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常在不经意中,在他的艺术表现里贯串了完整的审美观念。拥有一套自己的审美观念是很不易的,需要将审美标准与审美判断的参照信息(如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各门类艺术精品广泛的了解),以记忆完好、和谐精准的形式贯串起来。
如果是吉他艺术家,不论演奏技巧如何,请他弹一个八度音阶,你就可以听到一只小曲子了。不光是“技巧”,是有一种审美的意象、美好的情趣指引着他的动作。业余爱好者往往有很大的钻劲来“磨”几首名曲,但可想而知的是,每一首曲子的情感之间没什么必然的纽带,缺乏一种令人精神一振的气息。
艺术大师,往往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一听就知道是谁写的曲子,又是谁的演绎。比如古尔德的巴赫键盘、福尔特万格勒的贝多芬交响曲、卡拉扬的理查·施特劳斯作品…… 音乐是声音基础之上的精神活动,美术是光线视觉之上的精神活动,建筑和园林是诸多艺术活动的集大成者。但是,没有一种精神上的高贵气息引导着普罗大众,向艺术同行传递着丰富的讯息,无论多么光彩的创作,都是昙花一现。
业余爱好者,我认为,是审美体系不足;或者是有,却暂时还没有能力去实践于艺术创造的人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1 14:08:1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