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391|回复: 127

★【吉他凹槽指板】★的心得(有图).........申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2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jks005.jpg jks004.jpg jks007.jpg
两年前我的第一把琴用纯手工挖了指板的凹槽...一气呵成 很多人见此琴都坚决不信 此凹槽是人手工挖的 不过它确实是纯手工......后来又挖了一把......

【凹槽指板】这个话题 很多人不了解。下面我来说说(说得不好 请谅解并指点):
【凹槽指板】绝对漂亮 个性 独特(除个别人的审美观不同外) 手感巨爽无比(见后文诠释)。
                                             jks010.jpg

       你绝对不用担心挖槽后会降低琴颈的强度容易被铉拉弯,因为受力的不是指板,是琴颈本体和里面的钢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凹槽对琴性能的影响:
延音增加---大家都知道 琴弦要高 延音才长 但高了按起来费力,弦低了延音就短,也不好弹(平指板顶住手指头推铉困难)。挖了凹槽就增加了铉与琴颈的距离(实际铉没有调高)。
音色更通透音色绝不会变薄,反而变厚 更通透 饱满---即便是高档的指板的木材,都对声学振动,有所吸收和衰减,一般的木材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挖凹槽就减少指板材料,减少厚度,而且挖槽后的特殊形状更有利于声学振动的传递(其性能更接近一体指板)。
强化你的左手技术 吉他之神--扬威玛坶斯玎(他老人家的芬达也是凹槽指板)说过:“弹奏凹槽指板一开始你会觉得很不习惯,但是你很快就能适应它,并且你将弹得更快”没错这是我亲身体会过的:一开始你会觉的左手有些驾驭不了它,弹出来的音符也会变型(跑调),(这是你手指用力太大把铉压进凹槽里的缘故一般都是弹平指板所养成用力按铉的不良习惯也是弹琴的大忌!)弹奏凹槽指板,将快速彻底地纠正这一不良习惯,使你轻松弹琴--飞快弹琴)。
音符表情更丰富,凹槽指板的揉铉 推铉巨爽无比!能够快速强化你的手指功力让你的技术向着(吉他之神--扬威玛坶斯玎--他老人家那样能够在密集的音符里还能加入大量的揉铉)靠拢。
更容易推铉 你可以尽情地推铉 揉铉而不被指板挡到你的手指,因为你的手指几乎可以放进凹槽里!
铉可以最大限度的贴近品丝,让你左手手指头点在上面非常的轻松,同时也有效减少铉对琴颈的拉弯作用。      
       还有很多凹槽指板的好处没有一一表达出来在这里就大体上说这么多了,总之 凹槽指板是“百利而无一害” 弹奏凹槽指板的吉他是具有挑战性的(放心最笨不超过三天你就能适应它并且弹得飞快 而你的左手功力将突飞猛进!)
4.jpg jks008.jpg jks009.jpg

[ 本帖最后由 54ttt74 于 2009-1-15 00:47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4 23: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我靠,琴还能这样搞,
等我买了G我就把我这个琴挖掉
发表于 2009-1-15 00: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总感觉挖槽以后会走音。。用力不均匀了话。。揉弦都省了
发表于 2009-1-15 00: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发表于 2009-1-15 00: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ritchie blackmore早于yngwie使用凹槽指板
发表于 2009-1-15 01: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牛逼的琴


哥们儿问一下     这是用什么工具挖的     挖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方便讲吗?    不是祖传手艺吧?
发表于 2009-1-15 0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好  呵呵呵 我也挖了一把    大家快哇呀
发表于 2009-1-15 10: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教我下啊
发表于 2009-1-15 1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品点会不会挖没了啊?
品点会嵌的那么深吗?
发表于 2009-1-15 10: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4品挖挖就行了,没必要全挖。等于弦离指板高了,按起来手感不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1: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人问一样的问题我就不一一回复了 我也比较忙很少有空回复    ........ 工具到没什么特别的  一把刀最多用到两把 当然不是水果刀 也不是什么稀奇的刀 是用断锯条磨成的斜口刀  只要这一把刀就足够成型  然后用锉刀清理一下刀痕  最后用细砂纸磨细腻 最最后用麻布上点 橄榄油 (擦枪)  品点有的深有的浅 挖掉了就找原来的品点尺寸用铝合金补上去 会更好看 开刀的时候不用卸品丝 也不用谢琴颈 自信的话 品丝都不用包 就拆了铉 就开挖    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所说的这些方法 最重要的是手上功夫 还有磨刀功夫--别小看那片断锯条 磨起来非常讲究 磨好了才能很好的挖 而且挖的时候不但要注意纵向弧度 还要注意横向弧度   要全挖才好 你觉得手感不好那是 你还没度过适应期 (最笨不超过三天)
发表于 2009-1-15 11: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强大!!!!以后这种琴颈会成为流行?难道
个人感觉 可取之处可取
发表于 2009-1-15 11: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创意啊,看起来似乎很好,得试试1
发表于 2009-1-15 12: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舍得啊
发表于 2009-1-15 12: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2: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工比机器做的要好很多
发表于 2009-1-15 14: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年前Yngwie版就有更详细的帖子了。。。。。。。。。。
发表于 2009-1-15 15: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6: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oiiiiiiiiiiiiiii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9: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
发表于 2009-1-15 21: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挖槽弹的更快那是肯定的,但说音色更好,那就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了......
至少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0: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
发表于 2009-1-16 09: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6 12: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敌了,改天我也试试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5: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23: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1: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7: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发表于 2009-1-17 18: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挖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2: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2: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发表于 2009-1-20 18: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搓板
发表于 2009-1-20 2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干得漂亮     
发表于 2009-1-21 1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发条坦克 于 2009-1-15 03:19 发表
楼主说的好  呵呵呵 我也挖了一把    大家快哇呀

哈哈 师傅闲了吧。
发表于 2009-1-21 17: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帮别人也做过
不过我用的是电摩和雕刻机
没想过LZ的手工做的和机械加工的没什么区别

在枫木的琴颈还是用机械加工较好   木质较硬
还有就是枫木要上清漆

橄榄油的成本比较高用脱脂的植物油也可以
呵呵小弟愚见  得罪之处还望见谅
发表于 2009-1-21 17: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在加工时出现的不同意见望楼主站内消息解答

在挖槽时通常是U型的槽 那如果在挖槽是中线的部分   槽低高于指板两边槽低  对于美观和拉力强度 应该都会都会有一定改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1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