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神
UID8126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25408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2-8-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6 2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在KTV里患有“恐高症”,一遇到高音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是唱得轻飘单薄,苍白无力,摇摇晃晃,就是仰天长
啸,放大了嗓门猛喊,结果很容易煞了风景,败了唱歌的情绪。
相对而言,一个优秀的K歌高手通常在超自然声区(即高声区)也能和中音区一样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关于高音技巧,有必要听一段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话:“当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喉咙部位有一种“收紧”的感
觉,这不是肌肉的力量,相反,有关的肌肉必须是很放松的,像正在‘打呵欠’一样,但你必须促使声音更压缩。在开始学习掌
握这种感觉时,似乎‘失声’了(socrificed),这样使声音变化了。开始时,会经常把声音挤压破了,这是正常的,然而,当正
确的方法开始被掌握时,那就是十分安全而保险的方法了。即使一时还不能有漂亮的声音,驾驭熟练后就会漂亮起来。”为此,
他花了6年时间才顺利完成 “高音的过渡”。
他提供了解决高音的方法并阐明了产生高音过程中会出现的反应。人的习惯本能是:喉咙和声带要紧同紧,要松全松。帕瓦罗
蒂的意思是高音时喉咙松,声带紧。
这个难题就是声乐界复现率极高的术语“关闭’’(close),听起来有点玄,其实就是讲,从生理上要用声带缩短的机能来发
声,声带的最佳歌唱状态也是在咳嗽前一刹那的状态,高声区如果没有这种技能,便会成为一种大而散的喊叫声。
高音的发音还要靠前,要把强大的气流集中在声带前的这个“聚声点”上,让出来的声音始终“贯穿”在一根细如游丝的
“线”上,即使声源很小,声音强弱却能控制自如,声音仍然具有磁性和质感。音强不在于声音的“体积”,而在于声音“密
度”,当这个“聚声点”磨练到小如针尖时,便达到上乘功夫了。
有了“关闭”和“聚声点”,使声音产生最大的穿透力,产生强烈的亮度,高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西洋唱法里经常讲
到的“关闭—集中”法。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就能明白以下现象:
比如,嗓子沙哑的人为什么绝大多数不怕高音?这是因为他们的声带大多是有损伤或是畸形,往往已无法发出声带正常的真
声,因而唱高音时本能地迫使声带缩短,用声带边缘振动的发声方法去歌唱,反而无意中运用了“关闭’’技巧。
再如,有些卡拉OK高手平时声音很轻,可K歌时音量很大;有些人平时嗓门很大,K歌时音量却很小。为什么呢?前者音量虽
小却有质感,声音很靠前,聚声点集中;后者音量虽大却不集中,声音靠后,质感模糊——口腔后面大于前面,声音虽大但出不
来,等于不大。
这也是惠特尼·休斯顿、玛丽亚·凯莉、席琳·迪昂等大牌们在低音区弱声不弱、在高音c区仍力度十足、游刃有余的唱高音还
要有气息的支持,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惊恐尖叫的时候,会小腹紧张,丹田用力,气流强大。所以,飙高音要有气息根基和
动力引擎,那时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唱高音还要有颅腔共鸣,集结眉心的头声会幻化出光亮迷人的音色。
唱高音时很容易出现破音,原因很多。比如没有放松共鸣腔,气息浅薄,喉咙肌肉僵硬而令气流不能从容过渡,而造成声音不
稳、挤卡现象,或是拼命扩大声带的振动面积来放大音量,等等。
最后,要告诫的是,过度迷恋高音是不可取的,如果本身的发声条件是属于中音,勉强去拼高音,只会适得其反,更有可能影
响到正常的演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