节可以发出多种不同的音色,如:在琴孔处弹音色柔美、甜蜜、忧郁,在琴桥处弹音色明亮、开阔、华丽。
二.和声
吉他有六根弦,可以同时弹奏四根或拨扫五根六根,因此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这种功能除吉他外只有钢琴竖琴等少数乐器才有。故吉他不但可以胜任多声部独奏、重奏、协奏,还可以为其他乐器和声乐伴奏。
三.表现力
吉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123弦优美、华丽有如甜蜜夜莺的歌唱,456弦低沉、有震撼力宛如诗人忧郁的低吟。此外,吉他的表现技巧多种多样,可以模仿大鼓、小鼓、低音号、黑管、钟声、歌唱性乐器等。曲风从巴洛克、古典、浪漫到现代各种多元化乐曲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古典时期乐圣贝多芬曾盛赞吉他:“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管弦乐队!”
四.种类繁多
吉他家族中除了艺术价值最高的古典吉他外,还有美国的夏威夷吉他,西班牙民族歌舞艺术中的弗拉门哥吉他,世界各国流行乐通用的民谣吉他、电吉他、贝斯等。这些乐器有不同的音域、弹奏方法、演奏风格,大大的扩充了吉他家族的成员。使其广泛的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五.音量
当然吉他也非完美无缺。吉他最大的一个缺憾就是音量小,故没有在交响乐队中找到一席之地,常作为室内乐出现。但当今世界各地有许多的优秀吉他制作家正致力于吉他音量的改良,相信不久的将来,吉他的音量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吉他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1929年,吉他大师塞格维亚到亚洲演出,曾在上海大连停留过,想将吉他音乐介绍给中国,但当时的主事者拒绝了塞格维亚的演出要求。其后塞格维亚来到日本,在日本引起极大的轰动,从此吉他风靡日本。如今吉他音乐在日本蓬勃发展的繁荣盛况或许原来是应该在中国发生的。
此后多年吉他在中国几乎是无人知晓的乐器,虽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或多或少的接触了浅显的吉他音乐,但吉他在大众心目中仍是陌生的。
60年代,东方歌舞团进行西方乐器研究时开始研究吉他。
70到80年代媒体将吉他介绍给大众,引起了大众学习吉他的兴趣。
80年代初期有人开始从专业角度研究古典吉他,并有许多形式的吉他教学。此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热情的吉他学习者。
88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从此拉开了中国吉他专业教育的序幕。此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陆续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
90年代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全国掀起吉他的学习热潮,并出现电视教学。此一时期有许多演奏者与教师逐渐成熟起来。
90年代后期中央音乐学院陈志教授的学生:王雅梦、杨雪菲、李洁等人陆续在国际获得大奖,让国际乐坛对中国的吉他水平刮目相看。世界级吉他大师约翰威廉斯在观看了她们的演奏后赞赏不已,并赠送了两把名琴-斯摩曼。
98年由中国首赴西班牙留学归国的吉他演奏家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第一批毕业生组建了北京爱乐吉他室内乐团,并开始不断在各大音乐厅举行形式多样的演出,在高校的巡回演出,吸引了大批学生学习吉他,影响深远。
此外南京、成都、台湾、香港等地成长起一批优秀的演奏家,带动着当地的吉他发展。
21世纪中国吉他发展迅速,具有高水平的演奏家不断涌现;教学逐渐的规范起来;为吉他作曲的音乐家越来越多;国际大师的音乐会、交流会也逐渐频繁起来……,相信中国吉他在不久的将来定会走向辉煌。
吉他发展方向的探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