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8-29 18: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这是因为木头的声音特性所决定的.
三单的,一般多喜欢亮一些的音色,而且START类的琴多
除了枫木亮亮的硬硬的音色之外,外观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而双线圈的琴,声音多暖一些,或烈一些,因此多用玫瑰木或乌木的指板.
当然这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最简单的,看看ZAKK的那把迷彩GIBSON LP就用的是枫木的指板.
其实事实上,这个声音的差别确实是很小的.
但在比较专业和挑剔的人耳朵里却是很大的.
记得在YJM的访谈里,YJM谈到他为什么喜欢用枫木指板的琴而不喜欢用玫瑰木的时候
他的回答是,音色上的区别对他来讲,并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好看,尤其是白琴配白指板,就是好看.
呵呵,我个人是很喜欢START那样的米黄色的琴,配40年以上自然风干的金黄色的枫木指板
而你看GIBSON 的琴,基本上都为玫瑰木的指板,声音也是厚厚的暖暖的.
不单是因为用了双线圈的拾音器,而是因为它的琴体是桃花心木的,然后采用枫木做贴面
桃花心木或是枫木的琴颈,玫瑰木指板
而FENDER那样的START的琴,多是用桤木或白蜡木做琴体,一般不加贴面.枫木琴颈玫瑰木指版或枫木指板
而且它们琴颈与琴身的结构,连接方式也不同,这样也决定了发出不同的声音
有的高档琴,琴颈甚至是用一整块枫木或玫瑰木来制作.这样高成本的制作方法也是很少见的
但对于音色的改变,确实是微乎其微的.我们不能说没有影响,但是确实不是很大.
还有就是采用几块木头拼成的并不一定就低档,而用一整块木头的,声音也不一定就好.
采用不同工艺,技术和材质的琴桥,琴枕,品丝,卷弦器,对音色的影响也很大
还有就是采用不同的上漆工艺,不同的油漆和不同的制作环境,对琴的音色影响其实也蛮大的.
只不过这些对于一般的量产琴和初中级乐手来说,实在是没有必要挑剔这些.
音色和音质确实是两种概念.
音色既有客观的因素,也存在相当的主观认识.
但音质就是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只不过每个地区或生产商都有自己的不同标准而已.在全世界也并没有定性定量的统一标准.
拾音器的工作原理也是制造磁场,靠琴弦的振动,来切割磁场中的磁力线来改变信号.
所以,琴弦震动不好,拾音器也"拾取"不到好的信号的.
那些高质量的合成材料制作的乐器,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并不代表你随便找些破铜烂铁就能拼出60年代那样的音色来.
同样一把高质量的合成材料制作的乐器,与传统乐器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是各有千秋.
而不是谁能取代谁.
你要是要这样的合成材料的乐器出来传统乐器那样的声音,就需要用其他高科技来模拟了.但毕竟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因此,在人耳能分辨的范围内,你能做出的判断,确实是听众的听觉效果,而不是什么硬性指标.
只要听众和使用者满意,你就算是能用豆腐来做琴,也没人管你.
其实这些道理都很粗浅,你自己换一下木头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PS:更为传统的弦乐器,还是多以乌木为指板的.
有些东西,一下子给你说,可能接受不了,也不可能一下就说明白.
很多东西是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明白的.
求知是好事,实践同样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