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2|回复: 0

短评“谭盾郎朗再度携手钢琴协奏曲引起轰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2 22: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短评“谭盾郎朗再度携手钢琴协奏曲引起轰动”
谭盾等的现代派音乐更适合现场,注重戏剧性,作曲家不必过分注重细节(总谱上充满了偶然即兴的提示)
,所以作曲家实际上更是“导演”或“音响导演”的角色。什么时候高潮,什么时候安静,通过音响导演的
安排,可以作到戏剧性最大化。因此现场演出容易博得观众的叫好。

但这种音乐,不适合在家的书房里仔细研究和鉴赏,研究价值不大。

巴赫是音乐中的“科学派”,浪漫派是音乐中的“文学派”,现代音乐是“导演派”,越来越从书房走向舞
台,戏剧性越来越强。

有内行说数学是最接近神的语言,是完美的代表,是美的极至,最具有恒久价值。相对来说,巴赫音乐最接
近数学。序列音乐呢?它是算术,还不是数学。

有人说,既然听巴赫,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学数学?这当然是无聊的质问,因为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浪漫派:
你为什么不直接搞文学创作呢?或者问谭盾,你为什么不直接去当电影或戏剧导演呢?

我们说它像数学,相对最接近数学,但并不是说它是数学本身。

国内有本小册子是宣传摇滚乐的,第一章就肯定了我们这个时代是“理性势微”的时代。其实,从来,理性
势微与否要看场合:在书房里,理性永远不会势微;相反,在疯人院,理性相当势微。尼采把自己忽悠成精
神病死了,福柯把自己忽悠成爱滋病死了。

巴赫身处欧陆理性Zhu义文化圈,当时也盛行科学理性Zhu义,牛顿、莱布尼茨是他的同时代人。


德国理性Zhu义美学

18世纪在德国以G.W.莱布尼茨、C.沃尔夫和A.G.鲍姆嘉通(1714~1762)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是与英国经验
Zhu义美学相对立的Si潮。英国经验Zhu义强调经验,认为美丑来自人的主观心理感受的经验。莱布尼茨则认为
感觉经验靠不住,不可能给人们带来永恒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永恒真理,应当来自“理性的永恒
法则”。而“理性的永恒法则”则来自人内心的“天赋观念”。它们起初是“潜在的”,就好象大理石的纹
路,以某种方式天赋在这块石头里。经过雕刻家的“加工”和“琢磨”,然后才从“潜在”变成“现实”,清
晰地显现出来。人的认识,就是要使本来就有的“天赋观念”,经过感觉经验的“机缘”,加以触发,从朦
胧的认识达到清晰的认识。“清晰的认识”又分“混乱的”(感性的)和“明确的”(理性的)两种。“明
确的认识”要经过逻辑思维,把事物各个部分的关系,分辨得清清楚楚;“混乱的认识”虽然很生动,却只有
笼统的形状,并不能把各个部分的关系辨认清楚。审美鉴赏力,就属于这种“混乱的认识”。人们只知那对
象当中有一点或者缺一点“我们说不出来的什么”。

  沃尔夫把莱布尼茨的哲学通俗化了,在美学思想方面,他特别提出了“完满性”的概念,认为美在于一
件事物的完满,它能引起人们的快感。一件事物要完满,必须符合该事物的概念,而它之所以能产生快感,则
在于它符合人的主观目的。)


-------------
相关新闻:


谭盾郎朗再度携手 钢琴协奏曲首演轰动纽约
http://ent.sina.com.cn/y/2008-04-12/02181984033.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1 10:44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