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6 12: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不同,受众群自然不同,不必奇怪。
假如让威廉斯这等级别的大师在个万人场馆举办个独奏会【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未必会坐满观众【当年约翰丹佛在北京的首都体育馆的惨败就是例证】。但如果让刘德华周杰伦这等港台货即便是在个几万人的大体育场搞演出,估计90后80后甚至是70后们会屁颠屁颠的蜂拥而至拿着自己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的生活费买张票把个场馆弄的座无虚席,然后会像‘某种高潮’那样的疯狂呐喊或痉挛的而不能自己。古典音乐【古典吉他】本来就是小众艺术【比如室内乐】,它需要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及修养等技术作为支撑才可欣赏【听进去】,所以也叫‘理性欣赏’【这个也有点像我们中国的京剧等戏剧艺术】;而流行音乐则是大众艺术,有点像消费品,它无需太多的上述技术作为支撑便可欣赏,所以也叫‘功能欣赏’【有耳朵听就行】。两者从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相同之处,但在表现方式和受众群体却有所区别【音乐本身并没有对它的观众有指向性】。即便是在国外,大体上来说,听古典音乐的也没有听摇滚乐或流行音乐的人多【这个从唱片的发行量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曲高和寡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便是一个人在其一生,也会随着他【她】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丰富【包括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欣赏音乐的风格的。儿童就要听儿歌,年轻人【小伙子】就要听摇滚乐,否则他们那年轻的身体欲望无处发泄,中老年人听听戏剧或者是古典乐爵士乐的就很恰如其分,家庭妇女在清理自家卫生间的马桶时听点儿港台小调或者是宋祖英阎维文这样的不疼不痒的音乐也无可厚非。所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这两者没有可比性【它们各自有其生存道理】。如果真是像帕瓦罗蒂或者是波切利这样的歌剧大师有和流行歌星合作的场面在中国出现那固然好,这样两方面的观众就都可以欣赏了,互为弥补互为交流提高,摒弃门户之见,但这在中国似乎还需要一段时间吧。列宁就曾经说过【大意】: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要看这个国家的国民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和数量。对于列宁的这句话,我不想在此做公开的评论,也免的得罪大多数。最后我借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语奉劝楼主或者是楼主的朋友:弹自己的琴【只要自己快乐并对得起那首曲子】,让别人说去吧!
[ 本帖最后由 ‘古途’ 于 2010-1-16 12:5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