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弹琴,特别是古典独奏中的"弹",很多人总是绷玄的最后一下离玄的时候还发力,造成音与音之间一耸一耸的,所弹的音阶旋律没有歌唱性,听起来怪怪的.这可能是"弹"的最大的误区.
现代演奏法讲究的发音四过程"触,绷,压,放"是个非常有道理的四过程,先触,杂音没了,绷给玄以能量,压使玄能有垂直面板的振动,促使原声吉他能有饱满的共鸣,最后的放是必定的,否则哪会有声音?
然而在最后的一放还强劲地用一下力,这可能和人们平常的生活习惯有关,像推铅球,最后一下用了吃奶的力,期望能推出个好水平.
再来看"弹"字,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而且带有用力的成份,于是就有误区了.这个误区好大.
同样,触绷压放也在一瞬间,然而用力点在绷和压上,其实也不是用多少力,一点自然的力就可.
第二个误区就是右手指往上勾挑玄,轻轻的一挑倒没什么,发强音的时候事故大了,打品声此起彼伏,真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有人说挑也能使琴玄垂直振动呵?是的,往上挑,吉他不像琵琶,品丝离琴玄不够远,挑太危险了.而往下"压",物理上有个名词叫阻尼运动,压---最低把琴玄触到品丝,然而放了之后,由于能量的消耗,琴玄再也不会碰到品丝,发出打品的声音.
温州人常说:科学的东西没得犟.不要跟科学过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