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81|回复: 23

[贝斯吉他教学] 巴赫最新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2-23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最新研究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http://string.itp.ac.cn/bbs/posts/2615.shtml
前段时间来我接触的网上,巴赫音乐对称性问题,物理数学家胡森引出话题:

http://string.itp.ac.cn/messages/2443.html

本人曾写和应<对称性和赋格>(见http://string.itp.ac.cn/bbs/posts/1751.shtml)。

------------

很快,本人的兴趣大变,对时间反演不对称的兴趣开始关注。对应于巴赫的音乐,又有了极大的认识。

---------
本人郑重补充补充说明注意:

在本人的旧贴:《对称性和赋格》

http://string.itp.ac.cn/bbs/posts/1751.shtml

“在J.S.Bach晚年献给上帝的《音乐的奉献》中,包含有所谓“螃蟹卡农”的乐谱,这个乐谱,倒过来弹奏也同样合乎音乐逻辑,同样好听。”

一句,指的是将*乐谱*头朝下倒放在谱架上演奏,而不是指“时间反演”。

这是一种“联合反演”,空间倒置和时间逆行的联合,而不是单纯的时间逆行。

---------------

巴赫音乐对比其他音乐,不仅存在着大量的“对称性”,而且处处存在着有意制造的“时间反演不对称”、不可逆行的鲜明特点。

20世纪大量现代音乐写作中没有体现时间箭头单向性。

巴赫的赋格,一大特点就是鲜明突出时间的单向箭头,即时间反演的不对称性。使巴赫音乐在和声音流走向、节奏走向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悬念、倾向性。

巴赫音乐体现时间箭头方向的原则:

1、和声功能链常:从主-->下属--->属--->主,而不是相反;

2、节奏:常弱起、抑扬格,而不是相反。

3、高音旋律方向:常往上大跳后平稳反行,符合申克分析,而不是相反。

---------------
音乐不同于美术、建筑,音乐的对称,必须与时间不可逆(不对称)相吻合)。

音乐的不同声部,可以同时出现,显示一种排列的对称性,但时间上,总谱完全的可逆对称就会违背时间反演不对称的特点,反复欣赏就会使人腻烦。

即使同一个声部,如果不移调地过多重复同一个旋律,也会违背时间不对称的特点。所以,赋格就比固定低音的曲式高超,前者一般时间排列不对称、空间排列对称,后者往往时间过于对称。奏鸣曲也有这个弱点。变奏曲的缺点是和声序列过于时间对称或旋律过于时间对称。

反映时间不对称,而其他方面的高度对称特点的,惟有巴赫的赋格。

如A式:

<低潮------较高潮--高潮--低潮>

反演就变为

-A(t)式:

<低潮--高潮--较高潮------低潮>

如果人的心理接受A式,则就不会接受-A(t)式。

<低潮------较高潮--高潮--低潮>

在和声进行上的反映:

巴赫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如

I---IV--V--I,的时间进行,一般不可颠倒。

这之前的作曲家的摸索阶段或这之后的作曲家的偏离,如之后的从浪漫派开始的创新等等,就不遵守这些“时间不可逆”的法则,和声可以颠倒使用,就没有反映时间不对称的特点。

所以,12音体系(以及亨德密特的〈调性游戏-前奏曲〉等大量运用时间反演对称,是不合逻辑的。

PC屏保程序画面时间逆行与正行看上去类似,故无悬念。勋伯格一派音乐与此类似。

巴赫的赋格,极少用这种“逆行”方式。

而原形的“倒影移位”,是时间不对称而空间对称的,所以符合逻辑,也是巴赫大量运用的。

----------------
巴赫音乐的节奏与时间不对称的问题

关于巴赫音乐,20世纪主要集中在对称性的研究上,带来结构主义倾向的新作。现在是研究时间不对称的时候了。

节奏中表现出时间不可逆,不对称。典型的就是动机弱起====抑扬格。

新疆民族民间节奏,典型的如(*为音符,-为延长,0为休止):

**-*|*-*-||**-*|*-*-||**-*|*-*-||**-*

这个节奏是对称的:时间上倒放保持不变。

而对于抑扬格的旋律动机节奏,如(括号表示一拍细分为几个音):

(0***)|*---(0***)|*---(0***)|*---

这个节奏是不可逆的。

而巴赫音乐的最大节奏特征,就是这种抑扬格的不可逆节奏,时间上不对称的节奏。

关于抑扬格,有人比喻:打拳时先把拳头轻收回来,再重打出去,才会有力。

所谓抑扬格,就是乐句或动机从弱拍、或拍中弱位开始,但无论如何,一般是在强拍、次强拍的长音或较长的音上终止动机或乐句。

----------------------

巴赫怎样形成抑扬格、弱起的动机节奏呢?

1、用延留音形成后面节奏的弱起动机,如:

(0***)|*---(-***)|*---(-***)|*---

这是巴赫的典型节奏,见《赋格的艺术》第一首)。

2、在强拍强位设休止符、而在弱拍或弱位起始动机或乐句,如:

(0***)|*---(0***)|*---(0***)|*---



(0*)|*--(0*)|*--

与使用延留音节奏一样。

3、细分弱位(如一拍中弱位的后两个十六分音符),如:

(00**)(*-**)|*-

见《平均律第一册》第二首赋格。

4、强位加附点使其后的弱位音变短而形成弱位的弱起动机或乐句

(000*)|(*---*)(*---*)(*---*)

见《赋格的艺术》第二首。

5、自强位到弱位上大的跳进,跳进到弱位之后开始级进(如果继续反折跳进,则形成隐伏声部,其中必有一个隐伏声部是切分节奏)

如:

(1654)(3765)

实际上,第一个1是1音之前面动机的结束音,新的动机就是6543。

这种在巴赫音乐中也比比皆是。

6、用先现音(特别是先现的倚音)

就象阿勒曼德或库朗特舞曲的开始,都是先现音开始,如::

(0003)|3----

《平均律第一册》#F小调第14首赋格,对题中有一些先现音。演奏家们常演奏错误,没有演奏成抑扬格。先现音必然是抑扬格的,应当和后拍的重音组成一个动机词汇。

--------------------------------

通观巴赫《赋格的艺术》,用一个主题,用上述不同的节奏,作出种种的赋格曲,可说是各种抑扬格节奏的典范呈示。

--------------------

对巴赫卡农和赋格的空间对称性已经谈的够多了。20世纪作曲家们总谈这个,于是产生了许多违背听觉心理的“只有视觉分析意义的”结构主义的作品。

巴赫的螃蟹赋格并非是时间对称,并非是时间倒过来是可以的。我早说过,巴赫的音乐是不可能时间上倒过来弹的,因为会违背他的古典和声规律。主T-->下属S-->属D-->主的古典和声连接程式,一般是不可逆的。这决定了巴赫的音乐在和声上不可逆。

通常说的巴赫的一些赋格可倒过来弹,,是指“把乐谱颠倒过来”演奏。而不是纯粹的时间反演。是一种“联合反演”的对称。

乐谱颠倒过来,和单纯的时间反演是不同的,把巴赫的任何音乐录音倒过来放,是不可的。

--------------
重要发现:

http://www.bh2000.net/score/orgbach/organ60.pdf就是“音乐的奉献”。第6页,canones diversi第一首,便是“螃蟹卡农”。这是原作,除了开头的次中音谱号,末尾有一个倒置的次中音谱号。这实际是一个puzzle,标明两声部。

巴赫的学生Kirnberger作的解答,在该文件第36页,将原来的一行谱表展开为两声部,改成高音谱表记谱,作成了单纯的时间逆行。这个乐谱被一直当作标准经典,实际是错误,是对巴赫的题意的误解。(Johann Philipp Kirnberger(1721-1783),1739年开始在巴哈身边学习了两年。他对巴哈留下的puzzles所作的解答,是收录在权威的Bach-Gesellschaft里面的。上面提到的乐谱,实际是Bach-Gesellschaft中的复制品。)

第6页,canones diversi第一首,最后放在结尾的谱好、调号、C节拍号,全是倒写的,说明巴赫的意图是:可以把*乐谱*倒过来演奏啊!

把乐谱倒过来演奏,实际上不是纯粹的时间反演“逆行”,而是一种“时空联合反演”,-------音乐上叫“倒影逆行”。

倒影逆行可用,因为T-->S---->D----->T的和声功能链,在乐谱颠倒倒过来以后,S就未必是S,而D未必是D,所以,联合反演的结果,就可以仍然不违背 T-->S---->D----->T的功能方向性。

Kirnberger作的解答误解了题意。
Kirnberger确实误解了巴哈的题意

-------------

这里假设6是谱号、调号,

--------9

是巴赫原谱,其中结尾处有倒写的谱号。

谱页头朝下(我说的谱子“倒放在谱架上”就是这个意思),变为:

6-------

这就是倒影逆行,而不是单纯的时间反演逆行,也是巴赫的题意。

实际上,和声功能链,也不是不可以设计成纯粹时间反演的。但这样的设计只能包含主和属的交替,不用下属类和弦,势必单调:

C--G7--C--G--D7---G---C

上式和声流程可以逆行。

最后,即使Kirnberger作的某种卡农可以成立,在巴赫赋格中也极少见到这样的逆行,至少我没见到。所以,说巴赫的赋格最能体现空间对称性与时间箭头单向性的特点,是成立的。
发表于 2003-8-7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还只看了一点,就觉得不得了
高见! 大涨我见识!

发表于 2003-8-7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感谢古典吉他版斑竹 HENRY 老师帮我这个忙。
后面跟贴还有很专业的讲解,想学习的到古典吉他版里去看看。
发表于 2003-8-7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复制出错,直接贴了,呵呵~~

abada
--------------------------------------------------
上面没有对物理学的对称性进行诠释。只作为话题引导进入音乐的讨论,与物理学基本无关。

如果一个电影倒着放映与正放类似,就没有悬念,如风景片。反之,暴力片(如打碎一台电视机的录象),更有悬念,因为倒放很容易看出是倒了。这些心理规律就可以看出“如果时间反演类似,则无悬念”这一和时间有关的艺术的道理。

连接中的关于物理学中对称性的帖子,是2002年10月1日,由胡森教授所发。胡森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现在美国一所大学研究与超弦有关的数学,是与理论物理中最前沿的数学有关的东西。

供参考的:《GEB,哥德尔,艾舍尔,巴赫》(商务印书馆),这个名气大大的,谁都知道。

另外,关于时间反演不对称,时间之箭的单向性,除了霍金的《时间之箭》可以参考,下面连接的是参考物理学家的最新讲座:

http://string.itp.ac.cn/bbs/posts/2275.shtml

时间箭头-苏汝铿讲座札记

时间反演不变,无法体现时间箭头的:
牛顿方程;
Schrodinger方程;波动方程;

经典物里唯一自动体现时间箭头的:
熵增原理:dS/dt>0

各种时间箭头:
宇宙学时间箭头,Big Bang->...,Hawking's, 《时间的箭头》核心
热力学时间箭头,dS/dt>0
电动力学时间箭头,推迟解而非超前解
量子力学时间箭头,自发跃迁总是从高到底的几率大
生命科学时间箭头,生老病死,刺激先于反应 首先,现有的两大物理理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其中,时间都可以反演,这正是许多理论物理学家认为这两大理论不是更基本的物理理论的依据之一,因为它们没有反映时间反演不对称、宇宙时间之箭单向性的事实。

其次,经典物理中唯一反映时间箭头的熵定律,已经从统计学观点出发,说出了“微观可逆、宏观不可逆”的数学机理,但没有反映一些微观不可逆实验的事实,但不能解释许多微观现象时间反演不对称的事实。
发表于 2003-8-7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巴赫 :  
因为工作的关系,上论坛也时紧时松。有时一觉醒来,发现论坛上已多了不少精华好贴,实在令我既兴奋又惭愧。看到楼主的帖子,不禁令我庆幸,巴赫的爱好者又多了一位。实在可喜啊。
首先我要很佩服并感谢楼主潜心研究巴赫的赋格艺术,给我们带来这些文章,开拓了我们的视界,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巴赫的赋格艺术。。。。。厉害啊。
几个世纪以来有关巴赫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作为爱好者我也不过看了几本传记,片段性地看了些关于巴赫的乐理。
关于巴赫的赋格作品也好,我认为你用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来分析,这样会抹杀了巴赫本身的艺术天才,似乎巴赫变成了一个乐匠,只会用固定的几种模式去创作音乐,NO,NO,NO,THIS CAN'T HAPPEN!
作为巴赫那样的大师,他创作一些音乐理论性极强的作品如赋格的艺术,作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总结,这是各种大师们喜欢做的事情。我只是觉得,作为我们这样的爱好者来说,能听懂,甚至听的下去就完全对得起他老人家了。
如果非要给他的伟大作品套上XX理论的界限,我恐怕他老人家也不一定会赞同。就象以前凡鲁迅的作品皆是“硬骨头精神”凡卓别林的电影皆是“控诉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就连玄幻小说《西游记》也是反封建文学。
扯远了,还是回到巴赫的作品来。
1) 巴赫的赋格作品不仅《赋格的艺术》《平均律》《戈得堡》还有管风琴作品,及弦乐作品数百首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时候巴赫是把赋格作为一种创作元素使用在作品中,尽管并不冠以赋格之名。如《恰空》《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等。如果要研究巴赫的赋格作品,这些是不能略过的。
2) 巴赫的赋格作品中,运用的和声,节奏,对位是极为丰富的各种各样的,除了现代音乐中的什么无调性,12音序列,节奏性摇滚,等可以说巴赫的音乐创作是无不用其极;甚至很多人将巴赫的创作方法,甚至他的动机,旋律直接用现代音乐手段予以表达也能甚得其妙。因此,也不应将巴赫的音乐创作手段限定死。
3)关于巴赫的音乐特性:
“和声功能链常:从主-->下属--->属--->主”
《勃兰登写奏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等是明显的反例
“节奏:常弱起、抑扬格,而不是相反”
巴赫的声乐作品大部分是强拍起,有夺人心魄,震撼的效果。如《b小调弥撒》等
“高音旋律方向:常往上大跳后平稳反行,符合申克分析,而不是相反”
对此论述进行评论纯属多余。但为正视听还需指明,往上大跳后宜往下小跳或平稳反行,往下大跳后宜往上小跳或平稳反行,是一般的级进手法不假, 但巴赫的作品中就没有完全与之相反的例子吗?当然不是。往往在巴赫的多声部作品中有某个声部持续不变,或一直升高而其他声部变化的例子,如《大提琴组曲》之六,《小提琴组曲》之六前奏。。。等等很多。
4)关于巴赫的音乐特性问题,什么是巴赫?为什么巴赫能使的他的作品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大师那样引人入胜?(不喜欢巴赫的作品的人请勿发话,在此只针对巴赫的爱好者)越听越觉得,巴赫。。。他是一切大师的大师。
也许1000个爱好者就有1000个巴赫,同样也应该有1000个表达,或者说表达意图和思路。演绎巴赫作品的大师也是风格各异。(不好意思的是,我弹奏的巴赫的风格。。。唉那个一言难尽,也就不再多说了)。我不知道你听过的赋格的艺术是哪个版本的,但我想作为专业演奏者,总有他的道理。
至于你把巴赫的学生的版本都否定掉,我觉的更是可笑。难道亲身跟从过巴赫求学的人,他对巴赫意图的掌握和了解,反倒不如你吗?谱面上你能看到的东西,他一定也能看到,不仅如此,他看到的还应该比你多的多。不是一般的人都具有做巴赫学生的水平的。
最后我觉得还是那句老话,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他不可能会被大多数人懂。如果你懂,你也是大师。巴赫又何尝不是如此。 做为听乐者,我们是要听他的乐曲中的喜怒哀乐,被他的内在情绪和思想所感染,这是独立于任何演奏者表达之外的一种情绪,和思想;作为演奏者,我们要仔细地不能漏掉任何的东西,体会他老人家想告诉我们的东西,也不要改得巴赫不成巴赫,特别的,我建议演奏时面前摆一副他的画像,感受一下被大师的目光注视的滋味,也沾点“大师气”,呵呵。作曲者从巴赫中学习他的严谨和无限发展,无拘无束而又十分谐和富于理性的思路。。。。对于分析者,那就不好说了,照我看来,对大师进行有意义的,建设性的评价,至少您也得是大师吧?
一不小心洪水泛滥,写了这么多。有言语冲撞之处,实在是无心而言必及,还请楼主同志海涵。也许说不定您就是一位大师,巡幸论坛莅临指导一下,那我上面说的全是废话,我收回。那今后还请楼主同志多多指点了。
发表于 2003-8-7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abada对李巴赫说:

建议你系统地学习传统和声、复调,而后再分析,自己多些赋格之后,再回头分析巴赫。

这里谈的是赋格或卡农,以巴赫赋格集大成的《平均律》、《赋格的艺术》、《音乐的奉献》为依据,而不是以其他乐曲为依据。文中提到,最能反映“时间反演不对称的,惟有巴赫的赋格”,也是这个意思。

-----------
其他的也聊两句吧:

你说“和声功能链常:从主-->下属--->属--->主”
《勃兰登写奏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等是明显的反例

其实不是反例:

属七到下属再回到属,是巴赫常用的,只是条件为:下属和弦中的下属音必须是前面的属七和弦的七音的延留或曰“七音停滞”,且下属和弦处于弱拍,所以这时下属和弦只有经过和弦的意义。

注意你引用的我的话中有“常”字。

你还说 “节奏:常弱起、抑扬格,而不是相反”
巴赫的声乐作品大部分是强拍起,有夺人心魄,震撼的效果。如《b小调弥撒》等

考察《平均律第一册》的24首赋格,对于主题,从第一拍后半拍弱起的,有9首,第一拍休止,从第二拍弱起的,有5首,从第二拍后半拍弱起的有2首,三拍子的乐曲从第三拍弱起的,有1首,从第一拍强起,但随后就是休止附,然后从第二拍弱起,有1首。

总计,主题从第一拍强起的,仅有6首。而这6首,为随后的对题的弱起,做了准备。

建议好好看看我说的6种弱起方案,是不是巴赫赋格典型节奏?

注意旋律节奏(0***)|*-

所有音符按比例整个伸长为0***|*---道理是相同的。

-------------

关于方向*常*下行的问题,建议系统学习“申克分析法”课程-----不仅国外,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在这都是必修课。

-----------

至于巴赫的学生是不是搞错了,我给几个复调教授也看了,这已有定论。

其实很简单,你只要下载我说的《音乐的奉献》的连接,自己对着我说的,看一看就知道了(我肯定你没有去下载看一看)。“逆行卡农”巴赫不会去搞,也许是从从巴赫的那位学生开始作俑,后来在20世纪大量的逆行作曲法,违背了这个准则。当然,歌曲的旋律可以不考虑悬念,歌词本身是不可逆的,所以歌词本身有悬念就可弥补。纯音乐器乐曲就不同了,要有悬念,除非是给影视配背景音乐的,否则悬念很重要。至少我们可以说巴赫是十分注重悬念的。另外,建议你看一下我的其他帖子。
发表于 2003-8-7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abada:
一看巴赫的赋格谱面,就可知巴赫比其他音乐家更多地运用延留音。

某声部运用延留音的结果,是在强拍或强位上,形成了延留音与和弦的冲突,延留音于是急待解决,形成了悬念,这是传统的解释,其实这只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延留音由于占据了强拍或强位,于是此声部延留音后面的动机或乐句,就不得不从弱拍或弱位开始,因而就会在延留音之后形成弱起的动机或乐句。

--------

我在北京CCTV作音乐,你可以和我联系13161148201。
发表于 2003-8-7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jianguo   
  
顶上来继续学习!:)
巴赫音乐风格初探
巴赫键盘音乐作品风格初探
——从《二部创意曲》看巴赫键盘音乐风格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这为生前曾以管风琴演奏大师的身份享有盛誉的虔诚的德国新教徒,在他死后200年,成为整个已知的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世界各地都有人在演奏他的作品,研究他的艺术,对所有热爱音乐的人来说,他的音乐是无可比拟的,瓦格纳的一句名言可以明确的表达他的音乐价值:“(它是)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
如今,已出版的巴赫的音乐作品已是汗牛充栋,他用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成熟的音乐形式进行创作,除了歌剧。其中,由于巴赫职务的原因——他是管风琴演奏师——他创作了大量的键盘音乐。这些键盘音乐作品大多为古钢琴和管风琴所作,比如《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序曲和赋格》、《戈德堡变奏曲》等。现在这些作品几乎都可以用钢琴演奏,而演奏这些作品成了每一个学琴人的理想,一般在演奏这些艰深的作品之前,钢琴教师都会让学生先学习一些较简易的巴赫作品,比如本文将要讨论的《二部创意曲》。学习《二部创意曲》的目的就在于:第一,为以后演奏更艰深的复调音乐作好技术上的准备,可以“了解复调音乐的特点,掌握其演奏规律”【1】(《巴赫创意曲》陈铭志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二,也就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可以为以后演奏巴赫作品作好风格上的准备。风格是每一个作曲家的灵魂,失去风格的作曲家是不会留下作品于后世的。同样,对于演奏者来说,很好的掌握所演奏作品的风格是衡量演奏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对于作品风格的正确把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是从开始学琴就要重视的问题。所以,在学琴者初涉巴赫音乐时,我们就有必要对巴赫的音乐风格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认真推敲每一个音,仔细琢磨每一个句子,以期在日后,可以较好地演奏巴赫的作品。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意曲?
创意曲(invention):“j.s巴赫为其15首两部或称‘两声部’而创作的较短键盘曲所定的名称(收在《钢琴小曲集》klavierbuchlein 中,1720)。这些作品极其对位化。多半以模仿为主要表现手法,每一首构成材料都是短小的旋律动机。巴赫还留下另15首风格相同的作品,现在以‘三部创意曲’知名于世,但当时巴赫原定的标题确是symphonies(交响曲)。此词在巴赫时代之前用于指道兰德(dowlang),雅内坎(janegnin)和内格里(negri)等人所作的短小声乐或器乐曲。在20世纪偶尔被重新使用,如在布拉黑尔和贝尔格的作品中。”【2】(《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以上一段文字是《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对“创意曲”词条解释的原文。从中我们可以大概地了解到“创意曲”这一体裁的形式的历史发展及巴赫创意曲的基本写作技法。现今提到“创意曲”是指巴赫创作的创意曲。
巴赫的15首二部创意曲象《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一样,按同主音大、小调成对排列,但与《平均律》不同的是,《二部创意曲》排除了4升和3降以上的大、小调,它有的是:c, c, d, d, 降e, e, e, f, f, g, g, a, a, 降b, b.这样做,或许是从弹奏简易的角度出发,毕竟《二部创意曲》是巴赫写给他长子威廉•弗里得曼学习弹奏的《钢琴小书》。
“由于复调音乐持续衍展的连绵不绝的特点,创意曲的结构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特之处……为了便于让大家理解而仍然沿用一些普通运用的曲式结构概念,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3】(《巴赫创意曲》陈铭志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尽管如此,需要指出的是,创意曲的“部”与“部”之间没有清晰的终止式。《二部创意曲》中,三部曲式占了大多数,有no.2、no.3、no.4、no.5、no.6、no.7、no.8、no.13;二部曲式有no.9、 no.10、 no.11。至于第一首可以分为三部曲式,但同时也可以认为是带终止式的二部曲式,第十二首也同样既可以作为三部曲式成立也可以作为二部曲式成立。
经过笔者对15首二部创意曲的分析,与其他巴赫键盘作品的比较,以及参阅其他有关此方面的专著,大致可以归纳出巴赫键盘音乐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复调性;第二,均衡性;第三,和声超前性;第四,装饰性;第五,对比性。这五点中,有大部分在赵晓生老师的著作《钢琴演奏之道》中提到过,而本文将结合《二部创意曲》对这几点特征作出详细的说明并证明。
一、复调性
“巴赫的最高成就就是复调音乐”,【4】(《巴赫创意曲》陈铭志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在巴洛克同期作曲家中,“巴赫的音乐是复调性最高的。【5】(《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主调与复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主调音乐的声部是有主次之分的,而复调音乐的声部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几个声部都保有各自的独立性。因此复调音乐是三维立体的,它有“多层面,多线条,多重性的复杂思维”。【6】(《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
《二部创意曲》中第五首是一首采用纵横可动对位手法写成的二部创意曲。所谓“纵横可动对位”就是指“构成对比结合的两个声部的旋律,不仅在纵向上(上下)不断交换位置,以造成音区、音色等因素的对比来使音乐获得充分的衍展;而且在纵向上,经常改变两声部对位结合的时间距离,从而产生些变换不定的纵横结合的音响关系。” 【7】(《巴赫创意曲》陈铭志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这首创意曲是降e大调,属于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从第1——11节。第1——第4小节,是主题第一次呈示,第5——第8小节是主题第二次呈示,第9——第11小节是一个经过句(间插段)。主题有两个动机,第一小节右手声部是主题的第一个动机的呈示,第二小节是该动机的模进,第三小节出现主题的第二个动机。第二个音型化的动机与第一个动机形成对比,但纵观全曲,第一个动机起的贯穿统一全曲的作用明显大于第二个动机,比如9——11小节的经过句就是由主题的第一个动机模进而得来。对位声部是一个同主题第二动机性格相似的音型,“对位声部是以同样的音型多次变化反复而成”。【8】(《巴赫创意曲》陈铭志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一部分的1——4节与5——8节形成了复对位,上下声部纵向位置发生了交换,这就是前文提到的“纵横可动对位”之中的“纵向可动对位”,第一部分的调性开始于降e大调,随着音乐发生纵向可动对位之后,转到了原调的属调降b大调。经过经过句的模进不断离调,最后回到原调降e大调上结束第一部分。
(谱例参见附录之一)
第二部分从第12——22小节。第二部分结构基本与第一部分相似,12——15小节是主题原形的8度复对位。这一次的复对位中主题与对位声部不但纵向关系发生变化,横向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对位声部提前两拍与主题同时出现。16——19小节主题与对位声部仅作了横向的调整,调性从前4小节的c小调逐渐转向f小调。20——22小节又是一个由主题第一动机不断模进构成的经过句,调性转向降b小调。
(谱例参见附录之二)
第三部分是从23——32小节,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推向高潮的动力其一是力度不断加强,其二是频繁使用的对位技术。23——26小节只采用了主题的第一动机,四小节之中又形成了一次复对位。,并且纵向横向都发生了变化。27——31小节将完整的主题在降e大调上再现,力度从f发展到ff,经过极具装饰性的32小节,全曲结束。
(谱例参见附录之三)
纵观全曲,对全曲起着最重要的统一的作用的是主题的第一动机。整首二部创意曲的主题与对位声部采用了“纵横可动对位”的写作方式。频繁的对主题与对位声部声部进行横向、纵向的调整,得到了变化多端的纵、横音响效果,推动音乐展开发展,具有充分的动力性。音乐风格流畅坚定,节奏感明确。象这首二重对位形式写成的创意曲,就完全体现了巴赫高潮的对位技巧。
采用类似的二重复对位手法写走的二部创意曲还有no.6 no.9 no.11等。这些乐曲充分表现了复调音乐的连绵不绝,两个声部“竞奏”的特点,赋予音乐无穷的动力。另外还有用严格“卡农”手法写成的no.2“上、下两个声部的旋律得以不断衍展,并进行追逐、交换、互补”。【9】(《巴赫创意曲》陈铭志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充分展示了巴赫高超的对位技巧,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巴赫音乐中的复调特征。
巴赫音乐风格中,复调性是首当其冲的特征,没有复调也就不成为巴赫音乐了。在演奏是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力求使每个声部有清晰独立的线条走动,使整首乐曲具有一种立体多层面的结构。
二、均衡性
巴赫复调音乐的美感主要来源于他艺术的均衡性。“他所信仰的德国北方的新教是他的艺术的基础,加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技能和技巧的精益求精”【10】,(《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人民音乐出版社)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荣耀上帝,教化他的同胞,当然也具有一部分的娱乐目的,为此他尽力工作,力求可以最好的赞美上帝和宣扬教义,有意无意中,他自然的采用了宗教对美的认识,以及宗教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当基督教选择音乐作为其宣扬教义最主要的工具时,它已经屏弃了音乐中所有饿感性因素,驱除了音乐中除对上帝的赞美和忏悔之外的所有情感表达,剩下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庄严的情感。音乐在这样的知道之下,自然表现得规整对称严谨“均衡”。任何的“不均衡”都会带来意外和期待的热情,这是宗教所不允许的。所以,对巴赫而言,均衡是他音乐艺术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特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中。
巴赫音乐的均衡性主要表现在整体结构的布局和内部层次的均衡。
首先来看看整体结构布局的均衡性。如前文所说,巴赫所有的二部创意曲都几乎可以被划分为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这两种曲式结构都是均衡的。说“几乎”是因为其中有些二部创意曲可以理解成其他曲式结构,同样成立。当然,即使是以其他曲式结构来看,二部创意曲的结构还是均衡的。
以第三首d大调二部创意曲为例。
d大调二部创意曲作为三部曲式是成立的,第1——12小节是第一部分,第13——42小节是第二部分,第43——59小节是第三部分,这样一个三部曲式是完全均衡的。同时。根据陈铭志教授编写的《巴赫创意曲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10月),其中对于这首d大调二部创意曲的曲式分析认为,这首创意曲的“结构和调性布局符合奏鸣曲式的一些基本特征,除展开部外,奏鸣曲式的各个构成部分也一应俱全,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微型奏鸣曲式’构成的一首二部创意曲。”同时,书中还附有下面这张结构简略图,可以更只管更简单的说明问题。
(结构图参见附录之四)
显然,这首二部创意曲的结构和调性布局都体现了巴赫作品中均衡的特征。看完了整体我们再来看看内部的细节。所谓“细节”,就是音乐具体到音之间的均衡,音和音之间的构成所组成的巴赫音乐的内结构,也就是“声部之间的对比、交融、穿插与结合”【11】(《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而这正是复调音乐的力量所在。“巴赫的作品中,没有任何一个音游移于声部组织之外。每一个音互相制约,互相关联,互相被一种引力吸引着,正如宇宙的星系结构一般。”【12】(《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二部创意曲仅有的两个声部互相交织,全曲的织体类似,但构成的音乐进行去丰富多彩。
(谱例参见附录之五)
谱例b是全曲的终止,在一个阻碍终止之后,是k ——d——t的完满终止。
结构的均衡和内部声部之间的均衡,形成了一种“宇宙结构的和谐与平衡,具有虔诚的宗教信念的崇高与圣洁;具有内在精神体验的运动与静谧。”【13】(《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总而言之,这种均衡感巴赫音乐神秘感和美的主要来源。
三,不协和性
谈完了巴赫音乐的均衡协和的一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不协和的一面。巴赫音乐和声语言并不都是协和的音程,还存在大量的不和谐音程。但在我们“听”巴赫音乐的过程中,却没有尖利突兀的不协和感觉。这是因为“这些不协和音响都被隐藏在协和音响内部,通常以留音、倚音、换音和经过音等等和声外音或装饰音的方式出现” 【14】(《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巴赫把一些不和谐的和声拆成分解和弦的方式,以不同的方向进行来完成,而在这种进行当中,和声的本质的不协和性在听觉中被淡化了。
赵晓生教授在一次有关音乐形态学的讲座中提到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整体听上去和谐,安静,圣洁,古诺甚至以此为和声基础加上旋律写成了《圣母颂》。可是仔细分析其和声构成,就会发现其和声一步步由和谐和声走向不和谐,将和声冲突推想极点,然后再将其解决。比如曲子进行到22——23小节,出现了连续的减七和弦,和声关系极紧张,和声极不和谐。可是听觉上依然动听悦耳。
(谱例参见附录之六)
再回头看我们一直在讨论的二部创意曲。第八首21——25小节是一段主题倒影的模进和复对位,弹奏中听来很美,可是一旦将这5小节的和声简化出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串连续的七和弦。这样的和声布置手法不要说在巴陈铭志教授编写的《巴赫创意曲集》中也有提到过。
(谱例参见附录之七)
作为和声外音存在而形成的不和谐音程在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中比比皆是。比如:
第11首的9-10小节(谱例参见附录之八)
第9首的26-27小节(谱例参见附录之九)
第7首的18小节(谱例参见附录之十)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几乎在巴赫每一首二部创意曲都可以找到几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2首二部创意曲,这首创意曲如前文所提到是用卡农的手法写成的,必然地产生了很多不和谐音程,有大量的小二度,小三度,减五度等等。
(谱例参见附录之十一)
这样频繁的不协和的音程,在巴赫哪个年代是不多见的。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没有不协和和声的巴赫音乐,那会是一手苍白、平淡如水、毫无动力性可言的音乐。正是这些不协和音和其他协和音的对比,冲突、解决才赋予了巴赫音乐内部无尽的动力,使它显得那么迷人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四、装饰性
如我们所知,在贝多芬之前,对音乐进行即兴的装饰和即兴的华彩演奏是每一个演奏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技能。在这样一个空间内激发了演奏家惊人的创造力。可是在西方音乐以后的发展中,乐谱的标记越来越详细和标准,给演奏家即兴发挥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渐渐的,对于弹琴人来说,即兴性创造演奏已经不是他们大多数具备一项才能了。可是,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这种技能又显得那么必要。因为在巴赫音乐中,装饰音占有重要的地位,量多而且种类也多,由于巴赫并不详细标明每一个装饰音的详细奏法,而且当时装饰音的记法也有些混乱,演奏这些装饰音就成了弹琴人的困饶。
印在《巴赫创意曲》(人民音乐出版社,l 兰茨霍夫编,释文译者:金经言,1997年)的序言中的巴赫亲自列在为他儿子写的《钢琴小书》中的装饰音一览表,可以作为我们演奏的参考。
(谱例参见附录之十二)
另外,还有一些符号,在《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中开列了出来,可以作为对上表的补充。
1:顺滑音。将两个音符之间的音程用音阶方式填满,也可以从主要音之前的三个或四个音开始演奏,记号为:
2:回音。记号为“∽”,从主要音下方二度开始,到主要音,再到主要音上方二度,再回到主要音符,如果反向,则记作“ ”,“ ”,“ ”
3:前缀或后缀的顿音
①: ,由主要音符的下方二度音演奏一半主要音符的时值(作为倚音),再由主要音符开始演奏由上而下的“波音”。
②: ,由主要音符的下方二度音演奏一半主要音符的时值(作为倚音),再由主要音符开始演奏长颤音。
五、对比性
巴赫的音乐充满对比性,从整体到细节对比无处不在。
如前文说说过的和谐音程和不和谐音程的对比,构成了巴赫音乐内部无穷的动力。还有音乐内部调性的对比,如第5首创意曲,调性变化为降b 大调——降e大调——c小调——f小调——降b小调——f小调——降a大调——降e大调。调性关系有属调,关系小调,下属调,关系大调等,构成丰富的调性语言,形成不同的音响色彩。
音响上的对比还有强弱的对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首二部创意曲15——18小节,强弱对比犹如一问一答,把乐曲推入另一层景致。
(谱例参见附录之十三)
材料上也有对比。连贯的主题和活跃的对位声部形成对比,是音乐在忧伤或者歌唱中不失动力、活力。
(谱例参见附录之十四)
这两处主题声部都是连贯的16分音符,对位声部都是活跃的8分音符顿音,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有同一主题中不同动机材料的对比,如第8首1——2小节。
(谱例参见附录之十五)
这个主题包括两个动机,a动机是一串8分音符,旋律向上行的顿音,b机是一串16分音符旋律向下行的连音。a动机较活跃,b动机较圆润,两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象这样各方面的对比大量存在于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中,也大量存在于巴赫的其他键盘作品中,对比使巴赫的音乐获得了充分的动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本文仅是从巴赫二部创意曲出发,对巴赫键盘音乐风格进行了一次初探,从中,我们也许可以窥见巴赫这座巍峨冰山的一角。可是巴赫音乐的更多的精髓更多的伟大不朽之处,还需要我们孜孜以求的去探询和研究。
虽然对于巴赫音乐的复兴是从1829年3月11日门德尔松在柏林指挥演出《马太受难曲》开始,但是这以前的音乐家仍然承认巴赫是以为伟大的音乐家,当然,当时真正获得赞美的更多的是管风琴家巴赫,而不是作曲家巴赫。当时有许多对于巴赫作曲的尖刻批评,比如约翰•阿道夫•沙伊贝(1708——1776)对巴赫的批评:
“这位伟人如果能有更多宜人的特性,如果不在作品中采用浮夸而杂乱的风格以至使它们失其自然本色,如果不是过于追求技巧而使作品的优美受到损害,那么他就回受到普天之下的赞赏。由于他是以自己的手指为标准来判断的,他的作品便十分难以演奏;他要求歌手和器乐表演者必须有能力以他们的嗓子和乐器来做到他在键盘上所能弹奏的的一切。但这是不可能的。每一个装饰音,每一个小小的装饰音,以及凡是人们认为属于演奏方法的东西,他完全用音符来表达;这不仅有损于作品的和声美,而且从头至尾盖没了旋律。所有的声部都必须互相配合,必须同样困难,没有一个声部被认可为主要声部。” 【15】(《西方音乐史》,[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斯里卡,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现在看来,这篇批评性的评论槁恰恰是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完美总结。他没有忽略巴赫音乐中值得我们惊叹的天才之处。时隔三百年之后,我们不妨把他作为一篇对巴赫音乐的赞美来看待。这就是巴赫,伟大的,超越时代的作曲家。
发表于 2003-8-7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谢 HENRY 老师的帮助。
向以上的老师们学习。
发表于 2003-8-7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了一遍!好有启发性啊!我太感谢作者了
发表于 2003-8-7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怎么认为,虽然我还不是很能看懂(毕竟是跨学科的专业研究著作),但是还是学到了很多好东西。
发表于 2003-8-7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赋格。。。。
巴赫的东西难到很少后人敢追呢
谈到赋格就得从对位法说起, 对位的定义是: 两条或以上的旋律同时存在, 各自独立同等重要, 但不会互相产生不协和或和声上的错误. 对位分一对一; 一对二; 一对四一对多; 以及自由对位, 各有各的规则且相当繁琐, 对位法是作曲者创作方式之一,可整曲或部份应用, 而赋格是集对位法大成所产生的曲种.

    赋格在德文是追赶之意, 一个主题单独呈示后在高或低五度重现,作曲者运用各种方式将主题发展, 如倒影 (上行变下行或上跳变下跳);增值减值 (节奏上或音程上).未等主题完毕另一声部就出现追赶,其长度不一定, 可能很小也可能很长, 之后另一声部又再重现, 一次又一次看作曲者要写几声部, 越多声部越困难, 最后可加可不加一个尾奏 (coda) 或小尾奏 (codatta)结束. 赋格根据主题数量可分为:『单主题赋格』; 『双主题赋格』或『多主题赋格』等.

    巴洛克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复音音乐, 作曲家以赋格形式作曲就如同唐宋文人以诗词格式创作一般, 巴赫赋格的艺术技巧困难几乎没人敢演奏, 只能当艺术品欣赏, 赞叹其天才. 古今中外能把赋格写得够好听的也实在不多, 十二平均律曲集号称钢琴曲目旧约圣经, 其地位可见一班.
我帮楼上的顶
找到知音了:)
发表于 2003-8-7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真是知音啊,现实中我也叫小白呢!
谢谢楼上的老师,又让我学了不少东西。
发表于 2003-8-7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什么老师。
我现在还是学生,要学的太多了
阁下也喜欢SRV吧
我是他的超级FAN S  :D
我一直就喜欢巴洛克和纯古典的东西
巴赫、威瓦尔弟、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是古典里我的最爱还有柴柯夫司机(又一个DRIVER)
发表于 2003-8-7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志同道合呢!
不过我听古典听的不够,多多指教啊!
发表于 2003-8-8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喜欢 Chopin ;0)
发表于 2003-8-8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你们谁喜欢感恩而死的东西
我非常喜欢
特经典的一迷幻乐队
发表于 2003-8-8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到没听过,有机会在论坛贴个下载吧?
发表于 2003-8-8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的东西英文的多
中文的太少了
我也是金牛的
发表于 2003-8-8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哥哥吧?我很年轻的
发表于 2003-8-8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81年护士节的
发表于 2003-8-8 0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我医生、不是护士咯 ;0)
发表于 2003-8-8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THE SINS OF BELOVED 的东西也很不错啊!
发表于 2003-8-11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11-22 17: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