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96|回复: 3

[古典吉他教学] 吉他的发展史(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 1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还有很多很多很好的文章,抓重点弄出和大家分享一下。

早期吉他革命:
       音乐乐器,对于演奏者和制作者来说, 是他们本身对声音和音乐的追求。特别是吉他这种乐器,直接反映了本身的音乐传统和文化。
       历史上,吉他在很多个国家慢慢发展着。这有着很多人很多音乐家很多作曲家以及很多吉他制作家的努力贡献。 这并不是一己之力而形成的局面。
       吉他,形成这种乐器在几千年前,但是真正能被称为吉他的,直到有历史记载的16世纪才被发现。 这种叫 做 The vihuela de mano 的乐器,用手来弹奏的而不是用弓来拉,从而成为了这种弹拨乐器与其他乐器的本质区别。但是这种4对复弦的乐器在16世纪末消失,从而被5对复弦的乐器所取代。
       虽然5对复弦的吉他在十六世纪五十年代时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十六世纪末,它才开始流行并且取代了前者。从这时候起,这种吉他被广泛用来为西班牙和意大利舞蹈或者歌谣进行伴奏。这种风格,在今天,很接近于我们所熟知的佛拉门哥或拉丁风格的吉他音乐。
       现在已知有大量的音乐作品是写给这种5对复弦吉他的,其中包括整编成册的书籍或者手稿。其中非常著名的音乐家有 Francesco Corbetta 和 Gasper Sanz. 恰空(chacona)和 西班牙舞曲集(Suite Espanoleta)是他们的代表作. 这种吉他被大量的普及开来,即使是伟大的路易十四和查理二世都有专门请乐师教他们弹奏这种乐器。
       五对复弦吉他的主要作品,都要求采用一种比较特殊的调弦方式。英文叫re-entrant type,我实在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好,总之,意思就是说,原本自五弦开始,是从低音到高音的递增。但是,这种调弦方式,有把五弦和四弦都调高一个八度,那么这就不形成一种低到高的递增关系,而是突然四弦到五弦,从高回到了低音,所以是一种重新进入的类型。许多作曲家用这种调弦方式在音阶段落中创作出类似钟奏的效果,Sanz把这种效果称作Campanellas-little bells 小钟奏法。因此,如果用现代吉他以及现代的调弦方式来弹奏这种效果的话,是绝对的错误的,因为没有形成re-entrant type即低音的再进行。听起来只是普通的分界和弦罢了。
当大的音乐风格从巴洛克发展到洛可可再发展到古典风格的时候,吉他音乐也是如此。到了十八世纪中后期,即它音乐已经出现了非常突出明显的低音线条,因此,低音在进行的这种方式,便不再适用于时代潮流了,第五对复弦和第四对复弦从新被固定回到了低音,从而发展出的高音记谱法逐渐被广泛采纳,并沿用至今。
在法国,先前繁荣的以Voboam家族为代表的吉他制作传统工艺,从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早期渐渐消失。人们不停在变化的音乐品味,带来的是新吉他乐器的诞生。如cistre(一种貌似鲁特琴的乐器)和 mandoline, 一度成为了当时吉他音乐的主流。同时其,吉他制作工艺被小提琴制作家取代和发展,其中包括在材料上的运用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吉他内部结构,这一变动,直接成为了吉他历史性的发展时刻。
在1775年左右,有两种主要的吉他乐器并存:六对复弦的西班牙吉他 , 和五对复弦的吉他(主要出现在法国)。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所提及,就不便在赘述了。稍微提及的是,这时候的五对复弦吉他有别于巴洛克吉他,虽然都是五对复弦,但是出现了明显的音孔,取代了原来那种雕花网状的音孔;因此为此乐器创作的音乐,也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截然不同。
五弦吉他在此时最主要的变动,是把第一对复弦变成为一弦单弦。因为当时的音乐需要更清澈和更明确的旋律,所以作为旋律主奏的一弦来说,这种发展是必然的。这很明显是一个信号,单线最终会取代复弦,因为主调音乐的来临,使得音乐的横向发展远远重要与纵向的进行。和声最终成为了服务于旋律的铺垫。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英国在吉他发展史上,算是鸡肋。它虽然有着向John Dowland这样重要的巴洛克作曲家,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在那个时代中有吉他制作的发展和更新。很多音乐家不得不在那个时候在空余时间自己钻研吉他制作工艺,自己给自己造乐器。

      英国的吉他制作业直到1775年后才开始逐渐繁荣起来。主要代表有Prestion,他制作的吉他非常的著名。还有一些很好的代表作,比如说Gilbon, Rauche制作的吉他。 但是唯独只有James N Prestion (也常常被叫做John Prestion)鹤立鸡群。现今在皇家礼仪图书馆&博物馆(courtesy of Royal Pavilion. Libraries & Museums)存有他制作的乐器(http://www.usd.edu/smm/1292.jpg 我在网上找到了这种乐器的链接,请查看。)
      同时,吉他开始在英国流行开来。cittern(希特琴) 看起来有点像vihuela de mano(先前在西班牙段落里有提及, 是最早可以被称为吉他的乐器。) 但是,这两种乐器的本质区别在于,希特琴是用一种拨片进行弹奏的,而vihuela de mano 直接用手来弹奏。所以希特琴,跟多地以“英国吉他”而存名于世。
       Robert Bremner的吉他介绍(Instructi** of the guitar, 1758) 被认为是第一本在英国发行的吉他辅助教材.书名并没有暗示"吉他"是指的那种. 所以, 我们可以有一种猜测,就是当时,在英国只有一种吉他, 所以书名"吉他 "所指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希特琴.
      18世纪,当在其他欧洲国家普及的吉他传到英国时,我们不要把它与英国吉他混为一谈,因为只有上段所提及的吉他,才是真正的英国吉他. 所以, 今后,在弹奏这个时期的英国作品或者看国外的文章是,千万注意"English Guitar"这个词,这是一个专有名词,专门指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到十九世纪, 英国制作家自己独立制作的希特琴,尤其以John Prestion的作品为主。
       由此,如果是指19世纪传入英国的吉他,音乐作品的标题一般会署有:西班牙吉他(Spanish guitar )在1807 年出版于伦敦的一首作品的封面,明确指出作品是由西班牙吉他演奏. 在标题的显眼位置,标有 Spanish guitar。 至今,仍有许多人把古典吉他叫做西班牙吉他,原由就因此而起。 因为,西班牙领先的吉他制作工艺,成辐射状在欧洲大陆普及乃至全世界。所以,从真正的古典吉他原形出现起,大家还是习惯把他叫做西班牙吉他。 后来各国日益见长得吉他制作工艺趋于纯熟,乃至与西班牙吉他平分秋色,所以后来习惯就称为古典吉他了。但是祖宗就是祖宗, 耐克即使made in china, 那还是美国名牌。所以,现在还有人习惯叫古典吉他为西班牙吉他, 即使是造在别国。
       至此,我们知道,在十八世纪早期,比较流行的就是6对复弦的西班牙吉他,可能还有意大利五弦吉他(单弦)(这种吉他现今只有3把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所以,很有可能,这里同时有两个并存的发展过程,最终使吉他制作的发展汇聚到现代吉他上来:
       第一条:巴罗克五对复弦吉他——西班牙六对复弦吉他——六单弦吉他(现代吉他)
       第二条:巴罗克五对复弦吉他——意大利五单弦吉他——六单弦吉他
       现在保存的三把意大利五单弦吉他,最早的那不勒斯原型, 一把在德国科隆的海耶尔博物馆(Heyer museum), 标签注为:Ferdinandus Gagliano Filius Nicolai 1774(显然是制作者和年份); 第二把在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埃尔博特博物馆(Victoria&Albert museum), 无标注; 第三把在 Sammlungen der 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实在不懂意大利文。。。。) , 标注为:Giovanni Battista Fabricatore 1801.
       在1790 年出版的和再版的1802年版本中的乐芒尼教程中(Nouvelle Methode, author Lemoine),
很明显地就能看出第二条支线发展的证据:在1802年再版的教程中,作者明确标注:“本书提及的调弦方式同样适用于单弦琴”(This manner serves for tuning the guitar fitted with single strings). 在第一版中,书中采用的调弦方式,不同于巴罗克五对复弦吉他的调弦方式有re-entrant, 而是把第五弦作为最低音,所以,在第二版中,即使是用单弦,定弦还是一样的。 1806年,当乐芒尼为里尔琴(Lyre-guitar)出版教程时(里尔琴的定弦和现代吉他一样),乐芒尼描述这种吉他为:“和voboam (即一种巴罗克五对复弦吉他)有同样的外观,但是它有六弦。”
发表于 2009-7-1 16: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精华的文章,要细细的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19: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提出,大家一起探讨。我也会尽晚辈之力,尽量帮忙解决。
发表于 2009-7-3 01: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标题应改为《吉他源流浅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1-23 09:3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