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诗人
UID80466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2579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4-3-26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6-7-4 22: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借用别人的知识和智慧
大海处于低势,才能吸纳百川,汇成广阔浩瀚的汪洋。人也是如此,只有以一种低姿态敞开胸怀汲取知识,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海洋。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三位音乐家,都是以社会为课堂,以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做教材,广泛摄取学养,终成乐坛巨匠。只有那些胸襟开阔、豁达而又充满自信的人,才不耻下问,乐于向别人学习。真诚地学习并借用别人的知识和智慧,把它变为自己的财富,这才是世上最聪明的人。
四、苦难和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略览历史,凡成大器者,无不历经曲折和艰辛,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能够帮他抵挡一时的风雨,又如何帮他去解决一生的困难呢?人生如同大海行舟,有时乘风破浪,有时逆水而行,有时还会颠覆沉沦。面对无法逃避的沉浮,我们不能预期更不能控制风浪的大小,惟有不惧惊涛骇浪,时常出海磨练自己驾驭风浪的能力,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五、博采众长 融会贯通
看上去不相关的知识,其实相互之间有时却存在着某种关联,当我们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了解它们之间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作用。达•芬奇涉猎的领域五花八门,但门门有创新,有人说他是博物学家,我则认为他更是掌握了一通百通规律的哲学家。一位哲人说过:“有知识和能认识,是不同的。记忆造就了前者,而哲学成就了后者。”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学习上融会贯通、相互借鉴、相辅相成非常关键,正是各种知识和技能之间的互补性构建了一个博学多才人的根基。
六、音乐教育面面观
有人认为,人的聪明才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造力、记忆力和敏捷性。而音乐恰恰是培养这三方面能力的最好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都有独具特色的本国本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当今的一些发达国家,音乐早已被列入“大六门”之一,与数、理、化、文、史五科并驾齐驱。对孩子来说,艺术素质教育与科学知识的掌握同等重要,知识的积累产生智慧,而艺术素质的加强则提升情操。拥有大智慧和真情操的人才是我们要塑造的人,只有个人专长与艺术修养完美结合的人才,才真正符合我们今天社会的要求,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七、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锻炼心智还是怡养精神,怎样做才算最爱孩子?从小打下的童子功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让学习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之成为顺理成章的需求,而不是痛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学习是没有捷径可寻的,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不下“笨功夫”的天才,也从来没有不付艰辛的收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志向,也得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八、个性化的教育
如果了解和掌握成长的规律,懂得教育的规则,就能够抓住时机给予孩子恰当的指导,从而少走弯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我的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尽其所能。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和家长没有找到孩子的症结所在,没有对症下药。我主张教育既要有普遍性,也要有针对性。普及是教育的基础,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挖掘出不同人特有的潜质,是教育的高级阶段,它能真实地反映出教育者的职业精神和教育水平。
九、用魅力传播知识与美德
家长只能影响自己的孩子,而教师却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因此,教师的水平和品德,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如果是健康的,他必定受到身边很多人有益的影响。如果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甚至每一位成年人都能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身边的年轻人言传身教的责任,释放你的影响力,用爱去唤起良知,用智慧去传播知识,用品格和魅力去感染他们,那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三章 漫话人生
一、直面人生 正视竞争
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其躲避,不如坦然地面对。竞争的目的是相互促进,而不是拼个你死我活。我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竞争,因为只有比较才知道不足,才能明确努力奋斗的方向,鼓足前进的动力。为了迎接竞争和挑战,加强心理的准备与进行相应的技术准备同样重要。人在勇于挑战自我的同时,也要有承担失败的胸怀和勇气,要知道一次胜负难决终生。比赛、表演等有形的竞争是一时的,而社会中很多无形的较量,却体现在一个人生活中的时时处处。只有领悟了竞争的意义,才能把它当成进步的阶梯,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峰。
二、 靠什么去竞争
竞争需要公平的环境,需要规则与秩序,只有健康的竞争环境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发掘人才,也才会真正推动一项事业的发展。面对竞争我总是鼓励我的学生,集中精力好好练就真本领,不愁英雄无用武之地。真正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无不是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考验。他们从不徒慕虚名,他们的成功完全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成的。实力是一个人最永恒、最保险的竞争本钱,在实力上下工夫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三、 竞争中的敌和友
忘记了共生共荣原则的竞争,不仅谈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还经常会是短命的。有时候,强者之间的竞争不在于资历和技艺上的比试,而是看谁更智慧,更有人格的魅力,更受到大家的拥戴。在历史上,同行之间成为事业及思想上的挚友,为了共同的事业而携手奋斗的例子有很多。人类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并不是生物界一物降一物、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生物链规则,而应当是一种和谐共进的关系。
四、 自知之明和敬畏精神
巴顿将军说:“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贵,那就是自知之明。”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往往由于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忘乎所以,而使自己进入误区,甚至步入歧途。康德的哲学思想告诉人们,不仅心中要有道德律,更要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精神。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多高的地位,在浩瀚的宇宙和未知的事物面前,也会因某些因素的局限和制约而有所缺憾,永远会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探索。对未知的事情表现出敬畏,正是以虔诚之心探索真理的第一步。
五、 呼唤仁爱之心
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外形再普通,你也能看出从他内心散发出的美。相反,一个外形再俊美的人由于它的自私和冷漠,也能让人看出丑陋。不管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还是人与人之间,什么是维系这些关系的牢固纽带?靠权势地位,靠经济实力,抑或是靠武力?都不可能。唯有真诚的善意和无私的爱才能把彼此紧密地连在一起。有爱才有信任,有爱才有宽容的胸怀!爱不是在高谈阔论中,也不是在庄严的誓言中,爱浸透在点滴细微的、替人着想的具体行动中和对他人的尊重中。爱像一个接力棒,靠我们的心去传递。
六、社会需要和谐的人
个人不仅需要均衡协调地发展,更要成为社会中和谐的一分子,遵循社会的规则,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在社会分工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均衡协调发展的人,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身边的人学,向大自然学,在实践中学习;同时良好的品行与教养的培育至关重要。只有和谐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才可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 放弃的胸怀
有时候,看似“放弃”,其实得到了更大的“收获”。人生中的取与舍,与自然界的花开花谢、潮涨潮落一样,不仅符合生存的自然规律,也是一种自我修复和保护。在体育竞技上,攻与防都是为了取胜对手,在军事上,进攻与撤退都是为了战胜敌人。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如何运用好“休止符”非常重要。历史上很多伟人,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放弃,然而他们的形象不仅没有因此而黯淡,反而更加璀璨夺目。
八、 做团队中的和谐音
一个乐团的整体水平取决于每一位队员的素质,这不仅要求乐队队员有高超的个人技术和对乐曲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与他人融为一体,协调地演绎乐曲。个人与集体,是相互拥有,互为补充的,犹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个性能够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但替代不了集体力量所创造出的辉煌。前人很多团结协作、甘做人梯、前仆后继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在人生的舞台上,个人有时得以独自施展才华、尽情表现,有时又需要融入团队,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九、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祖国抚育了我们,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灵感的源泉。对于生养了自己的父母和祖国,要多念她的好处。即使她贫穷、落后,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令人着急甚至蒙羞,但她仍是我们的祖国。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不仅仅表现在歌颂辽阔富饶的土地,赞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爱国的行为也并非一定只有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才能得到体现;在国家不断发展的今天,认识到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尽快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就是最具现实意义的爱国。
后记
编辑推荐:
艺术是人类的梦想——关于光明、自由和宁静力量的梦想。这个梦想的线索从未断过,将来也不必怕它中断。
艺术一如生活,是发掘不尽的。没有比不断喷涌的音乐源泉更能使我们感到这句话的真理。这道泉水在世纪的长河中流荡着,如今已汇成一片汪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