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77|回复: 66

我的Guina拿回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8 17: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以下照片的摄影采用的是最普通的家用数码相机。

佳能 s50




Guina拿回来了,第一感觉是做工并不是特别精细。不过可以看出,用料还是相对可以的。

IMG_9274.JPG

拿开后盖看到颤音系统用了5根弹簧;裸露的木纹能看出应该是桤木。因为是白漆,不知道是几拼的琴体,但从这个位置没看到接缝,估计不会有太多拼接。看来用料还是下了不少成本。

IMG_9278.JPG

IMG_9279.JPG

IMG_9281.JPG

IMG_9282.JPG

品记采用的是类五彩蝶贝。21品的strato虽然是我喜欢的经典,但是看到实物感觉其实有余量作成22品。而且22品适用面会更广些,作为中低端的普及系列更容易为初学者接受。

IMG_9284.JPG

琴头的设计可能会有人不喜欢,而我的想法是要打破传统的局限,毕竟我们是在做一款自己的吉他。

IMG_9288.JPG

vintage的琴颈相对较粗,其实我觉得如果针对大多数人的话,还是做的薄点比较好……

IMG_9290.JPG

IMG_9291.JPG

IMG_9292.JPG

IMG_9293.JPG

IMG_9294.JPG

IMG_9295.JPG

IMG_9299.JPG

总评:

整体还说的过去,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主要是既想做到完美,采用了很多类似21品、粗琴颈的复古设计;而市场定位又在中低端,所以产生了一些矛盾。不过它的用料还是很足的,所以我觉得如果采用更好的拾音器和更好的配件完全可以做中端的市场。

所以如果是有一定基础而又想追求复古和音色并支持国货的囊中羞涩的同学,还是可以考虑这款吉他的。毕竟这款吉他在商城里的价格仅为人民币900元。
发表于 2007-8-18 17: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Q :Q 不错
发表于 2007-8-18 17: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5  怎么五跟弹簧啊```
发表于 2007-8-18 17: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18 多少钱。。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8-18 17: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头很个性阿^13
希望后面几批也能保持水平阿
发表于 2007-8-18 17: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听音色阿。。。^8 ^8
发表于 2007-8-18 17: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adobe认证师的照片就是狠!顶起来!精华!
 楼主| 发表于 2007-8-18 17: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C效果器客服 于 2007-8-18 17:55 发表
adobe认证师的照片就是狠!顶起来!精华!

认错人了,小绿才是adobe认证师
发表于 2007-8-18 17: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我怎么觉得你比他强。哈哈哈
发表于 2007-8-18 18: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发表于 2007-8-18 18: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个全身的就好了
发表于 2007-8-18 18: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音色怎么样? 什么味?
发表于 2007-8-18 18: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烧烤味儿^9
发表于 2007-8-18 18: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饭前一顶:)
发表于 2007-8-18 18: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就是还不够美型^13
发表于 2007-8-18 18: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改进版本应该会很快出现的。我感觉需要改变的就是多加一品。变成22就ok了。其他的没什么可改的。外型上看现在的状态是肯定是定型了。主要就是做工和品格数量了。变成22就什么都ok了。不和别的比,就能和老款大头的squier的质量能拼一下的话,那就算是成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18 18: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C效果器客服 于 2007-8-18 17:58 发表
哦。。。我怎么觉得你比他强。哈哈哈

没有的事。照片除了加水印没做过任何后期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07-8-18 18: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核实琴体是椴木。
发表于 2007-8-18 19: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basswood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8-18 1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Tremolo的block真小阿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8-18 19: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挺关心这琴的,但是我能发表一下看法么?没准那位大侠看不惯,哪就封号吧!
1.这琴21品,和国产SQ一样。但是SQ的名气要大得多。
2.琴身标准得F-ST,和SQ一样。
3.配件,国产琴的配件也就那么回事了.
4.拾音器,因该不会很出众。
5.木头,椴木就椴木吧!IBANEZ不也是椴木吗!
6.做工,亲眼看一下才好,手感,亲自试一下才好。
我觉得要想做得有自己得特色,和品牌形象,不光要注意琴头的设计。国产自主品牌,那个琴头做的好看啊!唉.....
从上面的图看,这琴已经败在SQ国产之下!如果想和SQ拼,必须做成22品,这样才不会耽误很多金属爱好者!
要是现在这样,我想还是有很多人去选择SQ的。
说得不对请谅解!看病的就请便吧!
发表于 2007-8-18 20: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re:kill_me 的帖子

^11 ……誰會用這琴去玩金屬啊……
发表于 2007-8-18 20: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发表于 2007-8-18 2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不给我一把呢   惦记!
发表于 2007-8-18 2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样子不错   有机会一定要试试
发表于 2007-8-18 22: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陛下
微臣以为
金不金属无所谓
如今22品的呼声很高
GC再怎么个性也得顺应民意啊
臣之愚见
还请GC三思~~!
发表于 2007-8-18 2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13 ^13
发表于 2007-8-18 22: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螺丝钉连接那还是那么大,是要经典好还是人性化好……只有21品还把连接处设计成那样
明明有技术让弹起来可以更轻松,为什么不去做……
不要对我说身为什么fender不做,我保证当年没几个人会注意这个,现在也是自己的象征不能改了
传统的琴身前卫的琴头,反差大了点
发表于 2007-8-18 22: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型并不夸张
琴头没问题
Framus、Schecter的琴头都被很多人指责过
这琴头再怎么另类也比Fire那个什么设计师设计的造型好看
我靠~
Fire那个什么狼牙还叫琴的造型吗 ?
就跟小孩子的玩具似的
发表于 2007-8-18 22: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没用过.我没钱买......我什么都不说
发表于 2007-8-18 22: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视听!王道!^13
发表于 2007-8-18 23: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31楼正解~要求视听~:lol: :lol: :lol:
发表于 2007-8-18 2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8-18 23: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crazypotter 的帖子

呵呵,我只用我自己的想法,当初就是因为喜欢金属才弹琴的,21品的琴太害人了!!!

[ 本帖最后由 re:kill_me 于 2007-8-18 23:56 编辑 ]
发表于 2007-8-19 0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做成MUSICMAN那样的单摇24品那样不错
适应风格更广 而且新手一般都不大回摇
粗琴径我认为非常好 握住的时候感觉非常亲切 ^9
发表于 2007-8-19 00: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是否会考虑做个LP形的呢??
发表于 2007-8-19 00: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留个方式在那里买的吗?
发表于 2007-8-19 0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上10的弦啊?
发表于 2007-8-19 0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头和琴身反差太大这个我同意
就像KRAMER出了个ST形的琴身好变纽
这种琴头估计配IBZ那种可能~~~可能会好点
毕竟芬达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但想必竟版设计这样的琴头也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应该是想做自己的东西,打破常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往LP型或其他琴型上想想可能会更激发思维
发表于 2007-8-19 06: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头的形象有个性就成,丑不丑的没法说,不一定大多数人觉得好看的就好, TA的琴头我一直都觉得巨丑,Valleyarts的更是恶的离谱,基本就是挨了一板儿砖的fender,但他们的形象一样成为了经典,做工和声音才是本质,22品的开发或许会更有利于打开市场,但楼主说得对,保持Vintage的宗旨,通过用料,配件和工艺的改善,面向中端市场,21品的设计决不必放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2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