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342|回复: 42

[效果器知识] 音质比较不是采样频率越高越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8 09: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刚才看了一帖子,说ZOOM的G系列采样频率 96 KHz,比BOSS GT-8,Vox ToneLab LE ,Digitech GNX3000 和 RP350的采样频率都高,就比他们更真实,因为BOSS他们的采样频率都是44.1 KHz.
其实不然,本人在这里作个解释:
数码音频系统是通过将声波波形转换成一连串的二进制数据来再现原始声音的,实现这个步骤使用的设备是模/数转换器(A/D)它以每秒上万次的速率对声波进行采样,每一次采样都记录下了原始模拟声波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称之为样本。

将一串的样本连接起来,就可以描述一段声波了,把每一秒钟所采样的数目称为采样频率或采率,单位为HZ(赫兹)。理论上采样频率越高所能描述的声波频率就越高。 对于每个采样系统均会分配一定存储位(bit数)来表达声波的声波振幅状态,称之为采样分辩率或采样精度,每增加一个bit,表达声波振幅的状态数就翻一翻,并且增加6db的动态范围态,即6db的动态范围,一个2bit的数码音频系统表达千种状态,即12db的动态范围,以此类推。如果继续增加bit数则采样精度就将以非常快的速度提高,可以计算出16bit能够表达65536种状态,对应,96db 而20bit可以表达1048576种状态,对应120db。24bit可以表达多达16777216种状态。对应144db的动态范围,采样精度越高,声波的还原就越细腻。(注:动态范围是指声音从最弱到最强的变化范围)人耳的听觉范围通常是20HZ~20KHZ。高了就是给外星人听的~~呵呵

根据奈魁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用两倍于一个正弦波的频繁率进行采样就能完全真实地还原该波形,因此一个数码录音波的休样频率直接关系到它的最高还原频率指标例如,用44.1KHZ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则可还原最高为22.05KHZ的频率-----这个值略高于人耳的听觉极限,(例R900的取样频率为44.1KHZ并且有取样频率转换器,可将输入的32KHz/44.1KHZ/48KHZ转换为该机的标准取样频率44.1KHZ的还原频率足已记示和真实再现世界上所有人再能辩的声音了,所以CD音频的采样规格定义为16bit。44KHZ, 即使在最理想的环境下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制造的高精密电子元器件真实地实现了16bit的录音,仍然会受到滤波和声特定位等问题的困扰,人们还是能察觉出一些微小的失真所以很多专业数码音频系统已经使用18bit甚至24bit 进行录音和回放了。因此,好点的效果器A/D和D/A的转换上都是24bit、采样频率 44.1 KHz、动态范围120db左右,对于人的听觉和传输是最适合的!
但是电子产品影响量化范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比如工艺,元器件等等,都会有影响! 不是说给谁一张电路图,都可以做出同样音质的东西的!因此不借助于硬件,我们应该是听不出以上几款效果器在音质上的区别的(如果都是正品的话,呵呵)~~

[ 本帖最后由 nalandan 于 2007-12-28 09:47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28 09: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又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07-12-28 09: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13 ^13 奈魁斯特定律 很好
发表于 2007-12-28 14: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道理举出来不少……那我问你? 现在全世界大部分的数字录音棚设备都是 24-Bit 96 kHz 的,甚至都出 192 kHz 的,这些人都不懂这个道理吗?

你的结论和我的论点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你说是需要借助回放设备,可我的讨论根本就是再说前期录音的理论质量(元件、生产技术……不考虑,这些人为因素太多了)

耳朵听不见的东西就未必感觉不到或者对人没有影响,就好比低频的振动会从空气中传到你身上,你可以感觉到,但那部分绝对不是你听得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场演出最有魅力的地方,你是在感受音乐,而不仅仅是在听!

欢迎探讨。
发表于 2007-12-28 14: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现在主流传播方式的CD 也只在1644这样

2496的录音还是得转成低采样精度才能发行
发表于 2007-12-28 15: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好象还是和硬件有关,采样率够用就行,高了我也觉得多余,现场的震撼感应该是箱子多了动态范围范大了,感觉象被声场包围起来的感觉吧^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7: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现场的音乐魅力靠什么来感受?  难道是采样频率?采样频率不论是44.1还是96都不能决定吧?那是回放设备好坏的问题,世界顶级的音箱和恐龙音响感受到的现场是不一样的吧!感受难道不靠回放?国外哪个大师说过采样频率是越高越好?
但就效果器的采样频率而言,用同样的回放设备,谁能听出说ZOOM的G系列比BOSS GT-8,Vox ToneLab LE ,Digitech GNX3000 和 RP350的音质更好?可以说目前效果器的采样频率44.1最佳,难道Digitech,ROLAND这些跨国的大公司会白痴到他们有更好的采样频率不用吗?或者说他们根本没这样的技术?而一直把他们效果器的采样频率锁定44.1kHz
呵呵   欢迎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7: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0 ^10 ^10 感谢光临

[ 本帖最后由 nalandan 于 2007-12-28 18:0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28 18: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13 ^13 ^13 ...........大家继续
发表于 2007-12-28 19: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支持LZ^7 ^7 ^13
发表于 2007-12-29 0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音质问题是前期录制:吉他 到 效果器(进音箱以前这部分)对声音真实性的保留。越高的采样率,吉他信号确实越真实,在进音箱之前!这个真实性越高,后面回放才越有可能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大师们喜欢用单块的原因,因为声音比采样率高的东西还真实!

你举的这些效果器的例子,并不是他们锁定在这个采样频率,而是他们的技术问题,因为原先的数字效果器都是 24Bit 44.1kHz的,甚至ZOOM以前的东西。Roland他们当然不是傻子,但是推出新产品总会有个时间的……要是出GT-10、GNX5000之类的,也许也是2496呢,这个咱走着看啊。

但是你也看看,数字效果器发展, 从 16Bit 31.25KHz 到 24Bit 44.1kHz,再到 24Bit 96kHz 这是 吉他 到 效果器 这一步的声音质量(吉他信号)。

声卡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道全世界的声卡都锁定在16Bit 44.1kHz吗?都192kHz了!全世界的录音棚都傻子吗?也不是吧

你用后期回放的问题来混淆,这是另一回事。我探讨的是吉他和效果器,如果这一步都不够真实,回放就更别提了。

我并不是ZOOM的支持者,要是Roland除了更好的产品我也会考虑,这没什么!数字效果器,本来就是随着科技发展的,什么够用就好?

就好象比如你的电脑 奔三,你觉得够用就好。那我喜欢快的,我要双核,因为我需要!

具体的个人需求这和整体的科技进步是两码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08: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拾音器到 效果器(进音箱以前这部分)这段的采样频率,和录音的采样频率是有区别的

如果说麦克录音绝对是采样频率高了比低了好,录音的过程中因为很多的原因让声音损失了不少,更高的采样频率能够让声音在后期制作以后获得更高的真实性。因为高采样频率便于后期人工制作,这也是录音棚和专业声卡采样频率很高的原因。

而目前的效果器的采样频率为什么主流是44.1?虽然吉他拾音器在拾音到效果器的时候也有损失,但这时采样频率是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因为合成效果器并不是智能的,要靠人工机械的去调整(虽然可以调节音色,却不可以调节音质),采样频率低了就不能还原到真实的音质,但采样频率高了效果器在运算的过程中会对一些人耳听不到的频率也同样进行处理,对我们本来需求的频率输出音质就会有影响(很微弱,可以忽略),但是一些大的公司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这不是够用就好的论调,就比如铁锹的杆,长了顺手还是短了顺手?是越长越好还是越短越好?都不是,是有一个最优值,这个值是可以扬长闭短的。

这不是奔三奔四的问题,因为现在即使是出了奔5或6也同样没有打到我们人类应用的极限,而效果器他的前后都是有限制的,在采样频率这个问题上目前可以说44.1是最优状态,以后如果效果器的芯片解码技术提高了,吉他的拾音方式改变了,或者回放设备有了技术突破上的更新,都会对采样频率调整,这是必然的,但就目前各种设备来说,效果器的采样频率绝对不是越高越好,画蛇就不应该添足~~

[ 本帖最后由 nalandan 于 2007-12-29 08:34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29 0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 Dightech 的某系列效果器是31k采样的 用起来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
发表于 2007-12-29 0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高手过招啊!!!面红耳赤啊!!!专业的我不懂啊!还是要向你们学习!!!我的意见是数字的东西就是越出越好的!!!不过还是强烈谴责ZOOM,五本说明书就是没有中文的!!!怎么???^24 拿中国人太不当回事了吧~~
发表于 2007-12-29 10: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好东西!但是爱国更重要!!!:call:
发表于 2007-12-29 10: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很客观,有道理,是这样的. 下面的同学理解有点片面了.
发表于 2007-12-29 18: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个一针溅血的吧。(溅血。。。汗。。。大家快躲开)^14

两位都知道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是20到两万,那么两位都知道31段图示均衡器吧?它是按照每三分之一倍频程为一段,把人耳可听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平均分成31段的。这是目前无论模拟界还是数字界最细致的均衡器了。两位也一定都知道吉他用的单块均衡器~也是图示的,但我见过最多的单块也就是10段了,具体是从哪儿到哪儿我忘了。这说明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是早就在业界达成共识的,许多年前早已不是问题),吉他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并不是占据了人耳的全部听觉范围,甚至一半都不到。另外一件事情也可以证明这个问题,就是各位用吉他音箱来放CD的时候,是不是明显感觉到憋闷?对了。因为吉他根本用不到那么满的频段,所以吉他音箱也就没有被做成全频段音箱(也就是HI-FI音箱)。

说这么多看起来和主题完全无关的东西做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世界上确实有不少录音棚已经把他们的设备进化到192KHZ了。但你得想明白一个问题,他们的设备都要做些什么。如果不出意外或者不是一个很有钱的疯子的话,他们的录音棚都是做完整的成品音乐的,并不是只为录吉他而存在。这话显得好像是废话。但在这个话题上很有意义。既然是做成品音乐,那么他们所用到的频率段必然是全频段,不像吉他一样频段那么窄。先不讨论把采样率拔的那么高意义大不大,至少他们的目的是明确的,并且理论上讲是有用的。

话题再回到吉他上来。楼主说过了,采样率越高,能还原的频率就越高。把采样率拔高的用意其实在于能拾取更多超高频的泛音部分的声音,让声音显得更加丰满。(这里有个题外话,音频界一直有争论说既然人耳可听范围已经固定,那么高的采样率是否能被听到。正反两方意见极不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有兴趣的话可以单开一帖说这个事)。而无敌蜘蛛手同学说的帮助音质提高的东西其实是采样精度,也就是比特率,和采样率是不一样的。采样精度越高,采样更加精确,采样过程中造成的量化失真越少。比如说16bit,意思就是在周期时间内将原波形进行2的16次方次采样,也就是65536次。这个东西还决定着声音文件的动态范围,菲利普红皮书标准CD所使用的16bit所代表的动态范围是97.98dB,约等于98dB。

最后是结案陈词。蜘蛛同学列举的效果器们最后得到蜘蛛好评的ZOOM G 系列跟其他不同之处在于采样频率被提高到了96KHZ。如果仔细看过我上面说到那些东西的话,就会明白对吉他来说如此高的采样频率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决定音质的关键因素采样精度却没有变化。所以它的音质并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变,无非就是一个糊弄劳苦大众的噱头而已。

接下来是题外话。我觉得我好啰嗦。。。^14 有一个很浅显易懂的例子,一块号称24/192的声卡1000元就可以买到,而仅仅是一个APPOGE出品的24/96的AD转换器就要卖到数万元,更别说一些更加发烧的厂商有16/44.1的AD产品会卖到十几万。这些不同的东西出来的音质的不同想必大家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说别太拿这个当回事,技术指标和实际效果很多时候是两回事。决定一个产品音质的最大因素依然是价格。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12-29 1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12-29 21: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landan 于 2007-12-28 17:57 发表
呵呵,现场的音乐魅力靠什么来感受?  难道是采样频率?采样频率不论是44.1还是96都不能决定吧?那是回放设备好坏的问题,世界顶级的音箱和恐龙音响感受到的现场是不一样的吧!感受难道不靠回放?国外哪个大师说 ...

有道理!!!就是用505接马勺有谁能听出来呢?
发表于 2007-12-29 2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响频有限要那么高的采样率有点多余,况且不 是谁都有好的箱子^12 还是那句话,够用就好^12
发表于 2007-12-30 03: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一句,感谢认真讨论的朋友!

楼主,G系列的确实是新的处理芯片,新出的ZFX-3的解码技术如何我还不能确定,我能找到的参数:

Sampling frequency:  96 kHz(采样率)
A/D conversion: 24-bit, 64-times oversampling
D/A conversion: 24-bit, 128-times oversampling(AD/DA转换)
Signal processing: 32-bit(信号处理)
Frequency response: 20 Hz - 40 kHz + 1.0 dB,-3.0 dB (10 kilohm load)(频率响应)

信噪比我没有在说明书后面找到,第4页只有这么句话:Frequency response remains flat to 40 kHz , and input converted noise is an amazing 120 dB or better.

楼主和魔霆凌空:其实你们两位理解的96kHz都以为是范围了,这是精度数据。不是说那个音频范围……^144" />

对音质当然有影响的!


这是我查到的(似乎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就存在,看来也没有必要争下去了,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有时候时间可以考验一切):

1 我们最常用的采样精度是44.1kHz/s。它的意思是每秒取样44100次,之所以使用这个数值是因为经过了反复实验,人们发现这个采样精度最合适,低于这个值就会有较明显的损失,而高于这个值人的耳朵已经很难分辨,而且增大了数字音频所占用的空间。一般为了达到“万分精确”,我们还会使用48k甚至96k的采样精度,实际上,96k采样精度和44.1k采样精度的区别绝对不会象44.1k和22k那样区别如此之大,我们所使用的CD的采样标准就是44.1k,目前44.1k还是一个最通行的标准,有些人认为96k将是未来录音界的趋势。显然,采样率越高,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图像就越连贯。当然,人的听觉和视觉器官能分辨的采样率是有限的,基本上高于44.1kHZ采样的声音,绝大部分人已经觉察不到其中的分别了。

2 把模拟音频转成数字音频的过程称作采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波形采样的方法记录1秒钟长度的声音,需要多少个数据。44.1KHz采样率的声音就是要花费44000个数据来描述1秒钟的声音波形。原则上采样率越高,声音的质量越好,采样频率一般共分为22.05KHz、44.1KHz、48KHz三个等级。22.05 KHz只能达到FM广播的声音品质,44.1KHz则是理论上的CD音质界限,48KHz则已达到DVD音质了。

还有这篇文章说得比较客观,我没办法复制 http://www.sinemedia.com/tech/514.html

即使使用的是电子音源,人们也会发现采样率高一些的时候,压缩和峰值限度都会更加准确,EQ听起来也更有模拟的感觉……
高一些的采样率可以保证你抓到最尖端的瞬时信号、细节……但是信号链的其它部分也必须拥有极高的质量。

对于综合效果器来说,G系列的声音确实 真实性 和 动态 表现好多了,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真像广告……)仅仅是多两个12AX7的区别吗?

96kHz这个数据指的是(这不是音频范围的高度)每秒取样96000次,是精度!我还是认为G系列的声音听起来真实、动态好,就是因为这个。

[ 本帖最后由 无敌蜘蛛手 于 2007-12-30 03:51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30 10: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个模拟信号数字化所需要的三个步骤分别是采样、量化和编码。采样过程是确定观察信号的瞬时值,通过等时间间隔的采样脉冲来确定下这个波形的包络。奈奎斯特频率表示,为了正确表达任何一个波形,我们至少需要使用两个完整采样点来表达该波形,也就是说,如果针对一个宽带信号进行采样,必须保证采样率打倒穿过系统的原始信号频率的两倍。量化是把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的采样值转换成一组已选定的数值,或者说在某一幅度范围内所有信号转变成某一特定的量化电平。也就是说,使用系统能分辨的并与采样值最接近的分级电平值来表示该采样值。编码是对每个选定的量化电平给一个二进制码。nbit二进位数能区别2的n次方个状态的信息,成为二进制码。

上面这些是我刚翻书找出来的。说的比较晦涩,简单说就是采样频率负责原始信号的最高频率,量化精度负责原始信号的动态范围,而编码则负责把它们转换成数字设备能看懂的信号。蜘蛛同学,并不是我们理解错了,而是采样频率它本身就是为采取原始信号的最高频率而诞生的。不管它是每秒采多少次样,它服务的始终是原始信号的频率而不是振幅。它只是尽力保证原始信号的原始形态正确,而影响音色的关键还是是bit率。在时间轴上来说就是一个负责横向,一个负责纵向。

然后又该说到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自然界我们能听到的所有声音,分为基频和谐波两部分。通常绝大多数声音的基频都在很低并且很窄的一个范围内。但谐波就丰富了。低次谐波和高次谐波们可以组成一个极其丰满的频谱。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大家常说的泛音。当然不是演奏技法上那个泛音,是物理学上的泛音。高采样率,追求的就是这个东西。前面我已经说的很明确,吉他这个乐器基频范围极其有限,加上高次谐波频段也不会宽到哪里去,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那部分谐波对原始声音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就像本来该放两勺盐的菜,精挑细选拿掉了两粒盐,你在吃的时候是感觉不到的。

你的最后一句话,是一个极大的误区。还是没有把概念搞明白。采样频率和采样精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再次重申,一个是负责横轴一个是负责纵轴的。24bit/96kHz这个数据,24bit是采样精度,96kHz是采样频率。千万不要混淆。具体为什么每秒采样960000次表示的是频率,我也说不太明白,定义就是这样的。理解了就可以了。

“即使使用的是电子音源,人们也会发现采样率高一些的时候,压缩和峰值限度都会更加准确,EQ听起来也更有模拟的感觉”。在模拟时代,模拟设备的频响范围就是40Hz-16kHz。但是现在业界依然有数字设备无法具备模拟设备的温暖感的共识。这不是拔高采样率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否则那么多的模拟设备早就被淘汰了。所以不要太迷信这个,这只是一则国外某音频设备的广告而已。我看下来的感觉那篇文章十分像某老外写的评测的前言部分。当然评测设备肯定是号称使用了24bit/192kHz的技术标准。蜘蛛上GC时间也不短了,相信都知道老外写的评测是比较夸张的。所以不要太轻信老外的话,保留一颗怀疑的心,随时都会有好处的。

另外蜘蛛提供的这篇文章也提到,“如果你使用192kHz确实感觉到音质有所改变,那么你必须记得,信号链的其他部分也必须同时拥有极高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比96kHz还要好的效果。”这其实是最致命的一个问题。即便以上我所有的看法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这一条也足以推翻zoom公司用来糊弄劳苦大众的技术指标。吉他效果链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音箱,始终不是一个全频段音箱。它连HI-FI的标准都达不到,如何能够回放如此“高质量”的音频信号?最终不是也得回到那么狭窄的频段里么?高采样率所获得的并不一定有用的丰富谐波不是也无从表现了么?所以呀...............

然后最后说到为什么G系列让你觉得真实。确实就是电子管在起作用。电子管的作用其实就是把原始信号添加上丰富的谐波,以达到温暖和肉肉的感觉(汗。。。^14 )但是最初模拟时代产生这项技术的时候,它的范围依然是限定在吉他专箱的回放上的。一个连高音头都没有的音箱,它自然频响范围高不到哪儿去。所以你也可以想见,电子管产生的谐波再丰富,也只是集中在一个人耳比较敏感的范围内。说这个的原因是想说明,即便高采样率真的有显著作用,但在吉他领域它是没有作为的,只能是厂商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一个工具而已。千万不要迷信这个!

最后,还是举个例子。韩国某品牌号称24bit/192kHz的声卡,带外置盒,不到1500元。M-audio的AP192声卡,指标依然是24bit/192kHz,1200元左右。Apogee AD-16X 模数转换器仅仅只是AD,还不包括DA部分,都要卖到三万多。即便是指标相同,声音质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技术指标这东西,意义不大。还得看声音质量如何。
发表于 2007-12-30 11: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翻了翻书,想了半天,想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采样频率决定的是频率而不是其他的。书上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二进制码只有两个状态,即0和1。在对模拟信号的脉码调制过程中,它们分别被表示为开和关。这样就好理解了,采样频率负责的横轴,也就是时间轴,那么它所记录的就是当前采样时间上是有声音还是没有声音。有便是1,没有便是0。剩下的工作,就要交给量化来做了,由它来确定在有声音的位置上,振幅是多大。这样便可以完整的描述出一个波形。
发表于 2007-12-30 12: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帖...
发表于 2007-12-30 17: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完了,感谢 魔霆凌空 的详细讲解,你的注册时间真早啊,02年9月,那时我大学一年级刚开学。

基频和谐波的问题,在物理上学过的,这个我很容易明白。高端的AD和DA设备也算接触过,只是了解不深,但我明白这个很关键。我甚至认为顶级模拟录音设备几乎是数字设备无法取代的,数字设备只能在理论上无限的接近。

我用你讲得理论,怎么导出这个结果呢?请看:

那么,如你所说,23和24楼的帖子:采样频率是波形的横轴(时间轴),比特率是波形的纵轴(动态范围,这个对音质很关键)

那么96kHz记录的是横轴有多少个取样点了(对于一段声波来说,它可以在一秒钟内取更多的横向的点,对于一个曲线的波形图像来说,当然会更精确的描述声音本身)。

24Bit作为纵向的比特率,关系到波形的动态大小的话(声音波形的纵向范围,吉他的是很有限),那么96kHz的采样频率作为横向所取点数的多少,一定会关系到波形的准确程度的还原。

我尝试更简单地说给其他朋友:学过数学的朋友们,画过类似 正弦曲线图 这样的东西吧?如果在纵轴范围一定的情况下,是不是计算出来的横轴上的点越多,画出的这个曲线形状越自然、越接近真实的曲线呢?

对于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来说,比特率作为纵轴的对音质的关键性是公认的,而采样频率作为横轴(时间轴),就是尽可能的在横向取更多的点去接近真实的波形(声波本身是一个几乎可以取无数个点的波形,确实是取点越多越精确。0和1的问题,取点的都是1(可实际上,声波是波形,可以去无数个点,当然取得越多越精确了!(0的情况是,那个时间你的吉他没出声,出声的都被1记下来了)

采样频率和是不是吉他没关系,吉他只是在纵轴里范围小。横轴(时间轴)对于任何一种声音都是一样的道理,是一个理论上可以去无限个点的以时间为单位曲线。

这也是为什么模拟设备听着真实,因为直接传递音频信号,不需要和数字转换,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可以说,横轴采样频率是用来表现声音的精确程度的,纵轴比特率才会影响吉他的动态范围,这两个因素对音质的影响都有明显的作用。

录吉他的时候,吉他的波形怎么都是一定宽度(粗细)以内的,因为频率范围有限,这是纵轴。

而从波形长度来讲,更高的 采样率(是硬件取点的次数)出来的声音会更接近真实的吉他信号。

你说的那个应该是频率响应范围,那和采样率不是一个参数,那个才是指吉他基频和谐波范围的,包括吉他不使用全频音箱的说法)

频率这个概念不是单指声音,它是物质在1秒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采样率是指每秒钟横向取点的次数,
发表于 2007-12-30 18: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最后讨论结果怎样,很高兴能够一起讨论:真理会越来越清晰的^7
发表于 2007-12-30 18: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看不懂。。。不过有两位的讨论,我们技术盲就可以少走弯路。。。^13 ^5
发表于 2007-12-30 19: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本人是学电子的,能看懂个大概,太专业了
音质的决定因素是非常多的
发表于 2007-12-31 00: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是采样频率越高越好,而且在声学中一般认为20kHz以上的频率虽然人耳不能明显辨别,但是却对声音的最终听感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就是说20kHz以上的你可能听不到,但是不是没有用。而且,CD音质本身并不算好,你拿一个比较好的监听音箱或者监听耳机,使用一个音染比较小的CD播放机,就会发现和真实声音还是有差别的,还是有数字量化的感觉。

然而效果器本身与算法有很重要的关系,在我认为ZOOM的新效果器中虽然标榜了96kHz的采样率,但是由于算法限制,ZOOM的新效果器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其他ROLAND、DIGITECH同等价位效果器的音色水平。也可以这么说,ZOOM的96kHz实际上是一个噱头而已。
发表于 2007-12-31 00: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太专业了,我是外行呀~
发表于 2007-12-31 0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魔霆凌空 于 2007-12-30 11:04 发表
又翻了翻书,想了半天,想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采样频率决定的是频率而不是其他的。书上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二进制码只有两个状态,即0和1。在对模拟信号的脉码调制过程中,它们分别被表示为开和关。这样就好理 ...

一般音频上应用的A/D、D/A都是采用二进制补码来进行量化的示数,而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量化位数。例如一个参数:24bit @ 96kHz,其中96kHz是指在一秒钟内它将对信号进行96000次的采样,而24bit则是指每一次采样的量化位数,采用24位二进制补码进行示数,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代表当前振幅的正负(音频信号是一个在参考0点上下波动的一个交流变换信号),而其余的23位用于表示当前采样到的振幅大小,所以24位量化时,可以采集到的最大范围是-(2^ 23到+[(2^ 23 - 1],就是(负的2的23次方)到(正的2的23次方减去1);换算成10进制,那么每一次采样的量化范围就是-8388608到+8388607,就是说,如果输入信号的范围是+/-2.5V(峰峰值5V),那么5V的范围就需要被分割为16777216份,每一份的电压仅为0.000000298023223876953125V,尽管非常小,但是还是与0或者说无穷小有很大差距,这就是产生数字量化声的原因。若量化位数越高,则与0或者说无穷小的差距越小,量化所带来的量化数字声就越小。
发表于 2007-12-31 02: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正解~

蜘蛛同学真是拧啊~^18 不过精神实在可嘉~我尝试进一步地对这个问题做个解释吧~不一定说的清楚,我的理解也并不是深刻的不行,属于明白怎么回事但是说不出来那种~

楼上说的是纯概念,和我说的一个表横轴一个表纵轴不冲突,暂且略过不表。蜘蛛同学现在至少认可两点,就是96kHz是每秒采样96000次,吉他的频响范围有限。那么我们接下来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蜘蛛同学应该知道,声音的频率表示的是声音每秒振动的次数,比如50Hz就是每秒振动50次。假定在44.1kHz情况下,对声音进行采样。对一个50Hz的声音和一个1kHz的声音采取到的质量肯定是不同的。一个是50次振动采取了441000个样本,一个是1000次振动采取了441000个样本。很明显从最后还原状况来看50Hz的声音会比1kHz的声音质量要高。50Hz的声音每次振动被采集8820次,1kHz的声音每次振动被采集441次。这个时候高采样率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能更加真实地还原更高频的信号。而人耳能够感觉到差异的采样频率是多少来着我忘了。肯定低于44.1kHz。也就是说,在这个之上的采样频率人耳所能感受到的差异就很小了,虽然依然能感觉到。这样可以想一想,在吉他这么一个频响范围如此有限的乐器里面,96kHz提高的只是那部分完全用不着的频段的质量,而对本身音色影响强烈的频段并没有显著改善。再加上另外一点,RockBear同学所说的效果器音质更多还是来源于它本身的算法。当然这一点不在本帖的讨论范围之内。

我不知道我是否依然没有能够说的明白。我能表达的最高水准差不多也就这样了。另外蜘蛛同学,希望你如果想继续讨论的话,请针对我的每个论点提出质疑并加以解释,这样我也好回复,不然显得很没有条理,显得两个人都在自说自话,不是一门子事。我回复的时候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组织语言组织半天。另外蜘蛛同学契而不舍的精神实在值得赞赏~~:)
发表于 2007-12-31 0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6 ^6 长见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出门这几天没想到来这么多人探讨这个问题,感谢!
真是不知道该回复些什么,感觉有点乱(从新数一数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5000)!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算是什么问题,凌空、Bear、还有我,认为不必要太去以一个固定的指标去判断音质的好坏,引用凌空的一句比较朴实的话来说,那只不过是商家的一个噱头而已!蜘蛛呢,认为技术指标上的升级是一个理论上的进步!

其实没必要说谁的好或不好,用过的大家自然可以感受的出来!

在此,感谢各位兄台!!!今天已经一月2号了,给大家拜个晚年, 祝大家晚年幸福!哈哈
发表于 2008-1-2 11: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贴^13 ^13
发表于 2008-1-2 14: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额!~~~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帖子!~~牛!~
    但是在我完全不知道什么采样频率的情况下  我用朋友的ZOOM G2 玩  (我自己用GT8)   进同样一个LANEY的小箱子 用GT8对比后  得到的感觉是  G2的声音感觉要更实在一点要好听一点  可能也就是无敌蜘蛛手说的 声音更真实 动态要好
同样不加任何效果 就用失真源对比  感觉还是G2的音质要好些  要实在  丰满 一些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    望各位高人不要见怪!·:) ^6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2 14: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 22: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累的。
我也来说说,我设备玩的不多,不过对电还有点研究

我可以很负责的说采样率越高越好。
通常我们所说的采样率取决于AD转换的速率,而整个系统的性能也取决于CPU的运算速率以及DA转换的速率,而三者的速率均取决于CPU的时钟频率,而CPU的时钟频率取决于晶振的固有频率和锁相环的倍频能力。

由于AD转换受CPU时钟的限制,导致部分细微的谐波不能被真实的采样,而谐波是高频的,也是决定音色的最重要参数。通常在进行AD转换之后的数据为去处噪音,还要经过低通滤波。低通滤波其实就是使采样曲线变的平滑,这就又一次降低了谐波的成分。导致最后输出会出现失真。

如果CPU时钟足够高,采样率也足够高,再细微的谐波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输出。那么得到的声音就完全是真实的了。

其实仔细听听也可以辨别的出来采样率越高越真实。
(AD转换器通常使用逐次逼近式AD转换,数字低通滤波通常使用累乘算法)
发表于 2008-1-3 23: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各位,我可从来没不加任何前提的说“采样率越高音质越好”的话,因为其他因素太多了,都考虑进来就没法说了。

RockBear 阐述的我完全同意。参数再高的数字效果器,实际上和现实的声音都会有差距,即使差距小到很多人听不出来。但我做音乐要尽可能负责,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去做,不会因为那点差距很多人听不出来我就不去做,我想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做得更好。

nalandan 最后说的也很明白,我认为采样比率的提高这是一个进步,至少我的耳朵有能力感觉出来细腻的变化,而且我的耳朵确实比周围人好得多(至于大多数听众是否分得出来我也不知道)。

魔霆凌空认为96kHz对音色影响不大,这个我们各自保留意见吧,因为至少对我的耳朵来说还是有区别的,我的综合效果器就是为演出服务的,我只是想在有限的条件下,让声音尽可能真实的出来。我就不往下讨论了,这个争论在音频界也一直都存在。^7

[ 本帖最后由 无敌蜘蛛手 于 2008-1-3 23:25 编辑 ]
发表于 2008-1-4 0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有顶贴的份咯,这个帖子实在长见识,谢谢达人的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11-23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