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78|回复: 26

吉他记谱法的发展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4 23: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由于古希腊记谱法的失传,在很长的时间里,歌唱完全依靠记忆,於七世纪左右编撰完成的葛利果圣歌(Gregorian Chant),为了便于推广和传播,发明了一种符号谱,也称为“纽姆谱”(Neumes),在歌词上方标记简单的符号,提示歌者音调提高或降低的变化,它只能提示歌唱者回忆已经熟悉的旋律轮廓,而无法记录陌生的音乐。今日在欧洲的修道院中,仍有一些僧侣使用这种乐谱来演唱圣诗。

[ 本帖最后由 倪本初 于 2007-4-15 00:03 编辑 ]

纽姆谱1

纽姆谱1

纽姆谱2

纽姆谱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23: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继无固定音高的纽姆谱后,记谱方式出现了以“线”来表示音的相对高度。据说在“线”产生之前,为了容易辨认,中世纪的僧侣在抄写纽姆谱时总是把在同一音高上反复出现的音尽可能地在同一水平高度对齐,这样的方式逻辑地导致了“线”的运用,开始是一根线(常用红色),开端标有字母,说明这根线所指示的音高,后来又陆续加线,直至11世纪,由意大利的僧侣桂多(Guido,997~1050)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线谱,为五线谱的形成奠定基础。

五线谱演化图

五线谱演化图

桂多手

桂多手

四线谱与纽姆符号并用

四线谱与纽姆符号并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23: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自从“线谱”开始被使用,音的相对高度可以记写,但节奏的记谱尚不明确。之前的记谱方式比较适合单声部或单音音乐,而复调或多声部音乐的发展需要各声部节奏上的协调,因此促进了节奏记谱的发展。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期时的音乐家们,热烈的讨论着“有量记谱法”的体系,将节奏分为长拍、短拍、次短拍等,规定彼此之间的关系有1/21/3,音符的形状也逐渐演变成今日五线谱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形状。加上“等节奏”的观念产生,“小节线”也开始出现於谱上(早期的乐谱没有小节线),这样确保即使各声部的节奏不同,但总体的拍数是相同的,这个过程一直持续至16世纪末。

有量记谱法雏形

有量记谱法雏形

加入小节线

加入小节线

小节线不在同一位置

小节线不在同一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23: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五线谱记谱法的完善,使得复调音乐迎来一波高潮,在当时器乐尚不成熟下(乐器和演奏法都需要改良),声乐(尤其是合唱音乐)最能体现复调音乐的精致与巧妙。接着来谈谈此时吉他的前身――比维拉琴(Vihuela)和鲁特琴(Lute)采用什么样的记谱法呢。
当时的欧洲音乐在风格上可以区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弹拨乐器在民间音乐的运用中,强调的是演奏者的即兴能力,就像今天的爵士乐、搖滾樂和佛拉门歌音乐中,演奏者都以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即兴能力为目标。大约从15世纪起,弹拨乐器中的比维拉琴和鲁特琴开始走入教堂和宫廷之中,相较于民间音乐的浮杂,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就显得要理智得多(尤其是宗教音乐)。在当时,欧洲盛行的是多声部音乐,比维拉琴和鲁特琴要想融入其中,必须有一种清楚并具有规律性的记谱法(当时的五线谱还不成熟),於是诞生了一种叫Tabulature的记谱法,称为“图式记谱法”。这种谱无法直观的看出音高,它所记录的主要是演奏乐器的指法,长长的横线代表琴弦,数字代表品位(有的是把音名写在线上,附加一份标有音名的指版图),时值则用音符写在横线上,如果是伴奏谱,所伴奏的歌词一般用红字写在横线下。

Tabulature

Tabulature

翻译成现代谱

翻译成现代谱

标记音名

标记音名

标有音名的指版图

标有音名的指版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2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这种记谱法,乐器的演奏就逐渐趋向严谨,脱离伴奏的地位而成为单纯的器乐曲也成为可能。但其最大的缺点仍是不方便记录实际音高,加上各地区的记谱法自成一格,造成混乱,比如德国和法国的记谱以最下面的横线为低音弦,而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记谱则以最上面的横线为低音弦;西班牙和意大利记谱使用阿拉伯数字,法国用罗马数字,德国则是两者兼备;再有后人不断添加新符号,图式记谱法的缺点也就一再被扩大而为人诟病,因此便逐渐地被由声乐快速发展出的五线谱记谱方式所取代。

符号越来越怪

符号越来越怪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23: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式记谱法虽然有缺点,但并未完全被淘汰,今日在弹唱吉他、电吉他和Fingerstyle的乐谱中仍可见大量的Tabulature,现在被称为“六线谱”,有时在乐谱的每一行开头可见“TAB”的字样,就是Tabulature的缩写。

电吉他谱

电吉他谱

弹唱谱

弹唱谱

指弹谱

指弹谱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00: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器的演奏技巧发展加上对音乐创作概念的演变,从前被认为是不协和音或者是“噪音”的声音(相对于振动频率稳定,音高明确的“乐音”而言),如今也常用於音乐作品中,特别是打击乐的效果,还有一些用五线谱不易明确记录音高与时值的演奏效果,为此会产生一些特殊符号,需要作曲者事先注解在乐谱上,或者老师手把手的传授给学生。所以,许多现代的吉他音乐,都需要有人指点或有可观看的音像资料,才能明白作曲者要求的特殊效果,仅从乐谱上无法理解。

克兰杨斯

克兰杨斯

布罗维尔

布罗维尔

罗兰迪恩斯

罗兰迪恩斯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0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得与总结: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觉让初学的学生从六线谱入门会比较容易,但六线谱只能记录指法,所以尽管学生弹得很熟练了,对指版上的音高概念仍很模糊,更别说是声部概念了,六线谱使用的越久,就越难再从五线谱开始学习(势必得从单音开始熟悉)。有时给学生讲一些声部的概念,他会发现自己能够把音乐处理得更好,但无法再回到五线谱的入门阶段。不过在弹唱的领域,六线谱的好处倒是很明显,尤其是自弹自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唱的旋律上,弹奏时只要注意指法,如果伴奏的谱也是多声部的五线谱,那除非表演者有近似指挥般阅读总谱的能力,否则主旋律的感觉定会受到干扰,所以,现今大多数的弹唱谱仍然保有中世纪的习惯,只用图式记谱法标示伴奏的指法。
Fingerstyle的乐谱大多是采取五线谱与六线谱对照的方式,既说明每个音的音高和时值,同时提示了指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Fingerstyle大量运用调弦,制造不同于传统定弦的音响效果,如果不标示指法,很难在一曲一曲转换之间,保持固定的音高与指板位置的联系,故标示音高同时标示指法的记谱方式,是无可厚非的。虽然大多数玩Fingerstyle的朋友都是主要看六线谱来练习,但我仍认为五线谱的部分是不能省略的,如果省略了五线谱,只保留六线谱的部分,那么将会出现几个问题:
一、万一六线谱印错了怎么办? 乐谱出版校对不周是常有的事。
二、如果和别的乐器合奏,对方看的是固定音高的五线谱,在合作时该怎么交流?
三、我曾在“古典吉他的音色”一文中强调,吉他的音色丰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同一个音可以在指板上不同的位置弹出(当然不仅限于古典吉他),
http://blog.guitarschina.com/?254967/action_viewspace_itemid_362.html

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安排不同的运指法。如果像图式记谱法那样,把指法都安排好了(也可以说是限制),那么对演奏者来说,就失去了重新思考安排指法的空间与乐趣,如此岂非可惜?  

【全文完】


[ 本帖最后由 倪本初 于 2007-4-15 00:04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5 00: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顶.
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07-4-15 00: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你的博客里听到你的音乐,真不赖。
发表于 2007-4-15 0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kiss: :kiss:

[ 本帖最后由 宁波音乐学社 于 2007-4-15 08:55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5 00: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有见倪老师了`
发表于 2007-4-15 0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半,还没看完.....
像倪老师这样做实实际际的研究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相比之下有的人没做过某何的调查(更别说是研究了),只看了一点乐谱就在那里大叫
“改进型的鸭尾式记谱法将席卷全球!!!!!!”
显得就像一个小孩子说:“买当老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PS:想起倪老师在相关的帖子中回过一帖,如果是那张帖激发了倪老师的灵感也算是那张帖的楼主无意间做了件好事了。

[ 本帖最后由 微风 于 2007-4-15 00:19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4-15 00: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楼主了
发表于 2007-4-15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倪老师讲解得真细致,我以前读书时也研究过记谱法,就补充一些倪老师没提到的,权当参考。
在公元前30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古埃及的第一次音乐文化高峰期,出现过“手势谱”,当时的指挥用手势和身体动作来表明某一音程、节奏或旋律过程。不过这种所谓的“谱”只是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神话故事中有描述过。
在古埃及文字出现后,文字也开始能明显地看出歌曲的曲式结构,如杨荫浏就曾解读过《诗经》里的曲式——虽然旋律是解读不出来了。
后来中世纪就出现了Nenmes,这种形象化的记谱方式其实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大概叫做“曲折谱”,14世纪左右,古老藏族宗教里也有类似的“央移谱”。
中国有工尺谱,减字谱,日本有点子谱,西方有字姆谱,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比例谱之类的东东。其实呢,最科学的,还是现在通用的全方位记录音高、节奏、声部的五线谱,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乐器。不像tab谱,一换样乐器,就没法弹了。

[ 本帖最后由 沃尔夫岗 于 2007-4-15 00:29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5 00: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倪老师!收藏!
发表于 2007-4-15 01: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拜读中;)
发表于 2007-4-15 06: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Q
发表于 2007-4-15 09: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Q



帮老爷顶帖子!

拜读ING
发表于 2007-4-15 11: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倪老师所说的"六线谱使用的越久,就越难再从五线谱开始学习"的确是这样,其实即使一开始使用简谱也不能用太长时间,我现在是直接从五线谱开始,即使是8.9岁的小孩也是这样,事实证明他们接受的很快,再不会出现从简谱转五线谱时有的孩子甚至为此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了.
发表于 2007-4-15 23: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像楼主这样能潜心致力于音乐研究的音乐人实在太少了!
发表于 2007-4-16 16: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 :) 第一个知道这消息.顶在第三了?看完后想想;呵呵.........有意思!!再顶:lol: :lol:
发表于 2007-5-3 1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知识,第一次看到!丰富了我的见识!支持!:Q
发表于 2007-5-4 2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 :kiss: :kiss:
发表于 2007-5-5 0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Q :Q
发表于 2007-5-11 15: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

学无止境呀!谢谢老师:D
发表于 2007-6-2 1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 :kiss: :kiss: :lol: :lol: :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11-24 09: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