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UID3327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9490
阅读权限225
注册时间2002-4-5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这是我录制的Simon的金属琴格和木质琴格比较试听
朋友帮忙把它传到了我们乐队豆瓣页面上方便大家试听(音乐试听的最后一个):
http://www.douban.com/artist/woodiealan/
Simon的钛琴格是最近国内口琴论坛上讨论的最多的话题,
口琴用的是Marine Band Deluxe,把木质琴格换成了Simon的钛格。
录音机是Zoom的h4n,两千块左右.
请大家忽略我的演奏差异,音色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请听出区别的朋友们形容一下,欢迎大家讨论。
我不带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发表一句:Simon很了不起。
武萌科
琴格的材料到底能不能改变口琴的音色
张羽飞博士的看法:
这个问题我记得我在QQ群众和几个人讨论过,很早以前就想在我的博客中写一篇说说这个话题,一直没有太多时间,实际上是人越来越懒了,正好昨天被大笨狗引来就有了止不住的发帖欲望。今天起得早就干脆说说。
要说琴格材料影不影响音色,这问题在国内外多数口琴论坛和口琴邮件列表中都是热门话题,要让我说这个问题,我就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口琴的发音原理是什么?琴格在这个发声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扯远了么?不,知道了这两点,那么关于琴格材料影不影响音色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簧片振动发声,琴格起到支撑和共鸣作用,这种想法太直观太简单了,而且也不正确,簧片是振动了,但是为什么用手拨动他的时候音量那么的小?说琴格起到共鸣腔的作用,那么试想一下,如果木吉他的共鸣箱只有一个琴孔那么大,吉他能有多大动静,恐怕和不插电的电吉他的音量没多大区别,共鸣腔的作用不是没有,而是那根本不是琴格的主要作用。
为什么好多人喜欢木格琴,难道都是初学者盲从么?美国的SPAH(好象是美国口琴保护协会之类组织,管他呢,反正是个小团体)早些年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我是多年前在harp-l上看到的,具体的细节没有记住,但大概就是选了好多人,其中有对口琴不了解的听众和口琴演奏者,让这些人分别作为听众和演奏者尝试听和演奏木格/塑格琴,有没有蒙眼之类的我不清楚,但是演的目的是让听众和演奏者在不知道手中用的是何种琴格口琴的情况下让他们去分辨区别。实验的结果是作为听众的时候多数人分辨不出二者的差别,有极少数的对口琴比较熟悉的人能够准确分辨出二者区别,让这些人作为演奏者尝试演奏的时候则有更多的熟悉口琴的人能分辨出二者的区别,极少数对口琴不了解的人也能分辨出区别。这个结果说明什么,简单说演奏的时候能更容易分辨出区别是因为口感么?难免有些草率。
他们这个实验我想是没请太多的调音师或者音响师,我觉得如果让这些人来听,那么无论是作为听众还是作为演奏者,能分辨出区别的人该更多些。不是每个人都有个灵敏的耳朵,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银色分辨上的人,没有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在这方面有过练习和训练的人很难分辨出细微的音色区别。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刚开始做麦克风的时候,很多咪芯在我耳朵里的表现都一样,后来我就把他们录下来,反复的听,逐渐发现我能分辨的音色差别越来越大,但直到现在对我来说如果今天听到一个音色去和昨天的一个音色做对比,我还是没有把握分辨出他们的区别,除非这个差别稍微大一些。说这段没用的事项说明普通人的耳朵没有那么灵敏,但是使用方法不同的时候又比想象中的灵敏。
为什么吹口琴的人更容易分辨出口琴银色的不同?其实原理很简单,演奏口琴的时候自己听得更清楚,尤其是有部分振动是通过头骨颅骨直接传递给演奏者的,者更有利于分辨细微的银色差别。
接下来才是正题,我的观点。
口琴虽然被归为自由簧乐器,自由簧这种说法不足以揭示他的发音原理,我觉得该叫气鸣簧更准确一些,请注意,这个名词为本人创造,在此首次使用,他背后的意思是这种乐器的发声原理是由气流策动簧片振动,而黄片振动的时候又不断地改变簧片与簧片版的间隙,由正最大到零,再到负最大,如此往复,而通过这个间隙的气流也是由最大量到零再到一个次大量往复变化,而气流通过间隙并且间隙不断变化的过程和黄片振动共同使得乐器发声,这类的乐器还有手风琴,风琴等,这类的乐器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黄片发声原理相同。
再说说口琴琴格的作用,首先它最重要的作用就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并且形成腔室,腔室,这是我所说的气鸣簧乐器发声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这个腔室吹吸无法形成必要的正压和负压,不能够策动簧片振动。也就是说固定和支撑并与簧版一起形成腔室是琴格的主要作用。那么为什么她对音色有影响呢?接下来简单说说他的一些次要做用,也正是这些次要作用造成对音色的影响。
如上所说,琴格就像一个坚固的底座,把两个簧版固定在一起,口琴发声的振动自然会传递到这个底座上引起震动,但是他们共振了么?对声音起到增大作用了么?显然没有,用共振这个词是不恰当的,但是如果这个底座不够坚实,那么他一定会在口琴发生的声音振动下而产生振动,但注意,这不是共振,这个振动是由口琴发声的振动而策动的,对口琴发声本身实际上会起到衰减作用,这个衰减作用衰减的最厉害的就是声音的高次谐波,其实对基波也有衰减,但给人感觉是体现在音量的稍有降低,或者根本感觉不到的振幅变化,而对高次谐波来说,本来振幅微小,一经衰减容易被人体会到,这就是音色的变化。从这点上看,金属琴格的对高次谐波衰减更少,木格对高次谐波衰减最多,塑格处于二者之间。金属格琴会有更多高次谐波,听起来会有所谓的金属味,更冷,木格琴好多高次谐波被衰减,则音色更暖。
这就解释完了么?没有,接下来说共振,他起到的作用并不比上述的衰减作用弱,如果你有金属琴格,那请拆下来用手敲敲看,感受一下金属的振动特性,这个声音振动频率很高,口琴发声的振动会与琴格这个固有频率或者其倍频产生共振,在某些高次谐波上振幅会增大,被突出,造成音色的变化。木格,塑格也同样
综合上述的两点,这是琴格对音色的影响的主要部分,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这是我理论上的推测,如果想证明我说的这些并不难,但我懒得去做了,那就是利用一些频谱分析软件来分析同一幅簧版分别装在木格、塑格、金属格上的频谱分析,找出高次谐波分布特点,就能论证或者推翻我的说法,或者有新的发现。有兴趣可以去作作,我可在没有兴趣像以前一样再去进行理论推导来说明在通过实验来验证了。
制造者Simon的看法: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实,就在前段时间STEVE BAKER在HARP-L上介绍竹琴格的研制及试验的文章贴出来后,由于STEVE BAKER谈到由HOWARD LEVY等人参与的盲人实验,实验结果说是竹格比MARINE BAND DELUXE的木格要好,于是就有人出价1万美元来反驳.有兴趣的朋友应该还能找到那些讨论的贴子.
我认同博士的观点.可惜都只是点到为止,哈哈,博士有时间的时候应该继续再深入话题才是!
我觉得要去比较琴格材料对音色的影响的时候,有几个前提是要考虑的,就是琴格加工的精度(特别是平整度),槽孔内壁的表面光滑程度.特别是琴格平整度会影响到座板与琴格之间的密封性,而密封性的好坏,会使音色中的”气声”成份改变,甚至可以说如果这种合理程度的不密封的特性只要分布合理均匀,会使我们能得到一种特别的演奏体验,演奏起来流畅痛快.槽孔内壁的光滑程度不同,对于高次谐波的衰减也会有所不同.
至于共振,如果我们单独分析琴格是一种情形,比如说用一根很细软的丝线将琴格悬挂起来的样子;另一种就是当琴格与座板和外盖组合在一起的情形.显然后一种情形的分析更有实际意义.当琴格和座板及外盖通过紧固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的共振的特性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以金属格为例来做个简单的试验,用小改锥去敲击第一种情形下的用西软丝线悬挂的金属格,我们会听到清越的金属声,而当琴格被整体安装好后,你用细软的丝线将整把琴悬挂好,然后用小改锥去敲击金属琴格,你听到的声音就完全不同了,甚至都体会不到里面装的是否为金属格.所以当琴格被装到口琴里之后,簧片发声后的共振体应该是整把口琴了,而手握住口琴后,这种可能的共振更被进一步弱化,因为我们的人体特别是手也与琴成了紧密体.
琴格材料的不同,肯定是会引起音色的变化,但我觉得这种变化远没有琴格加工精度的不同所引起的音色变化来得大.
接下来我说个小段子: 恩来和小平年轻时都曾在法国留学,后来有一次主席问他们:“听说法国女人都很漂亮,是不是?”恩来无语,小平则回答:“女人嘛,关了灯都差不多.”这”差不多”大概就是指的基本功能了.但是如果没关灯的时候呢?那么由于视觉带给人的心理体验,还是会让人觉得”不一样还真是不一样”.甚至就算关了灯,那还有触觉的不同,口感的不同,味觉的不同....这些”觉”的不同,如何影响到演奏出音乐的”觉”的不同?研究心理学生理学的来说说吧.反正就是不管怎么说”差不多”之外还是有一些细节差异.满足于”差不多”是一种态度,追求更完美也是一种态度,就看自己持的什么态度吧,有句老话: Attitude is everyth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