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walksound

我的书和CD都上市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1 1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6-9-20 20:05 发表
谢谢大家

在策划这本书的之前我就想,
怎么我这种业余中的业余就能说服中央电视台给我们录制节目呢,而国内这些大师们都鲜有机会?
怎么我这臭水平的就能开场音乐会而且能拉到赞助最后还有盈余,而大维罗素中 ...



老郭在这里说明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关系到以后李洁, 雅梦的前途问题.
一个好的运作模式造就了良性的氛围, 再产生良性互动. 使艺术和商业相得益彰, 共同发展.  这也符合当今和谐发展的要求。希望各大专业音乐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通过一些好的, 积极的渠道, 而不是通过一些低级的迂回的渠道. 所从事的事业将有重大发展,就是说,交什么样层次的人,走什么样层次的路, 才能有什么层次的发展。

以前那个胃泰 加强版不懂得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可耻下场.   如果他当时能够博采众长, 兼修并取, 鼓舞激励,  那么一定会正常发展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14: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传一个书中的音频文件

吉他中国抖音
正式出版的CD我还没有拿到手,现把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音频放上来请大家批评

XW.rar

2.55 MB, 下载次数: 154, 下载积分: 金钱 5

希望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9-21 15: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呵呵。终于出来了。电话没换吧,等CD出来了,我亲自上门求购。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17: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原帖由 一般水平 于 2006-9-21 15:43 发表
呵呵。终于出来了。电话没换吧,等CD出来了,我亲自上门求购。
哈哈!!!

带昆明团儿么?昆明四星以上的我都跑遍了,嘿嘿
发表于 2006-9-22 0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nds 于 2006-9-21 10:04 发表



老郭在这里说明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关系到以后李洁, 雅梦的前途问题.
一个好的运作模式造就了良性的氛围, 再产生良性互动. 使艺术和商业相得益彰, 共同发展.  这也符合当今和谐发展的要求。希 ...


完全同意,对于运作的问题是被很多专业的人所忽视的,一般总觉得,搞音乐么,手里功夫最重要,而且还看不起那些帮他们搞演出策划的人,或者就干脆自己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希望早日拜读此书,迫切要求邮购中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1: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职业习惯吧,我更愿意把弹古典吉他当做生意来看待。
当然了,不排除有人为了艺术献身而终身追求的。这类人不再在议论范围内,毕竟大多数人弹古典吉他的还要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弹古典吉他不管是为了什么,首先是要乐己乐人的。乐己容易做到,不管弹成什么样子只要自己高兴就行了。乐人就难了。现在都什么社会了,专门扣老作品,换句话说就是死人的作品弹,怎么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就是在欧洲呗,喜欢听贝多芬的人也是少数,更别说中国了。
要想让更多人喜欢,自己必须有让人喜欢的东西,生意上讲就是产品。连杨雪飞都知道在自己的CD里弄很多通俗的作品呢,怎么国内这么多老师天天就捉摸三阿四大?整天就捉摸这些死人的东西怎么可能有更多的受众呢?怎么可能有更多人对古典吉他感兴趣呢?你音色超过大伟罗素了又能怎么样?
所以说,不管你想靠吉他泡MM,还是想指望他吃饭,你的演奏的作品非常关键。整天弹那些猴难猴难给死人听的东西注定没有机会。别告诉我你想成为国际大师阿,那是做梦。
好听的曲子太难怎么办?那就弹点简单的呗。对于受众来讲,他就知道好听,难不难他才不关心。你问问听众们,有几个关心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曲子难不难的?话又说回来了,技巧上难度大的曲子大多数不好听。
别看别人弹得简单好听,到了自己手里就不一定是那么回事。请问国内有几个古典吉他手能把句子弹对的?有几个能把节奏(不是节拍阿)弹对的?别的不说,如果这两点做不好,再好听再简单的东西到他手里也不会让人接受。
音色是个什么东西?好用够用就可以了,你弹得比大伟罗素还好又能当狗屁?安杰罗斯的音色怎么样?不还是受大家欢迎?你问问喜欢吉他但不弹琴的人,殷彪、安杰罗斯、大伟罗素三个人的音乐,谁更受欢迎?
向专业看齐没错,钻牛角尖就是死路一条。业余人士跟专业人士较劲还能理解,以陈志的大部分弟子为代表的所谓半专业不专业的教师、演奏家们,整天跟大师们较劲才是最可悲的,不死才怪呢。说这些就是想说明一件事情---要正视自己,给自己和自己的受众一个正确的定位。
能弹好听的东西,正确定位之后,剩下就是怎么推销自己了。
弹吉他的人普遍的一个毛病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推广推销多简单啊,办法特别多,基本上可以复制。不好意思,要脸面,那就活该了。可悲的是嘲笑肯做事的人。
发表于 2006-9-22 0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6-9-22 01:51 发表
可能是职业习惯吧,我更愿意把弹古典吉他当做生意来看待。
当然了,不排除有人为了艺术献身而终身追求的。这类人不再在议论范围内,毕竟大多数人弹古典吉他的还要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弹古典吉他不管是为了什么, ...



强烈赞同楼上提出的定位观念,很有道理,如果想让这种乐器这种音乐买个好价钱,确实要搞些大众化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曲子,好像克莱德曼,Kenny G 他们都成功了,唱片录了一张又一张,演奏会一场接一场,每首曲子都不厌其烦的反复灌制在一张张大同小异的专辑里,照样卖的挺火...........有意思么?美国不知道,在欧洲,他连三流演奏家都排不上,只在一些超大的音像店有他的专辑,最便宜的那种,从商业的角度看,他成功了,至少在中国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是从艺术的角度看,他宣扬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演奏贝多芬的命运就罢了,还加进了鼓和Bass,这难道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态度么?还是向日本人说的:抄袭+改良=创新!古典乐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世界,想把它推广,不是靠把它商业化,通俗化,也用不着可以去推广,如果以纯商业的目的,那我们弹古典的不如去买的电吉他在组个乐队去酒吧里面卖唱,搞不好赚得多些。 既然选择了古典,就应该古典下去,楼上的说,乐己容易乐人难,那也别为了乐人而误了人呀,好像克莱德曼,不知有多少人听他的专辑的时候也为自己在欣赏"古典"?既然选择了古典,希望各位能给自己也定个位,并且按照定的这个位走下去,赶明儿您弹"回忆"的时候来个鼓伴奏在加上BASS,那就最好别说自己弹得是"古典吉他"

以上只是小弟个人见解,无义与楼上的前辈争辩!
发表于 2006-9-22 0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6-9-22 01:51 发表
可能是职业习惯吧,我更愿意把弹古典吉他当做生意来看待。
当然了,不排除有人为了艺术献身而终身追求的。这类人不再在议论范围内,毕竟大多数人弹古典吉他的还要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弹古典吉他不管是为了什么, ...



经纪人和音乐家,职业特点区别很大,还是各有专攻,分工协作的好,楼主可以考虑前者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1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鸡蛋不是鸭蛋 于 2006-9-22 09:36 发表



经纪人和音乐家,职业特点区别很大,还是各有专攻,分工协作的好

你说得非常有道理,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但在国内的现实不是这样的。叶登民怎么样?王震怎么样?陈志怎么样?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不都得自己参与到商务层面,一分钱一分钱地砍价?
对于中国大多数古典吉他专业半专业的和大批二把刀的演奏家教师们来说,自己必须扮演双重角色。
当然,不排除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会有经纪人星探等发掘到他们,但是在发掘到自己之前,自己在一定层面上必须会做这些事情。
即使有经纪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细节的东西,也必须靠本人来实施。
远的不说,就说杨雪菲。她到了中国各地做演出推广,肯定也要考虑用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自己。这些都是弹琴以外的功夫。

当然了,上面说的都是名家。引用的目的就是想说明:名家也得适当扮演经纪的角色,跟何况占绝大多数普通从业者?他们更需要自己推销自己。

其实说得有点多了,我的书定位的给绝大多数普通从业者、爱好者的。
发表于 2006-9-22 14: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6-9-20 20:05 发表
谢谢大家

在策划这本书的之前我就想,
怎么我这种业余中的业余就能说服中央电视台给我们录制节目呢,而国内这些大师们都鲜有机会?
怎么我这臭水平的就能开场音乐会而且能拉到赞助最后还有盈余,而大维罗素中 ...

这儿有些说法有点误导;就算演出场地的费用和宣传费用都一样,罗素的出场费还有他的交通费,住宿吃喝也是一笔钱,这部分最少都要好几千美元吧?怎么能拿来比?但国内很多颇有名声的吉他人士,他们的演出很多都是自己贴钱办的,这些倒是可以比。
还有偶见过陈志一些学生在酒店演奏,怎么会说他们一点机会都没有?而且偶觉得学生学习过程中,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经济过得去的话就没必要花这个时间,在那些场合弹奏就得配合它们的情况安排曲目,很大机会对学习做成影响甚至矛盾,可能得不偿失,如果是要争取演出和实习机会,这也不是很恰当的场地,不过同上,有些自夸或被捧弹得很牛的人,他们找不来这些活也是有很多的。
天下间什么事情,宏观的说,都是产品定位和如何营运,大至资 本 主 义和共 产 主 义,小至在路旁弄个小摊卖东西;至于能到那高度,得先看实力,再看如何定位,定的对不对,要走的方向对不对,有没有这市场,能不能抓到重点,最后就是看运气了。
LZ的书对想靠吉他谋生计的人,应该是很管用的;靠吉他已经混到饭吃的,可以用来参考,但配在靠吉他已经过得很滋润的,可能就没什么用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15: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非常有道理。
可能你我说得很具体了。其实无论出场费交通费食宿等等,总的开来就是费用,最终反映的都是一笔合计的数字。从生意的眼光看,只要是不能给自己经济上的回报,那就是失败。生意无论大小,道理都是一样的。至于说有没有可比性,怎么比较,我认为唯一的标准就是经济的回报。
大伟罗素的名气足以有人为之买单,有经纪人主动找上门来为自己服务。
国内绝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自己要出去找钱。一个没有什么名气,不甘于普通生活的人,怎么找钱,怎么找到再多的钱,这是普遍关心的,弹琴的人也不例外。怎么考弹琴去找钱,找更多的钱,理性地说,在一定层面上与自己的技巧水平的关系不大。当然了,条条大陆通罗马,大道理人人都懂。具体到操作上怎么做,肯不肯去做,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困扰人的问题。国人懂道理的人多,躺在床上夸夸其谈更多,实际去尝试去操作的人太少。也就是所谓有理论不会实践。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在讲什么理论,而是像提供一些我知道的,实际经历过的,可操作的,实践证明可复制的办法来给朋友们提供一个简便的模式,而并不是简单的酒店大堂演奏等等---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而已。
说道定位运营市场,这些道理随便一本市场营销的书里都有,大道理满天飞,但是具体到弹琴人应该怎么做?这个非常关键。要从实践中来。从小事做起,第一步迈出去非常关键,要靠自己小代价尝试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成功,值不值得做。在北京,在各地,接触过一些弹琴的人,给我感觉,大多数人不敢尝试,起码的自信和风险承担能力都没有;连敲门都不好意思,打电话也说不明白,基本的技巧都不具备。。。。。。我相信他们都懂得道理。在交流过程中我也知道,他们的大道理比我们这些傻干的人还多,有的时候说得我们都哑口无言。但是为什么现实并不是他们所想那样呢?
。。。。
很多很多基本的小事情都需要从头做起。务实

最后说说这书的读者。
我没敢奢望这书人手一本,谁愿意看就看吧,无所谓的。出版社那边作了大量的市场调查,认为这书有市场,当然也会有风险。所以呢,没有印刷几万册,而是小批量投向市场进行尝试,如果卖得好,再版;不好,受损失也是自己能够承受的。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9-22 18: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6-9-21 17:00 发表

带昆明团儿么?昆明四星以上的我都跑遍了,嘿嘿

投资越来越大,已经到我个人能力的承受极限了,再想玩儿下去就只有韩国融资这一条途径,可是我本人是不太感兴趣和韩国人合资玩儿的。
想退休了,在家里弹弹琴,喝点酒,多好的日子。哈哈,
有空过来玩儿,我这有地方,

[ 本帖最后由 一般水平 于 2006-9-22 18:47 编辑 ]
发表于 2006-9-22 19: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楼主,我过几天要回家过国庆,过完国庆回来再邮购,那个时候还有没有货啊?  要帮我留一套哦.
发表于 2006-9-22 1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6-9-21 14:51 发表
正式出版的CD我还没有拿到手,现把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音频放上来请大家批评



超级好听,用什么琴来的?   
顶:Q
发表于 2006-9-22 2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锅呀,一直盼你来小地方走走。终于还是没来哦~~
发表于 2006-9-22 23: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很棒!BZ要为吉他普及与教学多作些贡献呀.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23: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般水平 于 2006-9-22 18:45 发表

想退休了,在家里弹弹琴,喝点酒,多好的日子。哈哈,
有空过来玩儿,我这 ...

哥哥我都土埋半截儿的人了还得四处奔波呢,你这不是气我么,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23: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理想主义者 于 2006-9-22 23:16 发表
听了,很棒!BZ要为吉他普及与教学多作些贡献呀.

谢谢兄弟夸奖。做贡献不敢说,其实自己就当玩儿了,顺便折腾折腾,呵呵
发表于 2006-9-23 00: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这么多,什么时候开始销售呀???大家急等呀。。。。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0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韵情思 于 2006-9-22 19:11 发表



超级好听,用什么琴来的?   
顶:Q

整个CD里面用了四把琴,蒙代罗,阿尔汗布拉(型号忘了,但肯定不高),perez670,阿尔曼萨(?)。
除了蒙代罗之外,其它都是不足万元的吉他,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我z这破耳朵听起来这样,尤其是那首精灵之舞,演奏用琴的价格还不到4000元,但很多人听了以为是蒙代罗。

好听谈不上,反正我敢保证这曲子会吸引大多数人。
书里所选曲目都是非常通俗简单的,我们选曲原则,就是想让大多数人喜欢听,演奏者能在几秒钟内就抓住听众耳朵,使听众愿意继续听下去,继而对演奏者投来羡慕的眼光,最后使演奏者给听众留下非常深刻的非常美好的印象。
反过来,演奏三阿四大那些东西,半天了听众也不知道你在弹啥,少数能耐住性子的顶多就明白你的弹得很溜(读四声)。大多数人是耐不住性子的,也许会给你面子不离席,但肯定走神,要么窃窃私语,要么想别的,或者打手机闲聊;不给你面子的,可能拎着包就走了,弄不好还骂一句“什么破玩儿意”。
不信咱们就试试,把陈珊珊大教堂的录音与我们的这几首曲子轮换着放,问问听众到底喜欢哪个?
业余爱好者更需要这样的曲子---肯定比伟大的独奏吸引MMi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0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韵情思 于 2006-9-22 19:07 发表
亲爱的楼主,我过几天要回家过国庆,过完国庆回来再邮购,那个时候还有没有货啊?  要帮我留一套哦.

我估计肯定有。若真能够在国庆节前全都销售出去,那还不得把出版社乐疯了?立马再版,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0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友 于 2006-9-23 00:04 发表
说这么多,什么时候开始销售呀???大家急等呀。。。。

对不起阿,我在昆明,具体销售的事情都是由出版社统一运作,所以我也弄不清楚。不过听说吉他中国网站会在这几天开始网络销售。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0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独吉他 于 2006-9-22 20:37 发表
老锅呀,一直盼你来小地方走走。终于还是没来哦~~

对不起阿兄弟,我虽说还在昆明,但实在没有时间玩,晚上小姐骚扰都提不起兴趣。
兄弟多理解
发表于 2006-9-23 12: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到这里注册一个把,,我们欣赏享受一下..http://www.5fad.com/这个空间是免费的
发表于 2006-9-23 13: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七弦音 于 2006-9-22 07:42 发表

强烈赞同楼上提出的定位观念,很有道理,如果想让这种乐器这种音乐买个好价钱,确实要搞些大众化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曲子,好像克莱德曼,Kenny G 他们都成功了,唱片录了一张又一张,演奏会一场接一场,每首曲子都不厌其烦的反复灌制在一张张大同小异的专辑里,照样卖的挺火...........有意思么?美国不知道,在欧洲,他连三流演奏家都排不上,只在一些超大的音像店有他的专辑,最便宜的那种,从商业的角度看,他成功了,至少在中国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是从艺术的角度看,他宣扬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演奏贝多芬的命运就罢了,还加进了鼓和Bass,这难道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态度么?还是向日本人说的:抄袭+改良=创新!古典乐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世界,想把它推广,不是靠把它商业化,通俗化,也用不着可以去推广,如果以纯商业的目的,那我们弹古典的不如去买的电吉他在组个乐队去酒吧里面卖唱,搞不好赚得多些。 既然选择了古典,就应该古典下去,楼上的说,乐己容易乐人难,那也别为了乐人而误了人呀,好像克莱德曼,不知有多少人听他的专辑的时候也为自己在欣赏"古典"?既然选择了古典,希望各位能给自己也定个位,并且按照定的这个位走下去,赶明儿您弹"回忆"的时候来个鼓伴奏在加上BASS,那就最好别说自己弹得是"古典吉他"

以上只是小弟个人见解,无义与楼上的前辈争辩!  


我有理由认为你对于音乐的理解实在是狭隘而偏执,文中的论点分崩离析.

商人谈艺术, 艺术家谈生意, 商业和艺术本就是不可分的.   要想吉他在中国获得好的发展, 那么必须有好的商业行为和模式,有称职的经纪人和经纪公司,来推吉他.  带动更多的人习琴, 更多的人谱曲, 更多的人制琴.     

我希望, 国家能够召开一次关于吉他发展的大会,与会的部门应该有: 教委,音协,乐器协会,国家标准委员会,技监局,群众代表.
发表于 2006-9-23 13: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莱德曼主要是在中国有名, 在北美几乎销声匿迹, 他没赚什么钱, 比在麦当劳打工也好一些, 但收入不会比水管工或花匠高

[ 本帖最后由 cyberninja 于 2006-9-23 13:39 编辑 ]
发表于 2006-9-23 14: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老郭,什么时间咱也弄本来看看。
发表于 2006-9-23 14: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6-9-23 00:04 发表

... 不信咱们就试试,把陈珊珊大教堂的录音与我们的这几首曲子轮换着放,问问听众到底喜欢哪个?
业余爱好者更需要这样的曲子---肯定比伟大的独奏吸引MMi


偶认为以经济效益作为惟一标准这说法很有问题,那国家的教育工作还要不要搞?教育一定要有经济效益的话,那最终贫富会更悬殊,整体水平要提高会很困难,只有小量人材是撑不出一个优秀的国家来的,国家投放在培养一个清华北大之类的高材生要花费不少但很有必要,同样投在山区扫盲也年花不少,也是不能缺的,至于该那儿多,那里少,这是另一问题,但实时效益肯定都是负数的。
同一道理,文化和艺术的一类东西,普及是好滴,但提高也是需要滴,在作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完全只考虑效益的话,会很困难也不切实际,当中肯定有效益很低甚至负效益的,但不应以此去取笑别人,北京有今天的吉他水平和氛围,居全国前列,应感谢多年来不断到访的演奏家和他们的音乐会,但当中能有多少是有效益的?但如果这些没效益的都没有了,能有今天的北京的水平吗?我们实际上作为既得利益者,现在已经有一个可以有效益的市场,应该是感谢那些曾经付出的,而不是取笑他们。
文化和艺术只要不作辅导,都是会低走的,你从国外带本安素阿当斯的影集,肯定不如随便在国外街上买来的黄色影集受欢迎,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阿当斯;要是到乡镇去,搞什么音乐都不如来个艳舞表演,但不能因此否定音乐吧?
至于该如何着眼,何时做,怎么做,那是另一问题,也是一个大学问,你现在的书,应该是有关这些问题的某一层次时的一个答案或参考,对绝大部分圈中人很有参考价值,但对音乐学院中期望将来做世界级演奏家的学生,或者带着教育意义的一级演奏家音乐会,可能不合适强加套用;否则弄来个爽yy避孕套格兰梭尔巴哈鲁特琴组曲音乐会,就是经济效益超高,可能影响也不一定好。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14: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berninja 于 2006-9-23 13:37 发表
克莱德曼主要是在中国有名, 在北美几乎销声匿迹, 他没赚什么钱, 比在麦当劳打工也好一些, 但收入不会比水管工或花匠高

这个是现实,艺术家在各个国家大概都是这样,国内也如此。别说弹吉他的,就是国内那些大师们的收入,也不见得比积水潭地铁出口那个煎饼摊的收入高。
这是现实,要不要面对呢?是不是大家都改行去当谁管工或是摊煎饼?
不改行,怎么办?生活在中下游的各位,如果不推销自己,不学会推销自己,岂不是更没有机会?
就是写求职信呗,你也得掌握技巧,让招聘者在成堆的简历中一眼就看重你,继而迅速约你见面。当你掌握这种求职技巧的时候,那就不是你在选择工作,而是你在选择更好的工作。
这是现实啊,反正国内是这样。

关于名气,这个我这么看:名利名利,现有名后有利。但是也不见得。赚了钱的人(不管数量大小),不一定非的是有名气的。

理查得在中国肯定是赚了钱的,赚多少不知道。一个老外能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能行销得这么好,是不容易的。不奢望像他那样,小范围的做一做总行吧?赚大钱不奢望,改善改善生活总行吧?连这点想法都没有,连小小的尝试都不敢,生活水平低那不是活该么?别总抱怨大环境不好,总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总抱怨国家不管吉他。有句俗话讲:脚上的泡,自己走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14: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itarguitar 于 2006-9-23 14:20 发表


偶认为以经济效益作为惟一标准这说法很有问题,那国家的教育工作还要不要搞?教育一定要有经济效益的话,那最终贫富会更悬殊,整体水平要提高会很困难,只有小量人材是撑不出一个优秀的国家来的,国家投放在培 ... 对绝大部分圈中人很有参考价值,但对音乐学院中期望将来做世界级演奏家的学生,或者带着教育意义的一级演奏家音乐会,可能不合适强加套用;否则弄来个爽yy避孕套格兰梭尔巴哈鲁特琴组曲音乐会,就是经济效益超高,可能影响也不一定好。

你说得非常对,但是咱俩聊的层面可能有差距了。可能你说得更加宏观一点,我说得相对要具体一些,就是所谓的小事。
毕竟阿,你我,还有大多数的爱好者,大多数老师,大多数演奏家,没有那么雷锋,没有那种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所以阿,大多数人考虑得更多的就是怎么能生活得更好。我书的内容就是谈这些小事的。

咱就说陈志呗,不为赚俩钱儿他扯这蛋干吗?据说一小时也就400块么,免费的偶尔干干可以,经常干他老人家也不答应。据说还代理琴弦卖点乐器傻的,价比外面高,不买还不行。图啥?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你相信么?
陈志尚且如此商人,咱底层人就别那么高尚了不是?

我说过我的书没指望人手一册。不过商业活动的基本思路和技巧都是相同的。你说得避孕套等等,其实也没什么。想必老兄一定用过杜蕾丝吧?事实就是,杜蕾丝在全世界经常为各种音乐活动灌名,而且在体育活动中广泛出资。在国内,杜蕾丝也赞助大型的活动,只不过国内一些人的意识好比较保守,不好意思找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说服他们出钱而以。

[ 本帖最后由 walksound 于 2006-9-23 14:48 编辑 ]
发表于 2006-9-23 14: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6-9-23 14:22 发表

这个是现实,艺术家在各个国家大概都是这样,国内也如此。别说弹吉他的,就是国内那些大师们的收入,也不见得比积水潭地铁出口那个煎饼摊的收入高。
这是现实,要不要面对呢?是不是大家都改行去当谁管工或是摊 ...

俺是觉得克莱德曼虽然在中国赚了些钱, 但总的来说并不是"成功的典型".
就你的观点来说, 俺实际上100%赞同, 前几天还有个朋友抱怨他儿子的事, 在大学学作曲, 结果快毕业老师要求他们自己筹办音乐会, 请人演奏自己的作品, 所有的商业运做都要自己干, 否则毕不了业, 他就觉得实在不行, 结果只好求老师指定...专业的要么要成为拔尖的(可能性多大, 看自己的天赋, 看运气), 要么只能混口饭吃. (古典吉他是个很冷的专业, 只会更遭)
所以就乘不愁吃穿的业余的了, 商业运作同样重要.
按俺的理解(也许不对), 和比较成熟的北美/欧洲不同, 中国现在还比较浮躁, 商业炒作更加重要.
发表于 2006-9-23 1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lol::Q
恭喜!
:D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9-23 22: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认真真的听了整张CD。技巧和音乐性像我这种业余爱好者就不方便评说了。
整体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非常好听。真的非常好听。
一张CD我能够一次性从头听到尾,并且没有感觉到勉强,这就说明一切问题了。
恭喜恭喜!!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般水平 于 2006-9-23 22:27 发表
认认真真的听了整张CD。技巧和音乐性像我这种业余爱好者就不方便评说了。
整体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非常好听。真的非常好听。
一张CD我能够一次性从头听到尾,并且没有感觉到勉强,这就说明一切问题了。
恭喜恭 ...


你从哪儿听到的?到现在我还没听过呢

非常感谢兄弟的夸奖,嘿嘿
发表于 2006-9-24 0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接触过的人,都说老郭cd的曲子好听。
发表于 2006-9-24 0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佩服老郭对市场的洞察力
发表于 2006-9-24 01: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老师在昆明的时候,我和他见过几面,在音乐上教会我了很多东西,很感谢他!
但他跟多的是教我的观念,也就是上面大家说到的那些!
感谢有缘和郭老大聊聊!
他在做生意上,没的说的!  厉害啊!
发表于 2006-9-24 1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不好意思来晚了,恭喜一下。

希望能直接在书店里能买到,个人不太喜欢邮购的说。
发表于 2006-9-24 12: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这是我们古典吉他爱好者中的大事迹了。

另外楼主看看封面,应该是Classical Guitar吧,可以的话,建议更改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4: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ncerto 于 2006-9-24 12:46 发表
挺好的,这是我们古典吉他爱好者中的大事迹了。

另外楼主看看封面,应该是Classical Guitar吧,可以的话,建议更改一下。

非常感谢阿。/
这个问题算是比较大的失误了
不瞒您讲,完成最终稿和录音之后就全部交给出版社操作。我现在昆明,书是什么样子,CD质量怎么样我都不知道。
非常感谢您的提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4 12:49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