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36|回复: 3

高艺12月中旬上海宝庆路老别墅音乐沙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4 18: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在12月15日晚7点半的这次上海宝庆路3号的老别墅演奏会是没对外宣传的和开放的,是感谢所有的朋友们支持和会员形式的演奏会。
演奏会在上海淮海路和宝庆路之间的一个老别墅里。
独具一格的古典吉他演奏会和外面喧嚣的都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曲目如下:
(1)委内瑞拉华尔兹6首(Lauro)
(2)巴西舞曲(Jorge Morel)
     e小调舞曲(Jorge Morel)
     传教士(Arr. Jorge Morel)
(3)彝族舞曲(Arr. 殷彪)
(4)威尼斯狂欢节主题变奏曲(Tarrega)
(5)回忆 from《猫》(Webber)
     化妆舞会(The Carpenters)
     I Believe from《我的野蛮女友》
(6)布宜诺斯艾利斯四季组曲《夏》(Piazzolla)
     冒牌探戈(Dyens)
     玉米棒子(Arr. Dyens)
(7)乡愁第3号(Dyens)
(8)黑色十日谈(Brouwer)
一、《美妙的委内瑞拉华尔兹 6首》选自委内瑞拉著名音乐家安东尼奥·劳罗(Antonio Lauro1917-1986)的作品。他曾被委内瑞拉授予了最高荣誉---国家音乐大奖。以表彰其对民族音乐的贡献。其音乐包含浓郁的委内瑞拉风情。似一缕海风下的轻歌曼舞。热情奔放而又不失娇柔妩媚。

二、《风情之舞3首》选自阿根廷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莫瑞尔(Jorge Morel 1931-)的作品。现居住在纽约的莫瑞尔,灿烂的技艺和独特的糅合各种风格的曲风创作,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本场音乐会选用的是其广泛流传的三首不同风格的小品。每首都以其鲜明的个性著称。

三、《彝族舞曲》是由王惠然1965年创作的琵琵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由我国吉他演奏家殷飙成功改编的吉他独奏曲,既体现了吉他的表现特色,又不失独特的原曲风貌,形成了完美的融合。

四、《威尼斯狂欢节》为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arrega,1852--1909)以威尼斯的古老民歌为主题编曲的一首主题与变奏曲。本曲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吉他的技巧表现并融合了诸多音乐元素。因其技巧难度和对音乐性细腻表现的完美要求,使之成为众多吉他演奏家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五、《三首通俗小品》1981年5月11日,音乐剧《猫》在伦敦首演,从此凭借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剧。《回忆》(Memory) 作为该剧主题曲家喻户晓并广为传唱。而吉他的改编曲,使其浪漫倾诉之中又透漏出丝丝清凉,从而展现出一幅美仑美奂的画面,回味无穷。

《化妆舞会》(This Masquerade)是著名的The Carpenters(卡朋特)乐队演唱曲。表面轻松惬意的爵士风格旋律隐下藏着内心的波涛暗涌,隐约流露出无奈伤感的情绪。仿佛被带到那个舞会,寻找隐藏在面具后那双深情的眼睛。

《我相信》(I Believe)取材于韩国电视剧〈我的野蛮女友〉主题曲。由韩国金兄泽、梁在先改编的吉他版本犹如一缕清风,把流行元素毫无遮拦的注入了古典吉他音乐空间。从而愈发亲近了时代的脉搏。

六、《迷雾中的探戈》本节摘选了三首各具特色的探戈风格曲。“探戈”是世人皆知的舞蹈形式,它作为阿根廷的国粹享誉世界。探戈的纵情是沉静内含的而不是热烈宣泄的。这是因为在探戈中人们浸润了一种哲学般的忧伤,这种忧伤中有身在异乡的游子情怀,有命运坎坷的艰辛,也有对人生的痛苦思考。有人说,探戈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人生的方式。

皮阿佐拉(Astor Piazzolla 1921~1992)作为阿根廷的国宝级音乐家,把探戈音乐带到了全世界。本曲虽然仅仅选取了一首小品,但好似透视迷雾的幻影,却也窥探了个中风景。

《Tango En Skaǐ》(探戈的风格)本曲的曲名翻译为〈皮革的探戈〉实际表露了具有探戈乐曲风格之意。本曲由法国著名吉他作曲家、演奏家罗兰·迪安斯(Roland Dyens)作曲。似一幅风情画向听众展现了古老的昏暗酒吧里,伴随着班东尼琴(Bandoreon)的激昂顿挫时隐时现的舞蹈场面。在冷峻的面孔下,时而情绪激昂时而热血交融。

《El Choclo》(玉米棒子)这是一首早期的阿根廷探戈曲,其节奏形态不同于当今的舞曲风格,在罗兰·迪安斯的改编下,以其轻佻欢快的节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七、《乡愁曲第三号》(Trois Saudades)是罗兰·迪安斯的一首著名的现代风格吉他独奏曲,此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仪式》(Rituel)以其自由的节奏形态把人引入似梦幻般的一个不可预测的想象空间。

第二乐章《舞蹈》(Danse)是巴西Bahia州一个叫做"baiao"的一种富有非洲特色的舞曲,以其鲜明的切分节奏,引入了摇摆的律动。

第三乐章《终乐章》(fête et Final)使舞蹈进入了跌宕起伏的狂热展现。似燃烧的激情经受着烈焰的洗礼。终了,如云雾离散,在平静与期待的幻像空间里留下渴望的思绪~~~~
感谢所有朋友的支持!!!在明年1月30号星期三室内乐-旋舞风情——高艺古典吉他独奏音乐会即将在上海音乐厅-多功能厅(静安区奉贤路272号)
01 场地1[1].JPG
02 场地2[1].JPG
03 高艺老师的宝座[1].JPG
04 调弦[1].JPG
06 专注地演奏[1].JPG
发表于 2007-12-24 23: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矿泉水 不雅
着装不别墅~~

希望1月30号圆满^9
发表于 2007-12-26 11: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15日宝庆路3号别墅沙龙聚会--感谢支持我的朋友!

GC视频号
12月15日宝庆路3号别墅沙龙聚会,是上海滩第一次在老别墅开吉他音乐会,我觉得这是一次新的尝试。把吉他音乐和人文地标相结合。在社会大众中建立了吉他演奏的独特形象。这是一个在上海具有极高知名度的地方,能够成功举办也得到了房主人-画家徐元章的鼎立支持。而由于这栋房产的产业纠纷使它更具有存在的不定型,更加凸显了本次演出的纪念意义。
谢谢大家!

新闻背景:

宝庆路3号:见证海上传奇故事的花园老洋房

每一幢花园洋房背后,都有一个海上传奇的故事它是一座成功人士的纪念碑,见证着近代上海的变迁。


据统计,现今上海负有盛誉的花园洋房约有十幢——即门口挂有“十大名宅”铜牌的,如丁香花园等,这十大名宅产权都已归国家。此外,另有约3000多幢可纳入豪宅之列的独立花园洋房,其中可上市交易,产权仍属于私人的,大约100套还不到。


宝庆路3号,就属其中之一,最近市估1.3亿元。


背景


宝庆路3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原来是德国人的宅子,后来被“颜料大王”周宗良购买作为主要居所。周宗良是宁波人。他的第一桶金,不是来自他的精明,恰恰是来自他的诚实。


一战时,德商谦信商行大班扎罗门,将自己一笔巨款和多处不动产,以周宗良名义寄存。当时并没有办任何法律手续。如果周宗良赖账吃了他这笔财产,那德国洋大班也奈何他不得。但战后,周宗良即如数一个铜板不少将巨款还给这家谦信商行,他以诚实赢得了德国人的信任,不久就成为德国法本集团(二战时是希特勒的主要支持伙伴)在中国的总买办(相当于总代理)。


1929年,周宗良的资产已十分可观,光外汇储蓄就有330万美元。到了40年代,更达400万美元。


周宗良生活方式很中式,常年长袍马褂,而她的女儿周韵琴就完全的西化,周宗良将女儿嫁给了家庭教师徐兴业,这位家庭教师后来获得1991年茅盾文学奖。


全国解放之前,周宗良去了香港,留下这栋房子给了他的女儿周韵琴,后来周韵琴也出国,徐兴业就带着他们的儿子徐元章住在这里,这一住就是54年,期间曾经被上海市华侨学会征用过一段时间,后来归还。


现在的宝庆路3号主要是徐元章,也就是周宗良的外孙居住,作为画家的徐元章经常在这里举办各种派对,结交社会名流。记者也有幸得以参观此宅,揭开其神秘面纱。


近观


4栋洋楼功能明晰


现在的住宅讲究功能明晰,空间分割得当,私密性好,所以一些住宅中餐厅和西餐厅分离,起居室和客厅分离,活动室和客厅分离,更有甚者,能够将主人楼和客人楼单独开来,比如世茂


佘山庄园即将建成的一套2.5亿元的豪宅,就将一套住宅分成了3栋楼,主人楼、客人楼、管家楼,令人惊叹。


其实这种将主、客、佣分开的做法在上海不是世茂佘山庄园首创,宝庆路3号就有5栋楼,分别为客厅楼、主人楼、客人楼、佣人楼以及厨房,其中除了厨房,其余均为洋房,可见当时理念之先进,做派之奢华。


黄金地段5000平米豪宅


上海最经典的马路,总是混合着道旁的别墅和粗壮的“法国梧桐树”。宝庆路3号就在经典马路之一——淮海路宝庆路上,占地5000平米左右,其中单花园就有近4000平米,进了宅子深处,满眼都是近百年树龄的香樟、白玉兰,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几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的园子里,都是修葺整齐的翠绿小草,上面覆着一些飘摇落下的枯树叶,用“闹中取静”形容最合适不过。且不说宝庆路3号所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单就它的占地面积就非现在一般别墅能比,就连现在号称上海顶级别墅的紫园,大部分别墅占地面积都不超过5000平米。至于市中心现售的独幢住宅,其占地面积就更不值一提。


北美风格新大厅


4栋洋楼之一的客厅楼,又称新大厅,一层设计,完全北美风格。与现在流行的筒瓦不同,它


是红瓦屋顶,比较简单;外墙贴着具有波浪感的进口石材,经过岁月的洗礼,外墙石材上现在长了不少青苔,不过这倒更增添了这套宅子的历史沧桑感;外廊地面贴着马赛克,虽久经风雨,颜色至今鲜艳亮丽;大面积落地玻璃窗,是当时非常时髦的风格,不过这种风格有一定的弊端,连主人也承认,冬天还好,家里有暖空调,而一到夏天,如果不开空调,屋子里就像是个蒸笼。


双层柳桉木地板


地板是双层设计,下面有防水隔热层,上面则是长条形的柳桉木地板,6块地板铺成一个正方形,而所有的正方形拼起来,整体上看,又有一种竹席一样的质感,体现出了周宗良先生在装修上追求的中式味道。地板颜色暗红,虽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若干次的派对、拜访客人的践踏,至今大部分仍保持完好,色泽依旧鲜艳。


专用传菜窗口,私家供暖


据说当时周宗良先生家里有两个俄国保镖,是白俄伯爵,还有一个巡捕;仅供佣人住的房间,当时就有10来个;家里还有好几个大厨,尽管家里有煤气供应,但周宗良喜欢吃小灶炒出来的菜,所以厨房安排了8个灶台,厨房里的瓷砖一直贴到天花板;保姆是保姆,厨师是厨师,服务员是服务员,佣人的职责也分得很清楚,厨师烧好菜以后通过一个专门的传菜窗口,由服务员送到主人或者客人那里,尽显钟鸣鼎食之家的气派。


虽然当时上海也有暖气供应,但受时间段的限制比较大,于是周家自己弄了个锅炉,提供暖气到各个房间,随时随地控制,非常便利。


尘封的主楼


很遗憾,此次我们没能到主楼去参观,因为主楼有徐元章先生多个亲戚的财物被托管在里面,而前几年,随着掌管主楼钥匙的一位老人去世,主楼的景观也被尘封起来,外人再也无法窥探。


听徐先生的叙述,我们了解到,主楼以前是周宗良和他四姨太的居所,里面一共有16个房间,小的只有6平米。以前,主楼里的布置很西化,进门有衣帽间、绿色吊灯,黑色挂衣橱,铜钩;会客厅有黄丝绒的帷幕,热水汀是紫铜的,还有壁灯都是一种车玻璃材质的,在当时很名贵。不过,楼上的家具在文革中几乎都被搬走了。


雕花原木镜台


新大厅坐北朝南靠墙正中央有一个雕花原木镜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大概是在30年代的一个春节,当时很多人过来拜年,其中包括德国大使夫妇,按照周家的规矩,要行跪拜礼,周宗良先生就抖擞一下长袍,坐在镜台前的太师椅上,接受大使夫妇的跪拜。周先生事后说:“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到我这里都要服我的规矩”。这一细节也看出周先生的威望。当时,法本集团当时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染料行业,而这里面很多都是周先生的功劳,外国人也不能小觑。


经历70年,彩灯依旧闪烁


新大厅采用了当时非常时髦的灯槽设计,里面暗藏着4盏霓虹彩灯,主吊灯和4盏彩灯打出的灯光反射到乳白色的吊顶,散发出柔和的光,营造了如梦幻一样的梦境。可惜,紫铜的主吊灯已经不在,而刻有精美花纹的吊顶也在附近打地基的震动下掉落,实在遗憾。


徐元章先生有一次打扫卫生,无意之间发现经历了70多年的彩灯还能闪烁,不得不惊叹这种灯的质量。


憾事


多处亟待修缮


由于面积太大,过去的时间太长,很多地方需要修缮,维修资金巨大,徐先生也连称吃不消,尽管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一些地方还是无法恢复原样。尤其是目前屋顶的漏水问题,一到下雨天就会出现问题,这也是目前很多老洋房的一致问题。


真的很担心,如果长此下去,宝庆路3号仅存原味的东西会消失殆尽,届时,周氏家族的历史也只有在史志上寻找。

http://www.myliving.cn/data/2007-4-2/5484.htm
发表于 2007-12-26 11: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高艺老师有空也回回别人的帖子啊

大多数人还是想在论坛上学点东西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2 02:5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