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0|回复: 25

古典吉他在中国发展方向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吉他在中国发展方向的探讨!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B]作者:[/B]蔡瑞玲

                  [B]序言[/B]

    作为世界三大乐器之一的吉他,以其美妙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完美的表现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当今世界流传国家最广,弹奏人数最多的乐器。纵观国际乐坛,吉他大师们频繁的巡回演出;竞争激烈的吉他国际赛事;大量丰富的优秀作品的涌现,吉他学习者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无不说明吉他在当今世界的繁荣发展。面对如此音乐界盛况,中国却静寂了许多。虽然近年来有人在国际上获奖,也有国外大师来华演出,音乐院校也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并有作曲家开始为吉他作曲,但这一切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种发展水平与我国13亿人口大国应有的发展水平相距甚远。这种状况强烈要求国内的吉他演奏家、教师、学习者、音乐工作者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发展中国的吉他事业。
   
          [B]吉 他 简 史[/B]

  吉他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的历史远远超过钢琴与小提琴。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就出现了里拉琴—吉他的雏形。由于吉他的演变不是单线发展又缺乏早期文字记载,从里拉琴到现代吉他的发展已是众说纷纭,有两种比较权威的说法:1吉他起源于亚细亚的鲁特琴,通过埃及、波斯、阿拉伯半岛,在公元8世纪左右传到西班牙。2美索布达米亚发现的长颈鲁特琴逐步发展演变成现代吉他。

  12世纪的西班牙主要流行两种吉他:拉丁吉他和摩尔吉他(四弦吉他)。 16世纪又出现比维拉琴,演奏方法有用拨片、手指和弓子三种。在这一时期出现许多伟大的比维拉琴演奏家如:米兰、穆达拉等。

  当西班牙的比维拉琴处于顶峰时,欧洲其他地方的鲁特琴发展活跃并出现了许多作曲家与演奏家,著名的有:加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加利略的父亲)、高第埃尔、约翰多兰等。随着17世纪末的羽管键琴的出现,鲁特琴销声匿迹了。在此期间西班牙的比耐尔给拉丁吉他加上了第五根弦。1586年阿拉特发表了一部吉他教程,使五弦吉他迅速发展到欧洲其他地区。

  18世纪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键盘乐与弓弦乐的发展达到高峰,而吉他却处于停滞阶段。

  18世纪末19世纪初,吉他开始复兴。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吉他史上伟大的音乐家:索尔、阿瓜多、朱利亚尼等,他们创作了大量丰富珍贵的吉他作品,有些至今还做为吉他演奏会上的优秀曲目。当时还有韦伯、柏辽兹、帕格尼尼等音乐大师演奏吉他并为其作曲,特别是帕格尼尼曾为吉他写了43首短曲,100多首其他类型的作品,此外还有三重奏四重奏等。

  19世纪中期由于钢琴与交响乐的兴盛,吉他再度步入十年衰退期。
  19世纪初吉他被加上了第六根弦,50年代西班牙吉他制作家托列斯确定了现代吉他的标准,现代吉他真正的诞生了。
  19世纪后期,出现一位伟大的吉他音乐家,被称为“现代吉他之父”的泰雷加(Franciso Tarrega),他深入研究吉他的表现力,成功地把巴赫、贝多芬、肖邦等大师的作品改编为吉他曲,大大丰富了吉他曲目。他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创作出大量的练习曲,教出了柳贝特、普霍尔等弟子,并靠他们影响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吉他演奏家。
   
  20世纪前期泰雷加的弟子们为吉他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吉他真正的繁荣当归功于史上最伟大的吉他演奏家、教育家塞格维亚( Andres Segovia)。他的贡献主要有三个:1用吉他来演奏著名的钢琴、小提琴曲,此举在音乐界造成极大的轰动与影响,最终使吉他达到世界三大乐器之一的历史最高地位。2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并进行交流,使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人民认识到吉他这件乐器的魅力,带动了大量作曲家为吉他作曲,如:庞塞、维拉罗勃斯、罗德里戈等。3他奔走于世界各地的音乐院校,设立了古典吉他专业并进行教学,他的学生约翰·威廉斯、朱利安·布里姆、帕肯宁、迪亚士、托马斯等人都是当今世界级吉他演奏大师。塞格维亚的功绩使他与现代派画家毕加索、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并称为西班牙鼎足而立的艺术大师。

  当代著名作曲家罗德里戈的两首吉他协奏曲:《阿兰湖埃斯》与《为某绅士而作的幻想曲》是吉他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向世人证明了吉他的多种性能与丰富的表现力。此外,卡斯泰尔诺沃-泰代斯科、图里那、托罗巴等优秀的作曲家也写出了一批艺术性很强的吉他乐曲,二十世纪的吉他走向了全面的复兴。

  二十世纪优秀的吉他作曲家、演奏家不断涌现。作曲家有巴拉圭的巴里奥斯、古巴的布拉维尔等。演奏家有西班牙的耶佩斯、英国的布里姆和澳大利亚的威廉斯等。

  从二十世纪开始吉他音乐明显的向着多元化发展,无论是吉他的演奏风格、吉他音乐的形式以及乐器本身都出现杂沓纷繁的现象。

                [B]吉他的特点[/B]
一.音色
    据《音乐辞典》(王沛伦编著)乐语篇载:“其(吉他)音色异常优美,在所有乐器中算是最娇嫩最细致的了。”吉他音色之美令世人陶醉,原因在于手指直接触弦,并通过手指角度和位置的调节可以发出多种不同的音色,如:在琴孔处弹音色柔美、甜蜜、忧郁,在琴桥处弹音色明亮、开阔、华丽。   

二.和声
    吉他有六根弦,可以同时弹奏四根或拨扫五根六根,因此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这种功能除吉他外只有钢琴竖琴等少数乐器才有。故吉他不但可以胜任多声部独奏、重奏、协奏,还可以为其他乐器和声乐伴奏。

三.表现力
    吉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123弦优美、华丽有如甜蜜夜莺的歌唱,456弦低沉、有震撼力宛如诗人忧郁的低吟。此外,吉他的表现技巧多种多样,可以模仿大鼓、小鼓、低音号、黑管、钟声、歌唱性乐器等。曲风从巴洛克、古典、浪漫到现代各种多元化乐曲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古典时期乐圣贝多芬曾盛赞吉他:“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管弦乐队!”

四.种类繁多
    吉他家族中除了艺术价值最高的古典吉他外,还有美国的夏威夷吉他,西班牙民族歌舞艺术中的弗拉门哥吉他,世界各国流行乐通用的民谣吉他、电吉他、贝斯等。这些乐器有不同的音域、弹奏方法、演奏风格,大大的扩充了吉他家族的成员。使其广泛的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五.音量
  当然吉他也非完美无缺。吉他最大的一个缺憾就是音量小,故没有在交响乐队中找到一席之地,常作为室内乐出现。但当今世界各地有许多的优秀吉他制作家正致力于吉他音量的改良,相信不久的将来,吉他的音量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B] 吉他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B]

  1929年,吉他大师塞格维亚到亚洲演出,曾在上海大连停留过,想将吉他音乐介绍给中国,但当时的主事者拒绝了塞格维亚的演出要求。其后塞格维亚来到日本,在日本引起极大的轰动,从此吉他风靡日本。如今吉他音乐在日本蓬勃发展的繁荣盛况或许原来是应该在中国发生的。      
           
  此后多年吉他在中国几乎是无人知晓的乐器,虽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或多或少的接触了浅显的吉他音乐,但吉他在大众心目中仍是陌生的。

  60年代,东方歌舞团进行西方乐器研究时开始研究吉他。

  70到80年代媒体将吉他介绍给大众,引起了大众学习吉他的兴趣。

  80年代初期有人开始从专业角度研究古典吉他,并有许多形式的吉他教学。此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热情的吉他学习者。

  88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从此拉开了中国吉他专业教育的序幕。此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陆续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

  90年代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全国掀起吉他的学习热潮,并出现电视教学。此一时期有许多演奏者与教师逐渐成熟起来。

  90年代后期中央音乐学院陈志教授的学生:王雅梦、杨雪菲、李洁等人陆续在国际获得大奖,让国际乐坛对中国的吉他水平刮目相看。世界级吉他大师约翰威廉斯在观看了她们的演奏后赞赏不已,并赠送了两把名琴-斯摩曼。

  98年由中国首赴西班牙留学归国的吉他演奏家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第一批毕业生组建了北京爱乐吉他室内乐团,并开始不断在各大音乐厅举行形式多样的演出,在高校的巡回演出,吸引了大批学生学习吉他,影响深远。

  此外南京、成都、台湾、香港等地成长起一批优秀的演奏家,带动着当地的吉他发展。

  21世纪中国吉他发展迅速,具有高水平的演奏家不断涌现;教学逐渐的规范起来;为吉他作曲的音乐家越来越多;国际大师的音乐会、交流会也逐渐频繁起来……,相信中国吉他在不久的将来定会走向辉煌。

       [B]吉他发展方向的探讨[/B]

  吉他在中国要更快的发展并追上国际水平的重任落在了所有国内的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身上。现试论吉他未来的发展途径。个人观点,以供探讨。

一.多举办演出

  在文化市场繁荣的今天,各大音乐厅里上演着各种音乐会。如交响乐、弦乐、各种乐器的独奏等各种形式的演出,而吉他的音乐会却不多。多举办音乐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吉他音乐的美妙,吸引大众学习吉他的兴趣。例如北京爱乐吉他室内吉他乐团自98年成立以来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举行了几十场吉他音乐会,并且多是容易让大众接受的普及音乐会。乐团多次邀请小提琴、长笛、弦乐四重奏以及交响乐团合作。他们演奏会之频繁,内容之丰富为国内绝无仅有,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吉他音乐,并使成千上万的人沉醉于吉他音乐中。而相比之下其他的演奏家就静寂了很多。希望更多的演奏家能够举行演出,为吉他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在各音乐院校开设古典吉他专业。

  目前全国设有古典吉他专业的音乐院校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上海音乐学院、成都音乐学院等几所,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吉他发展的需要。所以急需更多的音乐院校开设古典吉他专业。

三.继续深造。
  其实设立古典吉他专业的一大困难就是能够胜任的老师太少。这就需要吉他演奏家,吉他教师们更深一步地去学习,有条件的最好到国外取留学。目前出国留学的演奏家廖廖无几,北京爱乐吉他室内乐团有几个,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有几个。另外也可邀请国外的大师来华讲学给大多数没有机会出国学习的吉他爱好者创造向大师学习的机会。

四.提倡为吉他作曲。
  在中国为吉他作曲的音乐家很早就有,著名的有殷彪先生用中国民族乐曲改编的《彝族舞曲》,受到国内吉他爱好者的喜爱。但总体来看还是很少,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却有很多曲子走上了世界舞台。例如:《樱花变奏曲》,就曾被吉他大师约翰威廉斯数次录制,成为吉他界的名曲。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吉他起步晚,吉他音乐的咨讯少、缺乏吉他作曲理论教育,使国人对吉他这件乐器的特性认识不够透彻,以至于无法完美的将吉他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所幸近年来有些音乐家的作品已初显锋芒:如著名作曲家谭盾先生,他的吉他协奏曲在国际两获格莱美奖,为中国吉他作曲博得极高的荣誉。另外北京爱乐吉他室内乐团团长郭玉成先生,到西班牙学习吉他作曲归国后的作品《巴塞罗那印象》、《幻想曲》、《梦中的彩虹》等受到音乐界人士好评。希望今后会有更多优秀的吉他作品问世,带动中国吉他的发展。

五.加强国内,国外的交流。
  在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有吉他爱好者,但大多数吉他爱好者的对吉他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和完善。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加强国内各城市和国内与国外的交流,如邀请国外名家到国内讲学、演出等。另外因咨讯的原因,除少数大城市外其它地区对吉他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全面、滞后甚至于出现偏差,而定期举行一些全国性的交流会、讲座和比赛会在这方面有所弥补。

六.加强吉他资料的完善。
  这里所指的资料主要是音像与教学资料。在音像方面,国内录制与引进的吉他音像制品远不及其他乐器丰富,从而造成吉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视听方面的贫乏。所以希望国内的吉他演奏家们多录制高质量的音像制品,同时也期待音乐文化传播媒体多引进国外吉他大师的录音与录象来丰富吉他学习者的视听感受。在教学资料方面,现在的市场上的教材大部分内容重复并缺少技术的练习方法与音乐性的表达,造成学习者没有理论指导,埋头苦练反而练出了许多难改的错误,毛病。近些年国外出现了许多新的优秀的教学理论(如卡雷巴洛古典吉他教程),使学习者能够更快捷的掌握和认识吉他这件乐器。优秀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会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希望今后有更多优秀的教材面市,让那些处于摸索状态的学习者们高效率的学习。
  
七.吉他的普及。
  据统计,中国有近3000万的吉他爱好者,其中专业学习的不足1%,因此吉他普及更多的要靠业余爱好者对其身边周围的人的影响。所以应大力提倡广大专业人士举办各种形式的正规学习班,来加强业余爱好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鉴赏力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喜爱吉他这件迷人的乐器。另外,学习者们在报学习班时也应多方面审查师资能力。首先要看其师出何处,是否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然后不可只看手头工夫,更重要的是看有没有作为老师必备的耐心与责任感。     
  另外,本人对吉他的普及有个个人的设想:音乐素质是一个人情趣、品位的表现,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人民的音乐素质却普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为中国孩子的音乐课相对比较浅薄并且没有器乐课,近年来也只是在一些大城市里的部分学校才开设器乐课。这种现象与中国教育系统以及传统观念对音乐的不重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目前还处于经济的发展阶段,多数的家庭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普遍不富裕,音乐学习的费用相对较高,普通的一架钢琴也得几千元,这样的费用一般只有城市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才能支付。而农民家庭中的孩子则很少有这样的音乐学习机会。面对这种状况,本人提议用吉他代替钢琴在中国乐器课中的位置,下面就其可行性进一步探讨。

  首先就价位上说,普通的一把吉他在300元左右,练习琴一百多,这样的价位很容易让中国人接受,解决了中国人学习音乐中最大的阻碍。

  然后从性能上说,就如本人在吉他的特点一章中阐述,吉他的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可以弹奏各个音乐时期的乐曲,演出形式有独奏、重奏、协奏以及伴奏。与钢琴相比吉他的性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一点是吉他的音量小不及钢琴,但对于生活在人口密集环境下的现代人来说,小音量的乐器在练习中不会扰民从而在练琴时间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此外,吉他还具有音乐地位高、容易让青少年接受、携带方便等诸多的优势。

  综上所述,吉他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具有成为中国人学习音乐的首选乐器的优势,在全国各大中小学开展吉他器乐课是切实可行的。。此举有利于快速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也可以使吉他这件优秀的乐器在中国得以更广的普及,同时也可以从小培养大批吉他人才,使中国的吉他事业繁荣发达。

                   [B]后记[/B]   
  以上,是本人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把吉他的历史、特点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作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吉他未来的发展论述了个人的观点。其实在我国经济仍然不够发达的大环境下,吉他在中国的发展是艰辛的。许多热爱吉他的演奏者们都曾抱着为吉他奉献一生的心情狂热的追求着吉他音乐,但靠吉他来维持生活却是很困难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在生活的压力下搁浅甚至淡忘了吉他,在此本人向那些致力于发展吉他事业奉献了青春的所有吉他演奏家、爱好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所有热爱吉他的人们团结一致为吉他的发展一起努力奋斗,让吉他音乐在中国早日走向辉煌!

2003-12-18,于北京,蔡瑞玲。

[B]参考资料:[/B]吉他手册
          古典吉他教程----叶登民著
[B]供稿:[/B]北京爱乐吉他室内乐团
www.guitarschina.com/bgt

版权文章,转载转贴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www.guitarschina.com

发表于 2004-1-2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关键在于提高古典吉他业内人士的素质和水平。

里面包含多方面内容
发表于 2004-1-2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其实我是觉得吉它在中国是一件很广泛的乐器,好多年轻人喜欢他,当然很多是我们称之为民谣吉它的吉它。然而,这两种乐器,真的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其实所谓的民谣吉它只不过是只用到了吉它伴奏这一方面的作用而已。又加上一些没有责任感的老师,粗糙的教材,让吉它变的简单而庸俗。一首歌曲的伴奏,要好好写他的伴奏谱,我想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弹的来的吧。
钢琴也可以伴奏,没什么人会分什么民谣钢琴呀。怎么吉它就会这样,想不通!非还出来个古典吉它。
一件乐器的好坏还取决于它的表现力。如果吉它真的有过人的表现力,它就不会被埋没。正象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样,吉它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应有的地位,我想在中国的音乐界缺少的是作曲家,为吉它作曲的作曲家,中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音乐了。出一些好的伴奏曲集,写一些好曲子。
发表于 2004-1-2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钢琴专业分为古典钢琴(独奏)和即兴伴奏(伴奏)。
发表于 2004-1-2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瑞玲琴友你好!
为你的热情所感动,顶一下!
顺便问一下这是你的考试论文吗,你在哪个大学,肯定不是音乐吧。
另外能明显感觉你的文化不错但琴艺和资讯有限,对吉他的了解也有待提高,祝你进步!希望看到你更好的文章!

发表于 2004-1-3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典吉他面临的实际问题
1 打破垄断!(这一点几乎已经做到,我认为上音建立吉他专业是标志性的)  现在不可能有原来的"品牌优势"了,各地各个音乐学院包括很多民间的人水平确实很高了.
2 教学方向问题. 国外的教育家基本都是一个学生一个风格,都不相同,比如maza的学生中风格炯伊.再比如西班牙另外一个著名教育家何塞托马斯,大卫罗素把他当成主要恩师,但是我们也发现大卫和何塞的演奏差别很大.
3 教育家和演奏家不能被割裂的看待.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要首先是个出色的演奏家,否则根本不知道是对是错,会造成混乱.
4 提高业内人士的素质.不仅包括琴艺,更重要的是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琴品是人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镜子! 琴品和琴艺是2回事.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好,现在弹成什么样也就基本定型了.
5 考级带来的综合弊病.考及本来是好事,但到了中国就变味了!^^^^^^^^^
6 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某一两个大师及的人物,而是吉他基本技能过硬,又有教高文化素质的,可以担任普及吉他角色的人物.
7 区分学院派与否毫无意义. 什么叫学院派?各有各的说法.都是学院派的人中还彼此排斥甚至歧视! 不管运用什么手法,音乐动听才是硬道理(当然要有对于自己比较科学的方法). 比如john williams Julia bream 等,如果到了中国的一些地方,恐怕都会把他否定,认为其是错误的. 人家是世界及的大师,音乐几乎无可挑剔,凭什么到你这就是错误的.

所以,我认为首先是个态度问题,要谦虚,报着学习的态度对待.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根本.
发表于 2004-1-3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自己当初学古典吉他的那种冲动,真是恨不得每天都专心去弹琴,而不用考虑别的因素。
可是事实上并不行,社会是很现实的,很少有人能够用吉他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培育一个良好的音乐创作、演奏市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大家各施其职,各的所有,让真正搞音乐的专心去搞音乐,而不是整天想着下一顿饭怎么办的问题。
小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1-3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3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3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3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反思一下,我觉得自己犯不着为吉他在中国的发展而忧国忧民。存在即合理、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
在没有深厚土壤的前提下,古典吉他艺术的奇葩永远不能怒放。想想英美西班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古典吉他艺术;而总体上,我们的古典吉他艺术家的存在状态还很尴尬,不是我们的技巧和水平不够,而是我们的市场仍需培育(不论是供给还需求上)。另外,主流媒体的推动也不可忽视,想当年陈志的教学片在央视一播,掀动多少人的心潮?但后续资讯就很寥寥。上层官员、文艺界领导,又有多少了解一点古典吉他的呢?氛围不够、资讯不足,要发展谈何容易?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3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3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说,支持蔡瑞玲琴友!
为你的热情所感动,顶一下!
发表于 2004-1-3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吉他在国外就是边缘乐器,以后也是。
只要我们真心喜欢就行了!
发表于 2004-1-3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即合理
太对了
发表于 2004-1-3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sammer      wangjianguo 都是高人!
发表于 2004-1-4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在北京,有机会见一下,我请客!
发表于 2004-1-4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yx在2004-1-4 0:07:00的发言:
我们都在北京,有机会见一下,我请客!

等sammer考试完,有空时候大家可以组织聚聚。
PS:杨老师千万别赞小弟我,否则真会羞煞小弟的!
发表于 2004-1-4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巴赫刚来过我家,我等你们消息!yangyongxi@yahoo.com.cn
发表于 2004-1-6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s22212221在2004-1-2 20:39:00的发言:
其实我是觉得吉它在中国是一件很广泛的乐器,好多年轻人喜欢他,当然很多是我们称之为民谣吉它的吉它。然而,这两种乐器,真的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其实所谓的民谣吉它只不过是只用到了吉它伴奏这一方面的作用而已。又加上一些没有责任感的老师,粗糙的教材,让吉它变的简单而庸俗。一首歌曲的伴奏,要好好写他的伴奏谱,我想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弹的来的吧。
钢琴也可以伴奏,没什么人会分什么民谣钢琴呀。怎么吉它就会这样,想不通!非还出来个古典吉它。
一件乐器的好坏还取决于它的表现力。如果吉它真的有过人的表现力,它就不会被埋没。正象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样,吉它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应有的地位,我想在中国的音乐界缺少的是作曲家,为吉它作曲的作曲家,中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音乐了。出一些好的伴奏曲集,写一些好曲子。

有些不同意见。希望可以探讨。
并非伴奏就是民谣。吉他和其他乐器的合奏比如提琴、长笛等等就不能称为民谣。而是音乐风格的问题。伴奏是门学问。中央音乐学院就有专门的钢琴伴奏系。所以我鄙视的不是民谣吉他而是你说的简单而庸俗的东西。
发表于 2004-1-6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以下是引用999T在2004-1-3 18:41:00的发言:
这个题目大而宽泛,我觉得讨论的时候还是具体实在些好,一次不要说太多,但是要说得实在,实际,最好是说说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些具体事情。

还有,sammer在6楼的发言...第一和第三都是有明显的针对性的,大家都能看出来吧,第一条我也比较赞同,但是第三条并不十分同意。


确实,标题过于肥大,引起大家的回答语无伦次。SAMMER简直就是象在做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于 2004-1-10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以下是引用sammer在2004-1-3 0:14:00的发言:中国古典吉他面临的实际问题 1 打破垄断!(这一点几乎已经做到,我认为上音建立吉他专业是标志性的) 现在不可能有原来的"品牌优势"了,各地各个音乐学院包括很多民间的人水平确实很高了. 2 教学方向问题. 国外的教育家基本都是一个学生一个风格,都不相同,比如maza的学生中风格炯伊.再比如西班牙另外一个著名教育家何塞托马斯,大卫罗素把他当成主要恩师,但是我们也发现大卫和何塞的演奏差别很大. 3 教育家和演奏家不能被割裂的看待.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要首先是个出色的演奏家,否则根本不知道是对是错,会造成混乱. 4 提高业内人士的素质.不仅包括琴艺,更重要的是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琴品是人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镜子! 琴品和琴艺是2回事.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好,现在弹成什么样也就基本定型了. 5 考级带来的综合弊病.考及本来是好事,但到了中国就变味了!^^^^^^^^^ 6 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某一两个大师及的人物,而是吉他基本技能过硬,又有教高文化素质的,可以担任普及吉他角色的人物. 7 区分学院派与否毫无意义. 什么叫学院派?各有各的说法.都是学院派的人中还彼此排斥甚至歧视! 不管运用什么手法,音乐动听才是硬道理(当然要有对于自己比较科学的方法). 比如john williams Julia bream 等,如果到了中国的一些地方,恐怕都会把他否定,认为其是错误的. 人家是世界及的大师,音乐几乎无可挑剔,凭什么到你这就是错误的. 所以,我认为首先是个态度问题,要谦虚,报着学习的态度对待.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根本.
发表于 2004-1-10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瑞玲,就是上次在爱乐培训部聚会时弹过一手的那位吧?是专门是学习音乐么,上次还弹得挺紧张的,不过我更紧张。写吉他长篇大文,很少见的,再接再厉!
发表于 2004-1-11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把钱攒足了再去学吧,经济经常决定上层建筑.
发表于 2004-1-11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音乐没有钱不行,而且不能太功利。
发表于 2004-1-14 0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爱好音乐, 吹口哨都行. 什么是音乐的成就? 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小音乐家杨科>, 地主能把那把只能隔窗而望的小提琴拿出来让杨科吱吱呀呀的拉一拉. 这就是成就. 让我们村里的染着红头发穿着喇叭裤在街边抽烟的小孩儿明白分两个声部来个最简单的合唱也比听周杰伦过瘾. 这就是成就. 最棒的音乐是什么? 个人的最爱: 电影<凤凰琴>里升国旗那段国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4-30 11:2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