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14|回复: 7

中音院作曲系等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4 02: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Composition Department ) 始建于1950年4月,与学院同时诞生。建系之初由著名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江定仙教授任首届系主任,在聚集原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燕京大学音乐系理论作曲科、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理论作曲专业组以及全国乃至海外归国的著名作曲家、专家学者基础上,形成一支实力雄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作曲系是我院培养音乐创作人才和担负全院音乐技术和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单位。历届系主任有:王震亚、杜鸣心、戴宏威、牟洪、刘康华、郭文景。现任系主任唐建平,副系主任叶小刚、徐昌俊。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 人,讲师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0 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者2人 。现有本科生82人,硕士生22人,博士生9人,硕士学位班3人。各学科带头人都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如:吴祖强、杜鸣心、郭文景、叶小纲、唐建平、段平泰、于苏贤、吴式凯、刘康华、刘霖、杨儒怀、李吉提等。   1982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 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我系是国家教育部最早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其中吴祖强、苏夏是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中国首批音乐学科博士生导师之一(全国共四位)。共设5个专业博士点及硕士点(作曲、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现有博士生导师12名(离退休5名),硕士生导师13名。   作曲系下设:作曲、复调、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和视唱练耳等六个教研室。它们分别代表了本学科的六个教学和研究方向。与此相应的是大量选修课的开设。其教学内容既覆盖了十八、十九世纪传统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又涉及到二十世纪以来音乐创作的许多新技法、新观念、新理论与新体系;既包容了不同时期外国音乐作品的构成原理与外国作曲家写作的有益经验,又研究总结了中国音乐作品的构成特点与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成功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各研究方向自五十年代起,便对我国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探索与追求作品的中国风格,作了大量深入细致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并不断把这种成果结合到各门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从而形成了本学科教学体系所具有的特色。   作曲系各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材或讲授提纲。不少教材是教师们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检验,现已被列入全国优秀教材的行列。许多新技术理论课程的开设是作曲系教师在改革开放以来,深钻博览,潜心研究所获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在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它们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在原有六个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科发展格局,促使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作曲系各研究方向所设课程,适应了本科、研究生等不同教学层次的需要,结合着其它史论、民间音乐、钢琴以及各类人文学科课程,为全面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的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等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来,作曲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与音乐活动家。如著名作曲家谭盾、郭文景、叶小纲、陈其钢、陈晓勇、唐建平、陈怡、周龙、张小夫、刘索拉等。作曲系教师的许多科研成果与教材已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并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作曲系师生创作的大量优秀音乐作品,蜚声海内外。从建系至今,已有数百人次(在校或离校后)在国际与国内的各项作曲比赛中获奖,其中不乏高水平、重大的国际、国内赛事。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作曲系师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人材培养、作品创作、学术研究等综合实力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始终处于全国同类学科的前沿,具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出处:中央音乐学院 提供者: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0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上音音乐教育学系
音乐学(musicology)是采用科学方法对中外音乐艺术和各种音乐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艺术理论学科,内容主要涉及:音乐的历史发展及演变、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文化意义、音乐的审美机制和美学规律、音乐作品的解析和批评、音乐语言的构成及运作、音乐的传播与接受等方面。其分支学科在国内目前包括: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音乐分析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批评、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声学等。
发表于 2007-5-14 02: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珰珰~~~~~烟干雾燥,小心火烛~~~~~~~,睡吧,不早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02: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音乐分析的思路、方法与步骤”综述
紫罗兰


时间:2007年4月18日   16:00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805教室
主讲人:2005级作曲理论(音乐分析)专业博士生  王中余
主题:音乐分析的思路、方法与步骤——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 No.3音乐分析

     
2007418下午,我院2005级作曲理论(音乐分析)专业博士生王中余进行了题为“音乐分析的思路、方法与步骤——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 No.3音乐分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 No.3为例,通过对该作品各个要素和不同层面的分析,来阐述音乐分析的思路、方法以及步骤。王中余的讲座以连贯的问题意识、严密的分析逻辑、细致的剖析过程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赢得了在场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讲座中,王中余开门见山就清晰地展示了他对作品进行分析的思路。他认为,音乐分析是对音乐作品本体的认知,这种认知除了对音乐作品表层依据形态进行段分并确定各个段落的结构功能,更重要的是从各种不同角度,对音乐作品完成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形态到深层结构,全面而深入的文本解读。这种解读的路径在于:以各种音乐元素为切入点,考察各种音乐元素本身的结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种音乐元素结构方式之间以及各种元素与整体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由此达到对音乐作品整体布局有机凝合性的把握。



为了能够印证这种分析思路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王中余选择了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 No.3作为分析的案例,分别从整体结构、音高结构、音色结构、织体结构、节奏结构以及音区音域等各个层面上进行分析。通过对该作品总体特征,如拍号、速度、力度等要素的考察,得出该作品在整体结构上呈现出三部性结构ABA’。音高结构的分析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即音程动机分析以及音级集合分析。通过音程动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动机a联系着A、B两个段落,动机b则联系着B、A两个段落。通过音级集合分析,得出的结论为:A段与A’段在音高关系上并不是非常密切,而B段则综合了首尾两段一系列音高组合。同时,和整体结构形态相比,可以看出音高结构与整体结构形态之间呈现出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在音色结构分析中,王中余从乐器分组、“音色旋律”、音色呈式与再现、音色对比以及打击乐的贯穿与结构作用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音色的细致分析,得到的结论是:音色结构与音高结构具有不同的结构逻辑,音色结构则和整体结构保持一致,呈现出“相得益彰”的支持关系。从织体结构上看,该作品的织体形态充分体现了呈式—对比—再现的结构逻辑,具体来说,A与A’两个段落都包含一个由持续和弦支撑的四音旋律,中段以其主、复调综合的织体形态与前后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节奏结构上看,作品的B段呈示了更加紧凑的节奏单位,短时值音符更多聚集在中段。总体上看,节奏结构与整体结构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思维联系。从音域音区上看,音域音区对于该作品的整体结构形态的塑造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作品中段落与部分之间的音区音域更多在“潜移默化”地纹饰着整体结构。



通过对该曲的细致分析,王中余得到了这样的总结论:无论从何种角度窥视这首作品,它都显示出独具匠心且符合逻辑的结构设计,而各种音乐元素的结构方式之间则呈现一种多边互动的相互作用。比如说,这首作品的音高结构、音色结构以及力度结构之间便不是一种平行的、“步调一致”的关系,如果说音色元素更关注“呈示——对比——再现”的整体结构生成,那么音高元素则更关注相邻段落的有机掺合,而力度元素则一心致力于情绪状态的一致。多数音乐元素,如音色、织体、速度、节奏节拍、音区音域等等,其结构特点与整体结构形态之间是一种“亦步亦趋”、“相辅相成”的关系。

如果一首作品每一种音乐元素的结构方向都不相同,那么,在音乐表层形成的整体结构样式肯定是一种具有多解性的“模糊结构”;相反,如果多数音乐元素有着大致相同的结构特点,而只有少数音乐元素表现出“模糊”甚至相反的结构方向,整体结构面貌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 No.3各种音乐元素结构方式与整体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无疑隶属后一种类型。



王中余的讲座通过对一部作品透彻而细致的分析,展示了他所坚持的音乐分析的思路、方法和步骤。这种音乐分析的方法细致而全面,即深入透彻地对构成音乐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每一种音乐元素的结构和基本特征,再将所有音乐元素的结构与特征综合起来,据以判断作品的总体特征和整体结构。这种音乐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实际上也在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解音乐还是剖析音乐,都应当充分关注构成音乐的每一个细部特征,细节往往可以决定作品的整体特征和风格内涵。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7-5-14 02:2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02: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帖转自上音网.
谢谢山东朋友的关怀.:D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7-5-14 02:4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7: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作曲视唱练耳要达到怎么样的客观水准?
在网上很难找,请给予帮助.:D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02: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紫罗兰的文章值得一看.
首先声名,12356只是不懂装懂似懂非懂地去看.:L
发表于 2007-5-16 18: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 :kiss: :kis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3 15:5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