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05|回复: 9

音乐剧mamami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4 12: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音乐剧《mamamia》
演出时间:2007-8-7 19:30至2007-8-19 19:30
演出地点:保利剧院
票        价:880元 1280元 1680元 2008元 680元 1573元 719元 520元 360元
发表于 2007-7-24 16: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网上的一些资料:

吉他中国抖音
席卷全球的音乐剧《妈妈咪呀!》 讲述了一出关于亲情、友情的喜剧
时间:2007年8月7日-2007年8月19日
场馆:北京保利剧院
票价:
首场演出8月7日19:30                ¥480/880/1280/1680/2008
其他晚场8月8-12、14-18日19:30      ¥280/380/680/880/1280
周末下午场8月11、12、18、19日14:00 ¥180/280/380/680/880
七夕闭幕演出特别企划8月19日19:30
¥360想念你、¥520我爱你、¥719情依旧
¥1314一生一世、¥1573一往情深

      全世界目前拥有最多演出的音乐剧,正是MAMMA MIA!。
★ 总共有11个国际制作演出(九个长驻演出及两个巡回演出),一周有超过八百万的票房。
★ 全世界三千万人次看过MAMMA MIA!。
★ 全世界每晚有超过一万八千人在观赏MAMMA MIA!的表演。
★ MAMMA MIA!已创造二十亿票房佳绩。
★ MAMMA MIA!以比其它音乐剧更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大城市第一时间首演,自七年前伦敦首演后,已在一百三十个以上大城市上演。

            以下为ABBA在本音乐剧的经点代表歌曲:
★DANCING QUEEN 舞后
★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全盘赢家
★ SOS 爱的呼救
★ KNOWING ME, KNOWING YOU 相互了解
★TAKE A CHANCE ON ME 给我个机会爱你
★ I DO, I DO, I DO, I DO, I DO 我愿意 我愿意 我愿意 ……
★ THE NAME OF THE GAME 以游戏之名
★ MONEY, MONEY, MONEY 金钱至上
★ SUPER TROUPER 超级巨星
★ GIMME! GIMME! GIMME! 给我 给我 给我
★ MAMMA MIA 妈妈咪呀


《妈妈咪呀!》的历史

记者马克·申顿(Mark Shenton)从《妈妈咪呀!》热演多年的现象中注意到,从1999年世界首演至今,如果计算一部音乐剧同时在世界上演出的版本数量,没有一部超过《妈妈咪呀!》。

1999年3月23日,音乐剧《妈妈咪呀!》在伦敦首演,迎来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演出,那一天晚上的欢呼,出现在了接下来的每一天和每一个制作之中。但在伦敦早春的那个夜晚,演出成功与否却是完全无法预料的。“我们全然不知观众会不会接受这部戏”,这话是朱迪·克蕾默(Judy Craymer)当时的心理写照。这位创作者早在十年前就想出一个全新的音乐剧创作思路,用ABBA的歌曲,套用一个全新的原创模式来做一部音乐剧。后来她快乐的回忆到,“那晚观众们疯了。他们甚至离开他们的椅子,在过道上歌唱和舞蹈。而且,首演之后的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

如今,这些制作仍在世界各地上演,成为了全球性的娱乐现象。而剧目本身却是基于一个极其朴素的创作方式,这一方式令创作者找到了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以新颖、简洁、富有活力为标准,选取一些人们熟知的ABBA的歌曲,进行个性化的编配。这些歌曲除了保留有完整的流行风格之外,同时还具备成为音乐剧歌曲的重要元素:推动剧情发展,表达故事的思想内涵。

虽然在这个制作中,除了歌曲之外什么都没有,但克蕾默的才能在于很早就发现了歌曲中潜伏的戏剧性,而她必须寻找到一种有说服力的故事,让这些潜在的戏剧性能够顺利的表现起来。克蕾默说,“从一开始我就明白《妈妈咪呀!》不能只是ABBA歌曲的集锦或向ABBA致意的剧目”。“这个故事必须像ABBA音乐一样有感染力,并令人感到快乐”。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克蕾默花费了十年时间寻找这个故事并将它搬上舞台。作为这个剧目的制作人,克蕾默曾在1981年伦敦原版的《猫》中担任舞台经理,那时她只是另一个西区音乐剧大制作中的小角色。后来她加入蒂姆·莱斯(Tim Rice)的制作公司,在那儿,她作为执行制作人,与本尼·安德森(Benny Andersson)和比约·乌尔法厄斯(Bjorn Ulvaeus)合作制作了第一部ABBA解散后创作的剧目――《象棋》,从那时起,她开始了与本尼和比约的第一次合作。

对比约来说,《象棋》在百老汇的失败,给她上了重要一课。“在制作完《象棋》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正如百老汇所流传的,音乐剧要成功,第一是故事,第二是故事,第三还是故事。歌词要起到让情节向前推进的作用,而大多数的流行歌曲都是静态的,毫无戏剧性可言。”剧作家凯瑟琳·约翰逊(Catherine Johnson)受委任为《妈妈咪呀!》写作剧本,她很幸运地在歌曲中找到了许多戏剧性的内容,确切的说,她找出了故事的情节线索。在不断完善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他们发现ABBA早期的歌曲更加纯真、简单和富有青春气息,而后期的歌曲逐渐变得更为成熟和有思考气质。而且毫无疑问,这些歌曲都是女性来演唱的。所以故事被建议设计成为一个关于两代女人之间的故事,也就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女儿。比约坚持歌词不能随意的改动,他处理他自己歌曲时也做了同样的要求,“故事比歌曲更加重要”,而对于约翰逊的挑战在于,“无论故事如何发展,我总要回到歌曲中寻找灵感”。她想要避免音乐剧中常犯的错误:“我们可不想在剧中出现观众唱起歌来的情景,这太尴尬和无趣了。我首先是一个剧作家,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塑造一个个可信的角色和故事情节,而我一定会努力将故事和歌曲结合在一起。”

然后落在克蕾默身上的任务是像所有音乐剧中的制作一样,寻找一个总指挥―――导演。尽管当时菲丽达·洛埃德(Phyllida Lloyd)还从没导演过音乐剧,克蕾默却本能的感觉她就是合适人选,带着话剧和歌剧的背景,洛埃德接受了这个挑战,她知道,只要施展她自己的长项―――帮助演员去塑造角色和讲述故事情节,就不会有问题。这个剧目如果好好下功夫,可能会非同凡响。

与其说《妈妈咪呀!》是规划的结果,不如说更多是偶然。克蕾默说,“我很高兴三个女人之间的初次合作就获得成功,而且男人们也不讨厌这部戏。”事实上,舞台上亲密无间的三个好朋友,也反映了创作这部戏的女人们。克蕾默认真的谈到,“我们把自己也当作舞台上的三个女人,因为凯瑟琳就是那种生活上有些混乱的女人,我是一个自我控制力很强的人,而洛埃德是最实干的一位。”

而让这个剧目获得成功的秘密,不仅在于创作者本人在舞台上看到了自己,观众也是如此。菲丽达·洛埃德表示,“在卡瑟琳·约翰森精妙构思的故事中,观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体验,她们在舞台上看到了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歌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剧目的主题,是一个关于失去父亲、寻找身份、表现代沟的故事,具有全球性的共鸣。如约翰逊所说,“这里有母亲和女儿的关系,老套的浪漫故事,失去某人后再将他找回的情节。它的内容与每个人都有联系。”这是一个在真实的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美妙的流行音乐成为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诞生的这一代人的注解,使得这部剧目可以跨越所有年龄和地域。在剧目富有特点的标识画中,传达了一个核心意图:在婚礼这永恒的一天中,充满了欢乐甚至得意洋洋的情绪,这正是剧中所表达的。如同剧目本身一样,《妈妈咪呀!》的宣传画已成为全世界所熟知的标牌。

这部剧目还把流行音乐同音乐戏剧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两者以前是相互分离的。事实上,30年代和40年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从音乐剧中发展来的,它们或从百老汇来,或从好莱坞的综艺节目中来。但当流行音乐在50年代和60年代获得独立的发展之后,音乐剧则逐渐与流行音乐脱离开来,以各种方式独立发展起来。《妈妈咪呀!》的制作方式可算不落俗套,但也不算绝无仅有,这部音乐剧重新将流行音乐风格引入音乐剧,让观众在音乐剧中听到了熟悉和喜爱的流行歌曲。

克蕾默将剧目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剧目制作中各个领域的合作者,“正是他们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让这部剧得以诞生。制作中的每个部分都充满了不可思议和相互协作的活力”。这包括许多重要的而富有技术含量的贡献,比如道具设计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和灯光设计霍华德·哈里森(Howard Harrison),音响设计(安德鲁·布鲁斯Andrew Bruce)和鲍比·艾特肯(Bobby Aitken),以及编舞安东尼·范·拉斯特(Anthony van Laast)。对克蕾默来说,“每个人对自己所做的音乐、故事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信心。制作过程中也始终保持着幽默气氛,这可以激发出无尽的能量”。

虽然能量应由肾上腺所提供,但像《妈妈咪呀!》这样的剧目,却能令你充满这样的能量。它具有一种特质,将能量从舞台上传到观众中,然后又回传到舞台上,产生一种能量和快乐的循环,令人不断的兴奋和愉悦。

正如导演菲丽达·洛埃德(Phyllida Lloyd)所说的,《妈妈咪呀!》是一个比约(Bjorn)和本尼(Benny)从未想过会写的剧目。他们的音乐创造了流行音乐的历史,而我们的剧目则创造了音乐戏剧的历史。

马克·申顿(Mark Shenton)是英国星期天快报和BBC伦敦广播和在线上的评论员。同时他还是WHATSONSTAGE.COM网站的特邀编辑,以及BACKSTAGE.COM和THEATERMANIA.COM网站的特派记者。
发表于 2007-7-24 17: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13 ^13 ^13
发表于 2007-7-24 22: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2008元?

丫真敢开牙,ROGER WATER也没这价儿啊。花这钱还不如啐一炮儿呢。

估计就是一庸俗歌舞。当年ABBA的切口都臭大街了,垫桌子都没人要,呵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1: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也别这么说。不过ABBA的确是有点臭,特别是在北美。呵呵
发表于 2007-7-25 17: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哈哈 于 2007-7-25 11:52 发表
呵,也别这么说。不过ABBA的确是有点臭,特别是在北美。呵呵


ABBA好像就那么一两首歌比较爽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8: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07-7-27 23: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8月10日(周五)晚7:00

河南著名吉他演奏家Marlon Titre与女高音歌唱家宋艳莹音乐会

北大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17: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懒的去了.

弹唱,呵呵
发表于 2007-7-28 22: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不过没钱去~~
钞票预留给avril的live^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3 04:05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