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76|回复: 26

陈志谈古典吉他的教学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2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志谈古典吉他的教学原则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按语:陈志教授是国际上公认的古典吉他教育家。他的学生已有15人次获得国际吉他大赛大奖。他曾为第五届全国吉他夏令营和首届中国吉他教学研讨会写过一个书面发言。现全文刊登于此,相信对全国吉他教学界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学娅女士邀请我到上海参加一次有关古典吉他教学的研讨会,不巧我将在8月15日作为文化部派出的中国音乐小组领队赴奥地利参加“2002维也纳国际古典吉他艺术论坛”及“第7届维也纳国际古典吉他比赛”,因此不能来参加会。
      但我想借此机会简单谈一谈我的古典吉他教学的观念:“教”和“学”双方都必须认识到:⑴完整地演奏曲目的能力是表现曲目内涵的前提,好比是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建筑能力,才能来考虑房屋装璜的风格问题。⑵踏踏实实全面学习演奏能力的同时,要逐步加深对曲目音乐表现上的了解。⑶选择学习曲目必须适合演奏者的演奏能力,不要有攀比和逞能的心理。
      最后祝愿大家“实事求是,推陈出新,博采众长,聚有所得”。
                                                                                      中央音乐学院    教  授
                                                                                      北京吉他学会    理事长
                                                                                                            陈  志
                                                                                         2002年8月8日
                                                                              ——摘自《吉他之友·联谊报》

发表于 2003-9-22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是呀,重视基础,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这些都是很简单很好理解的东西,但是就是许多人做不到,上来就按大曲子弹弹,弹了几年不见水平长进。
发表于 2003-9-22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深刻,深刻太深刻了,
发表于 2003-9-22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许多初学者都在问:怎么轮?怎么快?
建议回答他们问题之前先让他们高声朗读一下楼主贴出的那段话,哈哈~~~
发表于 2003-9-22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讲的话太有内涵拉,要仔细品味啊
发表于 2003-9-22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是我的偶像, 他说的每个字都值得我们仔细加仔细地品位.....

他说过, 弹琴左右手一定要放松.

放松区区两个字, 包含了大学问....
发表于 2003-9-22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石良言!顶啊~~~↑
发表于 2003-9-22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oeNo1在2003-9-22 17:39:00的发言:
许多初学者都在问:怎么轮?怎么快?
建议回答他们问题之前先让他们高声朗读一下楼主贴出的那段话,哈哈~~~
呵呵~好注意~在弹琴之前先高声朗读一下吧~~~就象当兵吃饭前先唱一首歌那样~~
发表于 2003-9-22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弹勾弦的, 弹前大喊两声: 我靠! 我靠!
发表于 2003-9-22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哈哈在2003-9-22 22:16:00的发言:
喜欢弹勾弦的, 弹前大喊两声: **! **!

哈哈
发表于 2003-9-23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赶快save, 慢慢消化,多谢!

发表于 2003-9-23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道理说了一箩筐,方法找了一大堆,还不如踏踏实实地练琴。
发表于 2003-9-23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二楼的
发表于 2003-9-23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道理好象谁都懂,并且也适合其他乐器及技能,一句话,陈志的大绝招还是没有讲出来。
发表于 2003-9-23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教学VCD第一张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03-9-23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古典吉他就是缺少这种教学理念,这样的话许多人都说过,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发表于 2003-9-23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们的老师说呢,跟陈老师学琴不能有自己对曲子的理解在琴里面
这样才能有进步还是说能得奖之类的
陈老师上述观点听起来十分之抽像,不是我辈能理解的,看来哈哈兄深得其琴艺之精髓啊

靠弦说起来容易,可是练起来还是很费劲的

每次说"我靠"而被老姐骂时,我就会说:我在说我靠弦哪:)
发表于 2003-10-28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志谈古典吉他教学

我的教学感受和心得
   
    多少次我都准备将这些年来我在吉他教学方面的得与失做一简要的总结,每一次却
都又搁下了,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对古典吉他各方面的认识一直不断在调整、在
深入,我的教学侧重点、教学内容和方法时时在改动,或者说是在不停地追求更有成效
的方法。因此我总想在上述几个方面相对确定之后再动笔似乎对读者更负责一些。目前
我觉得对自己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已有异一定的信心(我的优秀学生们也纷纷得到国际上
的认可),应该可以和大家简略地谈一谈。这些观点和我过去的不尽相同,实际上这是
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下面我分几个问题来讲。

一、 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当前的世界水平
   
    教和学是互相依存的两个部分,通常一提到 "教学"两个字就令人想到是老师教学生
"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是主动指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里常
常忽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作为"教"者必须首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才
能真正指导"学"者去"做什么"和"怎么做"。我于1958年在清华大学音乐室开始教授吉他

40年来最大的感受是作为教师如果不能象小学生那样如饥似渴地接受新事物,补充新知
识的话,很快就会被历史淘汰。40年前教吉他只有日本版的卡尔卡西和曼诺罗夫、小仓
俊、古贺政男等有限的几种教本,之后逐渐接触到卡鲁里、朱利亚尼、索尔、泰雷加、
维拉·罗勃斯等人的作品,直到侨务政策落实之后,我得以走出国门才了解到还有巴里
奥斯、利奥·布劳威尔、斯蒂芬·道格森、加尔西亚·阿布里尔等等出色的多得不可胜
数的近、现代教材。近几年来我国学习古典吉他的条件比起40年前有天壤之别,除了教
材、曲谱和文字资料之外,录音带、录象带、CD、LD等音像资料如果想想办法都可以得
到。可惜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作为先行者的吉他教师们如今仍然对古典吉他缺乏基本的和
足够的认识,手头的教材还只有卡尔卡西、阿部保夫、沟渊浩五郎或者自己七拼八凑的
教本;方法则仍是台湾版吉他教程上说的:平行弹法、钩弦弹法;曲目来来去去不是
《魔笛》、《回忆》、《大序曲》、《大教堂》、《大霍塔》等几首名曲,就是纯粹琵
琶味道的《彝族舞曲》。要是一个教师多年来这么原地踏步,一味背着"名家"、老前辈"
的包袱,不放下架子虚心学习以求提高的话,早晚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二、 我对古典吉他右手拨弦方法和音色认识上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教学初期。拨弦以右手第二关节来发力(实际上是钩
弦动作)。由于当时自己右手没留指甲,是用指尖的指肉来拨弦,所以音色还算厚实,
思想上也认为能发出结实的"肉"声为好。

第二阶段:70年代中至70年代末--"十年动乱"后,恢复教学。开始知道拨弦有阿波阳多
(Apoyando)靠弦和阿鲁爱勒(Al air)钩弦两种方法,但发力仍以右手第二关节为主

也了解到有以索尔为代表的指头派和以阿瓜多为代表的指甲派。那时认为这两派的音色
各有所长,指头派音色厚实,接近肉声,触弦杂音较少;指甲派音色明亮,清晰度好,
但触弦杂音较大。当时我学生中的佼佼者是电影乐团的王星亮,她本人是一个优秀的柳
琴演奏者,所以她留指甲弹吉他也和她弹柳琴那样轻脆俏丽(现在回想起来,她的音色
有些偏像柳琴了)。王星亮是我第一代专业学生中的代表人物,曾和煤矿艺术团在中央
电视台专题节目中演出过《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在那个年代已是很不简单了。

第三阶段: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移居国外,又回国开办诚志古典吉他学校。在国外
接触了专业吉他演奏者和教师,逐渐了解到靠弦奏法是以第三关节发力;右手指甲的形
状和长短、右手掌的位置、手指触弦角度和发力的方向等等都会影响到音色的不同。那
个时期我的第二、三、四代中的典型是吴焱、张路春、方仁俊,他们演奏的音色完全不
同,但都已注意音色的圆润和变化。

第四阶段: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随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往活动增多,我也频
频地调整教学,例如:由卡尔卡西到塞戈维亚都是强调i、m、a三指与琴弦必须保持垂直
角度,而我发现i、m、a与琴弦保持45度到60度左右的角度更方便左侧指甲拨弦。又如:
阿鲁爱勒(Al air)弹法翻译成钩弦是极大的错误,汉语中钩的动作是由第二关节用力
来完成的,我认为阿鲁爱勒(Al air)应译为不靠弦奏法,而阿波阳多(靠弦)奏法和
阿鲁爱勒(不靠弦)奏法都是由第三关节发力来完成动作的,音色也应当尽量接近(需
要时也可以使它们的音色有区别)。杨雪霏是这一代学生当中的代表,由于她是一个从
10岁开始跟我学吉他的孩子,有很大的可塑性,接受新的方法毫不费力。

第五阶段:90年代初至1996年。体现我教学效果最明显的是我的第六代学生王雅梦。由
于她也是从10岁开始跟我学琴,而且有相当一段时间住在我家,所以我有条件在她身上
充分试验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是颇有成效的。除了在短时间内纠正了她过去弹
琴的各种习惯性错误,高质量飞速地进步之外,在她身上还验证了我的许多新的观念,
如:不靠弦弹法完全可以做到与靠弦弹法相同的音色;由于不靠弦动作幅度小,速度很
轻松就可以提高,而且音色圆润亮丽,颗粒性强,远达性好,特别是她轮指的音色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六阶段:现在。过去我要求学生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学习靠弦,然后再逐渐学习不靠弦
,而现在凡是用功也用心的学生往往只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由靠弦到不靠弦的过渡。

三、 影响音色的四个要素

1、 拨弦的方法和指甲的形状。
2、 所用吉他的档次和品牌。
3、 使用琴弦的特性和新旧程度。
4、 脑海中储存音色品种的多寡。
发表于 2003-10-28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东最早是发表在什么地方的?
发表于 2003-10-28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左右吧。
发表于 2003-10-29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很悲哀啊。
陈老师这番话,明显时说给业余爱好者和野路子教师的。
回头我们在看看其他乐器的教学,有没有老师还在强调这些基本的理念呢?
可见,国人的吉他演奏水平和教学水平多么地。。。。。。。
发表于 2003-10-29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的这些话真是精品啊
发表于 2003-10-29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玉良言啊
发表于 2003-11-18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伙计们,你们也太谄媚了点吧!!!
发表于 2003-11-23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靠。,说了办天。还是这些。有没有新的。
发表于 2003-11-25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个月见到了陈老师,依然繁忙。但让我感触的是,每一次他都讲到自己的教学又有心得。让我想起十年前的学习时的情景。和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变。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有了反复的论证。所以,弹琴,一定要多请教,善于思考,也不要生搬硬套名家语。只有当自己体会到音乐的快乐,并带给别人,才是有意义的。
发表于 2003-11-25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又有什么心得?高老师可否将一些通俗易懂的讲给大家听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6 23:5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