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没有来GC了,上来就看到有关于拾音器的工作原理与发声方式,死点的问题,所以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于琴体发声的看发.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来探讨.
首先我想先说一下实心的电吉他与电贝司的发声要经历的过程.
1.手弹或者拨片弹奏,使得琴弦振动.
2.琴弦不是一致震动,而是以横波的形式在琴品与琴桥之间往复来回传递震动.
3.每次震动到琴品或琴桥,声音就被传递一部分到了琴颈与琴体,也就是说,琴体的木材在吸收震动.
4.在传递的过程中因为电磁感应的影响,琴弦一直受到电磁力的阻力.
5.因为3.4.两个过程的不断反复,使得琴弦震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不发声了.
6.在震动的琴弦不断切割磁钢的磁力线,因为方向是来回变化的,也就使得缠绕在电磁铁周围的线圈形成了忽正忽反的电压,也就是说,拾音器的出口所谓的火线不是电压总是高的,地线也不是总是低的,而是象正弦波一样的电压,一会火线是正的,地线是负的;一会地线是正的,火线是负的,这个变化的频率就是弦震动的频率.
7.所以不论是不是接线到音箱,只要在弹奏电琴,那么拾音器里始终是有电流的,是交流电,这个交流电的频率是琴弦震动的频率.(这里不考虑电感线圈的感抗,如果考虑感抗,只是延迟了频响的时间,而我们是听不出来的)
下面就可以展开讨论各位朋友提出的问题了.
问题一> 死点的问题
因为每把琴的木材的密度一定,总体积固定,所以在过程3中吸收的声波是一定频率或者一定频率的倍数,所以为什么好木材能够让声音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正是因为吸收的频率不同,而琴弦残留下了美妙的基音与泛音,而一部分粗糙的声音被吸收了.
但同时,不可避免的,木头吸收的声音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会有最大吸收,也就是木头的密度决定的,共鸣现象产生了,声波大部分都从琴弦传递到了琴体上,琴弦震动迅速衰减,所以有些音符特别无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或者从本质改造这把琴,用FAT FINGER 可以加大琴的密度以及质量分布,而采用琴桥下的导电海绵垫会减少弦传递到琴体的震动程度.但是同样的,别的声音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本该被吸收的部分也没有充分吸收.产生的声音应该是更浑厚,更模糊的.
问题二>琴体的拾音器改变到底对琴声有多大的影响
这个问题牵涉到很多过程,如果琴导致琴弦发出的声音很不好听,那么用还原性再好的拾音器也只能得到差的声音,相反可能用垃圾拾音器,却掩盖了缺点,这是一个无法估计的结果.
如果这把琴是能够发出非常美妙的声音的,那么用好的拾音器,将更大的还原声音的本质特点,如果拾音器A已经能够90%的还原了声音的特点,掩盖了缺点,那么买拾音器B(能100%还原琴声的)未必就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也仅仅是还原琴的声音而已,可能带出了一部分未被探索出的缺点也不一定哦.
这时如果装了差的拾音器,可想而知,效果也是不可预计的,因为差分很多种,可能刚好有一个能掩盖缺点,发扬优点的也不一定啊.
问题三> 不接音箱,弹琴会不会烧琴
答案是,越是不接音箱弹琴,越容易烧琴.
因为前面的原理,琴弦震动带来拾音器两个端点电压不断正负交替变化,所以产生了电流,而这个电流又无法导出,所以很有可能会烧掉拾音器,而能导出我想更好些,能损耗流动的电流.其实电流是很小的,除非发生天灾,一般来说没见过弹琴把拾音器烧了的事情.
问题四> 那么带共振腔的电琴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简单,分两步:一部分声音是琴体吸收部分声音后琴弦通过电磁拾音器输出,另一部分是共振腔将琴弦的声音在固定空间里震动放大,然后决不会通过电磁拾音器输出,而是通过MIC的原理,是用FISHMAN拾音器输出的,相当于电箱.所以总的声音是由这两部分拼合而成的.IBANEZ的EDB的BASS就有这两个部分.
问题五> 外形是不是很重要
当然是,因为琴体的震动也不是共同震动的,虽然是固体,声音传播的速度最快,可是还是有极限的,所以声音还是从琴体震到琴头,琴头震到琴体,来回反复.如果震的不和谐,那么琴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新奇的状况,比如琴体的某个部位震动特别厉害,导致开裂.能量的积累有的时候是很可怕的,当然,琴所以贴着身体,能将震动传递到身体上,以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如果还有问题,大家可以跟贴探讨.
[ 本帖最后由 紫色豆丁 于 2007-9-17 14:3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