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7|回复: 25

聆听音乐——给古典初听者的菜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2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音乐——给古典初听者的菜单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有目的的听,系统全面些,有助于从联系对照中看到音乐长河的全景,领略音乐天地之无比宽广丰富,这比枝枝节节地听当然可取。但这决不意味着一部音乐史需从头听到尾,这是最愚蠢也是最不现实的。   按照一般的经验,应该以音乐大潮汹涌澎湃的19世纪为中心入手,再向古今两头扩展你的听赏领域。巴洛克太远,现代音乐太近,初听不宜。我见识过一些言必称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的青年,对这号人,我一半敬佩,一半怀疑。即以国外音乐界而言,至今仍是19世纪音乐占有最广大的市场,现代派作品找不到听众,前途堪忧。音乐在这一点上有别于其它艺术样式,不可不知。说老实话,我有时候会想,如今的作曲家们应该统统退休改行。有那么多优秀的古典音乐在那里,足够我们听好几辈子了,大家还瞎忙伙个啥呀。   这是题外话,让我们还是回到19世纪,那么,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应该抓什么重点呢?   先向我们的摩天主峰进发顶礼吧:贝多芬。老贝继往开来,一手接下历史,一手开创未来,从他入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还有极重要的一点,贝多芬代表了一种最纯正的口味,不含一丝庸俗、油滑、沮丧、颓废(这些东西在他以后的音乐中逐渐泛滥成灾!),是一个彻底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以有助于你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音乐美学标准。   我下一章要专谈贝多芬,所以这里就先赶紧跳过去。让我们顺乐史之流而下,去认识群星灿烂的浪漫派吧。首先是舒伯特。“未完成”是必听的(如果浪漫派的音乐只听一首,那就是“未完成”!)虽然其中已经有一丝“不健康”的因素(颓废)。几首钢琴即兴曲,清新雅致,是极品。“鳟鱼”五重奏属于最容易听懂的室内乐之一,当然也很适合才开始起步的你。其它的作品,等你的水平再提高一点吧。   舒伯特下来是舒曼。舒曼号称浪漫派的盟主,作品看上去乱糟糟的,其实相当艰深,让人不得要领,摸不着头脑。很不适合刚刚起步的爱好者,所以不听也罢。再等两年吧。唯有一首极短的钢琴小品《异国的人们》(与《梦幻》属于同一套曲《童年即兴》,我要迫不及待地向你推荐。这首曲子不太容易听到,但可以去看大明星斯特里普主演的《索菲的选择》,里面开头索菲与内森一起合奏的就是这首曲子。   萧邦的东西应该大听特听,现在就听,全部都听,一首也不要遗漏。他从不拆烂污,差不多只只曲子都是精品。这里重点推荐《摇篮曲》和《第一叙事曲》。   帕格尼尼的东西不要去听,不但现在阶段不要听,也许永远不要去听!他的东西是七宝楼台,拆散下来,不成片段,一昧炫耀,江湖气十足,容易让认养成不良的欣赏习惯。等一下,他有一组吉他和小提琴奏鸣曲,却也朴素真挚,也许不能一棍子打死。李斯特的作品可分两类,一类与帕格尼尼相似(谁叫他们是朋友呐),另一类听上去像现代派,故一概建议不听。   然后就该轮到勃拉姆斯这个伪古典主义者了。他的东西有一副“严肃”的面孔,听起来难度较大。你要有本事透过面具看柔肠,领略其浪漫实质。不妨试着听听第二交响曲。我个人认为这是贝多芬以后最好的交响曲。   浪漫派到了勃拉姆斯其实就完蛋了。所以你就在这里打住,溯流而上,回过头来去叩莫扎特之门。老莫可是国际上这些年的大热门,频频在舞台与银幕上亮相。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他太简单,平淡无奇。其实正是这种貌似简单平淡,又无文学标题帮忙的音乐,要真知其中之味才更加难。也说不定要等到听过大量音乐的多年以后,你才能识其天真自然之美。一旦有所发现,从此必然迷上他,反而觉得别人总有矫揉造作的成份,不够味了。建议从莫扎特所有的协奏曲入手,特别是c大调长笛竖琴双协奏曲,然后再听他的所有小提琴奏鸣曲。这些都是极品中的极品中的极品。   有了这些古典和浪漫大师的良好趣味垫底,你便可以在此基础上勇猛精进了。从此出发去听标题音乐、民族音乐、后浪漫派的音乐,都不会太陌生,也不容易走火入魔了。在这一传统的对比之下,印象派音乐会使你耳目一新。德彪西的作品会让你领略什么叫纯美的音乐:他有本事把声音,例如一个和弦,做得极美。《梦》、《雪花飞舞》、《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把法兰西人不同凡响的艺术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问题也正出在这里,他把味道和气氛搞得太浓了,像武侠小说里说的那样,这叫“剑走偏锋”。音乐到底不该在这上头过分渲染。话扯开一点说,就古典音乐而言,除了德奥音乐家,其余国家的音乐都给人味道不“正”的感觉,哪怕他再才华横溢也不行。   音乐应该是一种朴素而严肃的欢乐,这道理似乎只有德奥音乐家才懂得。   若要论朴实无华和味道纯正,捷克的德沃夏克当然要算一个。我把他划入德奥传统,从历史和地理来看,这并不过分。《降e大调弦乐小夜曲》、《大提琴协奏曲》、《黑人四重奏》是必听的。相比较而言,柴可夫斯基就相形见绌了。老柴长着一副秦湘莲的面孔,一昧凄苦(听听“第六交响曲”的终曲,好像哭得快断气了),令人肝肠寸断,赚一些廉价的眼泪,这就违背了音乐的宗旨(严肃的欢乐),入不得上品(当然《胡桃夹子》是很好的》)。我这么说,一大帮老柴迷恐怕要和我拼命。不妨参看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衡山派一代高手兼音乐家刘正风与掌门人莫大先生(也是音乐家)不相往来,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后者的二胡老是拉些悲苦之音,品格不高。刘先生是大高手,大行家,他为了音乐,把生命都献了出来,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意见。   在饱餍了浪漫派,晚期浪漫派的肥甘之后,越过两个世纪的时空去听巴洛克音乐,虽然它是乐海的一个源头,但那种已化为历史的音乐语言、风格是很好的清醒剂。这里我们首先就得遇上音乐界永恒的泰山北斗:巴赫。巴赫与贝多芬哪个更伟大?这当然是一个愚蠢的问题,但是我知道很多人一定会选择前者。巴赫的东西真像传说的那样晦涩难懂而又充满宗教气息吗?一定要听了很多的曲子才有资格去听巴赫吗?我有几个朋友,并没有按照我们的顺序一路听过来,在入门的一开初就听巴赫的创意曲、平均律和g小调管风琴前奏曲与赋格,因为正好买到了一柄叫做“巴赫——伟大的精品”的磁带,是中国唱片公司出品的,很多店里都有得卖,7块5一柄。结果喜欢得不得了。所以要打破迷信,解放思想,不要相信那些神话,你一定会见到巴赫原来是那么真挚、亲切、感人。   如果巴赫也能听,那亨德尔就更不在话下了。然后推而广之到维瓦尔地、波开里尼、拉摩,吕里,库泊兰,魏斯,道兰......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当你真正喜欢上巴洛克音乐,并被它的简洁、对称和流动所打动时,你一定会逐渐变得对十九世纪以后的音乐越来越不耐烦。你一定会觉得浪漫派以后(含浪漫派)的音乐是那么地累赘、噜嗦、滥情、浮夸、炫技、生硬、做作,你一定会对人类文明到底是在进化还是在退步这个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看来朋友和音乐都是老的好呀。韩愈说文不读三代以下,我们是不是要乐不听贝多芬以后呢?   不要去听现代派的喧嚣,我们将停留在这一片巴洛克的净土上,这里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没有分裂和痛苦,一切都非常宁静,非常美好。
发表于 2004-2-23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特别同意对bach的描述,精辟。
发表于 2004-2-23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如此说老柴,板砖拍你!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2-23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2-23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良的欣赏习惯?听音乐不是开车,也不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实在谈不上什么不良。喜爱不喜爱,全因音乐与个体性格间的一种和谐。


帕氏的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假如您认真听过十遍以上,相信也不会认为是“不成片段,一昧炫耀,江湖气十足”。


对您没有意见,只是担心误导喜爱古典的初涉朋友,故有此言。

发表于 2004-2-23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可以当作一家之言,当特别喜欢一个音乐家的时候,排斥其他是正常的。


       

发表于 2004-2-24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是对的,但出初学者来说,多听就行了
发表于 2004-2-24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amn
发表于 2004-2-24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严风大侠的文章吗? 两年前我就在www.bh2000.net上看过了


写得非常好


但我觉得欣赏音乐不见得有什么正路可寻 呵呵


现在我基本上不听交响乐,我的那堆起来比我还高的唱片中大部分都是室内乐的东东了

发表于 2004-3-17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让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来听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比得落稀卡》恐怕他一生也不会喜欢古典音乐了!不过本人听了许旧之后还是比较喜欢这两部作品的!
发表于 2004-3-17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找一个经典的作品,听十遍,你肯定会喜欢上的


关键是要听全了


比如贝多芬的命运,谁不知道啊,可是有多少人是吧四个乐章都听下来的?我估计能听完一个乐章的人都不多。


比如巴赫的平均律,其中第一个前奏曲多有名阿,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全部都听过了呢?


再比如贝多芬的月光,有多少人听过第三乐章?其实第三乐章比第一乐章还好听。


关键不是入门曲目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有机会有耐心听全作品的问题。现在这种浮躁的环境,要坐下来听音乐不容易啊。

发表于 2004-3-17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作参考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3-17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3-23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ath在2004-3-17 17:42:00的发言:
随便找一个经典的作品,听十遍,你肯定会喜欢上的
关键是要听全了
比如贝多芬的命运,谁不知道啊,可是有多少人是吧四个乐章都听下来的?我估计能听完一个乐章的人都不多。
比如巴赫的平均律,其中第一个前奏曲多有名阿,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全部都听过了呢?
再比如贝多芬的月光,有多少人听过第三乐章?其实第三乐章比第一乐章还好听。
关键不是入门曲目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有机会有耐心听全作品的问题。现在这种浮躁的环境,要坐下来听音乐不容易啊。
我也觉得贝的月光第三乐章更好听,假如某天我能弹下来就满足了
发表于 2004-3-23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比较偏爱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尤其是巴赫的。我听音乐少,但也曾发现某些现代作品也很有意识。学无止境。只有“变化”是永恒的!
发表于 2004-3-24 0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幻原是永恒
发表于 2004-3-24 0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从不听巴赫。口黑口黑。俺喜欢帕格尼尼。
发表于 2004-3-24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的音乐象和尚念经, 难听死了.
发表于 2004-3-24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听巴赫,损失惨重!
发表于 2004-3-24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ach 有个 12平均率钢琴曲集,力荐。
发表于 2004-3-24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一共24首,绝对是珍品!
发表于 2004-3-24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文章挺多的  不过可以值得参考
发表于 2004-3-24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keen在2004-3-24 18:27:00的发言:
对一共24首,绝对是珍品!

每卷24组(前奏曲+赋格),两卷一共48组。平均律全集又简称“48”
发表于 2004-3-25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平均律是48首!
发表于 2004-3-25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赞同11楼的说法!强破自己去听完一首曲子也许会跟讨厌这首曲子!要想使自己喜欢上一首曲子一定要搞清曲子的含义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有就是要听比较有权威的大师的演绎!
发表于 2004-3-26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兴趣爱好总有不同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4-30 01:45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